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娇专著的《苍洱地区史前文化》以洱海盆地为中心,梳理了大理市及其附近地区历年考古发掘和调查成果,综合评述了以往学者们对该地的考古研究。在此基础上,以近期发掘的大理银梭岛遗址作为论文的关键材料,对T10、T15所出遗物进行了深入的地层学、类型学分析。
万娇专著的《苍洱地区史前文化》以洱海盆地为中心,梳理了大理市及其附近地区历年考古发掘和调查成果,综合述评了以往对该区域的考古研究。在此基础上,以近期发掘的大理银梭岛遗址出土的材料作为基础,通过对T10、T15所出遗物深人的地层学、类型学分析,将该遗址分为了四大期七期十一段,涵盖了苍洱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的发展历程。以陶质陶色、纹饰、器物的典型组合为依据,初步拉出银梭岛遗址距今5000~2500年的年代序列框架。
在初步建立文化序列后,以年代为框架,通过各期的遗物、遗迹现象的分析,对银梭岛遗址各期的文化属性、社会生活一一进行推测、判断。
为了建立苍洱地区的年代序列,在对银梭岛进行重点分析的基础上,论文结合环洱海地区调查材料和历年考古发现,对银梭岛遗址的年代序列进行了填补和扩充,并对银梭岛遗址的分期是否适合整个苍洱地区进行验证,从而确立了苍洱地区考古文化的年代序列,并将序列的下限延伸入铁器时代。
再将周边经过科学发掘的遗址纳入到苍洱地区史前文化序列的年代结构中进行文化比较。以银梭岛遗址碳十四测年为基础,对历年来周边遗址的碳十四测年结果和文化面貌进行综合评判,以此确定各遗址的主要使用年代和文化异同。在由银梭岛遗址建立的苍洱地区年代框架范围内,探讨各期文化的地域分布。
《苍洱地区史前文化》进一步对苍洱地区史前文化的自然环境背景和历史文化背景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对横断山脉20余处具有文化代表性或地域代表性的遗址所出器物的远距离比对,发现苍洱地区史前文化源于到横断山脉早期文化的扩张。在长期复杂的文化交流和演变中,因地制宜、逐渐分化,最终逐渐发展为《史记·西南夷列传》所描述的云南文化东西对峙的部落格局。苍洱地区银梭岛年代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