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军营》编著者大林。
《梦断军营》是一部集军营生活、人生奋斗、理想爱情为一体的长篇小说。它不同于军旅题材的同类作品,因为它是一部讴歌70~80年代初,中国军人纯善、纯美、纯爱的情感类小说,讲述的是一名农村青年放弃上工农兵大学的机会而去追逐“红星梦”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梦断军营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大林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梦断军营》编著者大林。 《梦断军营》是一部集军营生活、人生奋斗、理想爱情为一体的长篇小说。它不同于军旅题材的同类作品,因为它是一部讴歌70~80年代初,中国军人纯善、纯美、纯爱的情感类小说,讲述的是一名农村青年放弃上工农兵大学的机会而去追逐“红星梦”的故事。 内容推荐 《梦断军营》编著者大林。 《梦断军营》作者1974年参军,1982年退伍并参加工作工作,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对文学创作的追求,拓展了作者的写作空间和视野。《梦断军营》是作者融合自身经历的所见所感而创作的一部集军营生活、人生奋斗、理想爱情为一体的小说,它不同于军旅题材的同类作品,而是一部讴歌70—80年代初军人纯善、纯美、纯爱的情感类小说,不涉及过多的政治要素。其主要内容是讲述一个农村青年放弃上工农兵大学的机会而追逐“红星梦”的故事。全书以林少华的命运为主线,讲述了他在一次团机关整顿发言中无意间触动了团5号首长之后所引发的矛盾和纠葛。 无论人们执着于思想性的品读也好,还是淡然的阅览热闹也罢,定能在章节里触摸到感人的场景,那爱与恨交织的每一个瞬间都会印在人们的记忆里,每一个鲜活的面孔都会留在读者心灵的天空。 目录 第01章 初出茅庐闪光辉 第02章 带着梦想话远飞 第03章 泪浸红花别故土 第04章 战歌韵律铸军魂 第05章 操场苦练披星辰 第06章 住院换药难言隐 第07章 诗歌发表播情缘 第08章 军训结束盼友人 第09章 景色怡人军营美 第10章 山蝎虽毒友情深 第11章 战友戏耍捧腹笑 第12章 余兴未落调令催 第13章 祸起萧墙抓毛贼 第14章 诱导发言火烧身 第15章 五号发火性情烈 第16章 责令立刻返连队 第17章 凝望猪场满目泪 第18章 逆境苦干志不悔 第19章 成绩显著提班长 第20章 实习路上歌声随 第21章 临阵换将毒招损 第22章 雨夜抢险美酒醇 第23章 表彰会上扣大帽 第24章 无奈北上躲灾运 第25章 七连官兵友情纯 第26章 动感诗句闹新婚 第27章 又组新班使坏招 第28章 果丰人安凯旋归 第29章 代理排长显神威 第30章 看透御酒识鸿门 第31章 文友乘车巧相遇 第32章 人生路顺喜事临 第33章 对酒当歌战友泪 第34章 军校深造报佳音 第35章 舌战克星属无奈 第36章 月下弄鬼笑声淫 第37章 插秧坡下制绯闻 第38章 疯女醒悟闯校门 第39章 毕业路上遇故友 第40章 话语相投道不尽 第41章 脚踏故土思绪沉 第42章 军歌一曲谢母恩 第43章 异地相约倾心诉 第44章 秋江欢腾夜沉醉 第45章 车站广场迎表亲 第46章 畅所欲言忆青春 第47章 爱情树下衷肠诉 第48章 遥望夜空观星辰 第49章 柔情热烈表心扉 第50章 家人聚餐开怀饮 第51章 叶落雁啼人影空 第52章 离愁未消报喜讯 第53章 迁出官舍贬为民 第54章 不知团部换新君 第55章 单枪匹马奔荒原 第56章 群鼠啃食过鬼门 第57章 虚情假意送温馨 第58章 毒计犹如蛇蝎狠 第59章 真情难舍心泣血 第60章 绞尽脑汁写绝信 第61章 了却牵挂拟战文 第62章 正气凛然诉奸臣 第63章 营外比武戏于风 第64章 满腔心血化烟尘 第65章 辞别军营泪湿襟 第66章 故地重游万念灰 第67章 爱情树下了残生 第68章 表嫂赴宴解疑云 第69章 寒山草屋认娘亲 第70章 赴京上访寻恋人 第71章 姐妹携手情真切 第72章 烈女怒目追奸贼 第73章 上级挥帚扫浮尘 第74章 丽江岸边遗旧恨 第75章 阴差阳错未曾死 第76章 浪迹郊外书红尘 第77章 擒获歹徒悄声退 第78章 异地安置书信催 第79章 赴京盖章先拜友 第80章 欲说又止难言隐 第81章 车站离别诉原委 第82章 京城归来空欢心 第83章 乡愿未了遇险情 第84章 张冠李戴祭活人 第85章 首长含泪忆风云 第86章 榻前倾诉心相随 第87章 战友呼唤报喜迟 第88章 银发老母展梦魂 试读章节 70年代初的一个初秋季节,刚刚高中毕业在家里待机寻梦的林少华,不时的欣赏着由自己亲手描绘而贴满墙壁的图画。今年他在堂屋墙的正中央,又新添了一个很大的红五角星,而且是水彩涂抹,看着特别鲜艳,也许这就是他梦的航标。 林少华静静地看着刘文学、刘胡兰的画像不住的摇着头,并自言自语地说:“这不是我的目标,这不是我的方向。”他不是因为画的不好而摇头,也不是不敬慕这些不着军装的英雄,只是觉得他们没有头戴红星的英雄威武。看着董存瑞、黄继光、刘英俊、雷锋等英雄人物头上的红星,他心里就特别激动。再看看镜框里的叔父戎装英姿的照片,心就像要飞出来似的,于是他自言自语的说:“这才是我的梦想,这才是我的目标,帽子上有红星才是我林少华的志向。”尽管他看着满墙的梦想有些情不自禁,可仔细想想,心里又无限的苍茫起来。 他想:毕竟爸爸刚去世不久,弟弟还在上学,村上能让自己报名参军吗?就在林少华盘算着如何面对秋季征兵报名工作时,小华村大队支书李学仁急急忙忙地来到林少华的家。他进门便上气不接下气的说:“三华,有个事我得求你,咱村的民兵连长李善贵,在前往公社武装部参加全县民兵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的途中,因突发胃病不能前去开会了,作为介绍经验的主角临时退出,也就意味着砸了咱玉环公社的场,砸了咱公社武装部的场,更是丢了咱小华村的脸,所以公社武装部孙部长非常着急,让我马上派人去,我想来想去,觉得你是个高中生,又是团员,发言肯定没问题的。内容就是民兵工作,我想你一定能办好这件事,所以你得帮这个忙。”说着他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篇发言稿交给了林少华。 林少华看了一眼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发言稿后说:“支书,不是我不给你面子,而是我根本就不了解民兵工作。你看这发言稿,什么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这不都是毛主席语录嘛,加上标题不足90个字,让我讲,我怎么能讲出来?再说我岁数这么小,还不够基干民兵的条件呢,上台发言不是唬弄人嘛。” 支书忙说:“三华,你这点应变能力还是有的,我相信你。别看你平时像个大姑娘似的不爱吱声,可你在学校是个活跃分子,放暑假时你组织过宣传队下乡演出,咱小华村谁人不知?前几天晚上你在大队部院里给咱老少爷们念《烈火金刚》,念得多好哇,大人孩子都愿意听。” 林少华一看支书着急的样子,不忍心再推辞了,随口便说:“支书,那我就试试吧,如果说不好,你可别怪我。不过我有件事希望你能帮忙,今年征兵可别忘了我,别阻拦我。” 村支书笑着说:“这事到时再说吧,你家已经走出两个大学生了,家里再也没有劳动力,你不应该参军了。你看这样吧,今年咱小华乡有一个上工农兵大学的名额,我考虑来考虑去觉得你去比较合适。一是你家庭成分好,怎么说也是革命家庭。二是济南大学离咱小华乡也不算太远,放假时还可以回来帮助家里干些农活。将来毕业了回咱家乡当个小学老师怎么样?反正也是吃国库粮。” 林少华一听立刻拉下脸说:“我就是想当兵,别说上工农兵大学,就是让我直接当干部我也没兴趣。我的志向就是进军营,当一名毛主席的好战士,这才是我的理想。说心里话虽然我对文字很感兴趣,也向往上大学,但愿望并不强烈。我真正的梦想就是进军营。” 村支书说:“工农兵大学你要不去这个名额可就瞎了,因为咱村里符合条件的也就有你一人了,我想你应该去占这个名额,听说这是最后一年往下分配名额。” 林少华说:“反正我的理想是不会变的,再说我当兵也是我爸爸的生前愿望,我肯定不会违背的。支书,如果你不答应我,发言的事你就找别人吧,我不去发言了。” 村支书看着林少华生气的样子十分无奈,为了赶快让他赶路,不得不答应下来。他说:“三华,别生气了,快点赶路吧,我答应了。不过,发言的事你得上心,尽可能的讲好一点,为咱村上争光,听说参加会的有县里领导,不然孙部长不会这么着急。” 林少华一听支书答应了,高兴的说:“支书,你就放心吧!我一定讲好,为咱小华乡争面子。”说着马上起身奔向10里之外的玉环公社。 林少华到了公社礼堂后,看到礼堂座无虚席,他环视着一个个成年人陌生的面孔,心里不停地打起了鼓,毕竟他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人。尤其是自己对民兵的概念不清,无法介绍经验,好在他不是第一个发言,当他听到别的公社所辖村庄民兵连长发言时,心里也就坦然了许多,因为发言者口语都不太好,几乎没啥文化。 轮到林少华发言了,他刚走到台上,不仅没带来掌声,反而引起下边一阵哄堂大笑。虽然从林少华1米75的个头看,似乎已经长大成人,从他洒脱的上台沉着看,似乎也走向了成熟,可从他稚气十足的表情看,还是脱不掉少年的外壳。虽然这种笑影响着林少华的情绪,但他在一片嘲笑中冷静的面对着大家。 他说:“各位前辈别笑,我知道在你们眼里我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但是在我们小华村,绝对没有瞧不起青少年的人,我们大队部的墙壁上就画着刘文学、刘胡兰这些英雄人物的图画,他们的形象不仅是我们广大民兵学习的榜样,更是我们全村3000多口老少爷们尊敬的英雄豪杰。大家都看过电影《鸡毛信》和《小兵张嘎》,这些小英雄岁数并不大,但他们的大智大勇却令敌人闻风丧胆。怎么能用年龄去量化民兵工作呢?假如苏修美帝国主义打过来了,我们是不是得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打一场人民战争?人民战争就是不分男女老少的战争,所以我们全民参与才是胜利之本。本人尽管不是民兵连长,但是我有民兵连长的意识,我们小华村人人都有承担民兵连长重任的义务。为什么?因为我们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把《论持久战》和《游击战》贯穿到了民兵中去,把毛泽东思想渗透到所有贫下中农的心里,就连我这刚毕业的学生都对民兵工作不陌生,这就充分的说明了我们公社革命委员会和人民武装部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当然我们在贯彻民兵工作中还有四点具体措施和做法需要向各位领导汇报。” 林少华思维敏捷,口语表达顺畅的脱稿发言,令在场的领导极为吃惊。林少华也想不到临时组合的经验介绍能够赢得与会者多次热烈的掌声,而且还受到了县人武部和公社领导的高度评价!并表示要按毛主席老、中、青三结合的指示精神,重点培养这样的青年。 P1-P3 序言 提起甲桥村还是颇有一段来历的,这段来历是因一座不起眼的石板桥而得名。相传在一个远古时代,项羽曾经率领大军从这路过,由于行军匮乏和天气炎热,项羽便命令将士们在石桥边的槐树下休息,将士们随之把盔甲脱下来挂在石桥栏杆上晾晒。待大军走后,村里有一个秀才突发奇想,便挥笔在挂过盔甲的桥柱上写下了“挂甲桥”几个大字,后来村里的石匠就把这几个字刻印在了石桥上,因此将村头的无名桥正式称为挂甲桥,就这样叫来叫去的,把林家庄也改叫甲桥村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甲桥村重新更名为小华村。虽说小华村因这段古老的传说而得名,可村里的人并没有借此改变什么,祖祖辈辈还是在这片贫瘠的土壤上繁衍生息。这里的乡风特别纯朴,邻里关系和谐而素雅,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地吸附于此,对贫富显得淡然而无丝毫幽怨。别看镶嵌在这穷乡僻壤的甲桥村不起眼,这里却是方圆几十里之内有名的革命之村。新中国成立前在这片土壤上曾经孕育过革命,为队伍输送过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战斗员,为党的秘密组织输送过地下交通员,村民们还冒着生命危险掩护过八路军的伤病员,主动为淮海战役送过支前物资,帮助队伍抬过担架,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过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又成了人民解放军战斗员的输送站,每年都有若干个适龄青年应征人伍。当然,在当下的小华村不安分的年轻人,已经不用国防再教育,也想借着革命的热情走出山区,去见识外面的世界,去圆当兵的梦,这也是小华村年轻人唯一放飞的志向,更是本书主人公林少华的梦想。 林少华的父辈兄弟两人都是老革命。其父林志飞是当地最早参加革命组织的人,历任过区属地下党交通员,游击队联络员,后因负伤回乡务农。其叔父林志强15岁参加八路,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是多次荣立战功的战地指挥官,后转业到地方任职。林少华也许是受家庭影响的缘故,或者是体内就流动着革命的血脉,才铸就了他迷漫硝烟的基因而萌生当兵的志向。 林少华兄弟四人,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弟。两个哥哥先后上了大学并学有所成,都在外地当上了领导干部。实际林少华的两个哥哥和弟弟都是爸妈收养的孤儿。新中国成立前,林少华的妈妈在一次躲避战火路经一片麦地时,听到婴儿的沛哭声,便寻声找去,到了近前她看见两个幼小的孩子正扒在一个中年妇女的尸体上哭泣,她不顾自身怀孕的身体不便,愣是把两个一岁和三岁左右的孩子带离麦地。她带着两个孩子爬一座山坡时,由于坡陡不小心摔倒了,最终没能保住自己怀的亲骨肉。她和丈夫为两个孩子取名大华和二华,视为自己的亲生儿子精心呵护。新中国成立后她和丈夫省吃俭用,供两个孩子上学,大华和二华特别争气,不仅学习好,而且非常孝顺父母,乡亲们无不夸赞。可就在大华和二华高中刚毕业的那年,孩子的亲生父亲来认亲,通情达理的两位老人什么条件都没提,含泪将自己含辛茹苦养大成人的两个孩子送还给了人家。大华和二华在爸妈的劝说下随父亲进了城,后又上了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而且都当了领导干部。但是两个孩子为了报答养育之恩,一直没有改姓氏,和乡下的养父养母保持着密切往来,并时常牵挂着两位老人。说来也巧,大华和二华刚被生父接走,十多年不曾怀孕的张凤莲便怀了孕,待孩子出生后为其取名林少华,因排行老三,故而小名三华。60年代初全国各地闹饥荒时,林少华的爸爸又在一次赶集回来的路上,捡到一个被人遗弃在路边的男婴,尽管男婴体弱多病骨瘦如柴,但在两位善良的老人精心呵护和调养下,男孩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为其取名四华。三华和四华眼看都长大了,两位老人没有为减轻繁重农活而把孩子留在乡下的念头,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让两个孩子都到部队接受锻炼,这就是乡下人最典型的无私,否则,谁也不会打破乡下人身边有孝子享清福的传统,谁也不甘心那种亲情的割舍。 林少华看到在外地当干部的两个哥哥很是风光,但他似乎并不羡慕,他认为只有像叔父那样戎马生涯的干革命,才算生命的峥嵘。因此他才静守着一个红星梦。 说心里话,在林少华身上处处都散发着文人的幽香,才气绝对超过其兄长们。别看他有时脸上挂着稚气,可在小华村算得上是一个成熟的才子。从上小学时他就喜欢上了绘画,常把儿时的梦想涂抹在自己的画卷里。上初中时他的作文曾经在全县拿过一等奖,高中时他的文笔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文章时常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虽然文章在很大程度上有浮夸成分,但也实属不易,这毕竟是小华村第一个能拿起笔杆子抒发情怀的人。可林少华的梦并不是挥笔泼墨,而是从军闯人生。随着他高中毕业脚步的加快,他的梦也在寻找着归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