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传》是国内首部原版引进的由西方学者撰写的左宗棠传记!
终生不败的谋略全解,大器晚成的悲喜人生 !
智慧与杀伐、谋略与权术,中央帝国最后的不败大将!
美国《新闻周刊》在2000年评出了最近一千年全世界的40位智慧名人。这其中,中国有3位,分别是毛泽东、成吉思汗、左宗棠。
为什么在晚清无敌的西方列强唯独惧怕左宗棠?
为什么梁启超说左宗棠是“五百年来第一伟人”?
为什么曾国藩说左宗棠才是“当今天下第一”?
《左宗棠传》的作者W.L.贝尔斯先生采取了通常的以叙述为主的传记笔法,但在史料甄别、背景分析、观点评价和谋略阐释等方面,都经过深思熟虑和精雕细琢,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左宗棠的人生和智慧,及其所处的晚清大变革时代的风云变幻与历史脉搏,是西方数十种《左宗棠传》中的经典之作。
《左宗棠传》是国内首次原版引进的由西方学者撰写的左宗棠传记。
《左宗棠传》的作者W.L.贝尔斯先生采取了通常的以叙述为主的传记笔法,但在史料甄别、背景分析、观点评价和谋略阐释等方面,都经过深思熟虑和精雕细琢,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左宗棠的人生和智慧,及其所处的晚清大变革时代的风云变幻与历史脉搏,是西方数十种《左宗棠传》中的经典之作。
晚清时期出生于湖南湘阴的左宗棠,生性颖悟,少负大志,但青年时怀才不遇,直到中年才因友人推荐步入仕途。随后,他在对抗太平天国运动、收复边疆战役和洋务运动中证明了自己是一名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时人称之“再世诸葛亮”。
人口压力一轮更比一轮猛烈地挑战有效耕地的生产能力,每年粮食收成的变化,在中国的某些地区导致极度的匮乏,甚至饥荒。这种情况在许多地区引发了大规模的盗抢和违法乱纪。这必然不利于那些大型水利设施的运行,而这些设施的功能实际上覆盖了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整个中国。其中一些设施处于帝国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例如黄河的管理机构。其他设施由省级政府控制,还有无数小设施由当地人合作管理。这些设施的设计目标是防洪排涝和大面积灌溉。几千年来,中国制订了十分周密的整体水利计划,目的是让农民尽可能不为降雨量的改变所牵制。为了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转,农民需要和平的环境,而人口所需的粮食供应量,则取决于水利设施能否正常运转。国内和平的维护必需一个强大的政府,如果一系列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饥饿与不幸,中国人一定会归咎于他们的统治者。
中国人非常热衷于秘密结社。会党孳衍在这里超过其他任何国家,而且往往跟朝廷作对。乾隆这样的铁腕统治者能够把会党压得不敢冒头,但在嘉庆时期,会党在全国纷纷崛起。他们两次试图刺杀皇帝。一次是在守卫森严的紫禁城内,由于嘉庆的皇子及时赶到并用鸟枪射杀刺客头子而被挫败。这些企图从肉体上消灭君主的行动,据说是某个秘密会党所为,他们的能量足以收买一些满人——皇帝的贴身侍卫。嘉庆在1820年去世,他留在身后的帝国领土完整,但全国都有国力皇威严重削弱的大量征兆。
嘉庆的继承者以“道光”名号治理国家。此人有几分才干,但不足以再现乾隆传下来的统治力量。在上一代皇帝治下积聚了能量的造反势力,开始在全国各地爆发出来。只要列举一些比较重要的造反运动,就能看出当时的动荡不安和对当局的漠视。就在道光登基的1820年,广西发生了暴动,这个省份直到现代都是造反的焦点。山西在1822年和1835年发生了暴动,同样的事情于1836年发生于贵州,1826年和1830年发生在云南和台湾,1831年发生于江西,1832年发生于江苏与湖北,1834年在四川,1836年在广东东部和湖南,1832年至1836年在两广和湖南交界处爆发了非常严重的事件,造反领袖黄袍加身,自称“黄龙王”。
不过,帝国颜面蒙受的最大打击,是1839年至1842年与英国的鸦片战争。英国派出一支并不强大的军队,居然多次击败中国人所能召集的武装力量,迫使他们赎回帝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封锁了海岸线,切断了大运河,中断了首都北京的粮食水运,强迫中国人签署了历朝大清皇帝从未批准过的条约。如此的屈辱激起了反应,给当时已经大范围开展的农民运动充注了动力。当道光于1850年驾崩时,造反的风暴席卷帝国,这是中国在大约4000年的漫长历史中从未有过的情况。
农民运动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叫做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总的来说,,它在中国的学生中享有最大的声望,因为一些欧美国家与之发生过紧密的联系,并且对这个运动的镇压起了不小的作用。云南的杜文秀造反从1855年延续到1873年,使云南的人口大为减少。捻军从1853年到1868年肆掠山东、安徽、河南与直隶等省,有时堪称羽翼丰满。西北的回民运动从1861年延续到1877年,深刻影响了陕西、甘肃和新疆,以及蒙古相当大的一部分。这一系列运动中生命与财产的损失在全世界历史的任何一个25年间无疑都是无可比拟的。有人估计,太平天国运动使中国的人口减少了1亿。这个数字或许过于夸大了,不过,就1850年到1875年之间的整个战争时期而言,这个估计似乎并不非常离谱。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像清朝这样在经历了1/4个世纪的一系列动乱之后还能存活下来。除了国内的动乱,中国还进行了第二次遭到破坏的对外战争,从,1856年打到1860年,这就是中国反抗英法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清王朝正在各个方面走向崩溃,只有一样东西十分坚挺,那就是它的虚骄——“临终前的骄傲”。这在不小的程度上归因于两次对外战争导致的麻木不仁的优越感。中国人认为国家之间的平等是不存在的,全世界不可能存在与北京皇位上的“天子”具有同等尊严的君主。满人不是这种观念的发明者。这个观念和中国一样古老,满人只是将它与帝国一起从明朝夺取过来。满人应负的责任是,他们未能在战场上成功地捍卫这种观念,未能在这场争论中胜出。在与西方人斗争的整个过程中,满人在这个问题上并不比汉人官员表现得更为坚定。
事实上,已有证据表明,几名受到西方国家影响的满人高官,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比他们的汉人同僚要清醒得多,特别是在这场斗争的较早阶段。坐在“龙椅”上面的任何王朝所站的立场,都会与跟西方国家打交道时的满人一样。最终结果的差异,都只能由用于支持这种观点的武力所决定。这个古老的中国理念从根本上说并没有错误,那么错在哪里?错在不能够对他们所能召集的武力做出正确的评估。毕竟,没有任何理由说4亿人民不能就他们的对外关系制订若干规则。然而,只有占有优势的人才能成为规则制定者。
任何一个政府,被造反势力在人口最稠密、财富最集中的中心地区如此削弱,又被外国武力如此欺侮,必然会丧失领土。令人吃惊的是,在我们考察的这个世纪内,中国并没有蒙受太大的损失。首先失去的边远疆土是浩罕,它在1812年停止进贡。根据1858年、1860年和1881年与俄国签订的条约,中国失去了下伊犁河谷、中亚伊息库尔附近以及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包括海参崴港在内的所有领土。尼泊尔和暹罗在1882年停止进贡,安南在1885年失去,缅甸于1886年割让,高丽和台湾在1894年丢失。中国被迫对贸易、传教活动与外国人侨居敞开国门,被迫允许在北京建立外国公使馆,她的海关被外国人掌握,来自各个国家的外国人在整个帝国都享有治外法权。她在对付多年的造反之后建立了一定程度的秩序,但她经历了一系列屈辱的失败,先败于英国,接着败于英法,然后又先后败于法国和日本。满人仍然留在统治的位置上,是因为欧洲势力的某种支持,以及汉人官员的忠心。到了世纪末,造反风云再次酝酿,十几年后,清王朝彻底玩完了“天命”,退出了历史舞台。P5-7
本书作者W.L.贝尔斯先生出生于1897年,那时中国的清王朝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他的这部著作于1937年出版于上海,那时他整整40岁,应该目睹了中国人如何开始全面反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他的著作在这样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年代出版,向世人展示一位中国杰出军人的奋斗经历,着重描述了他如何领导一支钢铁般的军队从外国侵略者手中收复新疆,想必对于提高中国人的抗战斗志,会有很大的鼓舞。然而战争年代的中国人也许没有更多的时间关注这样一个文化现象,而在八年抗战和四年的解放战争结束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直到今天也未曾看到此书的中文译本出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同样遗憾的是,除了在本书前言中作者所做的自我介绍以外,我们在互联网上搜索,竟然也无法得知这位美国军人和学者的其他生平事迹。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对于西方人而言总是显得神秘而深奥。但是西方的学者一旦把探究的目光深入到这个充满东方神秘色彩的领域,就会有一些令中国人颇为诧异的发现。他们的讲述和评论,立刻就有了东西方文化比照的趣味,令我们觉得故纸堆里吹进了一股清风。换取一个新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历史和历史人物,对我们的思维无疑是很好的启迪。贝尔斯先生作为一名来自西方的中文学者,同样给了我们如此的惊喜。他的这部著作,使我在翻译过程中感到了新发现带来的兴奋,相信读者会有同感。
贝尔斯先生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上尉,也是在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声名卓著的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朋友。他的著作时刻在提醒我们:他是一位关心中国的美国军官。他能从左宗棠年谱记流水账一般的记述中总结出这位清代将军的军事才干和战略战术特点,甚至对他的每一次作战加以精彩的评点,而且据此绘制出大致准确的作战示意图,这实在令人钦佩,尤其会使未曾涉足军事领域的平民大为惊叹。他的这种评论,在有关左宗棠的所有中文研究资料中是极难见到的。
贝尔斯先生在此书中大量引用了外国人研究左宗棠、曾国藩、湘军、太平天国、清朝末期以及中国大西北的著作,给关注这些焦点的人提供了新鲜而异样的角度。其中有关外国人与左宗棠接触的生动描述,不仅有助于说明这位中国巨人给外国人留下的印象,而且可读性极强,显得尤为珍贵。
本书中引用的左宗棠及其他有关人物的奏稿与书信,贝尔斯先生做了“比较随意”的翻译,显然没有与原文一一对应,但意思与原文非常贴近。若按照他的译文翻译为中文,也不失为一种可取的办法。但我认为,既然引文本是中文,而本书的主要读者又是中国人,如果将引文直接还原,也许更有利于阅读和研究,因此我比照引文的段落,将奏稿与书信的对应部分直接录入,而没有严格遵守贝尔斯先生的翻译,却完全对得上他所引用的原著。我在翻译中如此处理摘自奏稿与书信的引文时,左宗棠的原著一律取材于岳麓书社1996年7月出版的《左宗棠全集》,其余少量奏稿与书信,也分别取材于国内的各种中文出版物,正文中不再一一标明出处,而贝尔斯先生所标明的出处也未译出。
此外还要说明的是,作者《前言》中有关将中文专有名词(人名与地名)如何翻译为英文的说明,由于对中文读者已无意义,故没有译出;译者对原著各章节的标题略有改动,以便读者更容易把握各章与各节的主题。
译者水平所限,错讹之处在所难免,恳望读者不吝赐教,以俾重印或再版时改正,在此先致谢忱。译者联系方式为:电子邮箱,jiqing@2118.cn,QQ号,7000901。
王纪卿
2011年1月
美国《新闻周刊》在2000年评出了最近一千年全世界的40位智慧名人。
这其中,中国有3位,分别是毛泽东、成吉思汗、左宗棠。
左公乃五百年来第一伟人!
——梁启超
论兵站,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
——曾国潘
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上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视线扩展到俄罗斯,到整个世界。
——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先生
三十年不许奏左!
——慈禧太后
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清廷重臣潘祖荫
如果不研究经济,我想做一个左宗棠那样为国开疆拓土的大将军。
——全球知名投行高盛公司董事总经理胡祖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