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苗子,广东中山人,生于1913年。著名漫画家、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书法家和作家。早年就读于香港中华中学,八岁师从邓尔雅先生学书法。先后任《新民报》副总经理、贸促会展览部副主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曾担任过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文联委员,第五、六、七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黄苗子散文精选》一书收录了黄苗子先生不同时期的散文佳作,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读者可从中领略到黄先生不同时期散文风格各异的艺术魅力。
本书可供广大读者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黄苗子散文精选(画心与文心)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黄苗子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黄苗子,广东中山人,生于1913年。著名漫画家、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书法家和作家。早年就读于香港中华中学,八岁师从邓尔雅先生学书法。先后任《新民报》副总经理、贸促会展览部副主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曾担任过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文联委员,第五、六、七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黄苗子散文精选》一书收录了黄苗子先生不同时期的散文佳作,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读者可从中领略到黄先生不同时期散文风格各异的艺术魅力。 本书可供广大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黄苗子先生是著名的漫画家、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书法家和作家。《黄苗子散文精选》是黄苗子先生创作于不同时期的随笔小品的精选集,既有追忆先辈友人的,也有闲聊茶酒美食趣闻的;既有抒发个人游历感悟的,也有记述野史杂闻的。他的散文,厚积薄发,题材广阔,文笔流畅,韵味无穷,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反映出作者一贯的散文风貌和创作特点。《黄苗子散文精选》配以其代表画作三十余幅,图文并茂,既可观赏,又能珍藏。 目录 青灯琐忆——记我的童年之一 香江之恋——记我的童年之二 成渝间的情书——写给郁风 画手看前辈(三则) 沈尹默先生二三事 白石风骨 悲鸿自述 海翁豪语 大干狡狯 苦禅先生 童教授 大独唱 驴债 黄永玉画记 启功二三事 半壁街忆语 悼徐讦 语堂佚事 生命之火常明——记沈从文先生 寅恪先生 钱锺书“风貌” 夏承焘 冯友兰 老舍夫人家的晚会 学习 梁思成 梅先生 王世襄其人其书 茶(一) 茶(二) 茶博士(一) 茶博士(二) 茶艺 豆腐四重奏 豆腐 酒器与酒 酒鬼 烹饪 异味 镜 谈笔 扇 团城 独乐寺 凤凰游——湘西凤凰散记 枫桥夜泊 我梦扬州 钓台 咸亨 沈园 樱之禅 卢浮宫 巴黎速写 大英博物馆 历史的见证 露宿 日耳曼性格 翡冷翠 嘉年华 大都会 罗斯福故居 女娲 皇帝与蛤蟆 拿笔的 工匠皇帝 朱元碹 皇帝吹葱 奴才、大将军、罪犯 疯人·天王 征兆 致仕 宝镜珍珠 烧坯 珠 人前,人后 隐士 七贤 山人 诗画祸 风雨钟馗 鬼趣图和它的题跋 墙的故事 秋胡行 艾子 忙 郭驼种树 床虱 秃发 女人爱说话 美丑 试读章节 记得五六岁,我在离开故乡广东香山(后来改名“中山”)前,是住在县城石岐仁厚里我们祖居的。这屋子不大,比起右邻刘家的对缝高大砖墙,真觉得有点寒碜,那还是我曾祖父留下来的。我祖爷黄屺乡(一作芑香,名绍昌),他在清末中过举人,当过福建总督何璟(筱宋)的幕僚,其后在广州广雅书院(当时广东的最高学府),分校史学(相当于史学教授),最后在石岐丰山书院任山长(相当于中学校长)。屺乡公是广东大儒陈澧(兰甫)先生的高足弟子。记得兰甫先生的《东塾集》,有《与黄绍昌书》,是和我祖父论学的信札。 我出生时,祖父、伯父已经去世,我父亲因为是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会员,和当时袁世凯派到广东当督军的龙济光势不两立,被关进广州陆军监狱,所以我小时候很少见到我父亲,印象最深的是我家的书房。书房分两进,外面有两排酸枝椅和茶几,当中一个大铜鼓,下面红木座子支撑着,传说是“诸葛亮征蛮鼓”,其实是广西、云南一带少数民族的器物,相当于汉代的古铜器。四周是线纹及几何形图案,当中一个蹲踞着的铜虾蟆,是立雕,四旁还有四个铜耳。家里传说刮风下雨时铜鼓会嗡嗡作响,可我从未听到过。我小时每到暑天,喜欢俯伏在铜鼓上面,或趴在旁边四块大黄蜡石(英德石下支木座)的凳子上,觉得十分凉快。墙上是四幅任伯年的花鸟画,其中一幅桃花流水,上泛几只鸭子;另一幅芙蓉山石,上坐一只黑白花猫。姑妈虽然不曾念过多少书,可是在这“书香门第”的熏陶下,也会看“木鱼书”(一种广东民间流行的唱本)。她看我天天对着这四幅画出神(当然我那时只知道画得好,并不了解任伯年是何许人),起初是凭她的意思给我解说哪个是猫,哪个是小鸭等,后来索性编出四句广东话诗教我背诵,如今至少已隔七十年,可是我还逐字清楚记得,诗日: 鸭仔落田“打丁汆”(音dum),猫儿上树看花林, 阿婆唔食三餐饭,唱条歌仔解婆心。 这些中山土语,必须加点注:“鸭仔”,即小鸭。“打丁氽”者,双蹼打水做声也。“唔食”,即不食,阿婆已经有三顿没吃饭了。“歌仔”,意即歌儿,唱个歌儿给阿婆解解心闷。 任伯年从清末到现在一直画名甚高,这四条屏可能是祖父托人从上海买来的。但伯年先生万想不到,在他老人家逝去几十年后,竞有幼稚妇孺,把他的杰作借题发挥,降低到儿童趣味的程度。可是当我开始懂事的时候,任伯年的名字和作品,却较深地印人我的脑中。 姑妈的名字,我家没有一个后辈知道,都只叫“四姑妈”,她年轻时嫁到城里钱家,离我家不算太远,丈夫很早就死去,她分了一份不多的田产,当了一辈子寡妇,住在钱宅内的一厅一房里。买个丫头叫旺喜,旺喜狡狯贪馋,姑妈对她束手无策,只是整天向她唠叨。除了拜观音菩萨之外,唯一排遣日子的是骂旺喜。因为太寂寞,有时把我领到她家住几天,我喜欢坐在她那红木圆桌底下当“大总统”(四姑妈说,“大总统”是什么“伟人”,就叫我坐在桌底下的“宝座”上“当”起来)。晚上临睡,在四姑妈床上看她下了帐子,点个小方铁灯烧蚊子,蚊子一经设有玻璃那一面罩住,就在劫难逃了。四姑妈迷信观音菩萨。用纸剪几个小人,把它们用香烟缸盖子盖在观音菩萨座子底下,她拜完了观音就用小棍敲那盖子几下,有时也叫我敲,她神秘地说:“菩萨有灵。”这样一敲,坏人就倒霉,她相信袁世凯死、龙济光下台,都是她这种“禁咒术”的功效。 在我十二三岁的时候,四姑妈有时还到香港我们家住一个时期,以后,就再也见不到她老人家。 仁厚里老屋的天井不大,在客厅和“神楼下房”(高踞客厅北面当中上层伸出来,供奉祖宗神位的小阁楼,叫“神楼”,下面照例是两边或一边开门,门内过道旁边的小房叫“神楼下房”,再进去就是内室了)前面,和客厅几乎很不相称。但我对这小天井特别有好感,第一是下雨时可以脱光脚丫下水放纸船;第二,左邻家有一棵老龙眼树,结果时正好垂过这天井墙头,大人们都道貌岸然,关照不许偷摘,可小孩却并不客气,瞧着大人不在,用竹竿猛打几下,甜厚多汁的龙眼,就可以大快朵颐。 我的老师邓尔雅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书法篆刻家,写得一手好篆书并刻得一手好图章。燕大名教授容庚是他培养出来的外甥。尔雅先生和我父亲都是广雅书院的高才生,我祖父就算是他的老师,而尔雅先生的父亲,那时是广雅书院的山长(相当于大学校长),又是我父亲的老师和我祖父的同事,尔雅先生有几首追忆广雅书院的诗,其中一首是: 江夏黄童多颖悟,法山居士亦吾师; 忍提唐代开元报,怕写阳冰篆字碑。 尔雅先生这首诗,第一句“江夏黄童……”是对我父亲的推誉。法山居士,是陈兰甫的幼孙陈公任,都是广雅书院同学。我父亲长期在香港担任报纸主笔及总编,那时已经去世,所以诗中有“忍提唐代开元报”之句。我祖父死后任城隍神的怪说,我在三十年代中,也亲聆孙仲瑛(名璞,南社诗人,我祖父在广雅书院的学生,当过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后来在上海、广东任官职,一九五0年后在香港逝世,是我追随多年的前辈)先生谈及。但我们这一代人,心目中已经没有什么“城隍”,所以脑子里不存在我家上代有这件姑妄听之的神话。 至于我父亲,据长辈说,他少年时是个足斥弛任性的小少爷。母亲和堂大姊说,他有一天跟祖母顶撞,一赌气,跑上“神楼”就要向客厅跳下来,吓得祖母在慌乱中用两手拉着衣服前摆去接他。自然他没有冒这个险,因为他明知道祖母衣服的前摆承载不起他。 父亲从广雅书院回乡后,祖父和伯父相继亡故,他曾经在《香山纯报》里发表文章,鼓吹革命,这就是后来顽固派在写到清末广东学者黄屺乡的小传时,提到屺乡先生的“幼子某,辛亥后惑于邪说……”的由来。他平日疾恶如仇,据孙仲瑛老人告诉我,我父亲在《香山纯报》时代,经常写文章批评县里的秕政;对于不法士绅,也毫不留情地在报上揭露讥讽,当时香山人民最恨的是绅士马六山和李少山,他们鱼肉乡民,包揽词讼,无恶不作,我爸爸在《纯报》上曾写有“马六山同李少山,行为无耻性凶顽”的讽刺诗句,指名道姓,把这些绅士恨得牙痒痒的。后来广东督军龙济光把他关进监牢,一方面是他平日反袁(世凯)拥孙(中山)的鲜明态度,另一方面,和《香山纯报》得罪了这批豪绅,也有关系。 我父亲关进监牢,出狱不久就举家迁移香港,那时,仁厚里老屋交托给一位嫁给谭姓的姨妈的两个儿子看管,记得过不几年,我家突然乌云满天,爸爸和妈妈大吵大闹,原来我这两位表哥不怎么“仁义”,把我祖父的古董、字画、藏书……逐渐卖完花光,最后人也拍拍屁股走了。父亲一气之下,就把仁厚里祖屋也卖掉了。从此,任伯年的“鸭仔”和“猫儿”,连同姑妈教的歌儿,以及铜鼓、英德石凳、小天井、龙眼树等等,就只能永远在我脑子中留下来了。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