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顺庆编著的《中外文论史》共分四卷分别是:第一卷,第一编拟从纵向的文论史发展的角度和横向的比较的角度;本卷第二编论述公元前2世纪以前的中外文论。本书拟采用以纪年为主,以各文化圈大致相似的文论史发展阶段为辅的分期方法,将中外文论史大致分为各个不同的大阶段。公元前2世纪以前为第一阶段。第二卷,包含第三编(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2世纪文论)和第四编(公元3至6世纪文论),时间跨度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6世纪约九百年的时间。第三卷,包含第五编(公元7至9世纪文论)和第六编(公元10至13世纪文论),时间跨度从公元7世纪到公元13世纪,约六百年时间,具体而言,这个时间段约相当于欧洲的中世纪中晚期。这个时期也正好相当于中国的隋、唐、五代、两宋时期(581—1279)。第四卷,包括第七编(公元14至16世纪文论)与第八编(公元17至19世纪文论),时间跨度为14世纪至19世纪,约500年时间。本书力图从总体文学的角度,向读者展示一个全面的中外文学理论发展概貌,让读者全面地认识各国文学理论的不同特征以及对世界文学理论的独特贡献,并进一步认识世界各民族文学理论的基本规律,为建立所谓“总体文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