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缅甸之战(美英中联军的拉锯战)/印记图说太平洋战争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作者 陈培军//钟庆安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缅甸之战(美英中联军的拉锯战)》由陈培军和钟庆安著,为《太平洋战争》系列之一。《太平洋战争》系列丛书作为全景军事读物,可谓风格特异,另有洞天。本书的策划者在总体设计、图文搭配与内容定位等方面,经过了长时间的缜密思考和慎重取舍;众多作者同仁经过了多方寻求挖掘,反复查阅、核实中外资料,比较客观地再现了史实。可以说,全书虽不如拍照一样原原本本,但对于历史事件的主体乃至重要枝节的记述都称得上忠实无误。如此翔实生动的史料,足以供人们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几十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揭示其庐山真面目。

内容推荐

《缅甸之战(美英中联军的拉锯战)》由陈培军和钟庆安著,详细描述了东南亚战场中的缅甸战场。日军经过初期的节节胜利,进入与盟军的拉锯战,缅甸的胶着战事死死拖住了日军,牵制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其他地区的军事行动。缅甸战事成为了东南亚战争的焦点,成为了日军反胜为败的标志。

《缅甸之战(美英中联军的拉锯战)》适合军事爱好者阅读。

目录

总序

作者的话

一、风云激荡

二、铁血远征

三、败走野人山

四、重整旗鼓

五、“绝地”绞杀

六、白骨之路

七、“全员玉碎”

八、丧钟敲响

【附注1】中国远征军

【附注2】缅甸地名新旧译名对照

试读章节

世界历史刚一进入20世纪40年代,就面临最大的危机和考验。西半球已经炮声隆隆,东半球也枪声不断。法西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气焰嚣张,不可一世。它们明火执仗地入侵和平国家,肆意蹂躏、屠杀和平人民,在世界各地燃起一片片战火。

1940年4月9日,德军入侵丹麦、挪威。5月10日,德军入侵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6月10日,意大利对英、法宣战。7月10日,德国空军开始轰炸伦敦。9月27日,德、意、日三国正式结成法西斯军事同盟。

1941年4月6日,德意军队入侵南斯拉夫。4月,德军进攻利比亚、埃及。5月7日,侵华日军调集10万余兵力发动晋南战役。6月5日,曰军空袭重庆。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7月27日,日军进占印度支那南部地区。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同时对泰国、中国香港、马来亚、菲律宾、关岛、威克岛等地发动进攻。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由此烧遍全球,太平洋战争开始了。

美国于12月8日对日本正式宣战,反法西斯战线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强大的生力军,这使在抗击纳粹德国的进攻中苦苦支撑的英国人和抵抗日本军国主义已达10年之久的中国人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丘吉尔在得知珍珠港遭到袭击后立即对他身边的人说,日本人偷袭珍珠港,将迫使美国人下决心正式投入这场全球战争,美国从此将以一个完完全全的同盟者投入战斗。他把嘴上的雪茄一下子从左边换到右边,兴奋地说:“伙计们,终于有好戏看了。现在我可以放心地上床睡个好觉了。”

12月8日,丘吉尔在议会正式宣布英国对日交战,比罗斯福总统发表的对日宣战还要早2个小时。为了敦促美国继续奉行“欧洲第一、亚洲第二”的战略,当天下午,丘吉尔向战时内阁宣布:“我打算马上访问美国,看看我的朋友罗斯福。”

尽管外交大臣艾登和三军参谋长都觉得这一决定略显匆忙,丘吉尔却把大手往空中一挥,乐呵呵地说:“哦,我们在追求她(美国)的时候,讲话自然小心谨慎,如今她嫁过来了,我们同她讲起话来就不需要这样了。”

蒋介石得知美日开战的消息后,感到如释重负,他控制不住心头的喜悦,哼起了一段小曲儿,并且一整天都在向圣母玛利亚祈祷。国民党政府官员纷纷奔走相告,军事委员会的将军们欢呼:“美国终于同日本打起来了,终于打起来了!”

整个陪都重庆市一片欢腾。

一位当时在重庆的美国人写道:“在美国发生珍珠港事件的那一天,这里就好像是在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日。”

当时住在重庆的著名作家韩素音后来回忆说:“街上差不多立即热闹起来,报童叫卖号外,人们从家里潮水般涌出来,争相抢买报纸,他们拥挤在一起,喧闹的声音盖过了车辆的嘈杂声……”

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当天晚间,罗斯福在与丘吉尔通话时说:“现在我们大家是风雨同舟了。”

丘吉尔致电蒋介石:“阁下,英帝国和美国已经受到日本的攻击。我们一向是朋友,而现在,我们都面对着一个共同的敌人。”

1942年12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并同时对德、意宣战。

同一天,蒋介石在重庆致电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建议立即召开各反轴心国的联合军事会议。

12月10日、11日,蒋介石两次邀集英、美等国大使和武官,商讨中、英、美、荷、澳五国联合御敌的具体方略,并请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将意见电告罗斯福。

罗斯福于16日复电,同意迅速在重庆召开联合军事会议,希望会议能产生一个常设机构。蒋介石立即与英国大使卡尔、苏联大使潘友新、荷兰代表保斯、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等分别谈话,交换组织联合军事代表团的意见。

12月23日,关于对日作战的联合军事会议在重庆蒋介石官邸举行,会议由蒋介石主持,中方参加会议的有军政部长兼总参谋长何应钦等4人。宋美龄担任蒋介石的翻译,并以蒋的发言人身份参加会议。美国代表是美国空军少将布里特和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准将,英国代表是驻印英军总司令韦维尔上将,苏联和荷兰没有派代表参加。

英国作为一个老殖民帝国,首先关心的是维护它在远东的殖民利益。所以,在会议一开始,韦维尔就抛出了缅甸作战问题,并与蒋介石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北部,东部与中国云南省、老挝和泰国接壤,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西部和西北部与英属印度交界,北邻中国西藏地区,面积67万平方公里,是中南半岛上面积最大的国家。缅甸地形复杂,东部、北部及西部都是山岳和高原,中央地带为平原。缅甸境内山川险峻,主要有3条大山脉,西部为阿拉干山脉,中部为高黎贡山脉,东部为怒山山脉。在这3条大山脉之间,有2条发源于中国云南省的大江,一条为伊洛瓦底江,一条为萨尔温江。全境内为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分为雨季和旱季,最大特点是潮湿和炎热。

缅甸按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情况可分为上缅甸和下缅甸。曼德勒以北称为上缅甸,以南称为下缅甸,主要城市有曼德勒和仰光。缅甸全国的铁路和公路南北贯通,并与滇缅路相连。曼德勒是上缅甸的政治中心,也是水陆总汇和交通枢纽,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下缅甸以仰光为中心,有较好的港口设施,也是缅甸对外的一个主要出海口。滇缅公路就是以仰光为起点的,经过曼德勒、腊戍,至滇西畹町、龙陵,越高黎贡山、怒江、澜沧江进入昆明;在铁路方面,缅甸铁路也是自仰光北达曼德勒、密支那,再由密支那东行,可通往中国云南的片马;在水路方面,伊洛瓦底江上游的八莫接近中国云南重镇腾冲。缅甸还同时控制着由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区域的要冲。总的来看,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P2-5

序言

人们总是处在回顾、思考、展望和进取之中。历史与往事是经验,是教训,总给人以启示,是为“师”也。今日之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均未解决,五洲狼烟不断,尚无宁日可言。战争依然是人们不得不面对,不能不正视的一大威胁。诚然正义终会战胜邪恶,战争本身也终有消亡之日。而回眸战争的足迹,有助于人们探求其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规律,以为正义之胜利而谋,为人类最终之和平而计。《太平洋战争》系列丛书是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而做,这正是其宝贵价值之所在。

太平洋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反抗法西斯日本的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战胜邪恶的一场大较量。1941年1 2月7日(日本时间12月8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为太平洋战争拉开了序幕,第二次世界大战从而全面爆发。美、英、中、苏等同盟国与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展开了历经数年的殊死搏斗。太平洋地区和中国大地作为“二战”的东方主战场,与西方欧洲战场的战事息息相关,影响着整个大战的走向与结局。研究太平洋战场的重要战事,对于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龙去脉,研究近代战争及其战法很有参考价值。

《太平洋战争》系列丛书作为全景军事读物,可谓风格特异,另有洞天。本书的策划者在总体设计、图文搭配与内容定位等方面,经过了长时间的缜密思考和慎重取舍;众多作者同仁经过了多方寻求挖掘,反复查阅、核实中外资料,比较客观地再现了史实。可以说,全书虽不如拍照一样原原本本,但对于历史事件的主体乃至重要枝节的记述都称得上忠实无误。如此翔实生动的史料,足以供人们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几十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揭示其庐山真面目。

作者们在著述中,不是对历史事件做长篇累牍的论述,而是运用大量文笔对特定的重要历史人物及主要事件进行生动鲜活、脍炙人口的描写与刻画,因而使这部由11分册组成的系列丛书既有史料朴质的原味,又有文学表述的魅力,着实令人拾卷难释。尤其是作者笔下对某些历史事件鲜活细节的描写,半个多世纪以来尚鲜为人知,更使人一睹为快。

本书的编辑手法别具一格,自有迷人之处。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原始照片、图片、地图,并辅以画龙点睛的文字说明,图文并茂,相映生辉。那些重现在读者眼前的一幕幕硝烟滚滚、惨烈悲鸣的昔日战争景象,着实让人少了几分研读史料的枯燥,增加了几分对野蛮战争的感知及对战争与和平的领悟。

总之,本书既有浓厚的军事论述色彩,又有赏心悦目的文学品位,称得上是一部少见的多元性作品。

更有,本书虽以太平洋战争为主题,却又以简洁的文笔反映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始末及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阐明了中国战场、远东战事与太平洋战争的关系。这也是本书编辑上的又一特色。众所周知,日本军国主义欲称霸世界的狼子野心由来已久。早在1927年7月,日本前首相田中义一就在其给天皇的秘密奏折中提出“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尔后,日本军国主义者就将这个“田中奏折”视为其策划和发动侵略战争的金科玉律。换句话说,其野心的实现,必须以中国为其进攻亚太乃至全世界的后方基地。而恰恰是中国人民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抗日斗争,使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打乱了它的全盘计划,使其失去了实现野心的前提,从而也有力地支持了太平洋战场上美、英等联军从被动转向主动的作战,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最后言及,参与本书编写的各位同仁都是从事军事研究和文学创作的行家里手,各个著作颇丰。策划人钟庆安于1965年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文学院,后作为军事科学院的高级研究员从事军事研究和杂志编辑工作三十余年,对日本军事及其战史有其独到的见解。系列丛书《太平洋战争》就是他和他的战友们辛勤耕耘、集体合作的结晶。

本书将以其问世之应时、史料之丰实、学术内涵之博大及其别具一格的编写手法,为历史的纪念增辉。

谨以此为序。

李致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3:5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