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金庸政治学(2)
分类
作者 叶克飞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张三丰的户籍问题

户籍这东西,历朝历代都有。什么?你说没福利没分红?那关我啥事!关键你得挂个号,以后方便给皇帝老人家交税。在这方面,权利和义务向来都不是平等的。

户籍也分很多种,僧籍是其中之一,各寺住持每隔几年都会报个名册给官府,确认和尚们的身份。

张三丰年少时还不叫张三丰,而是叫张君宝,他的户籍就在少林寺。早在《神雕侠侣》末尾,觉远带着张君宝漫山遍野地追潇湘子和尹克西,要讨回经书,在华山遇见杨过等人,他当时就曾说过“小徒姓张,名君宝。他自幼在藏经阁中助我洒扫晒书,虽然称我一声师父,其实并未剃度,乃是俗家弟子”。

也就是说,虽然张君宝一直没剃度,只是个号称俗家弟子的打杂小厮,但也属于少林寺常住人口。当年的少林寺,商业化不严重,成本意识也不浓,这些打杂工勤人员都是自聘,还包吃住,不像现在的单位流行“外包”,搞劳务派遣控制成本,除非遇上重大活动,自己人手不够,才考虑临时外聘,比如后来的“屠狮大会”得应付几千来宾,工作人员紧缺,张无忌就用外聘打杂的身份潜入。

《倚天屠龙记》开篇,昆仑三圣何足道跑到少林寺捣乱,见谁灭谁,很是拉风,修习了九阳神功的少年张君宝挺身而出,挽救了少林的面子。但好心没好报是武侠小说里的例牌情节,少林寺的面子一回来,立刻就翻脸不认人,拿出当年火工头陀偷学武功,结果造成少林分裂势衰的旧事,要清算今日的张君宝。

没办法,逃吧,师父觉远带着他逃了,临终前还传了非完整版的“九阳真经”。再后来,流浪汉张君宝走上了自立门户的道路,从此成了张三丰,开创武当派。

按理说,你在原单位呆得无聊,跑出去自己混,结果步步高升或做了大老板,这当然不算坏事。在官场上,一个单位“走出去的牛人”很多(当然,是正常调动或离开,不是赶出去的),首先意味着领导有面子,走出去一说“XXX就是我们单位走出去的”,腰杆都比别人直一点;第二,证明领导有水平,会培养人才,还能大局为重,把人才培养好了也不自己藏着掖着,而是送去更高平台上发挥更大作用;第三,无论是单位还是领导本人,人脉都大大扩展,你送一个人出去,等于跟其新单位、新领导都搭上了关系;最后是有利于单位内部新陈代谢,改善人际关系,有时人才太多也不是好事,个个都值得培养,可领导位置就那么少,你无论分给谁,其他人都免不了眼红,任何单位都不可能在只进不出的情况下解决内部层级问题,所以在大系统内进行适当的人才流动很有必要。

可这个理论往张三丰身上一套就不对劲了,尽管他开宗立派,成为一代奇人,但原单位少林寺一直不待见他,甚至称其为叛徒。

难道理论有错误?那当然不是。事情关键在张三丰同志的户籍上,之后的一切问题都因户籍而产生。要了解武当的崛起,以及武当乃至整个武林的暗流涌动,首先得搞清楚张三丰的户籍以及背后隐藏的问题。

说起他的户籍问题,可真有点复杂。话说他先是在少林寺打杂,后来逃跑,如果户籍中心的同志跑去少林寺进行人口普查,就会发现此人已走,注销其档案。但他是非正常离开,去处不明,这头注销了,那头没地方接收,就变成了流民。

后来他在武当山上圈了块地,折腾自己的事业,慢慢就家大业大,搞个大院子盖几栋楼收一帮徒弟,天天一大早起来列队练功,当地户籍中心就少不了盯上他,虽说张三丰背地里不反对弟子骚扰元政府、杀杀元兵,但表面上还是清静出家人,属于户籍管理对象。所以,尽管武当山当时的路不太好走,但当地政府还是会给武当派建个户籍,树个门牌号码。

按理说,官方都承认了,这事情也就没啥争议了,可少林那边不干了,你有户籍又怎样?你有身份证又怎样?你在武当山上盖楼收徒弟又怎样?反正,你是少林的叛徒。

后来,张三丰带着小张无忌去少林求“九阳真经”,以解玄冥神掌之毒,少林寺众位高层专门在寺外接待,说法就是:“张真人光降敝山,原该恭迎入寺。只是张真人少年之时不告而离少林寺,本派数百年的规矩,张真人想亦知道,凡是本派弃徒叛徒,终身不许再入寺门一步,否则当受削足之刑。”

张三丰的回答是:“贫道幼年之时,虽曾在少林寺服侍觉远大师,但那是扫地烹茶的杂役,既没有剃度,亦不拜师,说不上是少林弟子。”

意思很明白,我没做过和尚,没拜过师父,你想让我当你们少林弟子,咱还不干呢!我张三丰从来没有过少林寺户口。

这是两大门派的高峰会谈,针锋相对。但官方说法这东西向来真假难辨,咱们前面不是说了嘛,张三丰少年时代的户口确实在少林寺,这是觉远证实过的,俩人确实是师生关系,只是由于觉远本人在少林系统内的地位就十分低微,所以他只能承担一些打杂工作,但不管怎样,他的少林弟子身份可确定。P4-6

目录

序言

《倚天屠龙记》之六大派卷

张翠山生前的武当派政治形态

武当六侠与第三代接班人之争

百年问,内乱与少林同行

“废园事变”始末与峨嵋政治生态

问题多多的昆仑、华山与崆峒

《倚天屠龙记》之明教卷

阳顶天时代的意外结束与遗祸

明教政治路线调整始末及革命果实的被篡夺

光明二使与五行旗的那些事

《倚天屠龙记》之丐帮卷

史上最窝囊丐帮

《飞狐外传》卷

官场那些肮脏事儿

《飞狐外传》中的两次掌门之争

序言

标题模仿金庸《韦小宝这小家伙》,金庸原本对韦小宝是极爱的,后来不爱了。

总觉得,金庸爱韦小宝是真情流露,那个时候,他还“年轻”。到了老年,所追求的东西会有些改变,于是到处说,后悔了,韦小宝会教坏小朋友,不该让他有好结果——给他配了七个性格各异,但个个绝色的老婆。

这本身就是政治,就像他在公开场合把自己年轻时的偶像莎士比亚改成了邓小平。只不过这种政治现象发生在金庸身上,让人觉得可以原谅。金庸做任何事情都会被大多数人原谅,这没办法,他在华人世界的声誉比排名第二的都高出很多,虽然谁也不知道华人世界声誉排名第二的是谁。

一般说来,我很不喜欢所谓政治权谋、职场指北一类的书,能离多远就离多远,总觉得这类书是在教人“学坏”。窃以为,做人还是直接一点好,除非你真的想搞政治而不是总被政治搞。年纪大了,见识阅历多了一点后,心里有了一点纠结,觉得年轻人看这类书,职业生涯会少走些弯路——纠结的是,这些书,会不会把年轻人身上的棱角磨平?

如果年轻人身上都没有了棱角,这个世界,是否太单一了些?

不喜欢没有年轻人的世界,不喜欢没有棱角的年轻人,也就不喜欢这类书,这本也不例外——除非你不把本书当成职场秘籍和政治入门,而把它当成从人性角度分析金庸笔下人物心理图谱。

多年以来,金庸处身香港,做政治评论员,成为了出色的内地观察家。他多年一直为《明报》撰写政治社评,而内地这几十年人性各个角度的极端突破,为他的分析带来丰厚土壤,香港的安全属性又为他带来近乎无限的言说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他(为提高报纸发行量而撰写)的武侠小说里,像他自己老了以后所说,没有掺杂他的政治洞见,估计鬼都不信。要说任我行、东方不败的种种作为没有文革的影子,要说《连城诀》诸君没有来自内地政治的灵感,要说袁承志的漂流海外,令狐冲、任盈盈事后只羡鸳鸯不代表他的人生终极理想和凶险政治躲避之道……你信吗?

叶克飞君对金庸浸淫之深、把握之精细,自不待言,让人吃惊的是以他刚满三十岁的年纪,居然深谙官场精髓、人性险恶,而其条分缕析、鞭辟入里,读之偶尔会冒冷汗。以金庸为名衍生出来的作品,并不少见,但同类著作中,无疑,此书力拔头筹。

值得提醒的有两点。第一、有关金庸著作,故事固然精彩绝伦,但其华丽外壳下,是儒家内核,和现代人权、民主、科学等格格不入,而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儒学作为一套学说,自有其存在价值,但如果还是依靠这套东西,欲如金庸笔下人物那样试图修齐平治,是没有出路的。第二、关于本书,如果你体会到了叶克飞阐明的那些明规则、潜规则,固然会为你日后生活、工作带来一些方便,但做人做事,还是要有自己的坚守——最好的例子莫过韦小宝,四处骑墙,最后的结果是不得不退出,销声匿迹。

十年前认识叶克飞的时候,他还是个学生,已经开始为《南方都市报》撰写专栏。十年后,他奉献了这本《金庸政治学》,但实话实说,这并不是我对他的期待。这类小品文,好看好读,能让人想点什么,也会让人会心微笑,但他完全有理由也有能力,写出更好的作品。

是为序。

内容推荐

《金庸政治学(2)》由叶克飞编著。

《金庸政治学(2)》分:

《倚关屠龙记》之六大派卷:

张翠山生前的武当派政治形态武当六侠与第三代接班人之争百年问,内战与少林同行“废园事变”始末与峨嵋政治昝态问题多多的昆仑、华山与崆同。

《倚天屠龙记》之明教卷:

明教政治路线调整始末及革命果实的被篡夺。

《倚天屠龙记》之丐帮卷:

弥勒佛庙大会——一次丑恶的大会。

《飞狐外传》卷:

直长?直嫡?直贤?其实只有直场。

编辑推荐

叶克飞的《金庸政治学2》不仅是《南方都市报》专栏每日连载;且“天涯杂谈”、“榕树下”点击量超100万 。这能让你想象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就有“金庸政治学”~其中涉及派系、制衡、权谋……金庸小说有着数不清的政治元素、官场哲学。从而您可以借用金庸武侠平台,打造你的官场手册、职场宝典!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