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文字短小是一大特色,篇幅大都在一千至二千字之内,可以说是短小精悍。他的每篇文字写得又是身边一件件小事,诸如一句话、一块泥土、一碗茶、一次掌声、一支烟、一堂课、一本书、一次梦……这些小事都被重新赋予了新的生机,在董保纲笔下被写得字里金生、行间玉润。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文章越写越长的情况下,董保纲的文字能越写越短,且短而有物、短而优美,这是很可喜的,也是相当不易的。这里面是有一个艰难的炼句过程的。忘记了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长篇散文可以藏丑,精短散文是藏不住丑的,所以精短的文字一般都是好文字。董保纲的散文写得精炼、短小、有味,估计他在这方面是下过苦功的。
本书分五辑共106篇文章,每一篇文字都写得清新淡雅,禅意氤氲。在一个个充满人性与爱的故事之中,向读者传着真爱与理性思考。
本书是部美文集,更是一部常读常新的好书,因为它时常在启迪读者顿悟人生、感受温暖、把握成功。
不久前去拜访一位知名的书法家。这位书法家虽已年过八旬,依然耳清目明,他的书法作品更是别具一格、自成一家。言谈之间,出于对书法家的仰慕,我恳切地向其索求墨宝。书法家并没有拿架子,欣然提笔,他问我写什么字,我说随便。只见书法家手起笔落,在提顿之间,几个大字赫然出现在洁白的宣纸上。笔画道劲有力,有大气磅礴之势,字与字之间又错落有致,不失俊朗与飘逸。
“挖藏得金——”我看着宣纸上的四个大字读出声来。果然是好书法!我在内心里赞叹着。
重新落座之后,书法家捻须微笑着问我:“知道我为什么写这四个字么?”我摇头。老人说:“这四个字是一句卜辞,并且还有一个故事。”
“卜辞?”我更有些疑问了。
接下来,书法家向我讲述了其中的故事:
那是七十多年前,当时书法家还不满十岁。一天,母亲找街头算命的瞎子给儿子算了一卦,算完卦母亲便开始闷闷不乐,时隔多日之后,儿子才断断续续了解到母亲不高兴的原因,原来,算卦的瞎子说他的命不好,用卦书上的话说就是“掘井无泉”,也就是他一生无论怎样努力也是徒劳无功。而和他同龄的邻居家的二狗子是“挖藏得金”的命,一生会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
自此,“掘井无泉、挖藏得金”这两个词就深深地扎根于书法家的幼小心灵里。不过书法家并没有和母亲一样闷闷不乐,相反他憋足了一股劲,他要看看自己究竟能不能掘出“泉水”。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寒来暑往,书法家遍访名师,临池不辍,终成一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年的二狗子因为相信了荣华富贵的命运,整日游手好闲,一生穷困潦倒,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书法家最后说:“我的人生经验告诉我,每个人的命运其实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要你努力去挖就能得金,努力去掘就会有泉。”
书法家的话让我沉思良久。金藏于沙,泉隐于土。要想收获至宝、获取甘甜,就要躬身挖掘,这本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然而常常被人们忽视,人们更愿意寻求的是一条捷径。但有些“捷径”并不能让人顺利地实现理想,却往往会使人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跌进深渊。也许有人会说,缺乏方向的挖掘是徒劳的,但是。不付出实际行动,不遭遇失败和挫折,又怎么能找到真正的方向呢?“干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这就是许多人取得成功的信条。
我小心地收藏起那副墨宝。在内心里,我同时收藏起书法家那简单、朴素而又深刻的人生感言。
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