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号命令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叶兆言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44年前,一份神秘的“一号文件”轰动全国,中共立即进入了紧急战备状态!

国家命运未知,个人前途未卜,动荡时局下,我们该何去何从?

《一号命令》是叶兆言写作30余年来,最具疼痛感的历史小说!

一起震惊全国的政治事件!一个普通家庭的悲欢离合!一个多难之邦的浮沉起落!在这里,听到灵魂的呻吟!

“文革”并没有真正结束,林副主席的幽灵不仅陪伴着我,而且还在当下的世界里到处游荡。

内容推荐

一起震惊全国的政治事件!

一个普通家庭的悲欢离合!

一个多难之邦的浮沉起落!

国家命运未知,个人前途未卜,林副主席的“一号命令”到底隐藏了怎样的历史机密?动荡时局下,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

《一号命令》是叶兆言写作30余年来,最具疼痛感的历史小说!

1969年林副主席的“一号命令”惊动了全国,军校退役的赵文麟接到疏散命令,却不知该往何处。

他曾经是国民党军官,打过日本鬼子,九死一生,解放前夕在四面楚歌中起义,虽然成为解放军中的一员,却始终有点另类,一贯要求进步的妻子紫曼觉得自己嫁错了人,上吊自杀,让赵文麟愧疚终生。赵文麟回到老家,巧遇初恋情人沈介眉。当年美丽的大小姐、中央大学的老师,如今沦落到几近赤贫,赵文麟竟然认不出曾经刻骨铭心爱过的女人。

世事沧桑、人事变迁之残酷惨烈,令人感慨不已。

《一号命令》向你细述那个疯狂年代的爱恨与挣扎!字字压抑,让人缓不过气来!至今无人敢推荐!在这里,听到灵魂的呻吟!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后记

试读章节

1969年夏天很热,阳光总是灿烂,眼见到了9月初,天气继续炎热。无数知了在大合唱,此起彼伏非常嘹亮。大白天气温实在太高,仿佛着火一样,热浪逼人,一阵阵扑面而来,手伸出去,所有物品都是热,家具热,锅碗瓢盆热,放出来的自来水也热。嘈杂的蝉声是提示,意味着不会下雨,意味着持续的大晴天,意味着高温预警。黄昏时分,仍然没一点凉意,燥热的空气凝固了,酷暑蹂躏了一个整天,人们在房间里再也待不住,再也熬不下去,迫不及待地都涌到外面去乘凉。大街小巷,先找空地方洒水降温,然后端了各式各样的卧具,长的木椅子,简易的竹床,有人干脆将草席铺水泥地上。天太热,拍扇子的噼里啪啦声不绝于耳。天这么热,蚊子在黑暗中乱撞,一点没见.减少。

终于熬到半夜三更,好不容易一阵凉风,刚有点安静,沉寂下来的知了突然发出一两声惊叫,很像一个人从梦中猛醒,又好像一颗流星从夜幕上滑过,眼前一亮,立刻无影无踪。赵文麟坐在一张旧藤椅上,似睡非睡,基本上处于半昏迷状态。整个夏天,酷热难熬的夜晚,他都是这么狼狈度过,半坐半躺,长夜难眠,好像睡着了,又像从未真正进入梦乡。夜晚的宁静会被一些声音无缘无故打破,他听见一个在叽哩咕嘟说着什么的声音,忽高忽低,隐隐约约像在吵架。

这是邻居女孩子妞妞发出的呓语,正在说梦话。她是个刚发育的初一学生,人看上去还很小,一对乳房却特别大,像充了气一样,又结实又饱满,将胸前的衣服高高顶起。男孩子性格,精力出奇旺盛,在大白天,妞妞是不折不扣的孩子王,不但同龄女孩子要听她的话,那些调皮捣蛋,岁数比她大的男孩,也乐意听从她调遣。到晚上,睡着了还不安生,常说梦话,打很响的呼噜。妞妞的呼噜虽然响,却很匀称,很纯净,那是一个女孩子特有的鼾声,一点都不粗鲁。

赵文麟意识到自己已完全清醒,他意识到这一次醒了,就不会再睡着。时间是下半夜,鼾声四起,周围的人都处于沉睡状态,因为太热,大家光着胳膊,裸着大腿,肆无忌惮地睡在露天。淡淡的月光下,是空地方便睡着人,木床一张接着一张,所谓木床,其实就是将家里的门板拆下,用长凳架起来。往往一家老小紧挨着,挤在一起睡。夜深人静,正是一天中气温相对最低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沉浸在梦乡。妞妞的梦话引发一阵混乱,有人被惊醒了,翻身继续睡觉,门板咔咔响了一阵,又是此起彼伏的鼾声。

每当到了这样的时刻,赵文麟便会一阵阵凄凉。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他都会不可避免地想起紫曼。三年前,紫曼写下了一份遗书,在门框上挂了一根绳子,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人世。时间过了整整三年,对亡妻的思念刻骨铭心,一刻也没有消停。对于赵文麟来说,那是一种锥心之痛,只要是半夜里醒来,他的心就会猛地收紧,就会情不自禁地思念到天明。

天刚蒙蒙亮,妞妞的小闹钟突然响起来。刺耳的闹铃声穿过晨曦,惊醒了无数人,也因此招惹了一片骂声。这闹钟连续响过好几天,到时候就会铃声大作,弄得鸡犬不宁,把很多人的美梦吵醒。闹钟声音非常响亮,可是很显然,妞妞还沉浸在黑甜之乡,还准备继续睡下去,她并没被这刺耳的铃声惊醒。结果便是别人很愤怒,大声喝斥,对她嚷嚷,说时间到了,说妞妞你赶快起床,我们都被闹钟给吵醒了。所有这些与妞妞仿佛都没什么关系,妞妞继续呼呼大睡,最后还是与她睡在一起的高奶奶将孙女摇醒。P3-6`

后记

有读者看了这部小说,写信给我,问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结尾。为什么在文章最后,情感暧昧得像走私的盐贩子一样,这样写究竟是何用心,有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老实说,自己也没太想明白,大致情况就是写着写着,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于是便这么结束了。至于为什么,有时候真说不清楚,反正我觉得这么写比较合适,似乎就应该这么写。

这部小说想说的话并不多,大致的意思可能是,原来人生有很多美好,但是不当回事地就丧失了。譬如和平,譬如爱情,譬如平常的家庭生活。我在小说中感慨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感慨它们的轻易丧失,一边写,一边感觉到心口疼痛。这是我写作以来,最有疼痛感的一篇小说,在写作过程中,情不自禁便会流泪。有一天吃饭,跟女儿说起正在写的一个情节,说着说着哽咽了,说不下去。熟悉文风的朋友都知道,我不属于那种会煽情的作家,不喜欢在小说中号啕大哭,写作时,总是节制节制再节制,冷静冷静又冷静。我把那些容易让人感伤流泪的部分都做了冷处理,如果读者能坚持把这篇小说读完,我想不难获得这样的印象。

小说始于2011年的8月29日,当时刚在腾讯开微博,随手写了几句:

开始写小说,想写个中篇,注意力集中不了。年轻时写作太容易,现在完全不一样。过去要写,故事自己就会来,根本没有提纲之类,现在不得不考虑要列个大纲。当然也和这些年非小说的写作太多有关,被杂文随笔害了,仿佛职业运动员,赛季开始了,却苦恼,不能一下子进入状态。

到了9月13日,又忍不住在微博上写了几句:

今天是林副主席忌日,我正在写的小说就叫《一号命令》,自己整个情绪也沉浸在“文革”中。提到“文化大革命”,常用词是林彪和四人帮,其实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看今天的种种阴影可以知道余毒有多厉害。为“文革”翻案者,不是别有用心,便是没心没肺。

微博具有评论和回复功能,当然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有叫好也有反对,一位叫屈俊贤的网友这么写道:

叶老先生,我最值得庆幸的事是没有读过你的小说。我看到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自发地在家里,在其他场合挂上毛泽东像,你老郁闷吗??好在有林副主席的幽灵陪伴你。

网络上的声音没必要太当真,有人庆幸没读过你的小说,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难过也是白难过,烦恼也是自寻烦恼,你必须心甘情愿地接受。有的作家像被丈夫抛弃的怨妇一样,喜欢抱怨喜欢叨唠,说今天的读者不阅读,不读他的小说。这是地道的不明白事理,人的阅读从来都是自由的,一个人可以阅读,也可以不阅读,别人可以读你写的故事,也完全可以不理睬你。因此,我并不在乎别人没读过我的小说,在乎的只是后面说的那些话,这位屈俊贤说得不错,“文革”并没有真正结束,林副主席的幽灵不仅陪伴着我,而且还在当下的世界里到处游荡。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要写这篇小说的理由,我希望自己的小说能够穿越时光,再现一些真实的历史场景。小说不是历史,然而有时候,小说就是历史,比历史课本更真实。到了9月18日,针对网上有人说今天的人太健忘,已经忘记国耻纪念日,我又微博了一下,发了一条“九一八有感”:

有时候,忘了也好,比误导好。譬如我们小时候,就相信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谁谁。大清朝,也喜欢军国民,也成天喊振兴。落后要挨打,军国民也一样挨打。老套的话听着都烦,别忘了,当年日本人德国人都打过要强大的旗号。一句话,要文明,不要野蛮,搁哪朝哪代,好战都是错的。

这条微博引起的强烈反响出乎意外,同样是正反都有,赞成的不说了,不赞成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博主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汉奸,这样的人不应该留在世上,活该在南京大屠杀中被日本人杀死。当然还有很多更下流的言语,网络是最容易让人撒野的地方,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满意,对世界的各种自以为是,都会变成莫名其妙的仇恨,化作一股股戾气,肆无忌惮地宣泄到互联网上。

这部小说的草稿在2012年3月19日完成,这是我历时最长的一部中篇小说。前前后后写了七个月,这以后,又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修改。事后有人问为什么不把这些故事写成一部长篇呢,不提醒倒没事,提醒了以后,我也忍不住反复琢磨这个问题,后来终于想明白了,原因很简单,从一开始就没准备写长篇,在我心目中,它就是个中篇,想说的那些话,要说的那些故事,必须要在中篇的字数中完成。

也许真当做长篇来写,会容易一些。不过对于写作者来说,轻车熟路是大忌,容易未必是什么好事。在写《一号命令》的日子里,我的生活很简单,也很充实,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写作,看书,休息,游泳,临帖。这期间有两件事比较轰动,一是韩寒事件,一是抄写《讲话》,因为身陷其中,被骂得很厉害。关于这些,我已在微博上做了解释,现在稍带一句,读者如果有兴趣,可以看我的微博,毕竟有些话只能在网上说。

没想到这个中篇小说能出单行本,我对自己的作品一向没信心,对《一号命令》更是如此,不知道大家会如何看待这些老掉牙的故事。总之一句话,感谢读者,谢谢你们赏脸,谢谢你们的阅读。

2012年12月13日河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1: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