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金之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幻想现实主义解读》由马尔科姆·琼斯所著,由赵亚莉、陈红薇和魏玉杰所译。此书应被看为是解释性的,而非界定性的评论。它所寻求的不是对先前各种陀思妥耶夫斯基阅读模式的纠正或替代,它要做的是重新审视阐释上的难题,以展示现代视角对我们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时的影响,与此同时,也鼓励读者在阅读策略上采用更加大胆创新的态度。
在马尔科姆·琼斯所著,由赵亚莉、陈红薇和魏玉杰所译的《巴赫金之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幻想现实主义解读》中,作者把巴赫金这位20世纪风靡一时、神话般的名字作为重新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文本的起点、框架和参照物,从认知范式与科学周期性危机的关系开始娓娓道来。对于作者而言,巴赫金的影响力不仅仅在于他所提出的新的认知范式,更在于《巴赫金之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幻想现实主义解读》作者把巴赫金的理论当做一个更高层次的理论。也就是说,作者将诸多西方理论移植到巴赫金的身上,使这些理论成为重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佐证之一。从而也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本以超越理论的地位。使之处于一种连续对话和流动的状态中。《巴赫金之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幻想现实主义解读》的一个重点是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实现其幻想现实主义的策略:其复调小说的原理和文本中多重叙述声音的写作风格。除此之外。《巴赫金之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幻想现实主义解读》还从历史性的角度对双声话语进行了探讨,以寻找文本在历史性上的相互渗透和“家族相似”。
中文版序言
原序
第一章 概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幻想现实主义
第一部分:地下室
第二章 《双重人格》:陀思妥耶夫斯基关于《双重人格》的思想
第三章 《地下室手记》:“地下室”的发现
第二部分:逼人发狂
第四章 《罪与罚》:逼他人发狂
第五章 《群魔》:逼社会发狂
第六章 《白痴》:逼读者发狂
第三部分:中国悄悄话
第七章 马里恩情景:前辈文本的悄悄话
第八章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帝的悄悄话
第九章 结束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幻想现实主义
译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