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的风景》为个人随笔集,分为上、下编。上编为“循着地名的足迹”,主要抒写与作者王小龙家乡地名有关的掌故和人口变迁;下编为“凡人的风景”,作者主要记述自己三十年间坎坷的工作经历,通过身边一个个普通人物,感悟世间百态,歌颂真善美,向往美好,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展现出作者怜天忧人的慈悲心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凡人的风景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小龙 |
出版社 |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凡人的风景》为个人随笔集,分为上、下编。上编为“循着地名的足迹”,主要抒写与作者王小龙家乡地名有关的掌故和人口变迁;下编为“凡人的风景”,作者主要记述自己三十年间坎坷的工作经历,通过身边一个个普通人物,感悟世间百态,歌颂真善美,向往美好,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展现出作者怜天忧人的慈悲心灵。 内容推荐 一坯土墙,一口水井,一页砖头,一扇大门,一棵柳树,无声地诉说着这户人间颓废的过去以及辉煌的现在…… 王小龙编著的《凡人的风景》以丰富多彩的静宁地名为脉胳,通过采访当事人,记述百年来村庄的兴衰变迁,感悟历史,绘就独具特色的乡村花卷。间或记录坎坷经历、家庭琐事、凡人心路,描写世间百态,歌壮丽人生,赞吟无限风光。 目录 上篇 循着地名的足迹 原安 界石铺 灵芝 红寺 三合 四河 八里 细巷 城川 新店 城关 威戎 曹务 治平 李店 仁大 古城 司桥 甘沟 双岘 余湾 雷大 深沟 贾河 一九五〇年的静宁 一九六一年的静宁 附一 静宁八景 附二 静宁新八景 下篇 凡人的风景 难忘磋跎 一、日子问答 二、尘世浮想 家事速记 一、选坟地 二、父母的作息时间表 三、家事拾零 四、我的父亲 五、遗言最善 生活实录 一、一条横幅的诞生 二、今日去看驴 三、三丁拐亲家 四、说不清的故事 五、我是一口平抑物价的猪 人生况味 一、旅途杂感 二、震湖一日 三、检查点上的野草 四、生死三叹 五、帽子的随想 六、两个支书的故事 后记 试读章节 原安 原安乡在册土地8.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十八分之一。据当地人说,可能远不止这些,总面积应该在10万亩以上。因为,在与宁夏西吉接壤的部分村社,因村民搬迁等原因,仍有大片撂荒地,听任野草疯长。由于“薄田不养人”,这里的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他们形象地说:“咱们这里山大沟深,道路不通,穿个草鞋还没有脚后跟。”现在,大部分35度以上的坡耕地,都进行了退耕还林。山上林草多了,植被好了,空气清新了,念过私塾的李老汉,拈着一把山羊胡子,触景生情,自撰了有六个“山”字的一副对联: 高山,远山,森林山; 低山,近山,花果山。 冬日的太阳,慵懒地挂在天上;一条硬化路,随地势变幻着它的走向,时而起伏,时而平坦;路两边的旱地里,早有秋天覆盖的地膜,裹着探出头的麦苗,在幸福地酣睡;时有衣着臃肿的村妇,背着拦柴的背斗,在村口与他人毫无时间观念地说着不咸不淡的闲话;正是星期日,由香港慈善人士捐资兴建的塬头村育恩苗圃小学大门紧锁;倒是门前雪白的墙壁上,刷写着崭新的标语—加快小康建设步伐,让村人强烈地感受到时代前进的脚步,一直没有遗忘过这“山高皇帝远”的穷乡僻壤。 第一站,我便选择了塬头村的赵思文社。离开结实的硬化路面,拐入坑坑洼洼的土路,车便有些颠簸。阴洼处,仍有薄厚不一的残雪,在顽固地堆着,听任上学的学生肆意踩踏。大约七八分钟,我便看见墙上刷有白色涂料、墙上搭着无数辫金黄色玉米的赵思文社了。 支书因连日感冒,去程义壑岘打针去了;女人在家引着孙子。见我们进门,便急着舀水,取茶罐,找杯子,拿茶叶,端馍馍,设身处地想着为在人前头跑路的男人,尽可能多地挣回一些虽看不见、但却管用、拿多少钱也买不来的脸面。 待说明来意,正跨在炕头给孙子穿鞋的女人,急言粗语地说:“听老年人说,思家在海原地震时,几孔窑塌了,全部打死了,没有留下一个人。赵家和文家,留下了几个人,仍是这庄里的两个大姓。”又说,“我个女人家,急忙给你说不清楚,今儿是星期天,他爹爹(伯夫)在家里呢,没有啥做的,闲着呢,我就给你叫去,他可能比我能说清楚些。” 胡子拉碴、不修边幅的赵老师,一直出没在四堵墙里。从民办教师到评定的小学高级教师,已快三十年了。遗憾的是,即将退休的他,仍然不知道市上的教育局长,几年间换了数人!对于他家里发生的一些事情,他似乎烂熟于心,坐在兄弟的暗红色木沙发上,两只手互相不停地搓着,娓娓道来: “我老家是余湾赵家阴洼人,有六个太爷,都是庄农汉,没有念过一天书。老年人说过,口和舌头好得很,有时候防不住了,也要咬一口。在一个锅里搅勺,兄弟们吃亏占便宜,忍一下就过去了。关键是妯娌们,为了虱大的一点事,要争呢吵呢,一个不让一个,都想占个上风头,惹得老人伤心、生气!树大终要分权呢!这是古理,谁也拗不过。三太爷见家里人多地少,长久下去不是个办法,便提出搭开锅另过,就一个人出来,硬是步行着到了这里,开荒种地,购买牲畜,把赵家的根扎了下来……从我记事起,赵家已在这里相传了三四辈子人了。几十年间,每逢年头节下,兄弟们之间,还一直相互走动着呢!几年前,因为一点小事,撕破了面皮,还把几辈子传下的老案,也一火烧着葬了,从此把亲戚路给挖断了,再一直没有往来过。 “我父亲也是个庄农汉,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他能吃苦,庄农行里没一样难住他的。有个老会计,见我父亲人聪明,记性好,便叫他识了几个洋码字,在生产队里当记工员,又当队长,一直到文书。我兄弟接了我父亲的班,先当文书,再是主任,现在是支书。在村干部行道里,已有22年了。 “目前,咱这庄里共有26户132人,总共7个姓:李家6户;赵家5户;陈家、余家一样多,都是4户;张家和文家也是一样多,都是3户;还有一户范家,是西吉将台人,十几年前搬走了,这几年又搬了回来,是人常说的故土难离,还是在异地扎站不住,我也弄不清楚。只是有一点,你要写清楚,这儿从来没有一户思家,倒是有几户司家,听说早在民国二十年大地震时,人都熟睡着,院里几口土窑塌了,土一齐掉下来,全部打死了,没有留下一个人,硬是把后给绝了! “你刚过来时,一定看见新修的学校着呢?那里以前是个堡子,墙高着院大得很。解放初期的乡公所,就在这里面办公着呢。堡子是大地主李虎城修的,听说他共有九个堡子,六个在山头上,是防土匪的;三个在川里,是展示家威的。李家在这一带,人多粮多白元多,很有一定的影响。可是一解放,啥都没有了。他本人还被莫名其妙的乱棍打死了。去年在老堡子基础上修学校,我说把堡子给保留下来,时间长了,还是个文物。可人家香港人不行,说是挡着教室光线,硬要推平,才能拨钱修学校。结果,就把几十年的一个堡子推平了。看来,还是人家出的建校钱,就得由人家说了算。几个老师也骂着说,香港有钱人一直迷信风水得很,做啥都要选日子呢!捐了几个钱,换个环境,在黄土高坡就不讲一点风水了,想咋弄就咋弄。 “由于多年来实行计划生育,加上现在的人负担重,拖累大,生育观念转变的快,养合适再也不养了,导致现在乡村小学校里,基本上快没念书娃娃了。我们八个老师,总共才教着六十几个娃娃,不到城里一个班的娃娃数儿。细算起来,平均一个人才教下八个娃娃,在宿舍里就能教了……有六个公办教师,还有一个1985年以后进来的再没有一丝转正机会的民办教师,也有一个一月拿不到200元的雇佣教师……幸亏在家门口,幸亏还能一边上课一边领孙子念书,要不然,早就不想干了。” P3-5 序言 时至知天命之年,我得悲哀地承认,写作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无限多洁白的电脑写字板上,我的思绪一发不可收拾。在夜深入静的倾诉时分,五十年的生活阅历扑面而来,欲罢不能。在这里随心所欲再造一个合乎自己愿望的世界,该是多么的神圣!特别是莫名其妙地从盘桓多日的大脑里,突然跑出一半句自认为得意的句子。便觉徜徉在虚拟的“黄金屋”中,虽无一丝点缀的成分。照旧其乐融融,快意无边。 我半生没有献媚的功夫,更无攀比的爱好,只觉得粗茶淡饭、清心寡欲,也是人到中年的两味配方。虽一事无成,幸有身后散乱的书稿,“佐证”此人在尘世间来过一遭,供熟知和陌生的人们说三道四。一贯地与世无争,还顾忌几声聒噪吗? 感激一切为书稿添花的朋友! 过客斋主 2012年冬 后记 那是一个昏暗的下午,我百无聊赖,在地名图集上翻看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地名。欠子湾、摇梆朗、门扇岔、金牛湾,是那么的陌生。多少年前,是否有一个俊俏的怨妇,在人迹罕至的山弯里,为自己艰难的命运啼哭过吗?又是谁为了糊口,一步一颠,担着货郎担摇着货郎鼓在乡间小路上彳亍前行?是谁举起了粗壮的臂膀轻而易举,就将一副门扇力大无比地“岔”在两山之间?曾有一头金牛迈开四蹄悠闲地在河湾里顾盼转悠过?我由衷佩服当地村民创造地名的“特异功能”,使一座小山,一条小河,一个短岔,一个山弯,瞬间升腾起人文的灵气!我暗自庆幸时至今日,还未有人能够发现并如此珍视身边的宝藏!冥冥之中,感觉好像有人贴在我身后,轻声地说:呆子,别再坐着不动了,走出门来,我的名字下面就有一长串故事呢,看你有本事写出来吗? 于是,我自找苦吃地拟定了《循着地名的足迹》这个题目,踏上了心仪已久的寻觅之路。本地有近三千个地名,我计划最少寻觅数百个独具特色的地名,以探寻它本身传递出的一种无可比拟的历史,感受其地名文化的厚重。我以乡为单元,尽可能涉猎本地的风土人情,比如姓氏的迁徙、庙宇的兴衰乃至当地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力求写真写实,渗透我对地名朴素的感受。对于较为大众化的地名,如以数字为序列的村社名,则尽可能略去,以减少循访的数量,有效增加阅读时的快感(尽管绝对是为数不多的人群)。 刚开始的顺利(如原安、灵芝等),让我倍增勇气,长驱直入!但中间有些意想不到的琐事,又让我灰心丧气,了无精神。在寂静难眠的夜晚,我拷问自己:这样“雄心勃勃”地做下去,对现有24个乡镇逐个扫描一次,到底能有什么意义呢?现今,还有谁能抵住浮躁的诱惑,真正静下心来,关心诸如地名这类“鸡毛蒜皮”的小事?在一次与朋友的尽兴交谈中,他独到精辟的见解,又给了我无尽的动力。我只希望用我的赤诚,借助各位朋友的帮助,完成这篇从另一个侧面记录本土“野史”的文字,以回报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也许是选题的准确,常在无意中碰到一些相见恨晚的知音,让我为之惊喜不已(如新店乡、曹务乡),也使这些乡村的文字充满跳动的节奏,还有了一丝儿联想的快感。 假如以充满传奇色彩的葫芦河为界,河东是“天高云淡”的六盘山余脉,河西则是沉默不语的华家岭余脉。习惯上,我们也以长达263公里的雷大梁为界,将各色人等粗分为“南里人”和“北里人”。有人戏言说:北苕子人老实,根本打不过南杆子人的交道儿。北部山缓入拙长于农耕,疏于文化,南部山陡入灵专注文化,尤擅吃苦。但人多地少的窘况,又使他们“乡民尤建讼,植党树翼,十百为群,动辄犯上”,叫州官头疼,故意把这段话写在志书上。比如某年遇到饥荒的年馑,治平可以出现有乡民黄人率领的饥民揭竿起义,原安的群众只能老实巴交地在山头上修筑土堡,遗留下一处处欲言又止的不知姓氏的堡子。行进在北部,你尽可以敞开心扉,彻夜同山村老夫共话桑麻跑土匪奔小康等一系列或轻松或沉重的话题。越是不嫌脏秽,他们越觉得像是自家人,用牙撕开塑料包里的“驴粪蛋”茶叶,斟上放在神案前供着的老酒,同你“称兄道弟”地寻着话题,尽量把他可怜的一点儿人文知识,全部抖搂在你面前,让你随他的情绪波浪起伏,没有丝毫的拘束、做作。倘若在南部,你要睁大眼睛,尽情耳闻目睹千百年来广爷川积淀的浓郁的人文风情。如被邀请在家做客,还要恭而敬之地欣赏略显发黄的中堂字画,说些“之乎者也”的文言文。在低头狂吃数碗浆水长面的同时,还要留意不时递上来问非所问的外交辞令,脑筋急转弯,送上两句不太体面也还得体的读书人语言,让会晤的气氛更加融洽!待“如释重负”地出了家门,轻拂下额颅上的一层汗珠,方觉此行有种探险的味道,不轻不重恰到好处地包裹在里面。 在长达数月的寻访过程中,我平静地发现,在相距81公里之遥的南北之间,无论是生活习俗、文化环境,还是语言交流、收入差距,都似有一道天生的鸿沟横亘其间。虽有秦长城穿过的原安乡程义村李保社的村民,与仁大乡东张村后巷社的群众,绝对在收入谈吐乃至接人待物上,有着天壤之别。我仍清晰地记得在细巷乡郭尹村文书和新店乡任刘村支书两家的访谈经过:一个笨嘴拙口,一个巧舌如簧;一个有问简答,一个打开话匣尽是戏,你只有速记的能耐了!这种种差距,绝非幻想在一日之内缩小之易事。北面贫瘠的山坡上,既有大片开着淡色紫花的洋芋,也有更多挥霍不了的富裕时间,走村串户熬罐罐,东拉西扯逛集市,这便是一个个梁岔沟嘴带给山区人享用不尽的“福音”;南面平坦的河谷地带,早有延绵百年至今书声琅琅的书院(学校),也盛产富含各类科技含量的出口苹果,他们对土地的“榨取”程度,远甚于北部。对于不期而至的春节,他们缺少万分的期盼,只觉得酒足饭饱之后,拿把锋利的剪子,站在结实的铁梯子上,与果树“窃窃私语”,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愉快的享受。无数事实证明,南部的开发进程,至少要比北部早百年左右。正如姓氏的分布结构一样,南部有的村社,几乎是一村一至两姓(还要浅浅地感激若干苦命的上门女婿,对增加姓氏分布不容忽视的贡献);北部更多的地方,则是一社多姓一村数姓(如高家堡村,竟多达48姓,堪称各地移民的典范村)。还是北面那个老支书无比感叹的话,让人沉思良久:啥好东西都是从南里传上来的,就像现在的种苹果,也是从南向北慢慢发展的…… 最后还得再次衷心地感激,在我长达数月的寻访路上,倾力提供了各类帮助的朋友:放弃假日与我同行的,站在路口热情相迎的,提供线索电话相约的,拿来资料以供参考的,主动上门畅怀深谈的,端水炖茶挽留吃饭的!如果没有你们的点滴帮忙,我只能困守书斋纸上谈兵。有了你们的支持,我能乘上理想的列车,在阿阳成纪德顺陇干,一组组时空交替的区域内,携手地名共神游。请允许你们谦逊的姓名、自信的身影,被我排列出现在上述粗糙的文字中,让我心中想了好久但却难以启齿的笨拙表达,像开闸的渠水,欢快地奔流……我确信,不是我有多么熟练的码字功夫,而是深藏大山之间别具韵味的地名,增加了我倾诉的欲望和拥抱的勇气。今生能够与地名有幸结缘,我无怨无悔!说不尽的地名故事,我真想永远虔诚地匍匐在这片生长智慧、萌发希望、砥砺激情的浑厚土地上,直到永远! 同时,将近几年的生活感悟搜集整理在一起,一并附在书内,权做对地名的延伸,构成一道凡人的风景。 最后,让我借用艾青的诗句,再一次表达我朴素而浓烈的感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土地爱得深沉。 2013年4月23日过客斋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