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向司马懿借智慧/财富人生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海华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海华编著的《向司马懿借智慧/财富人生系列》是一本职场励志书。该书借助司马懿在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讲述现代社会中的职场法则。语言风趣幽默,具有时代性。对激励读者踏实做好工作,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具有极大的意义。按时间顺序讲述司马懿一生的经历,以叙述为主,主要在故事性和可读性上下功夫。

内容推荐

司马懿,三国历史中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诸葛亮曾说,我这一生最害怕的人就是司马懿。这足以证明他的实力。纵观司马懿的一生,“忍”字几乎贯穿了其“职业生涯”的全部。他隐忍以行、以弱示人,最终厚积薄发、一招制敌,统御全局、传承天下,这一切无不证明司马懿是一个很会用心之人。  其实,司马懿跟我们一样,有个人的欲望,对权力充满着野心,更有许多私心杂念。但关键是他能管理好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点才正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向司马懿借智慧,学习他那种“职场不倒翁”的精神,将他的韧劲、耐心、顾全大局等处世方法,运用到我们的职场和生活中,并以此管理好自己的言行。  由海华编著的《向司马懿借智慧/财富人生系列》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从司马懿如何同上司相处、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如何建立丰功伟业入手。每个小节分为历史背景、司马懿与曹老板、现实启发三个部分,站在职场角度幽默风趣地细解司马懿的处世智慧。相信通过对这个历史人物的分析总结,能给身在职场中的读者带来正能量的启发。

目录

上篇 魏宫谋嗣,司马懿的“向上管理”之术

Part1 职场老滑头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节 “观风”路上:以退为进,忍得精明

 第二节 “谋”略天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Part2 变被动为主动,唯一选择胜过没选择

 第一节 智识明主,为人老练避锋芒

 第二节 大飙演技,以退为进博信任

 第三节 守灵三年,隔岸观火表忠诚

 第四节 假痴不癫,反客为主斗曹爽

Part3 向上也要管理,攀附同样有诀窍

 第一节 “既得陇右”,岂敢“复欲得蜀”

 第二节 曹孟德得封魏王,司马懿屡屡献计

 第三节 辅佐曹丕,让主子离不开你

 第四节 一而再地劝进曹操,说上司爱听之话

中篇 蛰伏隐忍,一切只为那“最初的梦想”

Part4 “留守”曹氏身边,寻找成功之贵人

 第一节 屈辱是颠簸的路程,不是人生的目标

 第二节 善打亲情牌,骗取司马孚信任

 第三节 巧用谋略,智赚人才贾诩

 第四节 让实力说话:排除万难推曹丕上位

Part5 鹰扬老臣蛰伏朝中,老谋深算待时机

 第一节 镇守许昌,不为面子这事儿逞强

 第二节 托孤重任,“逼”上司为你立牌坊

 第三节 屯良田积稻谷,经国略远筹谋

 第四节 巧妙利用矛盾,乘内虚而入之

Part6 是个人才,就要懂得用实力说话

 第一节 接棒王朗,敢于叫板强劲对手

 第二节 空城计惜败,别让假象蒙蔽双眼

 第三节 宫廷上谈兵,有理论更要有实践

 第四节 为曹真献计拒蜀,顾全大局是第一要务

Part7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该出手时就出手

 第一节 力辞帅印,等最佳时机来敲门

 第二节 两都督赌赛,让对手输得心服口服

 第三节 司马直面诸葛:智者间的交手

下篇 扩大影响力,不世之功才是NO.1的王牌

Part 8 决战疆场,领袖就是要能文更善武

 第一节 成功反间计,非常时期就用非常手段

 第二节 张郃之死:把握良机,借刀杀人于无形

 第三节 再次会师祁山:懂得以退为进

Part9 形象与人才管理:让你看什么叫胸襟与魅力!

 第一节 利用天文观象,增强整个团队自信心

 第二节 笑着巾帼女衣,冷嘲热讽面前要控制住

 第三节 起用邓艾,偏爱草根型人才

Part10 千秋大业后人成, 身后事也要井井有条.

 第一节 南下秦淮平叛乱,击败对手获全胜

 第二节 将星陨落,能忍耐更要肯等待

 第三节 远征公孙渊,胸有成竹方可行事

 第四节 魏主政归司马氏,世界为坚韧之人让路

附录

后记

试读章节

Part2

变被动为主动,唯一选择胜过没选择

第一节

智识明主,为人老练避锋芒

历史背景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杀吕布、灭袁绍、得袁尚,除掉了不少竞争对手,同时为自己搜罗各路人马。同年7月,曹操率领15万大军发动赤壁之战,结果被诸葛亮的火攻战术打得溃不成军。赤壁之战对曹操造成重创,让他不得不放弃扩大疆域的计划而休整和恢复军力。赤壁之战后不久,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刚刚步入社会的人,总是满怀热情和激情,想象着自己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画面,憧憬着激扬文字的美好蓝图。但是,他们只想着成功后的美妙场景,却往往忽视了在成功之前的努力和艰辛。

要知道,没有谁能一开始就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在复杂而又充满诱惑的社会里,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一直以来,都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如果我们的确是个人才,自然会有很多公司竞相争夺。但即使这样,我们还是要慎重选择,冷静分析形势,用自己的智慧去判断和选择“明主”,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的发展奠定基础,捕捉到施展才华的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机会。如果我们还不算人才,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寻找能够锻造自己的“伯乐”,以此鞭策自己的进步和提升。

司马懿与曹老板年轻的司马懿初入社会时,同样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公元201年,司马懿22岁了,适逢出来工作的年龄。

那时的“司马八达”声名在外,是人才当然会引起多家企业竞相聘请,司马懿的出仕把时任司空的曹老板也惊动了。曹董当时的集团刚刚成立,还不成规模,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于是曹老板聘任司马

懿为自己做事,可是司马懿不应征。为什么不应征呢?司马懿拒绝应征的原因是曹老板当时的公司规模小、不正规,言外之意就是嫌弃曹老板的庙小。

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司马懿心里隐藏的雄心大志——非成大事者不仕,看准曹老板不能成大事,于是就不应召,还狡猾地用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本想收敛自己的才华、待价而沽的司马懿,却遇上了难缠的主儿——曹操曹老板。当时,正值魏、蜀、吴三个大集团之间开始了尖锐复杂的市场争夺战,形势还未明确,而司马懿并不想盲目地做出判

断,决定自己应该投向哪一方。然而,虽然自己以身患风痹之由暂时骗过了曹老板,但奈何曹老板乃多疑睿智之人,这样并非长久之计。期间曹老板曾派人深夜前往,暗中窥视刺探,看司马懿是否真的

有病。这一试探不要紧,可害惨了司马懿。自从经历了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之后,司马懿的神经像是上了弦儿一样,不敢放松,一直扮演中风病人。但是,就算司马懿再怎么谨慎小心,毕竟他不是一个真正15的中风病人,所以,这中间也出过纰漏。司马懿是个十足的书呆子,可以说是爱书如命。一天,天气晴朗,司马懿就叫家里的保姆把自己书房里受潮的书籍搬出来晒晒。谁想到天有不测风云,晒到晌午竟然下起了雨,只好自己收了,结果被保姆看到他正常的样子。因为害怕保姆把自己装病这事儿说出去,就随便找了个烂理由辞换了保姆。对于威胁到自身利益的人或事,都要想办法解决,甚至不择手段地守护利益。成功就得这样,需要一些过人的胆量,果断行事、抢占时机。

对于曹老板死缠烂打的招募,他总是巧妙地躲避着锋芒,惬意地生活。

时光流逝,转眼司马懿快到而立之年。终于,这年曹氏公司也上市了,曹老板也成了曹大董事长,这时的曹董还没忘记司马懿这个人才,于是再次聘请司马懿为文学掾。

曹董要派去的人事专员传话给司马懿说:“如果这次再不来我们公司,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曹董的意思是,司马懿你少装神弄鬼,也别想讨价还价,倘若你愿意来呢,我曹某敞开门欢迎;如若不想来,那就等着我下面的行动吧!

曹董的态度如此坚决强硬,司马懿只好到邺城总公司赴任了。当时,正赶上曹氏集团的巅峰时期。建安十三年的曹董已经杀吕布、灭袁绍、得袁尚,可以说扫清了江北二流小公司的势力,摩拳擦掌地把

矛头指向了江南市场。那一年的7月,曹董南下拓展市场,与荆州刘表有限公司争地盘,结果轻而易举地打败了刘表有限公司,得到了荆州市场。于是乎,曹董似乎感觉拿下孙吴集团的市场也只是时间问题。可惜,事与愿违。几个月后,在赤壁之战的一场大火灾中,曹氏集团损失惨重,荆州市场份额也失去了大半。曹董向南扩张的势头被遏制,对于江南只能从长计议,他将主要精力转向西方,虽然西方市场的开拓战打得不错,但后来又被刘备刘老板的刘氏集团夺走不少。此后,三大集团的鼎立局势已经确定,各自的疆域雏形也已经敲定。眼看大势已定,司马懿也深知曹董既重才又妒才,在曹董面

前耍小聪明是极其愚蠢的行为。对形势已洞若观火的司马懿,在接受曹董的聘请时,一改之前态度倨傲、恃才傲物的作风,而是变得兢兢业业、毕恭毕敬。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用整整七年的时间认

识了自己的“明主”。现实启发“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先生存,再发展理想与现实在大多数时间都是不同步的,甚至有些出入。如何做到将骨感的现实也丰满起来是需要智慧的,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但是,司马懿做到了,他为人老练,巧避锋芒,不但找到了自己的“明主”,还以曹董为榜样,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所以,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认清现实,自己的前途自己来把握!然而,当我们追求职业理想时,也不能忽略了实际问题。最完美的是能将职业理想和实际情况相结合,找一份自己最爱的、适合自己的工作。当两者有分歧时,我们要分三步走。

第一,面对现实,先求得温饱。有了一定的收入,你才能从中得到物质的享受。“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满足生活需要之后,再找到自己的“明主”,所谓“明主”并不一定是最初就重用了你的,但起码是最先发现了你的人。第二,学会隐忍,从实际出发,做好上司交给你的工作。把不17爱做但是上司交给你的工作做得“足够好”,然后再去追逐你的职业理想。

第三,积蓄力量,逐步实现理想。做你不是最爱的工作,等待时机成熟之时,再慢慢向你梦寐以求的理想靠拢。理想与实际是可以兼得的,但是你必须有计划,必须付出,必须执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以不能说什么工作好,什么工作差。许多做出成就的人其实都是从小事做起,勤奋进取,然后才取得成功的。

司马懿刚入曹氏集团时,也不是做自己喜好的工作。因为当时曹董手下的得力助手像荀彧、贾诩、程昱等人,都年长司马懿十年以上,而且他们大多在曹董公司创立之初就跟着打天下了,其忠诚经受过磨难的考验,其谋略也得到事实的认证。在曹董生前,司马懿泯然于众人之中,并没有得到重视。对于这点司马懿知道,作为后辈,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学习。

司马懿的韬光养晦之计,再次迷惑了曹董。而受曹董压制的这个时期,司马懿虽处于有才不能施的境地,但却没有放松对自己的历练。为了成就一番事业,他始终以曹董为标杆,立志成为像曹董一样有谋有略,又骁勇善战的上司!我们也应该借鉴司马懿这种智识明主并从小事做起直至成功的精神和态度,并运用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定能有所增益。

P13-P17

序言

司马懿管理绝学:用“心"驶得万年船

在三国历史上,司马懿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人们熟知的诸葛亮足智多谋,是军事奇才。而他曾经说过,自己这一生最害怕的人就是司马懿。这也足以证明司马懿的实力。

司马懿从29岁开始投靠曹操,几十年如一日。在这期间,也经历了很多让他感到痛苦的事情:因为“狼顾之相”而让曹操耿耿于怀,总是对他有所提防;给曹操谏言,说应该乘胜继续攻打蜀汉,却被批评人应该知足;因为曹爽夺权而在家装疯卖傻,等待时机;后来中了诸葛亮的反间计被贬去喂马,掌管军中伙食……在经历这些痛苦时,司马懿始终没有放弃,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忍耐,选择了心平气和地寻找和等待机会。终于,在一次次不利之后,他凭借自己的能力,凭借自己高超的处世艺术,让自己的处境得到改善,并且一步步走进了曹魏集团的权力核心。

司马懿从当初的一个有志青年,到一位享有盛誉的军事奇才,再到一个治国平天下的英雄,这一切无不证明他是一个用“心”之人。司马懿的一生中,“忍”字几乎贯穿了他职业生涯的绝大部分时间。直到杀曹爽,他才终于锋芒毕露了。之前的日子,基本都是在低调中度过的。

我们从司马懿的处世智慧中,可以总结出他为人处世的很多特点,比如:懂得忍耐,顾全大局、讲义气等。这些都是司马懿成功之路上的得力武器。倘若他没有这些品质,即使有再高的军事才能,那也可能只是小打小闹,最终难成大气候。也正是这些能力的成熟,才让司马懿游刃于不同的人之间,并最终成为胜利者。

司马懿的处世方式,直到今天也很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纵观司马懿的一生,他遇事总是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做出比较准的判断,他那过人的胆识和谋略使他在一次次的斗争中获取胜利。其实司马懿也是一个普通人,他是一个有私心杂念、个人欲望和权力野心的人。我们学习司马懿的处世方式,能从他的身上得到很多启发。因为人人都会有私心杂念,都有欲望野心,因此,在当今社会,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内心世界则成为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职场是一个大社会,要让自己表现得更加从容,我们该怎么做呢?其实这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需要有一套管理自己的好方法,也就是为人处世的方法。任何时候,处理事情都是有规则的。不遵守处世规则,也就无法处理好事情。处理不好事情,就表明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是失败的。

因此,我们应该向司马懿学习,学习他那“职场不倒翁”的精神,将他的韧劲、耐心、顾全大局等处世方式运用到我们的职场生活中,以此来管理好自己的言行,为自己的亮丽人生添砖加瓦。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从司马懿如何同上司相处、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如何建立丰功伟业这些方面人手。每个小节都分为历史背景、司马懿与曹老板、现实启发三部分,站在职场角度,详细讲解司马懿的处世智慧。通过分析和总结历史,并紧密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总结出对我们的现实启发,让我们学会“职场修身术”,从而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中更好地管理自己、保护自己。

后记

司马懿的低调、隐忍,为他保存了实力。在曹魏的乱世中,他可谓是管理自己的高手,虽然也遭遇了很多不顺,但他都默默地忍受了。这些忍受并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为了给自己留后路。

在司马懿所经历的大事中,做事留后路几乎都有所体现。

当初,曹府的杨修,才华过人,足智多谋,可是他为人做事极其张扬,让曹操大为不悦。有一次,曹操假装睡得很沉,将被子蹬在了地上,身边的侍从来为他盖被子,被曹操当场杀死。其他的人都以为曹操真会梦中杀人,只有杨修知道其中的实情。因此他在其葬礼上说了句:“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这让在场的曹操听了坐立不安。当时,司马懿便觉得杨修不会处世,肯定命不会长。果真,曹操在战争中借扰乱军心的罪名杀了杨修。

杨修才华横溢,锋芒毕露,多次在表现自己才华的时候,都让曹操感到了不安,才招来杀身之祸。当时司马懿进入曹府的时间并不长,但他从这件事中明白,自己要在曹府继续走下去,就一定不能像杨修一样张扬、狂傲,而应该小心谨慎地处世。从此,他时时刻刻都告诫自己,行事一定要吸取杨修的教训。事实上,这件事对司马懿的影响是很深远的,成就了他后来的隐忍和低调。

司马懿的一生,经历了“三起三落”。可是,三次被贬,他都从容地挺了过来。第一次是曹操在任期间。当时,曹操觉得司马懿野心很大,加之曹操身边的谋士华歆多次在曹操面前说司马懿的坏话,并对曹操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曹操本来疑心就重,听了华歆的话之后,他更是担心司马懿会威胁自己的政权,于是将其贬至马厩,去做马夫。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遭遇,当时,司马懿依然非常感谢曹操,接连跪拜。做了一段时间马夫之后,他又被调去掌管军中伙食:同样是相当卑微的职务,司马懿照样忍了下来。因为他明白,没有现在的隐忍,就不会有以后出人头地的时候。所以,他告诫自己,身处逆境时不要莽撞,而应该保存自己的实力。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司马懿就特别崇尚这个道理。

第二次被贬是在曹睿时代。当时诸葛亮使用反问计,说司马懿图谋夺权,取代曹魏。当时司徒王朗和大将军曹真都觉得可能是吴蜀的反问计。可是经过华歆添油加醋地一说,曹睿最终决定将司马懿免职,发配宛城,等待消息。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特别气愤地说:“曹睿这个黄毛小儿,昏庸无能,不明辨是非,冤枉忠臣。我们干脆直接反他得了。”他们的话立马遭到了父亲司马懿的痛斥:“这点苦都受不了,以后还能干什么大事?”司马懿继续说道:“现在天子年幼,加上有华歆使坏,天子不能辨明真假。可是总有一天,他会明白朝廷少不了我这个忠良。”这次被贬,虽然司马懿自己心里也很恼火,但最终还是忍住了。他始终在心中默默地提醒自己:“特别是在这种关头,一定要保持淡定。这样做以后还会有机会,否则就真断送了前程。”

可以说,司马懿如此之高的境界其他人是很难达到的。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全力辅佐圣上,却因流言蜚语而遭受罢官。很难想象那时的司马懿依然保持着那份从容。

司马懿第三次被贬是在曹芳时期。当时司马懿和曹爽二人共同辅佐少帝曹芳。曹爽为了夺取司马懿的权力,上奏曹芳,让太尉司马懿升职为太傅。这个计策,表面上看司马懿高升了,实则“明升暗降”,手中的兵权已经被曹爽一人独揽。此时的司马懿已经年近七十,可是他还是采用忍的办法渡过了难关。他假装自己患了疯癫症,回家养病,实则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在家隐忍一年,对一个已经年近七十的人而言简直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可是司马懿依然做到了。这次被贬,他依然给自己留了一手。那就是装得疯疯癫癫,让曹爽放松警惕,从而让自己找到应对的时机。

最终,司马懿在隐忍中找到了机会,将曹爽一举打败,并诛其三族。至此,司马懿的人生已经走过了坎坷,步入了平坦的大道。接下来,他又重新掌握了曹魏的军权。事实上在消灭了曹爽集团的势力之后,司马懿已逐渐成了曹魏权力的核心,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当时,司马懿在朝中的势力和威望无人能及。作为四朝元老的他,其实完全可以夺取曹魏的政权,但是他没有。他只是通过自己一生不断的努力,为司马家族的基业达到顶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有了他的隐忍,才会在一次次被贬中找到翻身的机会。他凭借自己的力量,让曹魏在三国鼎立的时期逐渐壮大,这又为他的后代建立晋朝做了铺垫。

司马懿死后,司马家族的基业在大儿子司马师、小儿子司马昭在任时相对平稳,而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在公元262年,也就是在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家族经过了11年的努力,拿下了蜀汉的阴平、成都二城。蜀汉后主刘禅于公元263年向魏投降。至此,长达42年的三国鼎立局面瓦解。司马炎于公元265年逼迫魏元帝曹奂退位,并建立晋朝。

司马家族经过j代的努力,终于颠覆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推翻了曹魏政权。司马炎建立晋朝时,司马懿已经去世14年了,可是在这14手中,司马懿的儿孙始终都没有忘记司马懿的教诲,一直为了司马家唉的继续壮大而努力,最终如愿以偿。

司马懿的子孙后来所取得的成功,同当年司马懿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司马懿的隐忍,不但成就了自己,更成就了司马家族.为子孙后代建寺基业指明了方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3:3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