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世界屋脊》一书,包括了“喜马拉雅南北纪行”和“甘新藏青万里游”作者两次出游的记录。第一次是向西而后转向东南行,花了将近100天时间,经茶马古道进入西藏,徒步穿越雅鲁藏布江峡谷后进入尼泊尔到印度、再经过泰国回国。这是一条极具历史文化内涵、极具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环线,而且对大多数国人来讲,这条路线有着浓烈的神秘色彩。第二次是向西行,从河西走廊进入新疆,经西藏阿里、拉萨到青海、甘肃,历时将近两个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跨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南北纪行\甘新藏青万里游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向风友 |
出版社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跨越世界屋脊》一书,包括了“喜马拉雅南北纪行”和“甘新藏青万里游”作者两次出游的记录。第一次是向西而后转向东南行,花了将近100天时间,经茶马古道进入西藏,徒步穿越雅鲁藏布江峡谷后进入尼泊尔到印度、再经过泰国回国。这是一条极具历史文化内涵、极具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环线,而且对大多数国人来讲,这条路线有着浓烈的神秘色彩。第二次是向西行,从河西走廊进入新疆,经西藏阿里、拉萨到青海、甘肃,历时将近两个月。 内容推荐 每一次出游,都是我人生中一次新的历练,一场新的体验,都是那么勾魂摄魄,都使我的精神得到洗礼、得到升华,忘记还有尘世。我孑然一身,孤独地行走在西部广阔的荒野之中,那种幸福和快乐,别人无法理解和体验。而我,却愿意为此舍弃一切,甚至生命。因为我收获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收获了无论用多少金钱也买不到的精神享受。 感谢西部的人文山水,恩赐给我如此丰厚的精神财富。感谢生活,我因癌得福,拥有了精神和身体双重的自由。 目录 代序 我用生命旅行 壹 喜马拉雅山南北纪行 环游路线: (云南省)昆明 大理 香格里拉 (西藏自治区)芒康 左贡 八宿 波密 林芝 米林 工布江达 墨竹工卡 拉萨 当雄 浪卡子 江孜 日喀则 拉孜 定日 聂拉木 (尼泊尔)加德满都 博卡拉 奇特旺 蓝毗尼 (印度)德里 阿格拉 拘尸那罗 瓦拉纳西 鹿野苑 菩提伽耶 加尔各答 (泰国) 昆明 茶马古道入藏第一镇——盐井 南迦巴瓦峰 徒步穿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琼瑶仙境纳木错 江孜宗山城堡 珠峰大本营圆梦 从末梢到前沿——樟木掠影 加德满都河谷——世界文化遗产之旅 丛林骑象围猎 蓝毗尼的曙光 尼瓦尔的婚礼 遭遇印度 德里访古 甘地博物馆 一滴爱的泪殊,世界奇迹泰姬陵 圣河圣城 佛陀走过的地方——北印度朝圣 泰戈尔故居 贰 甘新藏青万里游 环游路线: (云南省)昆明 (甘肃省)兰州 嘉峪关 敦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 吐鲁番 焉耆 乌鲁木齐 布尔津 乌鲁木齐 喀什 塔什库尔干 叶城 (西藏自治区)噶尔 札达 普兰 日喀则 亚东 拉萨 当雄 (青海省)西宁 兰州 昆明 明天要远行 过兰州 河西走廊 嘉峪关与万里长城 敦煌(一)月牙泉与鸣沙山 敦煌(二)莫高窟 敦煌(三)阳关、玉门关与雅丹地貌 新疆东大门,哈密 吐鲁番 库尔勒-焉耆 西出阳关有故人 焉耆印象 焉耆是个好她方 乌鲁木齐 禾木秋色 阿尔泰山中徒步 喀纳斯潮观鱼亭 喀纳斯湖 喀纳斯树 喀纳斯河 白哈巴村 乌鲁木齐-喀什 香妃墓 醉在喀什 帕米尔高原 塔什库尔干冰山上没有来客 喀什 叶城(一) 叶城(二) 叶城-阿里,死亡之旅 深闺绝色——札达(—)士林 深闺绝色——札达(二)皮央村和东嗄村 深闺绝色——札达(三)古格王国遗址 岗沙村 死亡之旅——徒步穿越冈底斯山(一) 死亡之旅——徒步穿越冈底斯山(二) 死亡之旅——徒步穿越冈底斯山(三) 慵懒时光 日喀则——亚东 西行尾声 写在书后 试读章节 我到恒河中游的瓦拉纳西是12月中旬,早晚天气极为寒冷。早上6点,我穿上10月中旬在珠峰大本营穿过的全部衣服,乘小船游览恒河,还是觉得有点冷。可已经有人在河边洗漱沐浴了。年老些的下到水里,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祷告一番之后,捧起一点水送进口中咽下,然后开始洗漱。中年的到河边蘸一点水到额头、前胸,祷告几声,再下水洗漱。年轻的到河边就纵身跳下,没有什么仪式了。妇女则是洗完衣物后,裹着纱丽下到水中,祷告以后,全身没入水中浸湿,就起身换上干衣服回家了。洗漱完毕后,许多人还打上一桶水回家。 船夫强德拉说:“我们真幸福啊,生在这里。南方人为了来恒河洗一次澡,有的会花光好些年的积蓄。有些实在没钱的人,走几个月路都要来。”他说,到瓦拉纳西的恒河洗澡,就可以洗去罪孽,带来福气;骨灰撒进瓦拉纳西的恒河,就可以得到穆克迪。什么是穆克迪,就是升入天堂。可为什么呢?他不知道。 如同强德拉一样,恐怕全世界都知道恒河是印度教徒心中的圣河,也有许多人知道瓦拉纳西是印度教徒心中的圣城。可它们为什么是神圣的,神圣在那里,多数人都说不出来。 瓦拉纳西分为旧城和新城两个部分。新城看外表,就像我们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一些小县城,街道不算太窄,只是车来人往,拥挤不堪,地面上随处可见垃圾,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在瓦拉纳西,很难见到有人头脸光鲜,衣着整洁。 旧城区紧靠恒河西岸,正是瓦拉纳西的灵魂所在。 旧城区除了一条南北走向、肮脏拥挤的主大街外,全都是小巷。这些小巷,窄的两三米,宽的五六米,曲里弯拐。小巷除了人行,还是牛和狗的天下,也是一些人拉屎撒尿的地方。牛和狗就在垃圾堆里刨食。牛的食谱可要比狗宽,管它荤的素的,来者不拒,所以一头头长得油光水滑。只是有时见到它们有滋有味地咀嚼、吞咽那些留有食品味道的塑料袋时,真不知道它们的胃怎么受得了。 18世纪初期,那位发动政变后登基,把因修建泰姬陵而名扬四海的父王沙贾汗关进阿格拉堡的奥朗则布一道令下,拆毁了瓦拉纳西几乎所有的寺庙。所以这儿很难见到18世纪以前的建筑。小巷两旁的房子,大多数都是现代建造的,都是横平竖直的轮廓,没有什么特点。可无论什么时候,小巷都是人流如潮,熙熙攘攘。因为,冬季是南亚次大陆的旅游旺季,外国人来得多。夏季则是印度教徒前往恒河沐浴的季节,所有的旅店都人满为患。 沐浴的人们都要从西岸下河。据说早晨迎着朝阳祈祷沐浴灵验无比,因而东岸没有一点建筑,只有广阔的沙滩。沙滩再往东,是广阔的野草地。野草地以东,是广阔的田野;西岸则是寸土寸金,弯弯曲曲的小巷也就绵延伸展,有好几公里长。 西岸地势高,河岸陡峭,几公里长全都砌上了阶梯式堤坝。这些阶梯,每一小段都有各自不同的名字,它们正是瓦拉纳两灵魂中的灵魂。它们保护了河堤,以免水流冲刷,岸崩城毁。更重要的是,全印度85%的人口都要或者都希望从这里下水沐浴,都要或者都希望这里成为自己最后的归宿。 恒河流到这里,已经汇集了德里、阿格拉等许多大小城市的生活污水和其他污染物,水面散发着阵阵腥臭,水色暗绿,能见度只有一二十厘米。岸边阶梯上,人们在焚烧尸体,不断有骨灰抛人河中。城市的巨大排污管道也在往河里排污,排污口一带的水是黑色的,水面漂浮着白沫。往下游一点,水色还没有全变,白沫还没有完全消失,自来水厂的巨型抽水机却在拼命工作,轰隆轰隆,响个不停。 我是每到江河湖海都要下水一游的人,更何况是这样的圣河。可是这次终于强忍了欲望,只把脚底板浸进水里蘸了一蘸,也算到此一游了。 恒河已经成为全世界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有资料表明,印度大多数城市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废水处理能力几乎没有。瓦拉纳西的污水排放管网已经是17世纪建造的了。虽然印度教徒崇尚火葬,但每年抛入恒河中的未焚烧尸体或未焚烧完全的尸体估计多达25000具。人们曾经大量引入一种专门吃腐肉的海龟到恒河繁殖,可后来却一个个杳无踪迹。北方邦政府曾经提出了一个治理恒河污染的方案,可终因方方面面的反对而束之高阁。 就在瓦拉纳西这几公里的河段,每天最少有几千人沐浴。在印度教的节日里,一天下水的人则达百万。印度教徒一生中无论如何要来瓦拉纳西的恒河沐浴一次,而最大的幸福就是死在瓦拉纳西。真的还有许多人知道自己病将不起,专门赶到这儿来等死。 原来,瓦拉纳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雅利安人把这儿建成了文化、教育、手工艺、商业和宗教中心。它作为宗教圣地的历史已经有3000年。按照印度教的说法,恒河及其支流是由大神湿婆头发上的水珠滴落而成,而瓦拉纳西则是湿婆用手托起的城市,是在天上的城市。瓦拉纳西是神话,又承载着历史。它出过无数的名人,有着了不起的音乐,代表着印度文化、精神、宗教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当地人不无骄傲地说,瓦拉纳西是印度精神的象征,是印度的写照。 太阳已经升起。城市还笼罩在雾霭之中,灰蒙蒙的一片。更多的人来到河边沐浴。有小船靠近,一个10来岁的小男孩放下手中的桨,向我们兜售迪亚。迪亚是用树叶圈折而成,像只小碟子,中间摆放几朵小花和一点点蜡烛,原来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河灯。入乡随俗,我也买了两盏迪亚点燃,轻轻放到水面,让它们随着恒河静静漂流,带走我心中的祈愿。 P111-115 序言 我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却成为“知识青年”,到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接受再教育”,割橡胶、种水稻,农活多有涉猎。后来,没有正经上过初中的我,又长期从事多种文化教育职业:做过中学教师、中学校长、新闻记者、文学翻译等。十年前身患癌症后,我以刀余之身,爱上徒步旅游,寄情于人文山水之间,走到哪里,学到哪里,徜徉于历史文化和地理知识的海洋,如饥似渴,饕餮无度,恶补少年时无法得到良好教育的遗憾,复习印证自学而来的那一鳞半爪知识。 开刀切除了身上几个长有肿瘤或者肿瘤可能转移生长的零件后,医生嘱咐我每三个月回医院复查一次,可是我总在路上,从没有去复查。迄今为止,我已经十次进入藏区,或者自驾微型车,饱览藏地山川;或者徒步穿越峡谷、跨越高山;或者到传说中格萨尔王的出生之地,长住寺庙,与活佛高僧朝夕相处,参悟生死。 《跨越世界屋脊》一书,包括了“喜马拉雅南北纪行”和“甘新藏青万里游”我两次出游的记录。第一次是向西而后转向东南行,我花了将近100天时间,经茶马古道进入西藏,徒步穿越雅鲁藏布江峡谷后进入尼泊尔到印度、再经过泰国回国。这是一条极具历史文化内涵、极具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环线,而且对大多数国人来讲,这条路线有着浓烈的神秘色彩。第二次是向西行,我从河西走廊进入新疆,经西藏阿里、拉萨到青海、甘肃,历时将近两个月。 不走回头路的环线旅游是最经济的旅游,那些花最少的钱走最远的路的背包客就是我心中的英雄。我最感到自豪的是:喜马拉雅山南北旅行100天,途经三个国家的旅游全程总共只花了6000来块钱。在藏东南,我乘坐过的汽车飞出公路39米,而我却刚好换乘了另一辆车,毫发无损。这是一家大型企业组织的大型活动,受重伤的全都是工作人员。看着他们血肉模糊的面庞和身躯,我擦干眼泪,主动接手工作,利用自己那点粗浅的西藏地理、历史、文化、宗教知识,担当起了这只大队伍的导游。人家满意,免除了我的一切费用。进入尼泊尔,刚下车,就当上一家餐馆的中餐厨师,直至50来天后离境,我不要工资,我的吃住费用自然全免。 在尼泊尔时,一位北京的小姑娘惊叹道:“我还没见过你这种人出来玩呢!”确实,目前国内35岁以上的人大都不可能再做背包客了,更何况是身患绝症的人。可我却觉得,只有背包客才能真正领会人文山水之神韵,才能真正享受旅游的快乐。 自助旅游,朋友们常常为我的安全担心。2004年年底,我离开泰国普吉岛不久,就爆发了印度洋大海啸。前述在西藏的翻车事故,我也侥幸逃过一劫。在大规模内战的尼泊尔,我去时,交战双方正好处于短暂的停战协定生效期间。到印度德里,火车站旁的连环爆炸硝烟似乎才刚刚散尽。离开印度教圣城瓦拉纳西不久,那儿又发生了连环爆炸。2006年我患着感冒,冒着肺水肿的危险,在西藏阿里上到6700米的海拔高度,并在海拔6000米的高度徒步旅行。确实,这些年来,我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我可以说就没有真正碰到过安全问题。这倒不能是说我的运气好,而只是因为要命的事件,发生几率毕竟很低。 更重要的是,每一次出游,都是我人生中一次新的历练,一场新的体验,都是那么勾魂摄魄,都使我的精神得到洗礼、得到升华,忘记还有尘世。我孑然一身,孤独地行走在西部广阔的荒野之中,那种幸福和快乐,别人无法理解和体验。而我,却愿意为此舍弃一切,甚至生命。因为我收获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收获了无论用多少金钱也买不到的精神享受。 感谢西部的人文山水,恩赐给我如此丰厚的精神财富。感谢生活,我因癌得福,拥有了精神和身体双重的自由。 向风友 2008年2月 后记 初识老向(向风友),是从当时正在编辑的《穿越喜马拉雅—从中国西藏—尼泊尔—印度旅行手记》一稿的文字里。文中描写老向在尼泊尔一家叫扎西德勒的旅店充当义务中餐大厨。文中的他,热情、豪爽、幽默、见多识广、永无倦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这位另类打扮的行游大侠。 聊天中得知,老向于不惑之年罹患绝症。手术后,他抛官弃职,迷上徒步;写作摄影,云游四方。“西行两万里”、“一天暴走100里”正是他现实生活的写照。他将疾患全抛脑后,忘情于山水之间,在收获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精神愉悦的同时,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好。 令我难以忘记的是,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当天下午的14时28分,正是我和老向、董静约谈书稿分手后15分钟。当时信息中断,我发了无数条要他注意安全的短信,得到回复已是两天之后。他那时已加入一支以“云南登山协会”名义组织的志愿者队伍,正在灾区全力救助灾民。他数次前往地震灾区,用自己赢弱的身体,用那颗赤子之心,给予灾民尽力的帮助。回到云南,还一直牵挂着灾区群众…… 别忘了,给我们读者带来这丰盛精神大餐的老向,身体曾一度十分虚弱。他日渐强壮的身体也许来源于丰富的内心世界、来源于乐观豁达的人生历练以及把吃苦当成享乐的心态。我想,这本书如果能对读者有所启迪、有所帮助的话,我将引为欣慰。 杨璐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