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总觉得你的孩子不好教?总是抱着某些想法在教育孩子呢?唠叨不停、包办一切、经常食言、过分纵容……你是不是也犯了这些教育上的错误?
现在就来看看,那些会教的父母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吧。
你会发现,原来教养可以这么简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教养可以这么简单 |
分类 | |
作者 | 华阳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你是不是总觉得你的孩子不好教?总是抱着某些想法在教育孩子呢?唠叨不停、包办一切、经常食言、过分纵容……你是不是也犯了这些教育上的错误? 现在就来看看,那些会教的父母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吧。 你会发现,原来教养可以这么简单! 内容推荐 本书结合国内外优秀的教育理念,指导父母如何正确、简单的教育、培养孩子。具体内容包括为什么你觉得孩子不好教,不会教的父母最常犯的错误,会教的父母这样做,会教的父母重视比学习更重要的技能,教好家长眼中“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的孩子也能爱上学习。 本书采用众多教育事例,方法突出,解决具体问题的针对性、实用性强。适合广大的家长、老师阅读使用。 目录 第一篇 为什么你觉得孩子不好教? 你觉得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是什么? 你觉得教育孩子更应该是老师的责任吗? 你觉得自己是个合格的家长吗? 你觉得孩子需要的一切技能都能在学校学到吗? 你觉得孩子服从家长是天经地义的吗? 你觉得自己为孩子创造了适合成长的环境吗? 你觉得教育孩子是一种义务而不是享受吗? 你和爱人在教育问题上的意见统一吗? 你觉得把孩子交给老人很放心吗? 你对孩子百依百顺结果换回了什么? 你是否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个笨孩子呢? 小结: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第二篇 不会教的父母最常犯的错误 错误1:唠叨不停 错误2:包办一切 错误3:奖惩孩子不当 错误4:专制统治 错误5:经常食言 错误6:过分纵容 错误7:期望过高 错误8:疑神疑鬼 错误9:只看分数 错误10:棍棒教育 错误11:语言暴力 错误12:对孩子失望 第三篇 会教的父母这样做 让孩子自信但不自负 竞争虽好,但不应盲目鼓励竞争 不摆父母的架子 从心底赏识自己的孩子 倾听孩子的心声 从不拿孩子跟别人比较 给孩子充分的选择权 善听孩子的话外音 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带孩子走出孤僻 蹲下来和孩子讲话 绝不回避对孩子的性教育 第四篇 会教的父母重视比学习更重要的技能 技能1:自我控制 技能2:善用时间 技能3:设定目标 技能4:自我反省 技能5:接受批评 技能6:尊重他人 技能7:人际交往 技能8:社交礼仪 技能9:遵守诺言 技能10:有责任感 技能11:独立自主 技能12:热爱运动 技能13:学会宽容 技能14:与人合作 技能15:自我保护 第五篇 教好家长眼中“教不好”的孩子 以退为进,冷静制服顶嘴的孩子 了解原因,让说谎的孩子打开心扉 以懒治懒,还给孩子劳动的机会 激发兴趣,让贪玩的孩子玩出“名堂” 后果惩罚,让孩子为拖拉付出代价 从己做起,跟孩子一起记账 妥善疏导,帮孩子戒除网瘾 赞赏鼓励,让孩子重新爱上学校 因势利导,将孩子的攀比之心化为动力 感同身受,用爱消灭孩子心中的暴力因子 因材施教,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 第六篇 “教不好”的孩子也能爱上学习 找到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 从兴趣出发,激发孩子的好学心 会玩的孩子更会学 学会思考,受益终身 自学能力的培养 选择适合孩子的书籍去阅读 教孩子学会阅读的方法 让孩子掌握提升记忆力的方法 帮孩子缓解学习上的压力 巧妙的引导,让孩子爱上学习 试读章节 你觉得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是什么? 有很多家长反映,自己家的孩子对大人说的话置若罔闻,或者只是随便敷衍,采取“忽视”的态度。但是,父母一味地指责孩子“不听话”是不公平的。我们曾经都是小孩,都曾有过不听话的经历,都曾有过爱听什么和不爱听什么的偏好。其实这些都很正常,人之所以有差别,就在于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大脑。你的大脑决定了你的意识、思维、情感、行为的活动。我们的孩子,尤其是在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孩子更是如此。因此,一旦家长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时,孩子便容易产生反抗情绪,变得不听话。 李先生4岁的儿子能说会道,你说一句,他顶你10句,且振振有词。比如玩具不收好就去看电视,李先生说:“不收好不能看电视。”孩子就说:“我有权决定什么时候收拾玩具。”如果李先生气得关掉电视不让他看,他就叫起来:“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 孩子的表现受父母的影响。此事例中孩子的话,可以说“句句是真理”,且能够维护自己的权利,他的行为本质没有错。他欠缺的只是尊重父母,但前提是父母也没有尊重他。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尊重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也要合理,否则,很容易导致孩子不听话的情况发生。 五岁的婷婷聪明伶俐,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会以各种理由说服家长,如,为什么不?为什么要那样?我们可以怎样…… 有一次,妈妈要带婷婷去外婆家,出门之前,妈妈叫她快穿好衣服,她立刻“回敬”:“为什么要快?外婆家又跑不了”、“你不是总叫我做事要仔细、耐心吗?”、“外婆也总说慢慢来,不可心太急”……婷婷的话让妈妈很难对付。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爱“讲道理”的家庭。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应当减少笼统的大道理说教,注意具体事情具体要求。父母可用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历过的事例,以故事的形式,具体指导孩子的行为,让孩子不听话这个问题不再成为家长的烦恼。在此案例中,如孩子说“外婆家跑不了”,父母的回答应是“但外婆会着急”。针对“你不是总叫我做事要仔细、耐心”,父母不可回答“特殊情况例外”,否则,孩子下次又会用这句话为自己找理由。 日常生活中,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有时主要在于父母,如果父母能对孩子教育得当,那么孩子不听话的情况便会相对减少。 父母身教的影响会导致孩子不听话 父母的错误示范,也是造成孩子负面行为的原因。例如,妈妈常一边忙着做家事,一边听孩子说话。无形中,孩子学会这种“不用专心听别人说话”的模式,下次他就一边玩玩具,一边听别人说话。身教是请他等自己做完事隋后再说,并可告知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及这段时间他可做些什么,让孩子不致茫然等待。 父母的规范不合理导致孩子不听话 若大人本身订的规范有问题,孩子便难以做到。例如,父母规定好动的孩子不准出去玩,而孩子天性好动,自然无法控制自己,这时若父母并未设计足以吸引他兴趣的室内活动,就是强人所难。 孩子负面情绪的累积容易导致孩子不听话 有时并不是孩子的负面行为本身有问题,而是他累积了一些平日未疏解的情绪。例如,父母规定不能看晚间六点半的卡通节目,孩子就每天利用父母不注意时偷看五分钟,但没有一天可以看得完整,情绪没能得到安抚。日子久了,心情大受影响,就反映在其他事件上,如不好好吃饭、洗澡、睡觉等。由于孩子自己不知道这些负面行为与看卡通的关联性,故父母须格外用心处理。专家建议,父母应每天有固定和孩子聊天的时间,即使只有五分钟,也要专心地和孩子交流,这样有助于了解孩子的心思及问题真正症结所在。 家长太啰唆,孩子听不懂 当父母在孩子面前喋喋不休,把自己真正要讲的意思和许许多多“废话”(如抱怨、絮叨或责备)都夹杂在一起,或是把要对孩子说的几件事和几个要求都混在一起跟他说个没完时,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这是因为孩子并不清楚父母究竟要说什么,所以反而会忽视父母的话。父母在跟孩子说话或提要求时,应尽量使自己的话语简单明了。每次告诉孩子事情的2~3个步骤即可,并让孩子重复一下父母的话,同时督促孩子照着去做。 家长大喊大叫,孩子听不“进” 许多家长反映,为了让孩子对家长的话引起重视,他们不得不对着孩子大喊大叫地发布命令。此种做法不明智,虽然此时孩子的注意力都在父母身上,但他关注的只是父母脸上的愤怒表情,而不是父母所说的话。事实上,父母越是温柔和轻声地说话,孩子越是容易关注父母所说的话。如果家长有些生气了,不妨走到孩子跟前,帮助他停下手里的事情,看着他,用柔和的语气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这样做,家长同时也能让自己平静下来。 家长重视孩子,孩子才能“听”话 一些家长说,孩子总是说个不停,有些话题,家长根本没兴趣。于是,在孩子说话时家长总显得心不在焉,或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喜爱看的电视节目,或看手中的书。当孩子说话时,父母也要用对孩子的期望来要求自己,看着孩子的眼睛,认真倾听他说的每个字,用简洁的话语回复孩子,同时也可以提一些与此相关的问题,表明你是在认真地听他的话,并已参与其中了。 P2-4 序言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父母。 ——周弘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很多父母费尽心思,付出千辛万苦教育自己的孩子,结果却发现孩子离自己期望的目标越来越远,有的孩子被他们教成了“问题孩子”,有的孩子甚至因此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家长们痛苦、困惑的同时,又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做父母怎么这么难,为什么孩子这么难教呢? 然而,著名的教育专家周弘却告诉我们:“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父母。”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里说的并不仅仅是教的问题,还应该包括“不教而教”的问题。“教”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是一种通常由父母来引导孩子,并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行为。而“不教而教”则是让孩子有一部分自由成长的空间,是让孩子在家长自身良好的行为、语言的潜移默化下,自然、健康地成长。作为一个孩子的家长,首先应该对孩子的能力有所了解,这样才能通过良性刺激,让孩子的能力发展到最佳程度;其次,要在纷纷扰扰的社会环境和欲望诱惑的干扰下保持对自己孩子的客观认识和理解,刺激和发展自己孩子本身可以发展的能力素质,把孩子当作一个个体社会来发展调整、刺激成长。 然而遗憾的是,相当多的父母在教的过程中却阻碍了孩子的成长,成了揠苗助长。这种“教”,被父母限制在自己的经验里。在成人的认识中以及社会的要求下,教育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满足自己,阻碍孩子。大部分的父母在实施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是按照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和社会对未来成人的要求而进行的。也就是说,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是根据孩子的需要和孩子的发展来实施,而是根据家长自己的需要来进行教育。 其实,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伴随着需要而成长的。父母要教育孩子,应该了解孩子的需要,就像农民对待庄稼的态度,他们日夜思考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父母为孩子彻夜难眠,有没有想到孩子心灵深处的需求是什么?该怎样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呢?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那么孩子学习不好或者有不听话的行为时,许多父母却一味指责孩子,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很少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外界环境变化时,农民都知道要改变种植方法;那么当社会环境改变时,父母是否想到要更新教育观念呢?虽然做父母的不可能选择孩子,但我们可以选择教育孩子的方法。当父母的教育方法改变了,孩子的命运也会发生巨变。要记住,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其实,教养可以很简单。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