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彼得·林奇投资生涯中的经典案例,解读投资背后的关注要点与智慧思索!
再现投资大师的经典投资理念!20个案例教会你如何成功投资!
丹阳编著的这本《彼得·林奇投资案例集》选取了林奇投资生涯中有代表性的投资案例,重点解读投资背后的客观状况,以及大师的投资方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彼得·林奇投资案例集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丹阳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汇聚彼得·林奇投资生涯中的经典案例,解读投资背后的关注要点与智慧思索! 再现投资大师的经典投资理念!20个案例教会你如何成功投资! 丹阳编著的这本《彼得·林奇投资案例集》选取了林奇投资生涯中有代表性的投资案例,重点解读投资背后的客观状况,以及大师的投资方法。 内容推荐 向大师学投资,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看大师是怎么做的。每个投资决策的背后,他在思索什么、他在阅读什么、他关注的焦点是什么、他分析的重点在哪里,最终是哪个原因让他下定决心?丹阳编著的这本《彼得·林奇投资案例集》以投资的时间顺序为线索,选取了林奇投资生涯中有代表性的投资案例,重点解读投资背后的客观状况,以及大师的投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林奇的投资理念。 目录 1 华纳公司197700 听信技术专家而过早卖出十倍股 2 玩具反斗城197800 7年25倍的大牛股是怎么炼成的 3 美体小铺19780 快速成长的零售业公司,最有可能成为10倍股 4 La Quinta汽车旅馆19810 从竞争对手那里了解最优秀的公司 5 克莱斯勒汽车19820 投资周期型股票需要找准时点 6 国际服务公司1982—19890 选择业务压抑、机构忽略的快速增长型公司 7 联邦抵押贷款协会(房利美)19820 无心插柳,长期持有 8 KMS工业公司和生物公司19830 遇到令人激动不已的股票,一定要慎重 9 得克萨斯航空公司1983—19870 利令智昏,该卖的时候却加仓 10 Pier 1 Imports公司1984—19910 寻找被“错杀”的成长股 11 沃尔沃汽车公司1985—19860 不花钱就可以得到一大笔资产的机会 12 Leggs长袜与Hanes公司19860 能让女人疯狂的公司往往是好公司 13 比尔德纳公司19860 兴高采烈地买了一颗“地雷” 14 斯堪的亚公共保险公司1987 在低点投资瑞典保险股 15 福特汽车1988 看到优秀公司保有巨量现金,不断加仓 16 国际镍公司1988 寻找具有“壁龛”的公司 17 比利时德尔海兹集团1988 有时候投资子公司不如投资母公司 18 沃尔玛1989 持续快速增长型公司什么时候买入都行 19 CMS能源公司1992 谣言满身的公司很有可能成为10倍股 20 费尔普斯—道奇公司1992 在复苏前夕投资不会破产的周期型股票 附录 附录1 彼得·林奇生平 附录2 林奇职业生涯的最大背景:道琼斯指数80年走势 附录3 彼得·林奇的23条黄金投资法则 附录4 彼得·林奇忠告:炒股一定要远离的6类公司 试读章节 1978年3月,美国经济在低迷中有了一些生机,这可以在新一轮的消费热潮中看出端倪。 一天,林奇从一个叫德罗斯的朋友兼同事那儿听到了玩具反斗城这个名字。对这只股票,麦哲伦公司之前也有所关注,但对公司具体的经营情况并不了解,林奇还没有下定决心买入。现在有朋友对它有了研究,正好可以从德罗斯这儿了解一些情况:“你觉得这公司的基本面怎么样?”德罗斯想了想说:“刚脱离母公司州际百货公司,反正报表上看是不错。” 林奇笑笑,他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是一家经营玩具和婴幼儿用品的公司,英语写法很奇特——Toys“я”Us,是全球最大的玩具公司。自1948年成立以来,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公司通过整合各类品牌,向消费者提供全方位及一站式的购物体验,其愿景是“通过专业的服务成为一名有爱心、有信誉的邻居来为儿童安全做出贡献并及时给予他们帮助”。 奇特的体验、专业的服务使得玩具反斗城发展十分迅猛。它通过向一家又一家购物中心进行快速的扩张,复制着一种相似却总能奏效的盈利模式。大量的玩具反斗城和宝宝反斗城如雨后春笋般在美国出现,而且在其他国家,玩具反斗城店铺和特许专卖店也不断涌现。 林奇觉得这是一家相当不错的公司,前景应该会不错。但是,必须进行的“林奇式”调查是必不可少的。他通过助手,得到了纽约所有玩具反斗城专卖店的地址,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接下来他准备走访这些店面,实地去考察一下。 在纽约25大街的玩具反斗城专卖店,林奇戴着金边眼镜,面容略显疲惫,拿着一个小本子。他站在店门口持续地观察,从店标到周围环境,从卫生环境到客流量都了解了一番,有了深刻难忘的东西就记在本子上。在这里,忙碌的导购小姐正在向店里的顾客介绍公司产品的特点,不时有孩子尖叫和大笑的声音充斥其间,她刚微笑着和进来的这位打了个招呼,就立即被一个抱孩子的妇女叫走。 以这样的方式,林奇一天之内跑了五家玩具反斗城专卖店,详细了解了这家公司产品的销售情况、顾客满意度和品牌认可度。晚上回到家,林奇就急忙一头扎进书房,翻看着笔记本。他把白天记下来的数据分析整理了一遍,得出了一个结论:玩具反斗城的玩具深受儿童的喜爱,而且这家店的顾客多数都是回头客,会经常性光顾这里,至少在纽约是这样的情况。 向来谨慎的林奇还是没有贸然做出最终的决定。林奇想,“如果只是纽约畅销,而在全国其他地方并不如此呢?” 回到公司后,他马上召集人员,制订了一个十分详细的调查计划。他建议对美国各大中小城市进行一次全面的抽样调查,以得出一个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结论。 有人对此不满:“如此兴师动众值得吗,它也就是刚刚从破产企业里脱离出来而已。”这位新来的常青藤大学的高才分析师在麦哲伦基金显然还不太适应林奇的风格,他在学校里学的只是通过分析报表就可以知道一家公司的好坏。林奇正色告诉他:“我们是公众基金管理公司,在资产稳定增值方面,大家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定要小心谨慎。而调查研究将比只分析报表更直观、更有效。”林奇说:“我带头去做。” 调查结束回到纽约后,林奇汇总了其他人带来的调查报告,最终做出了判断:这是一家极为出色的快速增长型公司,盈利能力很强,更妙的是,在当年(1978年)由于其母公司州际百货宣布破产,玩具反斗城刚从州际百货中分拆出来独立经营(债权人在清算中获得美国玩具反斗城公司的股票作为补偿),因此股价很低,只有1美元(经过分割调整后)。 林奇大喜过望,大量买进美国玩具反斗城。到1985年,玩具反斗城股价上涨到了每股25美元。对那些以每股l美元的价格买入并一直持有股票的投资者来说,这是一只上涨了25倍的超级大牛股。 但林奇并没有获得25倍的收益。在买入玩具反斗城后不久,他从报纸上看到,零售业的泰斗级人物之一米尔顿·皮特里——一位以精明著称的投资者,购买了美国玩具反斗城公司20%的股票,他的大量买入导致股价持续上涨。林奇想,一个合乎逻辑的推论是,当皮特里停止买入之后股价就会大跌。皮特里在股价为5美元时停止买入玩具反斗城,林奇就在5美元时抛出了全部持股。 这笔投资林奇最终获得了5倍的回报。但他的同事,第一个向他推荐美国玩具反斗城的德罗斯则坚持持有,最终获得了25倍的惊人回报。 对自己不能长期持有的行为,林奇称“这简直是一种耻辱”。P8-10 序言 其实你也可以做得到 1990年5月,46岁的彼得·林奇在其智慧、能力和业绩的顶峰阶段,宣告结束自己的基金经理生涯,金盆洗手。 从1977年到1990年,彼得·林奇管理麦哲伦基金13年。在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13年里,林奇悄无声息地创造了一个投资奇迹和神话。麦哲伦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的持有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共同基金,年平均复利报酬率为29%。他把基金管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在他手里,选股真正变成了一门艺术而非枯燥的数学计算。彼得·林奇也由此成为美国乃至全球家喻户晓的人物。由于其骄人的业绩、平易的风格,林奇被美国《时代》杂志称为“第一理财家”,更有人赞誉其为“全球最佳选股者”。 一个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敢于在高潮的时刻突然谢幕,无疑有着巨大的勇气和智慧,正暗合了《道德经》一书所说的“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但也正因为如此,彼得·林奇给人留下了诸多谜团: 为什么幼年(10岁)丧父的经历似乎对他的人生毫无影响,或者说幼年的不幸带给他的都是一些正面的影响? 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以至于他的家人、朋友、对手、读者和一些素不相识的大众都那么喜欢他,连很少赞赏别人的巴菲特也在引用他的话,买他的书送给自己的孙子? 为什么他在大学里对管理、财务、会计、金融等热门课程毫无兴趣,整天学一些艺术、历史甚至东方神秘学的东西? 为什么他能在大学的时候就开始炒股赚钱,把自己的大学、研究生学费都赚够了? 为什么他和其他投资大师(如巴菲特、芒格、索罗斯、罗杰斯等)都不一样,每天大量换股,而且还公开宣称换股越频繁绩效会越好? 为什么他炒股一直都看多,而且还一直都做多? 为什么他和大众的思维相差如此之大,却并不妨碍他和大众打成一片,似乎从来没有孤独感? 为什么他在高潮时选择谢幕,是为了凸显自己的个性吗,还是另有其他什么原因? …… 其实,这些谜团也正是理解彼得·林奇投资思想和投资策略的关键。 本书的内容主要是彼得·林奇在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的一些经典投资案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上述谜团的解释。因为,投资案例更容易展现一个人的投资理念、选股策略和实战技巧,而且还可以调动读者的真情实感和学习兴趣。 为便于读者理解,本书每一个案例都按照投资背景、投资策略、投资链接和彼得·林奇投资心得四个模块来展开。 这四个模块的主要内容如下: 投资背景:介绍案例发生的时代背景、行业背景等信息,有时候会穿插介绍一些林奇本人的背景,如性格特征、生活方式等,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林奇的投资策略。 投资策略:介绍案例的主要情节,即彼得·林奇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因为怎样的一个投资逻辑选择了某只股票,以及最终的结果如何等。 投资链接:围绕着林奇的投资策略里的某一个关键点,进行集中阐述、重点发挥,希望读者能够因此而加深对林奇投资逻辑的理解深度。 彼得·林奇投资秘诀:主要介绍与案例相关的一些林奇的“原话”,这些话或是来自林奇的演讲,或是来自他的著述(林奇从富达基金公司退休后,先后写了《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学以致富》等多本专著),往往能够简单扼要地点出案例的实质。当然,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作者都加上了一个小标题。 这四个模块环环相扣,其核心是彼得·林奇投资策略里的“投资逻辑”,投资背景是理解该逻辑的基础,投资链接和投资心得则是对该逻辑的加深。作者希望通过这四个环环相扣的模块来讲清、讲透彼得·林奇的投资理念、选股策略和实战技巧。 林奇在实战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频繁换股,十几年时间先后买过的股票超过1万只,因此这本书只能是对一些有代表性案例的阐述。总体来说,本书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简洁、易懂。 从彼得·林奇的几本著作里,可以看出林奇本人就是一个对简洁、易懂、幽默有着特别嗜好的人。本书的语言也尽量摒弃艰涩难懂的文字,使用晓畅直白的语言来介绍大师的投资案例。当然限于笔者的功力,在幽默方面肯定不如林奇本人。 (2)实用性强。 林奇投资思想的一大特征就是实用。他特别强调个人投资者的优势,告诫个人投资者不要盲目相信投资专家的建议,要重视股票的载体——企业,注意深入调研,认为日常生活的环境是发现“10倍股”的最佳场所。本书在写作中也秉承这一特点,将林奇的诸多投资思想进行总结、提炼,所选的案例许多也都是在曰常生活中发现“10倍股”的例子。 (3)内容全面。 林奇投资的成功,从本质上讲是他做人的成功,是他性格的成功,是他心理结构上的成功,这才是包括作者在内的许多人要着重学习的地方。本书从各个侧面——林奇的朋友圈、办公室环境、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日常生活、工作过程等,来揭示林奇的人格特质,希望读者能通过阅读本书使自己的股票投资水平获得提升,并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成为像林奇那样一个在投资事业上有成就的人。 这并不一个梦,其实你也可以做得到,我们都可以做得到。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证券界朋友的帮助和指导,并参照了许多国内外同行的成果,使我本人受益匪浅,在此深表谢意。同时,由于笔者个人能力的局限,难免挂一漏万,出现一些不足之处,希望广大投资者指导和交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