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之羽(精)/赵园作品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赵园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赵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45年出生于兰州,1969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1978年考入北大中文系研究生班,师从王瑶先生。著有《北京:城与人》、《地之子——乡村小说与农民文化》、《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易堂寻踪——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以及散文集《独语》、《红之羽》等。

这本《红之羽(精)》是其创作的散文作品集。

内容推荐

这本《红之羽(精)》是赵园创作的散文作品集。

《红之羽(精)》收录了《另类》;《寄宿》;《内外》;《示众》;《记忆洪水》;《集市随笔》;《旧日庭院》;《温馨》;《“有美一人”》;《岁末记吃》;《邻翁》;《养鸟者语》;《收藏》;《“简单生活”》;《二○○○年春天》;《京城夜话》;《岁暮》;《阅读经验》;《文字生涯》等作品。

目录

关于季节的记忆

写在冬日

寻访激情

红之羽

走过赣南

另类

寄宿

内外

示众

记忆洪水

集市随笔

旧日庭院

温馨

“有美一人”

岁末记吃

邻翁

养鸟者语

收藏

“简单生活”

二○○○年春天

京城夜话

岁暮

阅读经验(之一)

阅读经验(之二)

阅读经验(之三)

梦入天国

文字生涯

书店情结

越界读书

学术一人生

关于“枕边书”

蓝袜子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后记

《易堂寻踪》后记

《艰难的选择》新版后记

《北京:城与人》新版后记

提供那一时代士大夫的心史

拟答问

试读章节

每当秋意渐深,总会意兴萧索,有对于漫长冬日的畏惧。残留在枝头、在日见凛冽的风中抖索的,在行人脚下碎裂的枯叶,会令你适时地想起古昔那些关于秋的感伤的文字。你尚来不及吟味,一场场大风过后,冬就真的来了。

其实冬自有它的美,尤其北国的冬。郁达夫由北京胡同中的冬日,读出了“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北平的四季》);鲁迅更由北方蓬勃的雪,发现了蕴藏在酷寒中的力(《雪)))。北国的雪在鲁迅的笔下,激情喷薄,宛如冬之精灵。那是另一种生命的张扬,非强有力者即不能如此生动地感知。我想,不会再有更生动的有关雪的描写了。近年来虽因困守书斋,渐失了对于时令的敏感,却也会在风雪之夜由书桌边起身,倚着窗看对面楼下路灯处晶亮地闪烁飞动着的急雪。

冬之美自然因了雪。俨然大自然遵循了“简约”这一原则,雪使世界减却了层次,如国画技法的“留白”,生活因之而单纯化了。丈夫曾在飞机上,俯瞰过俄罗斯的雪野,震撼于那单纯与阔大,说无垠的雪上,一簇簇的黑色,是森林。我相信正是俄国文学,培养了几代人感动于荒凉阔大之境的能力。在我看来,当人类生活日趋复杂之际,感受单纯与阔大,不妨作为值得珍视的精神能力。只有在冬季,你才能看到天地因青白一色而透明,领略雪霁时分的清寂空明。有时真的需要空旷寂寥,需要这空寂之境以便沉淀、澄清,或者竟什么也不为,只为了享用寂寞。冬意味着敛抑。人如同需要精神的发越,也需要敛抑——这样说或许是对自己习于敛抑的解嘲?

冬的美或许真的要有这样的心境方能领略。还记得看到过的一帧苏联的明信片,深夜的城市街头,雕像上覆盖着雪,似有极深的静,正弥漫开去。尽管已久居京城,我还不曾细读过这城市的冬,所怀念的仍然是乡村的冬日。雪野,连天接地一色的白,灰的是车辙和鞋印,深黑的多半是水。走到近处,或许能听到细细的冰碴碎裂声。我插队的地方,乡民是不作兴大白天关门闭户的,否则即有行为诡秘之嫌,甚至会引起关于房事的猜想——村里的女人们尤其不缺少这方面的想象力。因此你随便去哪一家,那家的门都洞开着。或许门槛内正拢着一小堆火,是用麦后刨出来晒干的麦根点燃的。也有的人家合不得那点麦根,门内由雪地踩进来的鞋底湿成了一片。

童年的冬天也值得怀念。那时的冬冷得多了,屋檐上垂挂着冰溜子,晴日里就滴滴答答地淌着水。孩子们会趁大人不留神,偷偷将冰溜子掰下来吮。教室里像是不曾生过炉子,记得不止一次被冻得哭出来。课间休息时,同伴们顺墙排成一溜,一个使劲挤着另一个,叫“挤暖和”。还有一种叫做“斗鸡”的游戏,对斗的两方各搬起一只脚,单腿跳着,相互用膝盖顶撞取暖。

那年月穿的棉袄棉裤多半是家做的,臃肿不堪。我的走式不好,棉鞋常被穿得后跟开线,崴得鞋帮踩在地上。课间上厕所,冻僵的手总系不紧裤带,急得要哭出来——其时人们大多还用的是布带。吴亮策划的那套((日常中国》(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到手后,尚未及仔细翻阅,打开第一册,《50年代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一眼看到那幅有着三个小妞的背影的照片,就不禁失笑。那正是我自己当年的模样。不但那些小妞的动作衣着,甚至她们周遭的道路房合都似曾相识。

这漫长的冬季里仅有的期待,自然是新年与旧年。我的大半生中,唯有中学时期的新年值得怀念。写到这里,像是即刻嗅到了校园中氤氲着的节日空气。那所中学有位能干的音乐教员,也如近二十年的中央电视台,每年早早就投人了排练,因而差不多总能有一台像像样样的新年晚会,直演到午夜,以便听新年钟声而“欢声雷动”。那一晚还另有游艺活动,比如猜灯谜,你可以指望领一份奖,一小袋花生和几块糖果。我于猜谜素无灵感,却也猜中过一回。还记得那谜面是:“当西方世界还是黑夜的时候”,谜底则是我读过的一本苏联小说的书名,“我们这里已是早晨”。高一那年,新年恰轮到我和另一个女孩值夜,就穿了厚棉衣在校园各处巡视,还曾背靠着背坐在班里园地的田埂上闲聊,到后来才发现班主任老师就站在不远处。因了是在新年之夜,那个夜晚,那些田埂上的闲话,都像是很美好似的。

又是岁末。据说这个新年别有深意,我对此却钝于领会。窗外正飘着细雪,是这干旱的冬天的第一场雪。尽管在灰黄的背景上,那雪并不显得洁净,仍不期然地记起了一些琐碎的旧事,就将它们写在这宁静的冬日里。P7-10

后记

《独语》出版后的几年,几不能再写所谓的“散文”;偶有所作,也像是手不应心。一九九九年的夏天,在摄氏33度上下的室温中,突然又有了兴致,每天在打印纸的背面记下一些零碎的想法,甚至为此将“正业”暂时搁置下来。岁末,又一度写作散文的冲动来袭,就将贮存在电脑中的片段拣出,加工润色,并陆续写了一些新的文字。仍然是自语而又用了倾谈的态度——尽管没有明确的对象。由此也证明了对倾听的期待。冬日的午后,阳光铺在书桌上,用铅笔潦草地写着。写作中的紧张兴奋,使得日子变得易于打发,甚至会感到时间不敷分配。这种状况自然不可能持久;正因为明白这一点,才必须不失时机地抓住偶尔来访的情绪。

在《阅读经验》中,我写到了自己的文字缘。我并不得意于自己的文字。有朋友称赞《独语》文字“干净”,我知道这“干净”的代价。“由绚烂而平淡”的过程中,往往是生命力的流失,是淡漠,是日甚一日的老人式的洁癖及节制。我自知自己的文字乏宽裕,更不用说雍容丰腴。但对于别人的批评,也并不总佩服,比如“不食人间烟火”之类。不知批评者所谓的“人间烟火”所指者何。书斋也在人间,何况我的关心并非限于书斋。至于本书中少了一点飘忽的思绪,多了一些“形而下”的“日常性”,固然受了时尚的提示,却也因了年龄,并非以为惟此才叫“人间”,或为了证明自己尚“食人间烟火”。

做学术之余写一点类似散文的东西,无疑有助于心理的调节,也使得不便纳入学术文体的感触有所安顿。摆弄文字,竟也会是快感之源。尽管每为“文字工作”所苦,其间所得快乐,通常就在这样的随意书写中。只不过学术可以勉力而为,散文则赖有状态。状态不可期必,也难以保有。所幸写作散文原非功课,用不着勉强。我知道这样的写作会继续下去,即使在告别学术之后,只是到了那时,未必就能写出更好的文字。

我往往会向初次约稿的编辑声明自己拒绝命题作文,却不妨承认,此集中的有些文字,正是被他人所命之题引出的。甚至在《独语》之后再次返回散文,也凭借了一次约稿的推动。应约写那篇文字,在我,实在是艰难的启动。找回写作散文所需要的状态竟是这样吃力——我由此也明白了自己的心灵枯槁到了何种程度。由此想到,即使仅仅为了自救,偶尔写作散文也是必要的。

这本小书结集前,曾拟了几个书名,放弃了。选定了“红之羽”,不过因了这样的几个字,拼在一起别无深意。在海上的那爿店里夜坐,本是件极细小的事,事后记起,也因了几个红色的字在那一晚夜色中的温柔。

二○○一年七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16: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