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治钱编著的这本《天才是教出来的——天才的决定权在你手中》是一本科学教子,帮助孩子成长为天才的书。“天才是遗传的……”“天才是神赐的……”“天才是自悟的……”
关于天才的成长原因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一直以来,我们不免走进这样的误区——天才离我们太遥远了,我的孩子无法成为天才,天才意味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等等,似乎只有别人的孩子成为天才是很合理的,而自己的孩子就不可能……然而,事实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样难和神秘,试问,我们可曾真正去了解过:天才们成长的过程和自己孩子身上所具有的天赋,只要教育得当,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了不起的天才!
这本书综合分析了天才的成才条件,并从孩子表现出的天赋,良好的教养方式以及天才的发展等方面给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建议和策略,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有效地学习和和谐与他人共处。
《天才是教出来的——天才的决定权在你手中》由杜治钱编著。
《天才是教出来的——天才的决定权在你手中》主要内容简介:真正的天才都是由有天赋的孩子一步一步长成的。
孩子的成长就像万物的生长一样,有萌芽、长叶、拔节、开花和结果的生长阶段,需要大地、天空、阳光、雨露、养料等必要的条件,只有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得到了相应的满足,孩子才能成长得更好。
父母如果能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尽早发现孩子的天赋所在,科学地教育孩子,你的孩子成为天才也就指日可待了。
卡尔·威特的父亲认为儿童的可能能力遵循着递减法则:即使生下来有100度可能能力的儿童,如果放弃教育,到5岁时就会减少到80度,到10岁时就会减少到60度,到15岁时就会只剩下40度了。所以,教育孩子的第一要旨就是要设法杜绝这种递减。父母必须要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发展其能力的机会,开发孩子智力的曙光,使之放出异彩。
相信,您一定能从这本书得到新的思路、新的启示、新的收获。
小小年纪,咿呀学语
孩子从刚出生起,就开始不停地与大人传递信息。当他们有某种需求时,他们会用哭或笑,以及简单的肢体动作来表达。虽然他们无法说得很清楚,但家长可以明白他们的意图并满足他们,如果一直这样的话,孩子就没有说清楚的必要,很可能会影响语言发展。
很多人或许不清楚,虽然孩子还不会说话,但他们每天凭耳濡目染,在还没有正式开口说话之前,就已经积累了相当惊人的语言能力。同其他智能一样,语言智能也需要大人给予大量的刺激,加上孩子的配合,孩子的潜能才有可能被诱发出来。
孩子语言发展的过程:
第1个月:会用哭来表示不同的意思;
第2个月左右:眼睛会注视说话者,但时间很短;
第3个月:能够笑出声了,偶尔会有口水流出;
第4~5个月:注意声源的方向,可以从说话者的语气和表情了解对方的情绪;
第6~8个月:能连续发出简单的一两个音节;
第9~11个月:能听懂自己的名字,会用动作与他人“交流”,如摇头、挥手等;
第12个月:开始观察大人的话语,会叫爸爸、妈妈等;
第13~15个月:开始模仿大人说话,会说一个简单的字或词,如抱、要等;
第16~19个月:能在大人的指引下说出常见物品的名称,如天、地;
第20~24个月:能够说简短的句子,喜欢反复听同一个故事;
第25~30个月:掌握大部分简单的语言,开始用语言和大人交谈了。
妮妮说话算晚的,但是,进步却是迅速的,现在已经能说很多话了,而且话还特别多。一天早上,睡醒了的妮妮,摸摸妈妈的鼻子说“鼻”,这让妈妈惊喜不已,于是,妈妈又拿起妮妮的小手,摸了摸自己的眼睛,说:“妮妮,这是眼,来跟妈妈一起说,眼。”妮妮发出了一个不太清楚的声音:“点。”妈妈点了一下妮妮的小鼻子,笑着说:“慢慢来,不是点,是眼。”妮妮张了张嘴巴,总算说清楚了:“眼。”从此以后,妮妮的妈妈就经常和妮妮聊天,渐渐地,妮妮除了会说自己的身体部位的名称外,还会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词汇。她很喜欢把所有东西叫做两个叠音,比如菜、水,她总说菜菜、水水。有时还会语出惊人,给家人带来很多快乐!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能发出不同的声音,有时咿咿呀呀,有时大嘁大叫,而且他们开始喜欢说话,这时,家长要多和孩子说话。在训练孩子说话时,家长可以从孩子熟悉的事物开始,要经常重复一些相同的语句概念,这会让孩子记得牢,也更吸引孩子;孩子刚开始说话时,吐字还不够清楚,家长千万不要指责孩子,应该慢慢引导孩子形象地说出看到的一切;家长在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时,要发音准确、统一;在孩子说对了的时候,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更能增强孩子说话的信心)。
科学小贴士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卡特勒恩·韦姆克,是一位一直从事语言开发方面的科学家,他曾对大约35名幼儿进行了相关分析,通过收集新生儿发出的语音,并从啼哭声中“过滤”出声调莱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新生儿啼哭的声调越丰富,那么当他到1岁半时,能够学会的词句就越多,而且声调出现变化的时间越早,学会说话的时间也越早。
美国西雅图大学的帕特里夏·库尔经过调查研究得出,婴儿从出生到4个月是各种语言的专家,他能够分辨出150种人说话的声音。他还发现,7个月的婴儿能极好地辨别声音,因为他能将发音同嘴唇的运动联系起来。对6个月的婴儿进行的测试表明,他能听出父母的声音,八九个月的孩子更多地通过视觉理解语言。P22-24
初次看到这本书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天才怎么可能是教出来的呢?”因为在这之前,我们在潜意识里早已赞同“天才是遗传的,天才是神赐的,天才是自悟的……”这些听起来似乎是真理的说法,因为在我们中间,有绝大多数人确实没有亲眼目睹天才的成长过程,所以会更倾向于相信天才的出现是由上述原因决定的。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琢磨一下,便不难发现,上面的几种说法都是经不起推敲的。众所周知,曹操一家是出了几个天才,但曹操的祖先是天才吗?曹操的后代又有多少是天才呢?这就说明“天才是遗传的”是不可信的;神是宗教中的主宰者,但又有谁能说出神是如何把平常人变成天才的呢?缺乏客观依据,这就意味着“天才是神赐的”是不科学的;如果不让贝利去碰足球,而是让他整天对着墙壁去冥思苦想,他还能成为一代球王吗?这就反映了“天才是自悟的”是需要斟酌的;有漏洞的说法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那么,是什么因素最终让一个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天才呢?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教育!每个孩子刚出生时都是一样的,就好像是一张洁白的纸,教育就好像是一支笔,教育的“书写”就决定了孩子的人生。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接受的教育以及教育方法不同,就决定了他从儿童走向成人的成长经历的不同,因此也就形成了“人的产品”的不同。
被称为“光明之父”的爱迪生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发明创造的,在1862年8月,爱迪生在火车上卖报纸时,救出了一个在火车轨道上即将遇难的男孩。孩子的父亲非常感激爱迪生,但由于无钱可以酬报,愿意教他电报技术。爱迪生学到了电报技术后,就和电的新世界发生了关系,一步步踏上了科学的征途。
被誉为“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的达.芬奇,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天才,但他最杰出的才能是绘画。他从小就喜欢绘画,并常常为邻居作画,他的父亲确信儿子有绘画天赋,在达.芬奇14岁时,便将他送往佛罗伦萨,师从著名的艺术家韦罗基奥,开始系统地学习造型艺术,这为他以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被尊为“奇迹的创造者”的拿破仑,出生在一个意大利贵族世家,在父亲夏尔·波拿巴的安排下,拿破仑9岁时就到法国布里埃纳军校接受教育。178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被选送到巴黎军官学校,专攻炮兵学。后来,在随部队驻防各地期间,拿破仑阅读了许多启蒙思想家的著作等,这些都为他成为一名出色的军事天才奠定了基础。
被选为“世纪伟人”的爱因斯坦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天才,而他之所以能成为天才,也是因为受到了正确的教育。在小爱因斯坦5岁的时候,他的叔叔——雅各布·爱因斯坦,搬来和他住在一起,他是爱因斯坦最重要的启蒙老师之一。他的叔叔是个非常优秀的电器工程师,十分喜欢数学,并对数学颇有研究。他非常疼爱小爱因斯坦,经常给小爱因斯坦讲数学原理,然后再出一些趣味性很强的数学题目,让小爱因斯坦计算。这些都为爱因斯坦在科学领域里不断地探索,为他从一个孩子成长为影响世界的科学巨匠奠定了基础。
这些铁一般的事实无疑证明了,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发明家、画家、物理学家、军事家等,是他们受到的教育成就了他们的天才之名。其实,不光他们是天才,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小天才,只是有的家庭的小天才已经长大成人了,有的家庭不久就会有个小天才。孩子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身上具有一些天赋的、与众不同的才能,这些才能一旦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培养就能成为天才,不过一旦被埋没就成不了“天才”。因此,家长们赶快采用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把孩子教育成天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