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资本之谜(人人需要知道的资本主义真相)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美)大卫·哈维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资本主义从产生至今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七大活动领域是如何相互作用,才形成了今天世界各国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们不同的生活状态?经济危机又是如何周期性爆发的?政治、经济、自然,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相互作用关系?

作者大卫·哈维将通过《资本之谜(人人需要知道的资本主义真相)》一书,带我们回到所有这些问题的本质和起点:资本。

内容推荐

大卫·哈维编写的《资本之谜(人人需要知道的资本主义真相)》从导致2008年经济危机的一系列事件谈起,对资本主义的演进历程、资本运行背后的规律做了深层次分析。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运作方式,以及周期性失灵的原因进行探讨,作者指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同时研究应如何尽量避免经济危机,呼吁建立一个公平、负责任、人性和可持续的新的社会秩序。《资本之谜(人人需要知道的资本主义真相)》帮助读者从更深的层次了解资本主义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录

第1章 失衡的资本主义:2008年的经济崩溃

 源于房地产业的次贷危机

 走出危机的重要因素:资本和劳动力的较量

 解决需求不足问题:信贷市场发展

 金融市场暗藏的危机

 经济持续增长的障碍:流动性过剩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第2章 资本的集中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资本循环和积累

 国家政权与资本积累相结合

 信贷体系参与资本集中:银行家的崛起

第3章 资本进入生产过程

 资本积累的前提条件:充足的劳动力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要素:生产资料

 自然资源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制约

 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城市化

 技术和组织形式不断创新

 多样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和文化

第4章 资本进入市场

 吃不下的大蛋糕:有效需求不足

 2008年经济危机的多种成因

第5章 资本的演化

 跌跌撞撞的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影响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七大活动领域

 七大活动领域相互作用、共同演化

 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穿插的运动和变革

第6章 资本演化的地域分布

 经济危机在全球的蔓延

 一个地区差异极大的世界

 资本运动的卫星云图

 地理学准则一:打破资本积累的地域限制

 地理学准则二:恰当的时间和地点

 地理学准则三:经济活动集中在某地区

 资本地域分布的特殊例子:城市化建设

 城市化成为全球性行为

 城市建设中的获益者

第7章 资本与资源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创造性毁灭”

 危机的另外一种解读:时空布局的错位

 区域性组织的发展与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区域组织方式

 国家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战争造成的创造性毁灭

 基于政治和经济两种逻辑的国家间力量对抗

 危险的地缘政治

 地理决定论

第8章 应对措施

 资本主义的固有问题

 谁将替代资本主义

 充满各种可能的未来世界

 以新的视角看待经济问题

 弱势群体的反抗运动

 有组织的变革运动

 五种革命力量

 新世界的呼唤

试读章节

2008年11月,伊丽莎白女王参观伦敦经济学院时曾提出疑问:“为什么没有一个经济学家预测到了金融危机的爆发?”6个月后,英国皇家学院的经济学家给她写了一封类似道歉信的东西,信中写道:“亲爱的陛下,虽然说有很多理由使得我们没能预测到危机的爆发时间、波及面和严重性,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不管国内的,还是国外的经济学家,他们都没能意识到整个系统存在的风险。”他们承认“太一相情愿、无视一切了”。每个人,甚至可能也包括他们自己在内,都是“拒绝承认的心理”占了上风。在大洋彼岸,《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罗伯特·萨缪尔森用类似的口吻写道:“我们碰到的是几十年不遇的投机性经济和金融危机……那些穷尽其毕生精力研究经济的人基本上都没能预测到它的到来。”但是,美国的1.3万名左右的经济学家却不愿意为自己犯的错误进行自我批评。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学家之所以会集体犯错是因为他们对复杂的数学模型过于痴迷,不愿意从错综复杂的历史中寻找思路,正是这一点打垮了他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部分同意萨缪尔森的观点,他写道:“经济学家们误入歧途了,因为他们整体都把美好、令人过目难忘的数学错误地当成了经济学。”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帕里在写给女王的公开信中用词更苛刻:“经济学家已经变得越来越自大、狭隘、头脑僵化。”

我举这些例子并不是要针对经济学家。并不是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没有意识到经济中存在的问题。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现任主任萨默斯在谈到1987年股票市场崩溃,政府对金融机构施以援手所产生的影响时,就很清楚地看到这可能会导致道德风险问题,但是他认为政府袖手旁观产生的后果可能比政府对金融机构实施救助的结果更糟糕。政府的政策不是要杜绝而只是降低道德风险。不幸的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当萨默斯出任财政部长时,他完全忘记了这番分析,对道德风险问题没有进行任何约束。就像他之前的分析,这可能会毁掉整个经济(他是言行不一的范例)。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在2004年,就曾警告说有可能在5年之内爆发经济危机。但是,主流观点站在伯南克这一边,当时他还没有当选美联储主席,当时他认为,货币政策的完善已经降低了家庭和企业所面临的经济不确定性,使得衰退发生的频率和危害都大大降低。这也是“华尔街党”的看法。现在,我们只能希望伯南克2009年8月认为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时刻已经过去了的预言能够成真。

任何想法都会带来一定的后果,错误的想法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依据错误的经济学思考做出的错误决策不仅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而且使得我们看上去无法从萧条中走出来。尽管关于哪些政策出了问题,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并没有达成一致,但是人们一直认为,解析危机所使用的知识架构须要进行变革。凯恩斯和他的同事们承担了这项工作。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很显然,凯恩斯式的政策工具毫无用武之地了,强调供给的理论,以及对微观市场行为建模的方法取代了凯恩斯式的对宏观经济进行整体把握的思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占据主流的货币主义观点和新自由主义理论框架现在也碰到了麻烦。

为了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需要一些新的理念。在知识生产常常会出现社会与文化问题的情况下,这些新的理念是什么?谁会最先提出来呢?和新自由主义理论及学者的新自由化、企业化主张相关的一些根深蒂固的理念对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所起的作用绝对不容小觑。例如,如果不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对金融系统、银行部门、国家一金融节及私人财产权应该采取哪些“动作”这个问题根本就无从提起。这要求包括学者、媒体、政府及金融机构自身在内的所有人都必须转变思维方式。

马克思虽然并不接受唯心主义者的观点,但他依然承认思想意识是历史的重要推动力。毕竟,对世界的认知是他的革命性变迁理论中提到的7个范畴之一。因此,在认知支配的自主发展和内部矛盾扮演着重要的历史角色。正是出于这个原因,马克思撰写了包括《共产党宣言》(和恩格斯一起)、《资本论》在内的大量著作。马克思在这些著作中对资本主义及作为其本质特征的经济危机进行了虽不完整但系统的批判。但是,正如马克思本人所坚持的,只有当这些批判性的思想落实到制度安排、组织形式、生产系统、社会关系、技术、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时,世界才会真正改变。

既然马克思的目标是改变世界,而不仅仅是认识世界,他的思想就必定具有一定的革命意义。这毫无疑问就会引发他和符合统治阶级利益、为他们服务的思维模式之间的冲突。马克思的思想成为被压制和排挤的对象,最近几年尤其如此,这一事实表明,对于统治阶级来说,这些主张仍然太危险,无法接受。尽管凯恩斯再三强调他没有读过马克思的著作,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期间,他周围有很多人都读过马克思的书,并且对凯恩斯产生了影响,他的同事、同为经济学家的罗宾逊夫人就是其中一个。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对马克思的基本理念及辩证推理法持反对意见,但是对于马克思的很多精妙的结论,他们还是认可的,并且从中大受启发。在我看来,完全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没有马克思的颠覆性的思想,就不会有凯恩斯革命的出现。

现在的问题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凯恩斯是谁,他到底站在哪一条战线上,对于马克思更是几乎一无所知。对批判性或激进思潮的遏制给学术界及大众带来了一个很可悲的结果,本质上无异于让那些把事情搞得一团糟的银行家们利用使他们泥足深陷的工具来扫除所有的障碍。紧紧追随后现代主义或者后结构主义的主张,即忽视整体或大方向,只强调个体或局部,并不是什么好事。但是有一点却可以肯定,局部或者个体是极其重要的,举例来说,那些忽视事物在地理方面存在差异的理论可能比一无是处还要糟糕(对此我前文曾再三强调)。我确信,伊丽莎白女王更愿意听到,已经投入大量精力,希望可以把事态的发展方向用所有人都能看懂的方式描述出来。

但是,现在社会科学和人类学领域的绝大多数专家、学者、知识分子所具备的素质并不足以承担这项集体性的任务。对于萨缪尔森提出的经济学家应展开自我批评的说法,似乎也很少有人愿意响应。大学里仍在开设那些毫无用处的与新古典经济学、理性选择政治理论相关的课程,就好像什么都不曾发生一样;那些自吹自擂的商学院也不过是增加了一两门和商业伦理相关的课程,或者教学生如何从他人的破产案例中寻找获利机会的课程。毕竟,危机的爆发源于人性的贪婪,对此我们完全无计可施!

很显然,现在的知识结构存在功能障碍,而且是不合逻辑的。唯一的希望就是新一代学生有足够的洞察力(从更宽泛的角度说,他们渴望了解世界是什么样的),从而他们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坚持到底扭转这一局面,这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与历史上的很多重要时刻一样,认识到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和他们从媒体了解到的事情存在偏差的学生们,通过发起运动的形式,决定要对此做点什么。从德黑兰到雅典,再到欧洲很多城市的大学校园,这类运动的迹象很多很多。

P226-229

序言

2006年,克里夫兰和底特律等地低收入居民区被取消住房抵押品赎回权的比率突然出现跳跃性上涨,遗憾的是,这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毕竟,泥足深陷的大部分是非裔美国人,而他们一直以来都是麻烦不断的。2007年中期,这一灾难性事件逐渐波及美国南部和西部的白人中产阶级,美国政府及媒体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只是事态的发展似乎已经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和掌控。截至2007年年底,将近200万美国人丧失了房屋的所有权,还有400万人则处在丧失住房抵押品赎回权这块阴云的笼罩之下。美国几乎所有地区的住宅价格都开始出现跳水,很多家庭发现他们承担的房屋贷款额甚至已经高于房子的市场价值。于是,人们选择放弃住房抵押品赎回权,这反过来又导致房屋价值进一步下跌。这一不断自我加强的过程最终演化成了一场危及全球各个角落的金融风暴——人们称之为“次贷危机”。

和当代主流经济学家通过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分析数据、剖析细节来试图找出危机的成因不同,本书作者进行了一次独特的尝试——回归传统,研究资本的流动及其运动轨迹,借此找到“为什么会爆发这次经济危机”这个问题的答案。作者指出,资本要想通过循环和周转过程实现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积累,必须要克服6个方面的障碍:原始资本不足;劳动力供给不足;生产资料,包括所谓的“自然资源”的稀缺;不合时宜的生产和组织形式;生产过程的无效率;市场上有资金支持的有效需求不足。上述6条中的任何一条出现阻滞,都会破坏资本流动的连续性,如果这种状况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最终就会导致危机的爆发。对于当前这场危机,本书作者认为,尽管表面上看起来问题出在信贷体系和国家一金融节的技术和组织方式,但实际根源却在于和劳方比起来,资方被赋予了过多的权力,并凭借这些权力压低工人工资,进而导致了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尽管这一问题暂时被世界某一地区由信贷支撑的过度消费,以及另一地区新生产能力的扩张所掩盖了。另外,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不管是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还是不同部门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也是这次危机得以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毫无疑问,只有深刻、准确地解读世界各国当前所经历的波折与挫败,才能找出其应对之策。

本书的翻译过程得到了要倩雅、王晓东、李琳、马小娇、田野、郝艳娜、王梓任的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翻译中存在的不当与疏漏,敬请读者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3: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