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无机及分析化学》由刘玉林、刘宜树、五传虎主编,是化工及相关各专业的第一门基础化学课程。编写时注重以中学化学为基础,循序渐进,内容编排的深度、广度和知识的连贯性等方面力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着理论“必需、够用”为度,结合各相关专业特点和后续课程需要,将原属于两门课程的基本内容进行精选,突出重点,加强基础。精简复杂公式和烦琐计算的推导,删除了过深的理论分析和阐述,力求做到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同时,注重基础理论和生产实际相联系,元素化学精选有实用价值的常见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简明阐述其重要特性及变化规律。
这本《无机及分析化学》由刘玉林、刘宜树、五传虎主编,是以工科化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修订的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本要求为依据,对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和整体架构,对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的调整、取舍,有机整合而成。全书共分十二章,介绍了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配位键和配位化合物、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基础、定量分析化学概述、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分析法(四大滴定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无机及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等。本教材各章均附有大量精选练习题,方便教学和自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化工、制药、材料、环境、轻工、生物、食品等相关专业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材。
第1章 绪论
1.1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1.2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
1.3 定量分析方法简介
第2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2.1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2.2 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2.3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
2.4 元素周期系和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习题
第3章 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3.1 离子键理论与离子晶体
3.2 共价键理论
3.3 分子间力与氢键
3.4 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3.5 金属键和金属晶体
3.6 离子的极化
习题
第4章 配位键和配位化合物
4.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4.2 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4.3 配位化合物的应用
习题
第5章 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基础
5.1 基本概念
5.2 热力学第一定律
5.3 热化学
5.4 化学反应的方向
5.5 化学平衡
5.6 化学反应速率
习题
第6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述
6.1 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
6.2 有效数字及其应用
6.3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问题
6.4 有限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
习题
第7章 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
7.1 酸碱平衡
7.2 强电解质溶液
7.3 沉淀溶解平衡
7.4 配位平衡
习题
第8章 氧化还原反应
8.1 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和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8.2 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8.3 电极电势的应用
8.4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习题
第9章 化学分析法
9.1 滴定分析法概论
习题9-1
9.2 酸碱滴定法
习题9-2
9.3 配位滴定法
习题9-3
9.4 氧化还原滴定法
习题9-4
9.5 沉淀溶解平衡在无机及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习题9-5
第10章 吸光光度法
10.1 概述
10.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10.3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
10.4 显色反应和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10.5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10.6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习题
第11章 元素化学
11.1 元素概述
11.2 s区元素
11.3 p区元素
11.4 d区元素
11.5 ds区元素
11.6 f区元素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12章 无机及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12.1 分离程序的意义
12.2 沉淀分离法
12.3 萃取分离法
12.4 色谱分离法
12.5 离子交换分离法
习题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附录
附录1 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
附录2 某些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25℃,标准态压力p=100kPa)
附录3 常见弱酸和弱碱的标准解离常数
附录4 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298.15K)
附录5 常见难溶和微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18~25℃,I=0)
附录6 标准电极电势(298.15K)
附录7 条件电极电势(298.15K)
附录8 常见的指示剂
附录9 常见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