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鹏编著的《你会爱孩子吗——走出爱孩子的30个误区》总结了父母、(外)祖父母可能会走人的“爱孩子而并不自知是害孩子”的30个误区,以帮助父母、(外)祖父母全面认识错误的爱带来的危害,感悟理智的爱的真谛所在。
本书中有真情故事,有给人警醒与启示的案例、插图,还有“改溺爱为智爱”的具体建议,当然,还有留给读者自己思索的空间,从而让读者更深入地阅读本书,对“爱孩子的误区”作更深刻的思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你会爱孩子吗(走出爱孩子的30个误区) |
分类 | |
作者 | 张振鹏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振鹏编著的《你会爱孩子吗——走出爱孩子的30个误区》总结了父母、(外)祖父母可能会走人的“爱孩子而并不自知是害孩子”的30个误区,以帮助父母、(外)祖父母全面认识错误的爱带来的危害,感悟理智的爱的真谛所在。 本书中有真情故事,有给人警醒与启示的案例、插图,还有“改溺爱为智爱”的具体建议,当然,还有留给读者自己思索的空间,从而让读者更深入地阅读本书,对“爱孩子的误区”作更深刻的思考。 内容推荐 《你会爱孩子吗——走出爱孩子的30个误区》由张振鹏编著。 天下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只有不聪明的家长。《你会爱孩子吗——走出爱孩子的30个误区》从孩子的父母、(外)祖父母两个视角出发,结合现实生活中发人深省的案例,说明了“错误的爱”对孩子的危害。主要是想提醒“沉浸在错爱中而不自知”的家长走出爱孩子的误区,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怎样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孩子。 目录 前言 上篇 父母爱孩子的 误区 误区1:只重成绩提升,不重孝道培养 误区2:“再苦不能苦孩子”,舍不得让孩子吃苦 误区3:为了孩子的安全,过度地保护他 误区4:有求必应,无限放任孩子的欲望 误区5:孩子有错不纠,认为“树大自然直” 误区6:经常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 误区7:袒护孩子,让他活在父母的“羽翼”下 误区8:不做孩子的领路人,而做他的“奴仆” 误区9:事事包办代替,不让孩子自己动手 误区10:以“照顾孩子”的名义“陪读” 误区11:给孩子买电脑,却不会引导他正确使用 误区12:无原则地迁就孩子,让孩子十分自私 误区13:到处夸耀孩子,让孩子变得爱慕虚荣 误区14:过分关注孩子,让他成了“小太阳” 误区15:纵容孩子懒散,生活、学习没规律 误区16:舍不得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 误区17: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 下篇 (外)祖父母爱孩子的误区 误区18:给孩子太多零花钱、压岁钱 误区19:只管吃喝拉撒睡,疏于教育 误区20:把孩子当“小皇帝”、“小公主”来养 误区21: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还认为那是“可爱” 误区22:替孩子承担责任,成为他的“避难所” 误区23:子女教育孩子时,横加干涉 误区24:经常用物质手段“讨好”孩子 误区25:不注重独立性培养,让孩子成了“草莓族” 误区26:给孩子特殊待遇,使他不懂得分享 误区27:不让孩子做任何力所能及的事情 误区28:生活上不敢放手,性格上却敢于放任 误区29:给孩子太多零食、垃圾食品与饮料 误区30:双方老人比拼谁更“爱”孩子 试读章节 误区4:有求必应,无限放任孩子的欲望 父母满足孩子的正常生活需求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如果不经筛选就无条件地满足的话,孩子的欲望之门就会越开越大,最终沦为欲望的奴隶。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懂得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帮助孩子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溺爱面面观 董亮是家中的独子,父母非常宠爱他。虽然家庭算不上特别富裕,但也是吃穿不愁。从董亮第一次问父母要棒棒糖开始,父母就几乎没有拒绝过他,总是有求必应。有时,父母带着董亮逛商场,父母看上了喜欢的衣服都舍不得买,而是让董亮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 随着董亮年龄的增长,需求也不再是一块巧克力或一个变形金刚了。当12岁的董亮向父母提出要买一个价值2000元的MP4时,父母发现儿子的需求,已经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范围,于是,父母对董亮说:“那个东西太贵了,咱们买不起。” 董亮第一次遭到了父母的拒绝,但是他知道父母疼爱他,就软磨硬泡地试图说服父母,并答应他们以后不会再买这么贵的东西。最终,父母还是满足了董亮的愿望。但是,董亮并没有像自己说的那样,还是会时不时地向父母提出自己的“高要求”。 当父母实在满足不了董亮的时候,两人决定不再这样娇惯孩子了。于是,父母不但减少了董亮的零花钱,也不再满足董亮的一切非必要需求。董亮发现父母态度大变后,就不再对父母软磨硬泡,而是选择发脾气、摔东西,有时还整夜不回家,和父母赌气。 父母一看这样也不是办法,就给董亮讲道理,可是董亮听不进去,并说:“如果你们给我买电脑,我就不出去包夜上网。”为了留住儿子,父母又一次满足了他的需求。 如今对于董亮,父母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管教他。他们也不知道,当他下一次再提要求的时候,自己还有没有能力满足他。 感悟与反思 董亮还不是最极端的例子。近年来,青少年向父母要钱遭拒后,辱骂父母、威胁父母甚至杀害父母的例子也不在少数,根本原因是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总是对孩子有求必应,不懂得如何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等到孩子的欲望已经无法控制的时候,为时晚矣。 其实,当孩子的要求不断被满足的时候,欲望也在不断扩大。当孩子问父母要一块巧克力,并得到满足之后,他会觉得满足欲望是很容易的事情,只要向父母提出来就好。如果父母从来不懂得拒绝的话,孩子的这种想法会更加坚定。但是,孩子的欲望不会仅仅停留在一个小食品或者小玩具上,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需求的增多,欲望也会增大,但是,唯一不变的是孩子头脑中的想法;只要我向父母提出来,父母就能满足我。孩子不会去衡量“我该不该要,我需不需要”,而是“只要我想要,我就要”。所以,当父母屡次满足孩子的不合理需求时,肯定不会想到,我们亲手把孩子送上了追求欲望的不归路。 相反,如果孩子提出的需求遭到了父母的拒绝,而且父母给出的理由是类似“吃零食对身体不好”、“家里有很多铅笔,不需要购买”、“这个玩具太贵,不值得买”的话,孩子下次在准备提出要求的时候,自己就会想:这个东西是不是我需要的?这个价格是不是太高了?当孩子考量过这些问题之后,就会作出向父母“要”与“不要”的选择。不仅如此,孩子也知道了“不是想要,就一定能得到”的道理。那么,父母的拒绝就让孩子懂得要控制欲望。 所以,父母应该尽早思考,千万别让欲望之魔的手把孩子牢牢抓住。否则,孩子很可能会为满足欲望而不择手段,会为父母无法满足他的欲望而恨父母、怨父母、伤害父母。因此,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我们要学会说“不”,这才是理智的爱。 方法与引导 爱孩子的我们不要亲手把孩子送给欲望之魔,要让孩子学会控制欲望,这样,孩子才能成为生命的主人。那我们具体要怎么做呢? 第一,当孩子提出要求时,理智地做出回应。 当小小的孩子问父母要一个小玩具或小食品的时候,父母可能会觉得:又花不了几个钱,为什么要拒绝孩子?往往是父母的这种想法,一步一步地帮孩子打开了欲望之门。因为,父母满足孩子的标准不是孩子是否需要,而是我们是否能够买得起。如果是这样,当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贪婪的时候,他想要的可能不仅仅局限于零食和玩具,而是高档手机、MP4、电脑,此时,我们是不是也要满足他?等到最后,他们狮子大开口,想要跑车、别墅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因此,无论孩子年纪多大,要的东西多么廉价,我们都要想想,我们为什么满足?为什么拒绝?是因为孩子“需要”而满足,还是仅仅因为他“想要”而满足?或者是因为孩子不需要而拒绝,还是因为太贵而拒绝?只有父母知道原因了,才知道如何回应孩子的要求,也能给孩子一个合理的理由。 第二,坚定立场,给孩子讲清道理。 当我们拒绝孩子的时候,就要坚定立场,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改变主意。否则,孩子就有了威胁父母的法宝。 比如,我们不打算给孩子买零食,就告诉孩子:“吃零食对身体不好。”不管孩子如何赖着不走,我们都不要给他买。孩子看到父母如此坚定,也会乖乖听话。如果是因为东西贵而拒绝孩子的话,就要让孩子知道原因,下次孩子就不会要那么贵的东西。如果东西无论贵贱,都没必要给孩子买的话,也不要因为降价而购买,这样孩子就会矛盾,不知道父母拒绝的根本理由。 总之,只要父母立场坚定,并给孩子讲清道理,孩子一定不会肆无忌惮地对父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当孩子逐渐知道,“想要”和“得到”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时,孩子就在无形中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欲望。 第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孩子减少欲望。 有些青少年因为父母的溺爱,已经养成了大手大脚乱花钱的习惯。父母虽然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却不知该如何解决,如果过于控制孩子,孩子就会和父母闹别扭,如果不控制,孩子的欲望会越来越多,对孩子的未来没有好处。那父母到底该怎么办? 这时,父母不能强行控制孩子,比如,不能毫无理由地减少孩子的零花钱,或者执意不肯满足孩子的要求。因为,孩子早已习惯父母的有求必应,父母的突然转变会让孩子不知所措,加上欲望的趋势,孩子会埋怨父母,不理解父母。如果父母处理不好,反而会激怒孩子,如果孩子失去理智,做出伤害父母的事情,那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父母应该多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多陪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或者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注意力得到了转移,就不会每天想着如何花钱购物。当然,孩子的转变可能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正如孩子的习惯也不是短时间养成的。所以,父母要有耐心引导孩子,只要父母不放弃,孩子一定会慢慢改变。 P18-22 序言 要说天下的父母、(外)祖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那是胡说;要说天下的父母、(外)祖父母都知道如何爱自己的孩子,那也是胡说。父母、(外)祖父母们太爱自己的孩子了,爱得太急,爱得太切,以至于用自己特别的“爱”把孩子宠得“忘乎所以”都浑然不觉。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多孩子成了“小皇帝”、“小公主”,不听父母长辈的话,唯我独尊,目空一切,好吃懒做,没大没小,不能吃苦,不爱学习,最终是没出息,不成器。这是结果,原因在哪里呢? 儒家经典《中庸》中有一句话说:“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孟子》中还有这样一句话:“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意思是说,如果有什么不顺利的事情,一定要反省自己,一定是自己哪里出了问题,而不要向外面去找原因,找别人的毛病。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当自己的“爱”把孩子“害”了时,一定是自己“爱”错了。 对孩子来说,溺爱不是爱,而是害! 溺爱孩子的害在哪里?就在一个个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即将发生的发人深省的真实案例中。溺爱就是娇惯,惯子如杀子,溺爱孩子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所以,溺爱孩子的父母、(外)祖父母,请你们醒醒吧,收起溺爱孩子的那颗心,收起溺爱孩子的那双手吧!否则,孩子的大好前程就会被你们的“爱”给毁掉。 所以,父母、(外)祖父母都应该走出爱孩子的误区,别让自己的好心办了坏事。爱孩子,到底应该怎么爱?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走出爱孩子的误区?为了让天下父母、(外)祖父母走出这些误区,我们特别编写了本书。 本书总结了父母、(外)祖父母可能会走人的“爱孩子而并不自知是害孩子”的30个误区,以帮助父母、(外)祖父母全面认识错误的爱带来的危害,感悟理智的爱的真谛所在。 本书中有真情故事,有给人警醒与启示的案例、插图,还有“改溺爱为智爱”的具体建议,当然,还有留给读者自己思索的空间,从而让读者更深入地阅读本书,对“爱孩子的误区”作更深刻的思考。 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张振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