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王的演讲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马克·罗格//彼得·康拉迪
出版社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乔治六世,这个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当代最著名的口吃患者”的男人,终其一生同口吃作战,彰显了身为一国君王的威仪和一个人同顽疾对抗的决心。

这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斗争。

马克·罗格、彼得·康拉迪编著的《国王的演讲》完全根据乔治六世的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格生前日记,及其所遗留的信件、照片等历史资料编写而成,涉及的是一个极为私密的空间,对英国王室的描述从未有过如此私人化的角度。它所展现的是乔治六世作为一个人的一生,以及他同莱纳尔·罗格终其一生不平凡的友谊,而非电影片段式的演绎,它给与的是一个完整的人生轨迹。

内容推荐

马克·罗格、彼得·康拉迪编著的《国王的演讲》讲述了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和他的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格的故事。乔治六世就是那位为了美人而放弃江山的爱德华八世国王的弟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希特勒野心勃勃,风流成性的爱德华为了娶辛普森夫人而弃整个国家于不顾,政府各级人员又威胁要集体辞职,爱德华最终选择了退位。如此情势之下,其胞弟约克公爵继位。登基之前这位公爵口齿不利落的形象深入人心,日后也正是这同一个人却不期然成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之一。自身缺陷与外在情势交迫之下,乔治六世的前途可谓晦明未知,罗格的介入给这位英王的生命注入了一席华彩。两人关系中的诸多细节内幕首次得到披露。本书揭开了两个男人之间持续一生的不平凡的友谊。

《国王的演讲》所深入的是一个极度私密的空间。有关这位他日君王因为口吃顽疾在其父乔治五世手中所受到的种种精神折磨,罗格在日记中也首次有所披露。对英国王室的描述从未有过如此私人化的角度,而且是在那些危难重重的岁月里。而引领我们深入进去的正是这位澳大利亚平民,此段经历被其视为生平最为珍视的记忆。

目录

Chapter 1 上帝眷顾

Chapter 2 来自英属殖民地的平民

Chapter 3 远赴英国

Chapter 4 与日俱增的痛苦

Chapter 5 诊断,希望萌生

Chapter 6 插着羽毛的宫廷服饰

Chapter 7 风雨逼近前的平静

Chapter 8 爱德华八世的327天

Chapter 9 加冕典礼的顾虑

Chapter 10 加冕典礼之后

Chapter 11 战争之路

Chapter 12 “干掉这个奥地利油漆工”

Chapter 13 敦刻尔克和那段黑暗的日子

Chapter 14 形势扭转

Chapter 15 胜利

Chapter 16 最后的演讲

试读章节

艾伯特·弗雷德里克·阿瑟·乔治从睡梦中惊醒过来,夜还在四周沉坠,时间刚刚移过凌晨3点。他是联合王国及其自治领的国王,也是最后一位印度皇帝。自从5个月前成为国王,入住到白金汉宫,他的这间卧房一直是伦敦市中心静谧宁和的一处避风港。在这个不寻常的清晨,他的睡梦被外面宪法山路上正在调试的扩音器所发出的嘶嘶拉拉的嘈杂声给粗鲁地中断了。“一定有一只喇叭被装在了我们卧室里。”后来他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随后,正当他终于又找回睡意,觉得可以继续再睡一会儿了,乐队与部队行进的嘈杂声又开始了。

时间是1937年5月12日。41岁的国王即将迎来他一生中最具非凡意义,也是最令他煎熬焦虑的一天——这一天他将接受加冕礼。依照惯例,加冕礼都是在新王继位之后再推移18个月举行,留出这段时间来,不仅是为了各种筹备工作,也是向驾崩的国王或女王致以哀念所需的适宜时间。这一次的加冕礼却是不同以往。定下的日期原本是为了加冕他的哥哥——爱德华八世在他们的父亲乔治五世1936年1月去世之后继位成为英王,但是在位仅不到一年时间。由于与沃伦丝·辛普森——一位离过婚的美国妇人——有了真挚的爱情,这位国王于同年12月退位。于是其弟艾伯特,当时的约克公爵不得不随后继承其位。艾伯特继位之后更名乔治六世,一方面是为了纪念已故的父亲;另一方面,由于经历了一年前的突发变故,英国王室陷入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承继父亲的名号也是为了重拾公众对王室的信心。

大约就在同一时间,处于伦敦东南郊,周围环境远不及白金汉宫富丽宏伟的锡德纳姆山上,一位一头浓密棕发,蓝眼睛明亮有神,虽已五十好几却仍富有魅力的男人,也同样激动难安。他也即将面对对自己而言意义重大的一天。莱纳尔·罗格,出生于澳大利亚,其父是一个小旅店老板,自从10年前他走入眼下这位未来英王的生活,他就在这个王室家庭里扮演了一个不同寻常,但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心腹角色。

情况特殊,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罗格不得不自己开车,稳妥做好一名称职的专驾司机,他在自己家里踏踏实实睡足了一整夜。如此意义非凡的一天,他的妻子——体态优美、端庄优雅的默特尔——将会陪同他一起度过。夫妻俩都开始为出发去市区做起了准备,默特尔用价值5000英镑的珠宝装扮自己,看起来艳光四射,最后需要关心的就剩下头发了。依照事先预约好的,他们会在路上去一位发型师那里,完成这最后一步的修饰,她就完全无可挑剔了。而罗格则穿上了全副的宫廷服饰,小心翼翼地留意自己套着丝袜的双腿,同时还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会被自己的佩剑绊倒。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往前推移,伦敦街道上开始涌满了前来给予美好祝福的人群,他们中很多人这一夜直接在简易折叠床上露宿。即将加冕的新国王以及罗格也在随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忧心忡忡,国王难以摆脱“内心不好的预感”,对早餐也没有任何食欲。“我知道,我将度过最难应付的一天,经历自己这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场典礼,”在当晚的日记里,他在回顾这一天遭遇时,写下这样的句子,“等待出发去威斯敏斯特教堂的那几个小时最为煎熬。”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英王加冕典礼,如果追溯源头的话,将近有1000年的历史。这是一场在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举国盛会。受膏是典礼的中心环节,国王端坐于由中世纪爱德华君王安放在教堂内的那把橡木椅子上,华盖遮过他的头顶,坎特伯雷大主教将圣油涂抹在双手、胸膛和头上。添加有桔、玫瑰、桂皮、麝香及龙涎香的圣油,由饰有金银丝细工的勺子从一只鹰形圣油瓶内取出,施予在国王身上。通过受膏仪式,君王是在向自己的子民庄重起誓,接受上帝赋予他的神圣使命——维护他的子民,服务于他的子民,为此他将奉献他自己。加冕为国王的乔治六世庄严地向世人宣告,将仰仗全能的上帝以获取公平公正以及安妥地服务于自己子民所需要的意志、力量和能力。这其中所蕴含的非比寻常的意义,并不是同样虔诚于上帝做出类似宣告的任何一个普通人可以企及的。

在如此盛大的典礼中,众目睽睽的焦点位置,顶着七磅重的古董级王冠,时刻需要警惕它的重量平衡,让王冠端正于自己头上,想来这对任何人来说都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是,对这位新国王来说,因为某种特殊的原因,他有理由相信,真正令他惶惶不安的考验还在前面等着他。从小就不断被种种伤病微患所折磨,他更是患有口吃,这个缺陷让他长久以来倍感焦虑和担忧,即使是小型集会,都会让他足够尴尬,公开演讲更是沦为可怕的灾难。用美国《时代》杂志上的话来说,这位国王可以说是“当代最著名的口吃患者”。这也使得他的名字被列在了一份包罗了像伊索、亚里士多德、狄摩西尼、维吉尔、伊拉兹马斯和达尔文在内的一长串古今闻人的名册之内。

更糟糕的是,在筹备加冕典礼的数周里,国王不得不承受着有关自己健康问题的流言蜚语。这是一场政治诽谤运动,旨在支持他那位目前流亡于法国、境况不佳的兄长重新登位。根据那些谣言所渲染的情况,如今这位新国王身体状况糟糕到连加冕典礼都没有可能参加,更别提履行他作为一国之君的职责。另一件事无形中更进一步助长了这场诽谤。他的前任爱德华八世原定于本年(1937年)至来年期间,在天气转凉的时节会出访印度新德里,以继续完成印度皇帝的即位仪式及接见藩王和总督,而这位新国王却宣布这一行程计划被取消了。

受邀观礼嘉宾原定应当是在上午7点左右抵达教堂。一辆地铁专列载着上下两院议员及全副袍冠盛装出席的贵族,从肯辛顿主街开往威斯敏斯特教堂。当这些嘉宾行进在路上时,总会引起人群的沸腾,一片热烈的欢呼声。

罗格和妻子6点40分从住所出发,驶过荒凉空寂的街区,向北过了丹麦冈和坎伯韦尔格林,然后往西驶向新近重建开放还不到一周时间的切尔西桥。开幕礼是由前来伦敦参加加冕典礼的加拿大总理威廉·里昂·麦肯齐·金主持。一个又一个警官从他们汽车的挡风玻璃上辨别出贴在上面的绿色大写“P”字样标识,然后挥手允许他们通过,直到泰特美术馆前面,他们也加入了从伦敦四面八方驶来要前往威斯敏斯特教堂的汽车洪流里。当汽车抵达议会广场,在狮心王理查德的雕像对面、已经铺设好的路面上,他们下了车。然后终于在7点30分之前挤进了自己的座位。

国王与王后乘坐与身份相称的富丽奢华的黄金马车前往教堂。这辆黄金马车车厢为封闭式设计,八匹马拖动,在1762年由乔治三世在宣布议会开幕时首次使用。对于现在这位新国王来说,此刻正坐在他身边的妻子——伊丽莎白王后——其实是他的一颗定心丸,能消除他内心所有的不安与顾虑。在14年的婚姻生活里,她的沉着镇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无论何时他在演讲中因为口吃的毛病而信心衰退,她都会在一旁充满温情地碰碰他的胳膊,希望他能继续讲下去。而通常她的鼓励都会成功地令他克服内心的怯懦。

坐在皇家包厢内的是国王的母亲玛丽王太后以及他的两个年幼的女儿。年幼些的是6岁的玛嘉烈一萝丝公主,即使情形最好的时候也还是很顽皮,这种场合让她觉得很无聊,正不耐烦地扭动着身体。当漫长的典礼仪式持续不休时,她就开始她的小动作,揉眼睛,拉耳朵,晃动双腿,把头埋在胳膊弯里,还会去骚扰她认真端坐的姐姐,挠她的痒。国王的大女儿伊丽莎白,刚刚过完她的11岁生日。经常都是这样,姐姐最后发现自己总是需要不断地去督促妹妹,希望她能表现得好一些。最终是玛丽王太后给了玛嘉烈一萝丝公主一副小双筒望远镜,才让她安静了下来。

国王的另一颗定心丸是罗格。他被安排在能够俯瞰整场典礼的包厢里,这一点正显示了他对国王的重要意义。罗格描述自己为“英属殖民地的一名普通公民”,虽然致力于演说艺术的研究,却从未成功地让自己摆脱掉他的澳大利亚口音。在大教堂里,罗格位列于被赐予显要位置的上流贵族里面,但看起来却与周围那些贵族格格不入,完全像是一个异类。

报纸上称呼罗格是国王的“语言医生”或是“语言治疗师”,不无调侃意味,但是对于他为今天此项重大事件所做出的不可小觑的贡献,却很难说是言过,其实。也正是以报纸上所提及的国王“语言治疗师”的身份,罗格被授予了维多利亚皇家勋章,这完全是以礼物的形式由国王个人授予的。这枚勋章的颁发还成了头条新闻。《每日快报》称,“他的勋位位列于最富趣味性的加冕受勋名录之内。”而那枚勋章现在正被大教堂里的罗格颇为自豪地佩戴在胸前。

从当初搭船离开澳大利亚来到英国,迄今已经11年了。从伦敦医疗产业集中的哈里街上的出租屋开始,罗格白手起家,如今已经成为新兴的言语治疗行业内最富名气的人物之一。这十多年中,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帮助当时的约克公爵治疗他的言语障碍。

就在上一个月,他们还一直在为眼下这伟大一天的来临持续地做准备,不断重复去听历久以来每位国王在大教堂内都必须要发表的加冕演说。多年来,不管是在桑德林姆庄园、温莎城堡还是白金汉宫,两人始终并肩做着努力,并研究出了一套治疗体系。首先,罗格会研究演说文本,确定出会让国王磕绊住的单词,诸如以“k”或“g”音开头,或者是有重复辅音的单词。只要有一丝可能会出现障碍,都替换成别的单词。接下来罗格会给出演讲时语句停顿的建议,并在文本上做出记号。然后国王就开始一遍一遍地进行重复练习,直到可以达到流畅的效果。在此过程中,通常会体验到极度的挫败感。

P2-6

序言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我慢慢长大的那些年月里,我和父母生活在比利时。我父亲安东尼是一名律师,在宝洁公司的欧洲总部工作。多年来,我们一家人辗转于布鲁塞尔市郊的各种房子里,不断地搬来搬去,但有一件事是不会变的——无论我们搬到哪里,家里收藏的一组照片和纪念品总是会被妥善地陈列于壁炉台或是窗台上。

这些照片中,有一张是我父亲穿着他的苏格兰卫队制服;另一张是在1953年拍的,是他和我母亲伊丽莎白的结婚照;还有一张是我那位出生于澳大利亚的祖父莱纳尔和他的妻子默特尔的合影。除了这些照片,更能引人遐想的是一只包皮相框。相框内装有一张当今英女王的父亲乔治六世的肖像,照片的署名日期是1937年12月5日,这正是他加冕的那一天;另外有一张是他和他的妻子伊丽莎白——对我这一代来说更熟悉的是她作为王太后的身份,照片中还有他们的两个女儿,一位是未来的女王伊丽莎白,当时还是一个1 1岁的小女孩,以及她的小妹妹玛嘉烈一萝丝公主。这对王室夫妇的第三张照片上的署名日期为1928年,当时他们的身份还是约克公爵和公爵夫人,照片上的签名为艾伯特和伊丽莎白。

至于这些照片背后所浓缩的历史,父母一定曾向我讲述过,只是对于当时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我来说,并没有过多地注意这些。我明白我们这个家庭与王室之间的联系是通过莱纳尔,但是对我而言,他只意味着遥不可及的历史。他逝世于1953年,我出生前12年。所有关于祖父的了解仅限于他曾是国王的语言治疗师——不管那是个什么身份——在我记忆里保存的只是这么个笼统的概念,再也没有去深入地问过更多的事情,了解更详尽的细节。更能吸引我的反而是陈列在照片周围的各式奖章和纽扣,儿时尤其爱穿戴上父亲苏格兰卫队军官的腰带和帽子,再在自己的上衣上别上那些奖章,装扮成士兵玩游戏。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岁月沉淀,并且也已经育有了自己的子女之后,我开始对自己的祖先产生了诸多好奇。他们是谁,来自哪里。我们无不活在祖先的血液里。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也是对自我的寻根,而对系谱学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也更进一步地激发了我在这方面的好奇心。查阅族谱,我意外地发现自己在墨尔本的那位曾祖母其实曾生育过12个孩子,不过只有7个活了下来,逃过了在婴儿时就不幸夭折的厄运。另外我也了解到高祖父是在1850年登上汽轮博恩号从爱尔兰移民到了澳大利亚的。

在族谱中,就我这一支来说,祖父是族内唯一一位血缘关系被分隔于澳大利亚、爱尔兰和英国三地的成员,甚至在我父亲去世之后,这种情况也还在继续保持。2001年,父亲离开人世,我负责整理父亲留下的个人文件资料。这些资料都保存在一个高高的灰色文件柜里,有几百封旧信和老照片夹杂在遗嘱、各类证书和其他重要文件中,都是祖父所收藏的,全部按日期顺序整齐地归档于一个文件夹里。

2009年6月,伊安·坎宁,为了他正在制作的一部电影《国王的演讲》找到了我。这部电影是关于莱纳尔的。也是直到那时,我才开始认识到,曾经有过一段历史,我的祖父在其中扮演过一个意义非凡的角色。他是如何做到的,帮助起初的约克公爵,也即后来在其兄爱德华八世退位之后于1936年12月迫于情势勉强继位成为国王的乔治六世。因为自身的口吃顽疾,每一次的公开演讲与电台广播对于这位国王来说都无一例外地沦为了一场可怕的劫难,他是如何协助他的国王,终其一生与口吃顽疾作对抗的。我开始能够理解这其中的深意,明白为什么他的生活和工作能够超越自己的家族,引起更广泛的读者与观众去关注。

在同一年的4月份,英国广播公司第四电台曾播出过一部同名下午剧,同样是以莱纳尔的经历为主题,马克·伯吉斯的剧作。这次以电影的形式来呈现,却旨在做出更高规格——一部一流电影,收揽了众多大牌明星加盟,包括海伦娜·伯翰·卡特、科林·菲尔斯、杰弗瑞·拉什、迈克尔·冈本和德里克·雅各比。影片的导演是汤姆·霍伯,而广受好评的《该死的联队》正是他的作品。这部影片以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了一段英国的近期历史:英国足球教练布莱恩·克里夫1974年在英国利兹联队一段短暂惊险的执教历程。

坎宁及霍伯自然是希望他们的电影能够尽可能契合历史真实,我也因而开始尝试尽可能丰满地重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这位祖父,首当其冲的入手点正是父亲的文件柜。这是我第一次开始认真察看莱纳尔留下的文字资料,我发现他日记中的记述相当生动细致,其中有关每次与国王的会面细节都有极其详尽的记录。同时还发现了他与国王本人大量的书信往来,多是友好温馨的话语。除了日记和信件之外,还有其他形式的记载资料,这其中就发现了一张小小的预约卡。上面满满的,全是祖父龙飞凤舞的字,记述的正是他在自己位于哈里街的那间局促的诊疗室里与那位日后君王的首次会面细节,时间是在1926年的10月19日。

结合我自己通过网络收集到的一些零散信息,以及乔治六世大部分的传记作品中涉及祖父的内容,虽然篇幅不多,只占寥寥数页,我开始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祖父与国王之间非同寻常的独特关系,同时也更正了一些流传于世的不完全属实的记述,重新去捕捉由于时间流逝而渐渐蒙尘的记忆。

只是很快问题就出现了。很显然,档案资料并不完整。有一批信件缺失了,另外缺失的还有20及30年代的日记记录,其中有一段谈话内容曾被出版于1958年的约翰·惠勒·班奈特所著的《乔治六世》传记引用过。同样无处可、寻的还有几本报纸剪贴簿,那是莱纳尔自成年后大部分人生里所积攒下来的。这是我从表兄妹那里了解到的情况。

但是,最令人为之扼腕的是一封国王写于1944年12月的亲笔信的缺失。这封信触发了我的种种遐想,知道有这封信的存在是通过莱纳尔的日记。日记中有一段关于两个男人间谈话的描述,时间是在国王结束一年一次的圣诞讲话之后,那也是第一次祖父没有陪伴在他身边的公开讲话。

“我的工作到此可以结束了,陛下。”菜纳尔说。

“远远没有。”国王却说,“真正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也正是需要你服务的地方,也只有你才能胜任。”然后据菜纳尔的叙述,“他向我表达了谢意。而且两天后,他给我写了一封信,言辞非常漂亮。对于这封信,我希望自己的后世子孙能够永远珍藏。”

如果这封信在我手中,我必定会小心珍视。然而在成堆的信件、剪报和日记中却丝毫寻不到它的踪迹。为了找出这封信,我费尽心思多方打听,也进而演变为对祖父一生的探寻,我尽可能去发掘更多的细节以拼合出祖父的一生。一次又一次不断烦扰亲戚,希求从他们那里能够挖掘出可能有用的信息。写信给白金汉宫,给存放皇室档案的温莎城堡,给写作和出版乔治六世相关书籍的作者与出版社,内心存着一份希望,但愿那封信就掺夹在我父亲或是两位伯父借给他们的资料中,只是没有归还。但最终,这种设想还是化作了泡影。

2009年,接近年尾的时候,我被邀请去《国王的演讲》剧组,当时他们在伦敦波特兰地街拍摄。拍摄间隙我见到了在剧中扮演祖父的杰弗瑞·拉什,以及扮演我父亲10岁时的本·韦姆塞特。看见自己的父亲以一个孩子的形象出现在自己眼前,这种感觉有些异样,毕竟父亲保存在我记忆中的始终是一个成年男人的形象。克服了最初的不适应之后,我开始被拍摄中的一幕戏所吸引。拉什扮演的角色试图通过自己的表演吸引两个儿子的注意,剧中我的父亲和多米尼克·阿普怀特所饰演的父亲的哥哥瓦伦汀,场景中他们在吟诵莎士比亚的剧作。类似的情景曾经在我自己的真实生活中发生过,忽然记了起来。那时我还是一个小男孩,父亲常常会让我做同样的事。

父亲对诗歌和韵文有着极深的爱好,或者也可以说是天赋,他经常可以一字不错地整段背诵自儿时起就记诵于心的诗作。过去他经常喜欢在客人面前充分施展他的天分,轻松自如地快速背诵大量希拉尔·贝洛克的诗作,作为聚会的助兴表演。但是我的姐姐莎拉才是能令他获得最多满足的听众。听着他的朗诵,她常常都会被感动得落下泪来。

电影的拍摄结束于2010年1月,但同时,却也是我从更私人的角度展开另一场探索之旅的起点。坎宁及霍伯并未准备要做一部纪录片,而是一部传记电影。尽管电影真实反映出了祖父的气质精髓,但在广度上所表现的时间有所辖制:从1926年祖父与未来国王的初会开始,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结束。

而我要讲述的,则是另一个更为完整的故事。这是我受到这部电影的启发而做出的决定。这个故事有关祖父延绵的一生,从19世纪80年代南澳州阿德莱德的那个小男孩开始,如此绵亘下去,直到他离开人世。由此我开始展开更深广细致的研究,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他都做过什么,以至于他会成为如今定格在历史中的那个人。但是有很多因素在制约着这次探寻之旅的推进,阻挠重重,寸步难行。尽管莱纳尔在语言治疗上拥有专业名望,但是对于他在国王身上所应用过的治疗方法却知之甚少。尽管他就治疗口吃及其他言语障碍给报刊写过几篇文章,却从未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过更系统的阐述,也没有收过任何可能会与他分享他的工作奥秘的学生或是学徒。即使是对自己最著名的那次成功治愈案例,也未给出过完整的理论阐述。或许,这完全是出于他在对待自己与国王之间关系时一贯的谨慎态度吧。

然而,转机出现在了2010年的7月。这之前出版社一直在敦促我尽快交付稿件,只是我还在坚持,而这份坚持也最终得到了回报。艾里克斯·马歇尔是我的表亲,听说了我在收集有关祖父的材料之后,她主动联系了我,说她发现了几盒与祖父有关的文献,她表示那可能没什么大用处。但即使如此,我还是立即主动上门,赶赴她在拉特兰的家中。走进餐厅,迎面看见几只大纸箱排列在桌子上,两只硬纸箱内装满的是从1926年直到1952年间国王与莱纳尔之间的来往书信;另两只盒子内是手稿与剪报,被莱纳尔细致地整理粘贴在两大本剪贴簿里,一本绿色,一本蓝色。

让我欣喜的是,从艾里克斯那里还找到了档案所缺失的部分,另有三卷信件及祖母默特尔的日记,记录的是1910年她与祖父开始环世界旅行期间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前几个月内发生的一些事情。与莱纳尔的日记相比,祖母日记的记述更偏于私人化的口吻,正提供了一个更精致的角度深入了解他们共同度过的岁月中的诸多生活细节。这些资料足有几百页,我可谓如获至宝,细致辨认和通览这些文献用去了几天时间。唯一遗憾的是,我曾迫切地想要找到的那封信并不在其中。

这本书的编写正是基于以上所提及和已发现的资料。在整合资料以编撰成书时,作家兼《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记者彼得·康拉迪提供了帮助。通过阅读这本书,希望你们能同我分享我从祖父身上所感受到的独特魅力,以及他与乔治六世间独一无二的亲密关系。

尽管我已经竭尽全力详尽无遗地来研究祖父的一生,仍然还有部分内容未能明朗化。如果您与莱纳尔·罗格的人生曾有过不同程度的交错,是他的一名病人或者曾共过事,又或许您有关于他及他的工作的信息来源,我会很高兴收到您的来信,可以通过这个邮箱地址联系我:lionellogue@gmail.com。  马克·罗格

2010年8月于伦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