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写作中重点参考了近年来出版的大量有关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传记、生平纪实、研究文章。吸收了近年来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你聚焦红墙内外故事,揭开国高层的传奇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开国部长(上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文辉抗//叶健君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在写作中重点参考了近年来出版的大量有关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传记、生平纪实、研究文章。吸收了近年来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你聚焦红墙内外故事,揭开国高层的传奇故事。 内容推荐 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国防部部长彭德怀、财政部部长薄一波、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稼祥、重工业部代问长何长工、燃料工业部部长陈郁……本书为您聚焦红墙内外故事,揭秘开国高层传奇。 目录 第一章 外交部部长周恩来 一 “周恩来在大的国际活动方面比我强.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毛泽东认为周恩来是理所当然的新中国外交部长人选 二 “我们要打破旧的外交传统,既不盲目排外,也不媚外,不卑不亢才是我们的态度” 三 “当今世界,解决任何重大国际问题,都不能离开中国和周恩来” 四 “文仗如武仗,不能无危险,也不能打无准备的仗,一切当从多方考虑。经过集体商决而后行” 五 “如果两种制度的国家再搞成铁板两块,互不来往,互相攻击,那就不是和平共处了,就会推动战争了” 第二章 国防部部长彭德怀 一 “这个勋章应该授予那些战斗英雄,我哪里比得上他们的功劳大!” 二 “我只能毁灭自己,决不能损害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 三 “我什么也不怕,砍了我的脑壳也不怕,因为我说的都是真话” 四 “我仍然挺起胸脯,大喊百声问心无愧” 第三章 财政部部长薄一波 一 “真正感觉到了时代脉搏的搏动” 二 毛泽东说:“他们坐在班房里头和敌人斗争”,“应该估计到他们的成绩” 三 “你们以少数人团结了多数人,取得了胜利。这是我们党统一战线政策的一个成功的例证” 四 “应该说,这期间,我们的工作干得还不错” 五 协助陈云主持中财委,出任新中国第一任财政部部长 六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波同志是个好同志” 七 “个人的遭遇可置而不论.沉痛的教训却不容漠然视之” 第四章 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 一 四哥是他革命的引路人 二 长征路上,建树红军政治工作;华北前线,担负敌后抗战重任 三 创立行之有效的为党中央服务的工作运转机制 四 云水襟怀,松柏气节 第五章 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 一 “哪怕天崩地裂,只要共产党在,就有希望” 二 “我们这一代,再加上第二代第三代,只有一个奋斗目标,就是要使中国富强” 三 “看了几十年,看来看去,想来想去,我还是认为,新闻一定要真实” 第六章 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 一 接替毛泽东在湘区区委的工作“稳当周到 二 “毛泽东同志是我思想解放的老师” 三 一部“包罗万象的天书”出台,周恩来说,维汉同志出的力最大 四 “一党执政,多党合作”,是统战工作的一个创造 五 “花点钱买下一个阶级” 六 民主党派要唱好“对台戏 七 “不管有多大的风浪,一要党,二要革命” 第七章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稼祥 一 “不愧做个20世纪的新青年” 二 王稼祥的婚恋生活 三 遵义会议投下“关键的一票” 四 “你如不同意邓小平来,那就你来兼任总政主任,我不干了” 五 王稼祥带回了季米特洛夫的重要指示 六 学生时代充当“外交代表”,1931年当外交人民委员部部长,王稼祥似乎与外交有缘 七 出任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 八 “我们都是老同志了,要相信党,相信毛主席,千万不能有贰心” 第八章 重工业部代部长何长工 一 “从湖南到北京,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 二 毛泽东给他改名,期望他为人民当一辈子长工 三 从红大到抗大,再到东北军大 四 毛泽东拍板,代理执掌重工业部帅印 五 自封为“中等调皮” 六 “打不出油来,我只好去跳长江!” 七 三次请辞,“人退志不退” 第九章 燃料工业部部长陈郁 一 父亲说,海员最喜欢早晨的太阳,儿子就叫陈旭 二 “荣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但他却成了四中全会的反对派 三 在山沟里办起了工业 四 周恩来说。老水手当部长还是当得不错 五 “办工业不尊重科学不行,搞燃料没有专家不行” 六 “燃料省长” 第十章 铁道部部长滕代远 一 农民运动的领军人物 二 战斗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 三 任八路军总部参谋长 四 三个“决不”。是一道独特的政治风景线 五 滕代远说,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 六 新中国第一任铁道部部长 第十一章 交通部部长章伯钧 一 入共产党,人国民党,身跨丽党 二 举起“反蒋抗日”旗帜 三 章伯钧答:即使给我当外交部长,我也不要 四 出任新中国第一任交通部部长 五 “章罗联盟”是千古奇冤。“政治设计院”完全是莫须有 第十二章 邮电部部长朱学范 一 拜杜月笙为师,组织毅社,提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口号 二 在国际工运舞台上 三 致信毛泽东:“学范决心到解放区参加这一历史斗争 四 “国民党唯一的工运人才”,担任了共产党的邮电部部长 五 周恩来指示:“赶紧把朱学范请回来! 六 “百里台湾海峡竟难逾越。亲人半生不能往来,心盼碎,眼望穿 第十三章 轻工业部部长黄炎培 一 父亲给他取名“炎培”。意在别忘了自己是炎黄子孙 二 在辛亥革命中弄潮 三 一顶“学阀”的帽子,使他踏上了流亡的征途 四 延安之行,一篇“周期率”的宏论,毛泽东为此击节称好 五 从“拒绝做官”到做“人民的官” 六 “外圆内方” 第十四章 农业部部长李书城 一 辛亥革命的元老 二 李书城的寓所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见证 三 古稀之年出任农业部长 第十五章 林业部部长梁希 一 两浙才子 二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三 “如果我梁希的名字能够写在闻一多之后, 可 谓死得其所,何惧之有?” 四 任林业部长,梁希说:“为人民服务,万死不辞。” 五 “有森林才有水利,有水利才有农田。” 六 “让绿荫护夏,红叶迎秋” 第十六章 贸易部部长叶季壮 一 改名兢天,在五邑闹翻了天 二 人民军队的“红色管家” 三第一任贸易部部长 四 李先念说:“叶季壮呈报的文件,是最可以放心的。” 五 “我决不能做亏心事。” 第十七章 粮食部部长章乃器 一 祖父赞曰:“吾有贤孙矣!” 二 练习生当上大学教授 三 救国会同仁称他为“宣言专家” 四 秃顶的章乃器成为特务攻击的首选目标 五 毛泽东表扬:粮食部后来居上 六 骨灰放进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 第十八章 地质部部长李四光 一 走科学救国之路 二 李约瑟称:“最卓越的地质学家之一李四光为我们提供了第一部内容丰富的地学著作。” 三 滞留国外的李四光却在新政协筹委会中榜上有名 四 出任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如是说,地质工作必须迎头赶上 五 谁说“中国贫油”?李四光倒着指头说,我国石油勘探远景最大的区域有三个 六 毛泽东说:“李老你的太极拳打得不错啊!”李四光恍然大悟后感到无上光荣 第十九章 水利部部长傅作义 一 “我叫作义,绝不作不义之事。” 二 治军与治水并重 三 毛泽东说,谢谢你,你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的 四 主动请缨,出任新中国第一任水利部部长 五 周恩来在他耳边说:“傅作义先生,毛主席说你对和平解放北平立了功的。” 第二十章 司法部部长史良 一 自称是一个死用功的学生 二 救国无罪,女君子法庭妙驳检察官 三 妇女运动的领袖人物 四 史良说,共产党救了中国,也救了我自己 五 毛泽东、周恩来鼓励说:“没有关系,你做好了,有党的支持。” 第二十一章 公安部部长罗瑞卿 一 倔强、豪侠的天性 二 大难不死的政委 三 求实、严谨而又多才多艺的保卫局长 四 “平时训练、战时指挥都能胜任”的大将 五 新中国公安工作的奠基者 六 同林彪反党集团斗争的英勇战士 第二十二章 内务部部长谢觉哉 一 “传家结业诗千首,报国多亏笔一枝。” 二 毛泽东对脱险归来的谢觉哉说:“我这里正缺人,我们继续合作吧!” 三 新中国首任内务部部长 四 “杀人的批复都盖着我谢觉哉的印章,人杀错了,‘冤死鬼’找我算账,我怎么得了呀!” 五 “病鹤依巢思展翅,老骥伏枥想追风。” 第二十三章 教育部部长马叙伦 一 “卿桴独立鼓,我揭自由旗。” 二 四进四出北京大学 三 “我自然预备着接受一颗子弹,但我也预备着还他一颗原子炸弹。” 四 新中国第一任教育部长 第二十四章 文化部部长沈雁冰 一 “文化部长这把交椅是好多人想坐的,只是我们不放心,所以想请你出来。” 二 “香花”成了“毒草”,故友遭到批判,困惑和痛苦的茅盾患上了“脑子病” 三 在“大跃进”的狂热中,茅盾保持了特有的冷静和理智 四 “文化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这个大问题要从调查研究着手,认真抓起来。” 第二十五章 卫生部部长李德全 一 27岁的李德全与冯玉祥的结合,改变了她的人生道路 二 在蒋介石看来,李德全有时比冯玉祥更可怕 三 李德全不理会特务的石头,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线 四 出任卫生部长,是开国之初两位女部长之一 第二十六章 劳动部部长李立三 一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吾耳” 二 赴法寻找革命真理 三 “有一英雄天下少,名号隆郅李先生” 四 五卅运动的总指挥 五 周恩来笑着对脱险归来的李立三说:“大家以为你牺牲了,正在为你开追悼会。” 六 新中国劳动和工会工作的奠基人 七 先后遭受三次政治打击 八 一身正气的李立三招来“杀身之祸” 第二十七章 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 一 “海棠香国”出骄子 二 闻一多说:“《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 三 从一介书生到“顶着三万元赏格的脑袋到日本去亡命” 四 毛泽东写信称赞说:“你的史论、史剧有大益于中国人民。” 五 迎接新中国的曙光,出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六 拿今天的标准来讲,我以前所写的东西,严格地说,应该全部烧掉,没有一点价值- 七 “我是科学院的院长,科学大会一定要去。” 第二十八章 政治法律委员会主任董必武 一 秀才出身的中共创始人之一 二 “如果他们不在,你在,我就要砍你的头!”长征路上周恩来给何长工下死命令 三 在国统区苦斗了整整十年 四 把华北交给你,你的任务是摸索、积累全国解放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经验 五 “我们把旧的打碎了,一定要建立新的,否则就是无政府主义。” 第二十九章 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谭平山 一 他是中共广东党组织的创始人,大革命失败后却被莫明其妙地开除了党籍 二 成了党外人士的谭平山,扛起了“第三党”的旗帜 三 出任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成为新中国廉政监察第一人 第三十章 法制委员会主任王明 一 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 善于钻营的王明赢得米夫的赏识 三 平步青云,执掌中共最高领导权 四 从“左”倾冒险主义到右倾投降主义 五 对《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两面派态度 六 出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主任,领衔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 七 充满谎言的《中共五十年》 第三十一章 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何香凝 一 大脚姑娘成了孙中山的得力帮手 二 怒斥陈炯明,质问蒋介石,显示中国女杰风采 三 毛泽东致信称赞:“奋斗不屈,为中华民族树立了模范。” 四 秘组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 五 出任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 第三十二章 情报总署署长邹大鹏 一 活跃在夜幕下的哈尔滨 二 为我军挺进东北提供可靠情报,深得毛泽东、周恩来赞许 三 执掌国家情报总署 第三十三章 出版总署署长胡愈之 一 自幼博览群书的胡愈之喜爱新闻出版 二 “中国知识分子是有勇气,有骨气的。”胡愈之一封《抗议书》触动周恩来 三 《东方杂志》的主编和他的250个梦 四 “救国会的灵魂”,抗日特殊战场的勇士 五 中国出版界“运筹帷幄的主帅” 第三十四章 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 一 毛泽东说:“乔木是个人才。” 二 “中共中央一枝笔” 三 出任新华社总编辑 四 斯大林问毛泽东:“胡乔木是什么人?”答曰:“新闻总署署长。” 五 参加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六 庐山会议差点进了“军事俱乐部” 七 负责起草中共第二个“历史决议”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任外交部长,周恩来以他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的举止,大智大勇、不卑不亢的品格征服了世人。他是举世公认的大外交家,他用自己的赤诚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事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以自己独有的魅力和娴熟的外交才能,努力推行和平睦邻外交,为新中国创造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以敏锐的眼光,洞察世界外交风云,在一场场波澜壮阔的外交斗争中,展示出深谋远虑的外交形象和杰出的外交才能。外国朋友敬他、信他,他的对手怕他、服他。 一 “周恩来在大的国际活动方面比我强,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毛泽东认为周恩来是理所当然的新中国外交部长人选 一个新的国家政权的建立,其外交政策无疑是最为世人所关注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各国的利益。外交政策的成功与否,不仅影响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同时也影响,甚至决定这个国家的兴衰。 政策是由人制定的。政策的制定者对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作用。 新中国成功的外交政策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智慧和心血。 作为新中国外交方针的重要决策者,作为新中国的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的外交才华得到了充分显示,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举世公认的、无与伦比的贡献。 毛泽东说:“周恩来在大的国际活动方面比我强,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 有位国际友人称赞说:“周恩来有着我在外交政治中所见到的最超凡的头脑。” 周恩来在世界外交史上留下了光辉篇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周恩来在新中国外交战线中独领风骚的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1946年,他在48岁生日时说:“差不多10年了,我一直为团结谈判而奔走渝、延之间,谈判耗去了我现有生命的五分之一,我已经谈老了。”这充分说明当时国共两党谈判的艰难,也充分表明了周恩来为国内团结民主而作出的不懈努力。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当时与国民党的谈判已经是非常重要的“外事”活动了。 从西安事变开始,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周恩来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南京等地,代表中共中央与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终于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在以后国民党先后发动的几次反共高潮中,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抗战大局,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反复较量,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抗战胜利后,在国民党蒋介石决心打内战、和平无望之际,他仍然为和平奔走,不放弃民主建国的一线希望。 1949年4月,作为中共首席代表,周恩来主持了在北平进行的国共两党的新一轮谈判,经过20天的谈判,双方代表团就国内和平达成一致意见,但却被南京政府所拒绝。尽管如此,周恩来为国内和平所付出的努力还是得到了国人的公认。 与国民党的舌战,虽然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外交”,但却为未来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准备了人才,周恩来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所以,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时,授命他组建外交部。 这一年周恩来51岁,外交部长一职他兼任了10年。以后,虽然他不再兼任外长,但他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地位是任何人也无法代替的。 1949年12月16日,经过10天的长途旅行,毛泽东到达了他向往已久的莫斯科。早年很多有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时,毛泽东也曾动过出国求学的心思,但要去的不是巴黎,而是莫斯科。后来因为“要了解中国”,赴苏没有成行。1948年在城南庄时,毛泽东又准备去苏联,可当时斯大林回电称:“在这个时候,你离开指挥岗位,恐对全局有不利影响,是否还是留在国内指挥战争为宜?”毛泽东只好取消原定的苏联之行。 在新中国成立70天后,毛泽东赴苏的愿望实现了。在莫斯科北站举行的欢迎仪式隆重而简短。当天下午6时,斯大林及苏共全体政治局委员在他的小会客厅恭候毛泽东一行。会见是热烈感人的。 会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双方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快结束前,斯大林说:“你这次远道而来,不能空手回去,咱们要不要搞个什么东西?”事实上,从会谈一开始,斯大林就在揣摩毛泽东此行的意图和愿望。 毛泽东说:“恐怕是要经过双方协商搞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应该是既好看,又好吃。” 毛泽东的幽默倒使在座的苏联人一个个目瞪口呆,包括斯大林。 毛泽东不想作更多的解释。他对斯大林说:“我想叫周恩来总理来一趟。” 斯大林更摸不透毛泽东的意图了,他反问道:“如果我们不能确定要完成什么事情。为什么还叫他来,他来干什么?” 在斯大林看来,两国最高领导人都在一块,应该什么都能定,想完成的都能完成。他们做不了的,谁也不可能代替他们做。 显然,斯大林不了解毛泽东的心思。 在毛泽东看来,周恩来的外交才能超群盖世,与外国人打交道比他更在行,同时毛泽东认为斯大林担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相当于总理,自己不是总理,也不是外交部长,对不上口径,如果要签订中苏友好条约,就只好请周恩来来莫斯科了。 毛泽东见斯大林仍不明白自己的意思,不高兴地说:“周恩来到了,就可以商量这件事情了。” 在要不要请周恩来的问题上,两位历史巨人出现了分歧,双方都闷闷不乐。毛泽东还对苏联专家总负责人柯瓦廖夫发了脾气,此后也很少参加活动。 外界造谣说,毛泽东被斯大林软禁了。 斯大林忧心忡忡,派外长莫洛托夫、驻华大使罗申拜访毛泽东,在了解了毛泽东的真实意图后。才同意让周恩来赴莫斯科。 1950年1月2日晚,毛泽东致电中共中央,说:“斯大林同志已同意周恩来同志来莫斯科”。 毛泽东终于使斯大林让步。 这样,周恩来赴苏便成了中苏关系能否向前发展的关键。 毛泽东对周恩来赴苏的行程作了周到安排。 1月10日,周恩来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离开北京前往莫斯科。 20日,周恩来一行抵达莫斯科,并在欢迎仪式上发表演说。 22日,在作好充分准备后,毛泽东、周恩来与斯大林举行会谈。刚开始不久,斯大林就在东北问题上放出试探气球:要中国承诺,除了苏联人以外,不许第三国公民进入东北,不许他们居留于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 问题提得突然。谈话有些冷场。 足智多谋的周恩来略微思考,随即反问道:“东北住有很多朝鲜民族的居民,他们算不算第三国居民?更不用说外来的蒙古人了。” 这一问使斯大林措手不及,被问得哑口无言陷入窘境。他尝到了周恩来的厉害,赶紧解释说苏联的本意是禁止美、日、英等帝国主义国家的人进入东北活动。不愉快的气氛随即缓和。 P1-4 后记 本卷主要撰稿人: 雷国珍、叶健君、王龙彪、程波、唐振南、雷国珍、王小平、刘佑平。 参与本卷撰稿工作的还有:肖巧平、刘佑平、张雪梅、詹腾芳、王东辉、周英、张金榜、李仕银、刘先根、周志峰、初卓、刘福贵、赵惠、陈瑛。 本书在写作中重点参考了近年来出版的大量有关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传记、生平纪实、研究文章。吸收了近年来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借此表示衷心感谢! 该书的编写是一项较大的工程。由于涉及面广,任务重,时间紧,尽管编者精心组织,力争使本系列书达到较高水平,但由于编者的水平及精力所限,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希望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