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倡立一门新学科(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鼓吹经营与中落)/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施爱东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者施爱东通过对中国现代民俗学早期“学科史生活”的细节钩沉,在“学科史的边界之内”最大可能地、整体性地复原了其历史—生活的生动语境,其工作是空前的、令人赞叹的。在纷繁复杂却条分缕析的“年鉴”式叙事当中,作者时时处处不离“人情世故”的左右,反复追问当事人对民俗学基本问题的“意见”:民俗学的学术目的、学术功用究竟是什么?民俗学独到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又是什么?民俗学与文学、历史学、人类学等相邻学科的真正边界在哪里?在“启蒙学术”、“资政学术”与“纯学术”的意向相争之间,中国民俗学学科性质的奠立、学术范式的形成是偶然的历史现象还是历史逻辑的必然?所有的答案都从时间性整体叙事下的各个空间性专题表述中逐一引申出来,显示了作者对学术史问题即学科基本问题的当代思考和前沿思考,以及对学术之“真”与民俗之“学”的无比尊重与热爱。

内容推荐

《倡立一门新学科(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鼓吹经营与中落)》由施爱东所著,以中国现代民俗学发生、发展、中落的早期历史为中心,着重讨论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学科倡立与学术转型,及其派生的宣传策略、学术论争,以及人事纠纷。

早期民俗学者在极其艰苦的物质和人事条件下,为理想而奔波,凭热情而工作,为经费而斗争,但最终还是因学术论争、人事矛盾而分道扬镳。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学科侣建、学术转型、以及中道没落,涉及胡适、鲁迅、周作人、顾颉刚、傅斯年、钟敬文、容肇祖、董作宾、刘半农、辛树帜、史禄国、江绍原、杨成志等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一大批著名学者,他们的个性风格与学术分歧在特定学术制度下的不同表演,典型地折射了中国现代学术的行业生态,使之成为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突出个案。

目录

导读 学科史的边界与材料

第一节 学科史的边界

第二节 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总纲从“歌谣研究”到“民俗学”:倡立一门新学科

 第一节 前奏:韦大列《北京的歌谣》

 第二节 序幕: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与风俗调查会

 第三节 吹鼓手:周作人和常惠

 第四节 主角上场:顾颉刚踏入“歌谣店”

 第五节 过渡:原《歌谣》同人在福州和厦门的活动

 第六节 边鼓:早期的民俗类课程建设

 第七节 正戏开场: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成立

 第八节 广告:民俗学会的媒体宣传

 第九节 幕后:民俗学会的章程与会务

 第十节 余音:民俗学会影响下的地方民俗学团体的兴起

第一章 民俗学的想象与规划

 第一节 从《论民间文学》到《民俗学的问题》:以西学为标准

 第二节 期待他山之石

 第三节 民俗学的对象和范围

 第四节 民俗学与历史学、方言学的关系

 第五节 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工作规划

第二章 作为学科标志的同人出版物

 第一节 《民间文艺》:上承《歌谣》下启《民俗》

 第二节 《民俗》周刊:夹缝中求生存

 第三节 民俗学会丛书:民俗学的典籍生产

 第四节 民俗学会遭遇的出版审查制度

 第五节 钟敬文成了出版审查制度的牺牲品

 第六节 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出版经费

 第七节 《民俗》季刊:抗日战争时期的艰难挣扎

第三章 民俗学专门人才的培训

 第一节 中山大学民俗学传习班的经过

 第二节 并不完美的结局

第四章 中国最早的西南民族调查

 第一节 20世纪初外国学者在中国的民族调查活动

 第二节 史禄国早期的调查活动和调查方式

 第三节 向往西南民族调查的中国学者

 第四节 辛树帜及其领导的瑶山风俗调查

 第五节 史禄国及其西南民族调查小组

 第六节 杨成志千里走单骑

 第七节 中山大学研究院时期的民族调查活动

第五章 顾颉刚:民俗学会的核心与灵魂

 第一节 从厦门大学到中山大学

 第二节 顾颉刚在中山大学的苦恼

 第三节 学术思想及其背景

 第四节 顾颉刚的民俗学策略

 第五节 顾氏研究法的传播

第六章 各向同性:傅斯年、顾颉刚与民俗学

 第一节 傅斯年的学术主张

 第二节 傅斯年与顾颉刚的性格差异

 第三节 傅斯年与民俗学会

 第四节 傅顾学术思想的异同

第七章 民俗学运动的中坚力量

 第一节 钟敬文:日趋成熟的民俗学经营者

 第二节 容肇祖:民俗学会的中流砥柱

 第三节 杨成志:后期民俗学运动的领导者与终结者

 第四节 张清水:一位热心的普通民俗学者

第八章 民俗学运动的制约力量

 第一节 校长戴季陶

 第二节 副校长朱家骅

 第三节 社会学系主任何思敬

第九章 早期民俗学者对研究方法的探索

 第一节 《歌谣》时期的研究设想与《看见她》的成功尝试

 第二节 钟敬文的民间文学研究

 第三节 江绍原的迷信研究及其方法探索

第十章 学科范式的人类学转型

 第一节 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与民俗学

 第二节 语言历史学研究所的人类学研究

 第三节 杨成志领导的人类学转型

 第四节 边政研究的需要促进了民俗学的社会科学化

 第五节 文化历史学以及杨成志的科学实验法

余论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生成背景与当下困境

 第一节 影响中国现代民俗学发生、转型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国学”和“西学”对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早年历程给予当代民俗学建设的启示

附录一 中山大学民俗博物馆的遭遇

 第一节 筹办“风俗博物馆”

 第二节 风俗物品的展览

 第三节 中日战争之后风俗物品的散失

附录二 与民俗学会相关的行政沿革与人事变动

附录三 钟敬文《中山大学民俗学会活动的经过和成就演讲提纲

附录四 钟敬文演讲不完全稿(未刊稿)

附录五 钟敬文先生病中论学

后记一

后记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6: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