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的故事》是亨德里克·威廉·房龙为大众读者了解《圣经》而撰写的通俗读物,其英文原著出版于1923年。
房龙用优美的笔触、颇具镜头感的故事,娓娓叙述了《圣经》中所谓的神迹、犹太人的起源和他们的命运以及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关系,耶稣的诞生、耶稣的童年、耶稣之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圣经》中原本纷繁的人物、深奥的教义、各种阴谋与战事,被房龙阐释得清晰又迷人。轻松风趣的行文中,又不乏引人深思的力量。潜心品读,我们将会发现有一种摒弃偏执与无知、提倡宽容与善良的健全理性,在字里行间淙淙流淌。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是人类的伟大遗产。而《圣经》原典的庄严肃穆常使人望而生畏。经由房龙通俗有趣的写作手法,将《圣经》转换为概略简要的《圣经的故事》,不仅保留了《圣经》在原典的精神,也使读者轻松进入《圣经》世界。《圣经的故事》作者房龙用朴素睿智、宽容的声音讲述古老故事的同时,也演绎出了《圣经》故事背后浩大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
金字塔群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巴比伦和尼尼微已变成庞大帝国的中心。
尼罗河谷、宽广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充满了忙碌的人群。此时,一支在沙漠中漂泊的小小部落,为了生存,决定离开家园,沿着荒芜的阿拉伯大沙漠向北迁徙,以寻找更加肥沃的土地。
这些漂泊者,后来被称为犹太人。数世纪后,他们给我们提供了一本最重要的书——《圣经》。
再后来,其中一个妇人生育了一位最伟大、最善良的先知。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我们对这个奇特民族的始祖一无所知。他们是谁?从何而来?曾经在人类史上扮演过最伟大角色的这个种族,后来却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在世界各国流浪的人。
因此,我在这个章节中所讲述的,总体而言有些含糊,具体细节也未必是可靠的。
但是,考古学家们始终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忙碌地发掘着。随着岁月的流转,人们知道的越来越多。一些事实资料已经被我们获取。我将根据这些事实,尽量给你们提供真实可信的材料。
宽阔的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缓缓流经西亚。它们源于北方的高山上,最后汇入波斯湾。在浑浊的两河沿岸,人们过着惬意而悠闲的日子。所以,无论是生活在北方寒冷山区的人们,还是住在南方酷热沙漠里的人们,都想方设法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拥有立足之地。只要有机会,他们便离开故乡,竭力抵达这片肥沃的平原。
他们相互争战,相互征服,在前一代文明的废墟上建立了又一个新的文明。他们修建了像巴比伦和尼尼微那样的大城市。4000多年前,他们将这一地区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乐园,其他各地的居民们都羡慕不已。
然而,你如果看看地图,就会发现还有数以百万计身材矮小的农夫,正在另一个强国的土地上忙碌着。他们居住在尼罗河两岸,同巴比伦和亚述只隔着一条狭长的地带,这个国家叫埃及。他们所需要的很多物品只能从遥远的、肥沃平原上的各国获得;而巴比伦人和亚述人也有很多生活必需品只在埃及出产。这样,两边国家就在那狭长的地带上开辟了通商大路,彼此间进行贸易往来。
如今,这一条狭长地带被我们叫做叙利亚。古时候它有多种名称。它由低矮的丘陵和广阔的平原组成,树木稀少,土地被太阳炙烤着。仅有几个小湖和众多溪流为这阴沉、单调的多石山丘略添些许生机。
自古以来,这一通衢大道周围,居住着从阿拉伯沙漠迁徙来的不同部落。他们都属闪族人,使用同一种语言,信奉同样的神。他们经常争战,然后议和,然后又争战。他们互相偷袭对方的城市、妻子和牲畜。当一个地方没有更高的权威,而只有人们狂暴的意志和利剑的威力时,一般游牧部落的表现就会这样。 他们闪烁其词地承认埃及国王或者巴比伦、亚述国王的权威。当这些大国的税务官们带着武装随从,沿着通商大道而来时,这些吵吵嚷嚷的牧民们马上变得十分恭顺。他们频频鞠躬,以展示自己是埃及法老或巴比伦国王的顺从奴仆。不过,一旦那些官员们带着他们的士兵离开,部落争战的生活便依然如故。
请别把这些争战看得太认真,这是古代人唯一能享受到的户外活动,更何况,这些争战所造成的损伤常常是很轻微的,反倒可以使年轻人身手不凡。
在人类历史上将起巨大作用的犹太人,起初就是这些争吵、打斗、游荡、抢掠的小小部落中的一支。他们企图在通商大道上站稳脚跟!不幸的是,我们对他们的历史起源毫不了解。不少学者作过许多非常有见地的猜想,但一个看似合理的猜测却无法填补历史的空白。有人猜测说,犹太人最初来自波斯湾的一个名叫乌尔的地方,这也许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所以,我不想提及那些不够确切的猜测,除了提供一些经历史学家认可的少量事实。
犹太人最早的祖先可能居住在阿拉伯沙漠上,至于他们哪一世纪离开故乡进入西亚肥沃的平原,我们并不知晓。我们只知道他们曾漂泊达数世纪之久,极想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但是他们漂泊的路线已难寻觅。我们还知道,在某个时期,犹太人跨越了西奈山的沙漠地带,在埃及住过一段时间。
然而,从那时起,埃及人和亚述人的文献开始使《旧约》中叙述的一些事件初露端倪。
其余的故事就是大家所知道的——犹太人怎样离开埃及、怎样在沙漠中历尽艰辛、怎样合并成一支强大的部落——这部落如何征服了古老通商大道上一小块叫巴勒斯坦的土地,建立了一个国家——这国家又怎样为独立而战,长达数世纪,然后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所吞并,之后又变成了大罗马帝国一个小省的一部分。
但是切记,当我说起这些历史事件时,我不是在写一本历史书。我并不打算根据确凿的历史信息告知某事的来龙去脉,只打算尽力指出一个名叫犹太人的民族认为发生了什么。
众所周知,在“真正的事实”和“人们相信的事实”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每个国家的历史书籍,只有本国人民确信无疑。但是当你跨过边境,去阅读邻国的历史书籍时,就会发现截然不同的叙述。可是,只读本国史书长大的孩子们,终其一生都会相信它们是真的。
当然,总会有某个史学家、饱学之士或某个怪异之人,会把各国的所有史书通读一番。他也许会从中觉察到一些事实而接近“绝对真理”。但是,他若是想生活得安宁而幸福的话,最好还是保持缄口。
犹太人和世界上的其他人一样。3000年前的犹太人、2000年前的犹太人,直至当今的犹太人,都是普通人,如同你我一样。比起其他人,他们好不到哪里去(如同他们自己宣称的那样),也坏不到哪里去(如同他们敌人常说的那样)。他们具有某些不寻常的优点,也有某些常见的缺点。但是,已经有那么多书讲述犹太人了,好的、坏的、模棱两可的都有。因此,对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做出准确的判断,是很困难的。
P1-5
《圣经的故事》是亨德里克·威廉·房龙为大众读者了解《圣经》而撰写的通俗读物,其英文原著出版于1923年。当时房龙已经成为美国最炙手可热的通俗历史学家。房龙在该书中既忠实于原典,又有自己朴素、睿智、独到的观点。读者的追捧,不菲的销量,以最大的喜感回报了房龙重述《圣经》的努力。
房龙用优美的笔触、颇具镜头感的故事,娓娓叙述了《圣经》中所谓的神迹、犹太人的起源和他们的命运以及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关系,耶稣的诞生、耶稣的童年、耶稣之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圣经》中原本纷繁的人物、深奥的教义、各种阴谋与战事,被房龙阐释得清晰又迷人。轻松风趣的行文中,又不乏引人深思的力量。潜心品读,我们将会发现有一种摒弃偏执与无知、提倡宽容与善良的健全理性,在字里行间淙淙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