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1927年3月至1937年8月为界,对上海银行公会进行系统研究,考察这个组织的概况及其发展变迁脉络,展现上海银行家群体概貌,探求该组织在协调及维护同业利益、参与近代辛国重要的金融制度变革、推动近代中国金融业走向现代化过程等疗面的活动和主张,以期拓展拓宽民国史、近代史的研究领域,并为探索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民间团体与国家的互动关系、其在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提供新的观察视角,也希望能为现介段国家建立全面合理的金融监管体体系,提供一些历史借鉴。
作者系统研读了上海银行公会的历史档案,梳理出1927年至1937年期间上海银行公会的组织沿革、体制与人事变化等方面的脉络,进而研究了银行公会在团结和服务同业、成立金融辅助和中介机构、引领同业维持和规范市场运作、应对金融危机等方面所发挥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以及在内债等问题上与国民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冲突,较充分地揭示出在特定历史时期里上海银行公会作为整体意义上的上海银行业的唯一代表以及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同业组织的重要地位。
总序
导论
一、研究的现实意义及学术意义
二、研究状况及已有成果
三、主要研究问题的提出
四、研究中需说明的几个问题
五、本书架构、研究资料及方法
上篇 上海银行公会(1927—1931)
第一章 寻求新的定位的时期
第一节 动荡中开始的1927年
第二节 新的利益链接
第三节 上海银行公会改组
第二章 上海银行公会的组织和运作
第一节 历史回溯
第二节 组织与管理
第三节 会员概况
第四节 对外联络
第三章 上海银行公会的基本职责
第一节 改进银行业务的努力
第二节 呈请修改银行业法规
第四章 上海银行公会与政府内债
第一节 接踵而来的债券与借款
第二节 内债利益的加深
上篇结论
下篇 上海市银行业同业公会(1931—1937)
第五章 上海市银行业同业公会时期
第一节 组织与管理
第二节 上海银行家与银行公会
第三节 会员概况
第六章 内债问题的凸显
第一节 时局变化与债信危机
第二节 1932年内债整理
第七章 金融辅助机构的建成
第一节 上海市银行业联合准备委员
第二节 上海票据交换所
第三节 中国征信所和上海银行学会
第八章 金融危机与救济市面
第一节 工商小借款的提出与上海金融业恐慌
第二节 承兑汇票的使用与变革
第九章 立去咨询与政策辅助
第一节 储蓄银行法
第二节 所得税问题
下篇结论
结论
附录一:上海银行公会历届管理层名单(1918—1937)
附录二:上海银行公会主要章程
附录三:上海银行公会大事记(1927-一1937)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