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拌面传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艾贝保·热合曼
出版社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拌面的维吾尔语发音是“兰格曼”,拌面是意译,也就是拌上菜吃的面。根据其制作方法和形状,还有一种称谓“拉条子”。不管是哪一种叫法,新疆人都知道它们的意思。

记得以前家境贫寒,去磨坊磨面的时候,要将头等面粉单独装在一个袋子里。等家里来了重要客人,才用来做一顿拌面,招待客人。而我们自己则是白面和玉米面掺着吃,即使偶尔吃上一次拌面,也是次等面粉,做出来一截一截的,感觉不是那么一回事。

做真正意义上的拌面,就像打造一件工艺品,有其不可或缺的工序。先要用上等的面粉来和面,等面饧好后,切成一根根剂子,抹上清油,盘成层状面盘,然后扣上面盆再稍饧片刻。等锅里的水开了,就可以下面了。起先是一圈一圈向上盘,随后是一层一层向下绕。只见一根根剂子,经过一番迅速抻拉抛甩之后,魔术般变成一把长长的银丝,不要说吃了,看着都是一种享受。

既然是拌着菜吃的面食,忽视了炒菜拌面就会名不副实。维吾尔族人民经过长期摸索,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民族菜谱,虽然看起来简单,然而营养搭配极具合理性,从而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维吾尔族的菜谱,一般少不了这样几个主打菜:胡萝卜、洋葱、恰玛古。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药理作用突出,健脾消食,补肝明目,人称“贫民人参”;洋葱,维吾尔族人称“皮芽子”,不仅含有大量蛋白质、粗纤维,而且还有芥子酸、咖啡酸和氨基酸,具有很好的保健和治疗作用,因而被冠以“菜中皇后”的美誉,深受老百姓喜爱;恰玛古,则是2500多年食疗史验证的长寿果。在新疆只要提及恰玛古这种植物,几乎没有不知道的。《大医典》等多部维、汉医典中都分别对恰玛古的保健和治病功效做了详细介绍。南疆一些地区自然条件非常艰苦,但不乏上百岁的长寿老人,究其原因,和长期食用恰玛古不无关系。另外再如西红柿和辣椒等,除了本身具备较丰富的营养成分,调色和调味都很实用。有了一盘子筋道的白皮面,再配之以色香味俱佳的特色炒菜,可谓两全其美。

时至今日,拌面已开始与时俱进,向着多元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了。除了维吾尔族的家常拌面、过油肉拌面,一些以地域特色为标志的品牌拌面也相继问世。比较著名的有托克逊拌面、奇台拌面和伊犁碎肉拌面。

早些年南疆没有通铁路和高速公路,司机跑长途,托克逊就成了重要的站点。久而久之,自然催生了当地的餐饮行业,尤其是既经济又实惠的快餐拌面,成了过往行人的首选。一时间拌面馆接连开张,生意十分红火。1996年我去南疆的时候,往返都是在这里吃的拌面,味道确实让人记忆深刻。也曾有机会在伊犁河谷品尝伊犁碎肉拌面,于今想起来依然余香满口,回味不尽。只是近在咫尺的奇台拌面一直不曾品味,想必味道一定不错,因为毕竟名声在外。

很久以来拌面被人津津乐道,关键在于方便快捷而且实惠。面和菜盛在一起,经过认真搅拌,味道相互渗透,相互吸收。面嚼着有筋道,咽着又滑溜,如果有一头新鲜的大蒜就着,一阵辣劲过后,浑身毛孔一下全部张开,顿感一天的劳顿一扫而光。

不少人都有这种体会,如果赴宴之前垫上一小盘拌面,应付一场酒席不在话下。反之,即使山珍海味吃了一桌子,回到家仍要家人做一盘子拌面,仿佛如果不这样,睡觉都不踏实。同样,在一些街头餐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三五个朋友坐在那里,一人点上一个菜,凑在一起就是好几道菜,诸如酸菜、过油肉、土豆丝、辣子和西红柿炒鸡蛋等,吃一盘子面,品好几样菜,非常划算。然后根据各自的喜好,叮嘱跑堂的伙计要热面,还是要凉面。热面俗称“染窝子”,肠胃不好的人吃了舒服。凉面又叫“过水面”,吸溜起来一气呵成,痛快。如果留心,常常还能听到这样的对话:“韭叶面还是棍棍子?”“韭叶面!”“凉的还是热的?”“一个凉的,一个热的!”“喝面汤吗喝茶呢?”“先喝茶后喝汤!”

很多年前,拌面还没有走出新疆,人们去内地出差,很难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大伤脑筋。一次去四川一个友好县,恰巧看见有一家清真饭馆,想拌面想得几近发疯的我们,一下子涌进饭馆,说什么也要老板做一顿拌面。可惜老板只听说过拌面,却从来不曾亲自做过,就问我们可不可以用挂面代替。挂面和手工拌面简直是两个概念,哪能同日而语?于是就有人提议自己动手,一解嘴馋。老板十分好奇,满口答应。几个高手便分工负责,和面的和面,择菜的择菜,一阵工夫一盘子接一盘子的拌面就端上来了。虽说面不是那么有筋道,几乎都煮成了二截子,但毕竟在数千里之外的他乡,能品尝到这样一顿朝思暮想的家常饭,就如同见到了亲人一样,幸福极了。

所以我们常常调侃说,以前新疆人出差回来,一定要做这样两件事情:一是大包大包往回扛东西,那些年新疆物资匮乏,借此机会购置一些家庭用品;二是下车或者下飞机,吃的第一顿饭十有八九是拌面,而且一边吃着一边还说:“还是家乡的拌面好吃,可把人都想死了!”

如今往回扛东西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再去内地一些地方出差,吃到家乡拌面也不再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

P2-P4

目录

拌面传奇

抓饭的味道

心爱的馕

维吾尔族餐桌“三朵奇葩”

回族特色美食“吉祥三宝”

“阿希喀赞”最有发言权

新疆美餐,羊肉为鲜

古尔邦节,我们共同的节日

外省的清真餐

维吾尔族婚礼进行曲

从“四色礼”到“认大小”

向礼而歌

见证一座城市的变迁

身边的风景

三个白杨沟,沟沟景色秀

穿越甘沟,寻觅诗意路线

照壁山,高峡出平湖

乡村往事

牧业队记忆

风景这边独好

成长的回忆

儿时的游戏

掐“地皮”

放羊的日子

瓜棚记事

塔克拉玛干,体验沙海变通途

王者风范“三棵树”

神木园,沿着托木尔峰方向

“两个舌头”

寻找“菲利普·西提”

从“摇把子”到“QQ群”

内容推荐

《拌面传奇》编著者艾贝保·热合曼。

《拌面传奇》内容提要:民间曾有这样一个传说,说是一位饿汉子,路遇一家拌面馆,高兴之余狼吞虎咽两大盘子拌面,随后拍拍肚子,抹抹嘴,点上一根莫合烟美滋滋享受之后,扬长而去。可是走了几里路,总觉得少做了一件什么事,而且越往前走,这种感觉越强烈,腿脚如同灌了铅,步履越来越沉重。猛然间他醒悟了,叫声“你看我这脑袋瓜子”,调转方向原路返回。当他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回到饭馆,恰好老板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汤迎面而来,说:“早料到你还会回来的,所以面汤一直在火上热着,喝了这碗面汤,才能原汤化原食啊!”

编辑推荐

《拌面传奇》编著者艾贝保·热合曼。

导读:拌面的维吾尔语发音是“兰格曼”,拌面是意译,也就是拌上菜吃的面。根据其制作方法和形状,还有一种称谓“拉条子”。不管是哪一种叫法,新疆人都知道它们的意思。

记得以前家境贫寒,去磨坊磨面的时候,要将头等面粉单独装在一个袋子里。等家里来了重要客人,才用来做一顿拌面,招待客人。而我们自己则是白面和玉米面掺着吃,即使偶尔吃上一次拌面,也是次等面粉,做出来一截一截的,感觉不是那么一回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