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勉斋集(共4册)》中蕴藏着大量信息,相对全面地重现霍与瑕个人以及他的亲戚、交游群体在十六世纪后期的生存面貌。这些文字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瑕个人生命轨迹的记录,文集卷十八、十九两卷汇集了与瑕在慈溪知县、鄞县知县、南太仆寺丞以及左右江兵备道任内的公文,都可以视作与瑕施政方略与业绩的证据。另一类文字则是与瑕对霍韬与其他议礼父辈往事的回顾。另外,《霍勉斋集》中大量的论学文字,反映了嘉靖至万历年间粤东理学学说的发展状况与动向。作者霍与瑕早年从学于粤东理学的宗师湛若水,颇得若水晚年心传,若水逝后与瑕向若水的高徒或学友庞嵩、刘模等请益,在当时盛行的阳明学说严重分化、陷于禅学的形势下,与瑕等在西樵等地执甘泉学赤帜,力挽空疏无学的末流。在某些阳明弟子及再传弟子学说的弊病日渐显露之际,与瑕等粤东学者继续发挥师说,期望对阳明学有所救正。该影印文献除了记载作者生平交游,还留下了大量论学文字,文学性、思想性俱佳。
《霍勉斋集》中蕴藏着大量信息, 相对全面地重现霍与瑕个人以及他的亲戚、交游群体在十六世纪后期的生存面貌。这些文字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瑕个人生命轨迹的记录, 文集卷十八、十九两卷汇集了与瑕在慈溪知县、鄞县知县、南太仆寺丞以及左右江兵备道任内的公文, 都可以视作与瑕施政方略与业绩的证据。另一类文字则是与瑕对霍韬与其他议礼父辈往事的回顾。另外, 《霍勉斋集》中大量的论学文字, 反映了嘉靖至万历年间粤东理学学说的发展状况与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