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编著的《胡适读书与做人》最大限度地呈现胡适的大智慧,以当年经典回应当今时代主题!胡适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珍藏版!胡适,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纵横学界、政界、文化界的偶像和伟人!70载读书、做人的思想精华,还原一个真实的胡适!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胡适读书与做人(纪念珍藏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胡适 |
出版社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胡适编著的《胡适读书与做人》最大限度地呈现胡适的大智慧,以当年经典回应当今时代主题!胡适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珍藏版!胡适,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纵横学界、政界、文化界的偶像和伟人!70载读书、做人的思想精华,还原一个真实的胡适! 内容推荐 胡适编著的《胡适读书与做人》精心编选了胡适在当时即引起很大反响的散文随笔之精要,彰显其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以还原一个真实的胡适。 大半个世纪里,胡适一直备受争议,但这并不妨碍他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文化学家、思想家的历史地位。阅读《胡适读书与做人》,我们可以近距离地触摸胡适的思想精华。 目录 一、读书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1918年) 论短篇小说(1918年) 什么是文学?——答钱玄同(1920年) 《吴虞文录》序(1921年) 研究国故的方法(1921年) 跋《红楼梦考证》(1922年) 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1923年) 读书(1925年) 《官场现形记》序(1927年) 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1929年) 为什么读书?(1930年) 九年的家乡教育(节选)(1930年) 我的信仰(节选)(1931) 中国文学过去与来路(1931年) 中国历史的一个看法(1932年) 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1935年) 治学方法: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1952年) 大学的生活(节选)(1958年) 找书的快乐(节选)(1959年) 二、做人 归国杂感(1918年) 贞操问题(1918年) 不朽——我的宗教(1919年) 少年中国之精神(1919年) 新生活——为《新生活》杂志第一期作的(1919年) 差不多先生传(1919年) “我的儿子”(1919年)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1920年) 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1920年) 寄吴又陵先生书(1920年) 学生与社会(1922年) 我对于运动会的感想(1922年) 哲学与人生(1923年) 爱国运动与求学(1925年) 一个问题(1926年) 人生有何意义?(1928、1929年) 名教(1928年) 做人与读书——致胡祖望(1929年) 漫游的感想——麻将(1930年) 科学的人生观(1930年) 赠言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纪念(1931年)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1932年) 信心与反省(1934年) 再论信心与反省(1934年) 三论信心与反省(1934年) 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1934年) 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1952年) 工程师的人生观(1952年) 大宇宙中谈博爱(1956年) 容忍与自由(1959年) 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1960年) 试读章节 我的《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以来,已有一年多了。这十几个月之中,这个问题居然引起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讨论,居然受了许多很可使人乐观的响应。我想我们提倡文学革命的人,固然不能不从破坏一方面下手。但是我们仔细看来,现在的旧派文学实在不值得一驳。什么桐城派的古文哪,《文选》派的文学哪,江西派的诗哪,梦窗派的词哪,《聊斋志异》派的小说哪——都没有破坏的价值。他们所以还能存在国中,正因为现在还没有一种真有价值、真有生气、真可算作文学的新文学起来代他们的位置。有了这种“真文学”和“活文学”,那些“假文学”和“死文学”,自然会消灭了。所以我望我们提倡文学革命的人,对于那些腐败文学,个个都该存一个“彼可取而代也”的心理,个个都该从建设一方面用力,要在三五十年内替中国创造出一派新中国的活文学。 我现在做这篇文章的宗旨,在于贡献我对于建设新文学的意见。我且先把我从前所主张破坏的八事引来做参考的资料: 一、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 二、不做“无病呻吟”的文字。 三、不用典。 四、不用套语烂调。 五、不重对偶一文须废骈,诗须废律。 六、不做不合文法的文字。 七、不摹仿古人。 八、不避俗话俗字。 这是我的“八不主义”,是单从消极的、破坏的一方面着想的。 自从去年归国以后,我在各处演说文学革命,便把这“八不主义”都改作了肯定的口气,又总括作四条,如下: 一、要有话说,方才说话。这是“不做言之无物的文字”一条的变相。 二、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这是二、三、四、五、六诸条的变相。 三、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这是“不摹仿古人”一条的变相。 四、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这是“不避俗话俗字”的变相。 这是一半消极,一半积极的主张。一笔表过,且说正文。 我的《建设新文学论》的唯一宗旨只有十个大字:“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有了国语的文学,方才可有文学的国语。有了文学的国语,我们的国语才可算得真正国语。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便不能发达。这是我这一篇文字的大旨。 我曾仔细研究:中国这二千年何以没有真有价值真有生命的“文言的文学”?我自己回答道:“这都因为这二千年的文人所做的文学都是死的,都是用已经死了的语言文字做的。死文字决不能产出活文学。所以中国这二千年只有些死文学,只有些没有价值的死文学。” 我们为什么爱读《木兰辞》和《孔雀东南飞》呢?因为这两首诗是用白话做的。为什么爱读陶渊明的诗和李后主的词呢?因为他们的诗词是用白话做的。为什么爱杜甫的《石壕吏》、《兵车行》诸诗呢?因为他们都是用白话做的。为什么不爱韩愈的《南山》呢?因为他用的是死字死话……简单说来,自从《三百篇》到于今,中国的文学凡是有一些价值有一些儿生命的,都是白话的,或是近于白话的。其余的都是没有生气的古董,都是博物院中的陈列品! 再看近世的文学:何以《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可以称为“活文学”呢?因为它们都是用一种活文字做的。若是施耐庵、吴承恩、吴敬梓、曹雪芹都用了文言做书,他们的小说一定不会有这样生命,一定不会有这样价值。 读者不要误会,我并不曾说凡是用白话做的书都是有价值有生命的。我说的是:用死了的文言决不能做出有生命有价值的文学来。这一千多年的文学,凡是有真正文学价值的,没有一种不带有白话的性质,没有一种不靠这个“白话性质”的帮助。换言之:白话能产出有价值的文学,也能产出没有价值的文学;可以产出《儒林外史》,也可以产出《肉蒲团》。但是那已死的文言只能产出没有价值没有生命的文学,决不能产出有价值有生命的文学;只能做几篇《拟韩退之(原道)》或《拟陆士衡(拟古)》,决不能做出一部《儒林外史》。若有人不信这话,可先读明朝古文大家宋濂的《王冕传》,再读《儒林外史》第一回的《王冕传》,便可知道死文学和活文学的分别了。 为什么死文字不能产生活文学呢?这都由于文学的性质。一切语言文字的作用在于达意表情;达意达得妙,表情表得好,便是文学。那些用死文言的人,有了意思,却须把这意思翻成几千年前的典故;有了感情,却须把这感情译为几千年前的文言。明明是客子思家,他们须说“王粲登楼”、“仲宣作赋”;明明是送别,他们却须说“《阳关》三叠”、“一曲《渭城》”;明明是贺陈宝琛七十岁生日,他们却须说是贺伊尹、周公、傅说。更可笑的:明明是乡下老太婆说话,他们却要叫她打起唐宋八家的古文腔儿;明明是极下流的妓女说话,他们却要她打起胡天游、洪亮吉的骈文调子!……请问这样做文章,如何能达意表情呢?既不能达意,既不能表情,哪里还有文学呢?即如那《儒林外史》里的王冕,是一个有感情、有血气、能生动、能谈笑的活人。这都因为做书的人能用活言语活文字来描写他的生活神情。那宋濂集子里的王冕,便成了一个没有生气、不能动人的死人。为什么呢?因为宋濂用了二千年前的死文字来写二千年后的活人;所以不能不把这个活人变作二千年前的木偶,才可合那古文家法。古文家法是合了,那王冕也真“作古”了!P3-5 书评(媒体评论) 到了21世纪,那时候替他(胡适)恢复名誉吧。——毛泽东 胡适之不过时证明了我们四十年来没进步。他是我们思想界的伟大领袖,他对我们国家现代化的贡献是石破天惊的、不可磨灭的。——李敖 我个人就认为,与胡适同一阶层,或更高阶层的中国文化巨人,不超过一百人。而在这一百位巨人中,适之先生是最近和最后的一位,却不是最低的一位。——唐德刚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