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岸关系高度政治化的现在,在各种宣传都充满意识形态偏见之时,语言文字的力量或许是微弱的,但历史大变迁中那些琐碎的凡人俗事、细微末节往往是最真实的,细细体味他们一路走来的蹒跚与心酸、荣耀与自豪,方能感受到历史有着怎样的真实和过往。谨以此书献给每一位关心台湾时事的读者。
如果想茶余饭后多点谈资,可以翻翻《我们台湾这些年》;而如果你真的有兴趣了解台湾这几十年,那么建议读一读叶永烈先生的《第三只眼识台湾》,相对于前者受限于敏感的政治环境,抑或作者刻意的淡化,对很多问题都只是蜻蜓点水,而这本书则更直接。
《第三只眼识台湾》是一部轰动两岸的纪实文学——让你真正透彻地认识台湾!
《第三只眼识台湾》作者叶永烈以充满细节与花絮的笔调,以敏锐的目光与全面的视角,抓住台湾的特点、热点、焦点,抓住大陆读者最感兴趣的问题,以作者一贯的“用事实说话”的风格,深入剖析了台湾的政治,经济,历史,人文,风土人情,旅游资源等各个方面,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新台湾……
照着网络养孩子
自从小孙女2004年在台北出生以来,我和妻就一直为儿媳担心,因为她从未养育过孩子,毫无经验。她头一回当妈妈,常常打电话来“咨询”,把我们当成了“顾问”。不过,向来遇事不愁的长子倒有一句挂在嘴边的“名言”:“第一个孩子照书养,第二个孩子照猪养。”固然,到了养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已经有了经验,可以“照猪养”,伺题是他们现在面临的是如何养好第一个孩子。自从长媳怀孕,他就买了一大堆书,与长媳一起“钻研”起来。
没有长辈在身边,他们居然也把孩子带大了。小孙女长得活泼漂亮,人见人爱。在夸奖小孙女的同时,我们也总是夸奖长媳的细心照料。
后来,长子一家来上海,小孙女已经会走路、说话了。他们住在家中,天天和我们在一起,非常热闹。妻给孙女做了肉末蒸蛋,孙女吃了一口就吐掉了。给她吃生煎包子,只吃皮,不吃肉馅。儿媳告诉我,孩子小的时候,请了一位台湾保姆。这位保姆吃素念经。没想到,保姆走了之后,孩子竟然养成了不吃肉的习惯!她问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矫正?这下子,我们成了“老革命遇上新问题”,头一次遇上这样的“难题”,无法“顾问”。还有一道“难题”是,她很早就会叫爸爸,可是一直把妈妈也叫做“爸爸”。我们同样无法“顾问”。
那时候,每天早上,儿媳总是对我说,“爸爸,借你的电脑上一下网。”我以为她用电脑收发E—mail,正想走开,她却说道:“爸爸,你知道我每天早上上网干什么?”原来,美国有一个网站会告诉你,出生多少天的孩子需要注意什么事。她不仅“照书养”孩子,而且还“照网养”孩子呢!在台北家中,她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上那个网,查阅今天带孩子该注意什么,已经成了她的生活习惯。
过了几个月,小孙女又来上海,妻又给孙女做肉末蒸蛋。这一回,孩子吃得津津有味。用鱼肉、鱼汤拌饭,孩子特别喜欢。孩子终于不再吃素,这使我们非常高兴。我问儿媳,这是不是“照网养”的“成果”,她笑笑,说是孩子大了,自己改变了饮食习惯。还有,这一回她会叫妈妈了,不再叫“爸爸”。长媳说,这也是孩子大了,自己弄明白了。
我还发现,孙女小小年纪,就非常喜欢看书。一本画着各种动物的书,成了她的最爱。她会指着一个个动物问你,从头到尾问一遍。接着,又从头到尾问一遍。一边问,一边跟你学发音。我对儿媳说,家里有五万册藏书,将来让她看个够。 不过,我很快就发现,长媳对孩子的“清规戒律”甚多。
比如。有一回,她突然问我,家中有没有纯净水?我指了指饮水机,那里有一大桶矿泉水。她却说,孩子应该喝纯净水,不能喝矿泉水。孩子吃的奶粉里已经有丰富的矿物质,再喝矿泉水会增加孩子肾的负担。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的我。还是头一回听说矿泉水会伤肾?!其实,矿泉水只是在纯净水中加入极其微量的矿物质而已。不可能对肾脏造成负担。我不知道她的“理论”来自书本还是网络。听了我的解释之后,她马上就改,从此也给孩子喝矿泉水。
还有一回,在饭店里,在等菜的时候服务员送来了茶水。小孙女口渴,我给她喝了一口茶,儿媳马上就对我说:“爸爸,书上说孩子不能喝茶,茶有咖啡因!”这又涉及化学问题,倒是言之有理。又有一回,我给小孙女一块巧克力。就在她吃得正香的时候,给儿媳发现了。她说:“爸爸,这是她平生第一次吃巧克力!网上说的。巧克力有咖啡因,孩子不能吃,以后不要给她吃巧克力了。”这同样言之有理。没有孩子不喜欢巧克力的,食之过多固然不好,不过偶尔吃一两块巧克力,其实也是可以的。
孙女喜欢看电视。平时,坐在沙发上看,倒没有什么。她对电视连续剧没有什么兴趣,而对动画片情有独钟。有一次,正在播动画片,为了让她看得更清楚,我抱着她走近电视机。儿媳见了,连忙说:“电视机有辐射,孩子不能走近看!”不言而喻,这又是来自书本或者网络的“教导”。
长媳对孩子充满了爱,极其严格遵循书本、网络上的种种规定,这很使我感动。不过,她的近乎“教条主义”般执着,又常使我忍俊不禁。
2007年她生了第二个孩子,真的“照猪养”了,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我的小孙子长得很不错。家里的大客厅的2/3,放着各种各样的玩具,简直比托儿所还多。我的小孙子喜欢玩球,她买了大大小小十几个球,所以小孙子刚开始学话的时候,除了会叫“妈妈”之外,就只会说“球球”。
不过,她对孩子过分“客气”,孩子也就不怕她。有一次,我领小孙女走进台北超市,那里的小姐手里拿着一把牙签,让顾客戳着面前的小糕点品尝味道。小孙女一口气吃了好几块。我当即对儿媳说:“她是‘大家闺秀’,从小要注意举止,不应当这个样子。”儿媳笑道:“我管不住她,嘴巴馋,我看有点像‘丐帮’啦!”从此,她常常对我的小孙女说,爷爷称你是“大家闺秀”,你不能“不拘小节”哪,要注意“风度”。 有一回,小孙子要喝水,小孙女给他送去水壶,一个说:“谢谢!”一个说:“不客气!”我表扬了两个小家伙,同时也夸奖了儿媳教育有方。
儿媳在台。湾长大,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她在孩子面前,挂在嘴边的话是“长幼有序”。尽管两个孩子不明白什么叫“长幼有序”,但是从她的眼神、动作里可以看出,吃饭时要等爷爷、奶奶动筷才能动筷,走路要让爷爷、奶奶先走,反正爷爷、奶奶比他们“大”。
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