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话语气异常坚定,却不自然地低下了头,他的话真实可信吗?交谈时他的眼睛总朝向一个方向,他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与人握手时,有力?无力?乱摆?……这都透露了他什么性格?站立、行走、坐着时,他的腿部动作都暴露了什么“马脚”?打电话,敲门,不时甩出口头禅……这些习惯性动作都“出卖”了什么真相?开怀大笑能让困难迎刃而解吗?时刻保持眼部对视,就能获得与他人说话的机会吗?不用准备逃离的姿势去聆听教诲,就能得到长辈和领导的好感和信任吗?……
社交场上,不要指望别人对你掏心挖肺,人们往往会戴上面具,言不由衷。翻开本书,你将发现一座潜藏在身边的宝藏,让你成为社交达人仅在举手投足间!
第一次见面,仅仅是握个手也有那么大的学问?说话时只要看看对方的眼睛朝哪个方向转,就可以判断他说没说谎?通过手和脚的一些细微动作也能看出别人是否在与你真心交往……
再看看那些在社交场上游刃有余的人,他们明明不是长得最漂亮、最帅气的,也不是最能说会道的,可为什么偏偏他们那么招人喜欢?而你自己迫切地想要改变和身边人不冷不热的关系,可是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
是不是觉得这些还真是隐藏了不少学问?这门学问就是身体语言,本书正是一本介绍有关社交场上身体语言的心理学图书。
前言 读懂身体语言,成为社交达人
第一章 头部动作隐藏未说出的真相
01 头发不会动,却能辨人心/2
02 专断的人乐于通过头部动作表达立场/5
03 别把所有的仰视都看成是敬重/7
04 不同的地域与场合,摇头代表不同的含义/9
05 语气坚定却不自然低头的人往往在撒谎/12
06 点头就是YES,摇头就是NO吗/15
07 歪头看似随意,其实大有深意/17
第二章 不同面部表情后面的潜台词
01 认真捕捉瞬间的眉毛动作/22
02 判断笑意,关键在眼不在嘴/24
03 说话者眼神投向表露不同含义/27
04 透过眼神亮度,看穿别人内心想法/29
05 游移不定的视线会出卖人们的内心/32
06 鼻子揭发人们情绪的变化/34
07 判断别人是否说谎,观察左脸更可靠/36
08 唇部小动作透露大心机/39
09 没表情不等于没感情/41
第三章 手臂动作也能探知对方根底
01 握手动作探知对方心理/46
02 细解交叉抱臂在胸前所代表的含义/49
03 此拥抱非彼拥抱/51
04 用手臂拒绝,不同个性的人展现方式也不同/54
05 双手背后能给人带来权威感/56
第四章 手势里隐藏的秘密
01 情境不同,拳头表达的意义也不同/60
02 看清楚,别人竖起的是哪根手指/62
03 手掌心的方向展示人们内心的自我定位/65
04 手势向下劈,表明立场坚定/67
05 手势向上扬,体现豪放性格/69
06 十指交叉,暴露隐藏的焦虑/71
07 两手相搓,往往心有所期/74
第五章 不经意之处寻“马脚”
01 全身最诚实的部位非腿脚莫属/78
02 从走路的姿势辨识人心/80
03 忽视站立姿势,等于无视他人心理状态/83
04 透过腿脚动作看穿他人内心的焦躁不安/85
05 从脚的习惯性动作摸透人的性格/88
06 腿脚动作与姿态揭露女人的秘密/90
第六章 下意识的习惯性动作透露了最真实的想法
01 从打电话动作,可看出人们的内在想法/94
02 口头禅背后隐藏的内心世界/96
03 说话时随意涂写的文字或图画真的没有意义吗/99
04 说话时抚摸下巴是试图保持内心的镇定/102
05 身体前倾表示感兴趣或愿意接受/104
06 敲门声音有说道,不信你来听一听/106
07 从吸烟的习惯窥探男人内心/109
08 到处给名片的人有着较强的自我表现欲/112
09 女人的心思往往被小动作出卖/114
第七章 无需能言善辩,别人也能对你印象深刻
01 开怀大笑是一种很好的社交“柔顺剂”/120
02 绅士总把靠窗的位置留给女性/122
03 说话时不要做碰鼻子之类的小动作/125
04 有技巧地碰触别人的手肘,会增加意想不到的亲和力/127
05 说话之前需要寻找位置上的“制高点”/130
06 利用手中的物品控制对方的注意力/132
07 巧妙使用色彩,营造融洽沟通氛围/135
08 对防御性强的人适度保持各自的空间距离/137
第八章 身体语言能增进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
01 积极的体态语,让别人更信任你/142
02 眼部对视,增加与他人说话的机会/144
03 降低视线高度,有助于增加亲和力/146
04 适当模仿对方动作,拉近彼此心理距离/148
05 不同的情境下用不同的方式避免他人攻击/150
06 支点小妙招,让别人感受到你的认同/153
第九章 与长辈或领导交流的小技巧
01 绝对不可以用手去拍对方手以外的部位/158
02 别用准备逃离的姿势去聆听对方的教诲/160
03 用开放的姿态邀请对方参与或了解你正进行的活动/162
04 巧练“缩骨功”,会令长辈更喜欢/165
05 与对方约见时打扮要干净利落,切忌太过夸张/167
06 提前安排合适空间,巧妙摆脱对方的压力与控制/169
07 想要被重视,就要用行为展现自信/171
第十章 社交中使用身体语言必知的禁忌
01 使用手势时要考虑到对方与自己的文化差异/176
02 谈正事时不能摆弄头发或玩弄饰品/178
03 不该笑的时候收起你迷人的微笑/180
04 这些小动作等于向世人宣告你的紧张/182
05 避免养成嘴角下垂的习惯/184
06 如果你是女士,请不要双手叉腰/186
其实,邹明并没有三头六臂,也不会什么迷魂大法,他只不过有一个小窍门罢了。那就是他能从一个人的头发来辨别其性格,从而针对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交际手段。
就拿他和张曼的交往来说吧,张曼是邹明公司的一个客户,为了和这个客户搞好关系,邹明身边的同事可是费了不少心思,但是,无奈张曼却油盐不进,非但时常表现出目中无人的样子,态度极为蛮横,还经常提出一大堆刁钻古怪的难题,使得双方的合作一度陷入困境。
眼看一个到手的大客户就这样失去了,同事们都很着急,于是,他们想到了善于与人沟通的邹明,当邹明听完同事的介绍之后,就对张曼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急切地想会一会这位客户,一探究竟。
当他看到张曼后,的确感受到了他的咄咄逼人,但是,他并没有方寸大乱,反而很快就将张曼给镇住了。因为他看到张曼有一头自然卷曲的头发,这让他马上就想起了他从某本心理学书上看到的有关头发的分析,按照书中的说法,有着这样发质的人,往往生性单纯、活泼,有时候会表现得疑心比较重,这都是因为他们惧怕上当受骗的缘故,所以往往会表面上显得比较强硬一点,只要你向他们表达出你的诚意和真心,就会打消对方的疑虑,让对方高度警惕的心彻底放松下来,从而和你正常交往下去。
了解到这一点以后,邹明就开始真诚地和张曼交谈,把自己的真心话讲给他听,并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他们合作的利弊都说得清清楚楚。张曼一看邹明这样真诚地和他交谈、处处替他着想,心理天平很快就偏向了邹明,不仅一改起初咄咄逼人的口气,而且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和邹明称兄道弟起来。有了这样一次交往,你说他能不乐意做邹明公司的客户吗?
对于邹明来说,不仅成功地拿下了一个大客户,而且又为自己交到了一个新朋友,这不是一箭双雕的事情吗?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人是真正难以接近的,你之所以觉得他很难相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你没有牵住对方的“牛鼻子”、没有掌握他的要害,不会从他的外表去探索他内心的秘密,所以你才会在和他交往的过程中感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 如果你能够像邹明那样,关注对方的任何表现,连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头发都不放过,从中解读其身体密码,对对方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那么,你就不会因为盲目行动而在交际中处于劣势了。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来学习一下有关头发的心理学知识。
心理讲堂
一个人的发质其实无时无刻不在暗示这个人的心理特质,俗话说“身心健康头发顺”,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就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他的头发也会比较顺滑、有光泽。相反,那些心理或者生理上有问题的人,每天不是唉声叹气,就是病怏怏的,那么,他的头发就会显得毛糙干枯,没有光泽,而且脱发掉发的现象也会很严重。
至于头发的形状和发质,则和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心理学上说,那些直发的人,往往是头脑清晰、善于交际、遇事执著的人;而那些头发生来卷曲,有着明显自然卷的人,则生性天真、活泼,略显幼稚、单纯,但有时会表现得疑心重重;发质很硬、很浓密,像钢丝一样的人,通常会很自信、很有气魄,做起事来从不含糊,凡事都喜欢亲力亲为;头发虽然很粗、很硬,但是颜色发黄、稀稀拉拉的人,往往喜欢耍小聪明、喜欢驾驭别人;至于那些发质偏软,头发较黑而且密实的人,则属于心思缜密、刻苦上进、宽宏大量之人;相反,头发稀疏柔软,能够清楚地看见其头皮的人,办起事来往往粗心大意、疏漏百出。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一种情况,那就是秃顶的人。秃顶其实和“绝顶聪明”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并不是思维活跃、头脑发达的象征,多数情况下,是由于不恰当的脑力活动形成的,比如过度忧虑、为某事钻牛角尖等。所以,当看到一个人秃顶时,一定要注意他的焦虑情绪。
还有,头发的颜色也很重要,除了人为的染发之外,白头发也是解读身体密码的一把钥匙。当然,老年人有白头发,是很正常的,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但是,若是年轻人早早有了一头白发,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少白头”,那么,这种情况通常有两种原因:一种是遗传的因素;另一种则是过度操劳的缘故。不管对方属于哪种情况,我们都要警惕对方的心理问题。P3-4
读懂身体语言,成为社交达人
曾经,在鲁迅先生的《故乡》里,出现过这样一个字眼——“厚障壁”,文中的主人公和儿时的玩伴闰土因为世事变迁、造化弄人,最终两个人之间隔了一层厚厚的隔膜,成为他们永.远也无法’逾越的“厚障壁”。我们在慨叹之余,不仅想到了当下的社会,还想到了如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如今,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开放了许多,再也不会受旧社会的一些封建余孽的荼毒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居然也出现了“厚障壁”,人们似乎很难看到对方的真心,也很难向对方释放真心了。所谓的“咫尺天涯”在我们身边愈演愈烈,比起把对方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只有雾里看花的份儿。
特别是在社交场合,我们都会尽可能地去伪装自己,因为我们害怕被别人识破真心,从而让自己陷入被动。就这样,你防备我,我防备你,大家无形之中都打起了“太极”,谁也不愿把内心真实的想法透露给对方。相反,大家都会尽量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更暧昧,让自己的话语听起来更天衣无缝,努力做到滴水不漏。
我们的想法和做法看似无可厚非,因为我们完全是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我们在向别人关起心门的那一刻,别人会怎么回应我们?答案很明显,我们会得到对方同样的回应。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并不是对方的真心,而是对方在经过精心雕琢后来蒙骗我们的一个假象,处于这样的一种社交状态,你的心里能有底儿吗?说不定,一不小心,你就会掉进对方精心设计的一个大陷阱之中,那将是多么大的悲哀。
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打破这种社交场合的虚情假意,拨开层层迷雾,看见对方的真心,同时让自己在这种搜寻中变得更加完善,让自己彻底地成为社交场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交际达人。
在这里,无数前辈曾经做出了不遗余力的努力,终于为我们寻找到了这样的一条出路,能让我们轻松地解读对方的内心,那就是通过解读对方的身体语言,去解开对方的心理密码。因为在我们努力想要伪装自己的语言和表情的同时,我们的身体却在一刻也不停地出卖着我们的内心,让我们的真心在一些下意识的动作中暴露无遗。
本书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契机,通过大量的例证和心理学知识,为我们解读了一些常见的身体语言背后的心理现象,并通过活学活用,让我们知道哪些身体语言能够弥补我们的社交缺陷,成为我们不可多得的社交凭借。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对方的真心,而且还能够让我们在对方眼里更具魅力,带着这样的“双保险”去交际,哪有不胜的道理?
最后,希望我们能够循着这样一个轨迹,让身体语言为我们“开路”,成为独领风骚的社交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