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由17章构成。第1章论述了生物圈与其他圈层的关系;第2~4章论述了植物的气孔行为及气孔导度的模拟模型,包括气孔行为的生理生态学基础、气孔导度的环境响应及其模拟、环境变量函数乘合的气孔导度模型。第5~8章讨论了植物光合作用及其模拟模型,包括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理生态学基础、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响应模型、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物化学模型、植物光合作用与生态系统碳平衡。第9~11章讨论了植物蒸腾作用及模拟模型,包括植物蒸腾作用的生理生态学基础、SPAC系统的水分运动及其根系的水分吸收、植物的蒸腾作用与生态系统水分平衡。第12~14章讨论了植物的水分利用及其模拟模型,包括水分利用效率的生理生态学基础,植物光合、蒸腾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异性,基于气孔行为的光合一蒸腾耦合模型及水分利用效率模型。第15~17章重点介绍生态系统水碳过程的区域模式,包括基于EALCO模型的典型生态系统光合一蒸腾耦合关系分析、基于CEVSA2模型的典型生态系统水碳交换的动态分析、区域水碳循环过程模型及其模拟分析。
本书以气孔行为控制的植物光合、蒸腾和水分利用为主线,系统地论述了植物光合、蒸腾和水分利用的生理生态学基础,介绍了生态系统的光合、蒸腾和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特征及其模型模拟的基础知识和主要的研究进展。本书在论述生物圈与其他圈层间关系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植物的气孔行为及气孔导度的模拟模型,植物光合作用及其模拟方法,植物蒸腾及其模拟方法,植物的水分利用及其模拟模型,以及基于植物光合、蒸腾和水分利用相互作用关系的生态系统碳、水和能量平衡综合模型。
本书是作者研究团队多年来科研工作的总结,归纳分析了国内外本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其目的是为国内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科技人员提供关于植物光合、蒸腾和水分利用效率方面的参考资料,本书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基础教材。
第一篇 生物圈与植物的生态环境
1 生物圈与其他圈层的关系
第二篇 植物的气孔行为及气孔导度的模拟模型
2 气孔行为的生理生态学基础
3 气孔导度的环境响应及其模拟
4 环境变量函数乘合的气孔导度模型
第三篇 植物光合作用及其模拟模型
5 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理生态学基础
6 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响应模型
7 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物化学模型
8 植物光合作用与生态系统碳平衡
第四篇 植物蒸腾作用及模拟模型
9 植物蒸腾作用的生理生态学基础
10 SPAC系统的水分运动及其根系的水分吸收
11 植物的蒸腾作用与生态系统水分平衡
第五篇 植物的水分利用及其模拟模型
12 水分利用效率的生理生态学基础
13 植物光合、蒸腾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异性
14 基于气孔行为的光合-蒸腾耦合模型及水分利用效率模型
第六篇 生态系统水碳过程的区域模型
15 其于EALCO模型的典型生态系统光合-蒸腾耦合关系分析
16 基于CEVSA2模型的典型生态系统水碳交换动态分析
17 区域水碳循环过程模型及其模拟分析
参考文献
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