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程千里现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其各门功课成绩优秀,且擅长写作,自小学三年级起即有文章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上,迄今已逾五十多篇。2008年10月起撰写《上海中学生报》专栏,期间发表了大量个人作品,其书评、散文、诗歌既体现当代学生的特点,又秉承了国学的传统,视角独特,文笔流畅,韵味十足。
本书是其的散文作品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漫步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程千里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程千里现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其各门功课成绩优秀,且擅长写作,自小学三年级起即有文章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上,迄今已逾五十多篇。2008年10月起撰写《上海中学生报》专栏,期间发表了大量个人作品,其书评、散文、诗歌既体现当代学生的特点,又秉承了国学的传统,视角独特,文笔流畅,韵味十足。 本书是其的散文作品集。 内容推荐 本书是程千里的散文作品集,书中收录了《自贺寿诗》、《咏红叶李》、《春雨》、《望春偶成》、《感怀二首》、《钗头凤·和陆游》、《凤凰台上忆吹箫》、《青玉案》、《忆江南(三首)》、《伤春怨》、《醉花阴·瓷》、《长相思·柳井》、《卜算子·咏竹林七贤》等作品。 目录 序 孤翼书话 旅行的意义 黑眼睛 小时候 一脉相承 乐其可知也 啃“古”头 家书抵万金 陌路迎面一黄裳 这个历史有点灰 京派?够味儿! 殇 豆腐干的美味 朗读者 边上的风景 一朝看尽红楼花 醉在湘西一水中 万里无云万里天 替梁衡说句话 一剂救世良药 再拾朝花 歌舞升平下 天意与人愿 踏雪 归去来轩记 春申渔者 孤翼童心 当时只道足寻常 初三易逝 青春的滋味 收获 《乡愁》变奏 我的沪青线和其他 每次滚大一丁点 风的联想 中药飘香 我看见了你的笑 涉外小宴 我家的太阳花 家里买了车 少了一天的电 散装的云 水与火 最爱不过江南美 文化在进化——适者生存 书城 一朵浪的故事 鸟和子弹的故事 一棵不想结果的苹果树 船未启航 江南的冬 登佘山 再游朱家角 濠河是怎样炼成的 一趟开往哪里的火车 红旗渠 在云南 最忆是杭州 我在复旦读过书 外婆的老家 益生 食堂大叔 妈妈的学生 想当“老大” 唐吉诃 门房老伯 强说愁 自贺寿诗 咏红叶李 春雨 望春偶成 感怀二首 钗头凤·和陆游 凤凰台上忆吹箫 青玉案 忆江南(三首) 伤春怨 醉花阴·瓷 长相思·柳井 卜算子·咏竹林七贤 河南组诗 虎丘 登虎跑贵人峰 东坡肉(戏作) 日全食逢雨 古诗词四首 和纳兰容若词三首 词一首,乐府一首 就这一次 理发师 轻轻地走入梦乡 听,那是谁的脚步声 十四行诗·杀人 面朝大海 夜色 为了忘记的想起 试读章节 偶然读起了顾城的诗。 脑海还萦绕着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北岛的《回答》以及食指的《相信未来》。 伟大的诗人们往往有着太多的不幸,也正是这些不幸让他们的身影更充满着神秘、诗化的色彩。海子卧轨了,食指精神分裂了,还有顾城——结束了自己。 也许诗人们往往不自觉地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想象中的诗的世界;而当现实无法满足他们的美好时,诗人们是脆弱的,就像帕斯卡尔的芦苇。 对于死亡,对于一个选择自杀的成人,我没有任何权利去评点、饶舌。只想说说我昨夜发现的顾城。 顾城的父亲在回忆中写到,8岁的顾城已然会写诗,“8岁的瞳仁里也有忧患吗?……他越来越想躲开纷争,躲开喧嚣的激越的世界,只想去那只有天籁的世界。”顾城的父亲顾工也是诗人,当顾工认为“世界上已经再也没有人读我的诗”的时候,“爸爸,我和你对诗好么?你有首诗叫《黄浦江畔》,我想对首《渤海滩头》……” 就是这样一个从小与父亲在动乱中,一起栽种下诗的种子的孩子,做了一辈子的诗人,写了一辈子的诗。如此可爱的少年,让我一个猛子扎进了他的诗中,却更难想象他的悲惨结局。 他那十几岁时的诗虽有稚作.但也不乏佳品: 13岁:“我在幻想着,/幻想在破灭着,/幻想总把破灭宽恕,/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 14岁:“我要唱/一支人类的歌曲/千百年后/在宇宙中共鸣。” 22岁:“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3岁:“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直到最后一首,写给儿子Sam的《回家》:“你那么小/就知道了/我会回来/看你/把你一点一点举起来/Sam,你在阳光里/我也在阳光里。” 然后就写了遗书。 顾城,或者说顾城的城,脆弱得像玻璃。 找到的顾城照片大多戴着帽子——这帽子由裤腿改造而成。诗人用帽子建起自己的城把自己的思想与世隔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就是幸福的吧。我看着顾城不带微笑的黑眼睛,触摸着他的忧郁。 我们自不愿过得苦痛,更不会做傻事。但我们愿意自己过得有诗意,有幻想,有热爱,如顾城的诗一般清澈并毫无渣滓。 用海子的话:“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本文于2009年4月8日在《上海中学生报》上发表) 我小时候,不调皮,但难伺候,老要妈妈抱,吃饭还得爸爸骑着自行车载我绕场一周,然后到妈妈处吃一口。独生子女么,爸妈都宠着,可没有一个一起成长的伙伴,总是怪遗憾的。 阿米尔和哈桑虽然是主仆,但他们常一起玩,爬上树,“用一块镜子的碎片把阳光反照进邻居家里,惹得他们很恼火……边吃桑葚干,边用它们扔对方,忽而吃吃逗乐,忽而开怀大笑……”更有趣的是一年一度的风筝比赛。孩子们玩起风筝,互相割着锯齿铝线,然后去追那掉落的风筝,好玩! 沈从文呢,他们一帮孩子除了看戏,正月看迎春,三月放风筝,五月看划船,六月上山抓蛐蛐,下河洗澡,七月烧包,八月看月,九月登高,十月打陀螺,十二月敬神……最热闹的是打架,武器用南竹片,还煞有介事地设了“都督”、“旅长”什么职务。至于像我这样文的不会打架的,就两帮各出一个玩“相扑”,谁倒了不起来就算输。 这样才是无忧无虑、撒野的男孩生活!可惜我从未体验过。 更没体验过的,当然是女孩的小时候,一般来说是过家家什么的。英子和妞儿爱看小鸡啄米吃:“总是吃,总是吃,怎么不停啊!”妞儿吊嗓子,英子念《我们看海去》,帮男孩捡球……这些快乐的往事最终都以上学为句号。 听妈妈说,我没进小学那会儿就能读报纸了,自己也不相信。后来报纸上老登某某神童识了三千多字,我和妈妈就四个鼻孔一起出气。 小豆豆进正规小学的时候,老爱玩铅笔盒、课桌,站站坐坐,在窗边招呼宣传艺人,与燕子谈天,把老师气炸了……这是一股新鲜劲,过了就不会这样了,可惜大人等不及。 沈从文爱逃学。他先上的是私塾,那先生止是他的一个姨爹,好处正在挨打挨骂时搬救兵容易,坏处在于告状也容易。至于逃学么,一般都发生在春暖花开的三四月份,要么去看戏,要么走上十几里路赶场去。那船,那筏,那小吃,那狗肉,都是诱惑小孩子逃学的玩意儿,会有人请你吃狗肉,甚至还能得到一只小鸡。 有的孩子属于肓打莽撞型的,比如小豆豆。她调皮得一塌糊涂,譬如跳报纸跳人粪坑事件,养小鸡事件,往车底扔垃圾事件;虽然大人最讨厌的就是这样,但这样的孩子同时也是认真的、执着的:上厕所时心爱的皮夹掉人池子,她能不嫌地一勺一勺地把东西掏出来,找皮夹,并最后放回原处。 小时候的事,总是记得好的多,坏的少,因为小时候最单纯。可像他们这样的生活我从来没有经历过,我和现在大多数孩子一样,规规矩矩地读书,直到变成大人,普普通通的大人。巴学园,阿米尔,湘西的孩子,北京城南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会是普普通通的大人。那么,这些大人有什么区别呢?P6-9 序言 真是事有凑巧,几乎在同一天,我接到两人的委托,要我为他们的书写序。一位是我的还在读高二的学生程千里,一位是我的同事黄荣华。程千里的作品集,名为《漫步》,黄荣华的书,名为《名师课堂》;他们一个是我学生中的佼佼者,一个是我同事中出类拔萃的人。 于是我很自然地把两人连在一起思考:学生应该怎样学习?怎样才算一个好学生?教师应该怎样教书?怎样才算一个好教师? …… 有人曾对我诉苦,说自己生在郊县,信息不灵,没有高人指导,家庭条件差,其实这些都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在自己。何况,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不在乎地域之远近。家庭条件差当然有一定的影响,但如果自己真正是努力了,我想,照样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有所作为的。 程千里,黄荣华,便是证明。 黄玉峰 书评(媒体评论) 薄衾寒衣,愁来辗转,如何度这清宵。想落红一夜,玉砌香消。恐是多情自恼,不知趣、又上眉梢。冰壶转,巫山除却,几觅完巢? 潇潇。雁书尺素,传不到阳关,风也难捎。倚月华如水,搴芷焚椒。只小楼西处望,痴笑我、凭醉逍遥。缝割席,销魂黯然,浪拍风高。 ……在与新学生见面时,我悄悄地留心他:端正、平和、谦逊、聪慧,又丝毫不张扬,像一个五四时期的少年才俊。 ——黄玉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