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吾被誉为“影响20世纪中国的20位奇才怪杰”之一。
一部深刻揭示历史与人性真相的惊世奇作!一部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专为中国人打造的成功学宝典!
这本《厚黑学大全集》分上、下两篇,上篇“活学活用厚黑学”通过精炼的要点和大量历史上正面或反面的事例,归纳、诠释了立足社会、为人处世的厚黑之道。下篇“全本厚黑学”收录了李宗吾先生的全部经典著作,包括《厚黑原理》、《厚黑丛话》、《我对圣人之怀疑》、《心理与力学》、《迂老自述》、《我的思想系统》等十几部作品,内容涉及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哲学等诸多研究领域。
自1912年以来,李宗吾创立的厚黑学已诞生近百年时间,当前市场上已涌现出了难以计数的有关厚黑学的各种图书,这些图书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读者往往不得要领,甚至误入门径。为了再现李宗吾先生厚黑学的原貌,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厚黑学大全集》。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活学活用厚黑学”在深度挖掘李宗吾厚黑学精髓的基础上,通过精炼的要点和大量历史上正面或反面的事例,归纳、诠释了立足社会、为人处世的厚黑之道,一旦你掌握了这些智慧,并把它纯熟地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就一定能够轻松应对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难题,更顺利地实现你的人生目标。下篇“全本厚黑学”收录了李宗吾先生的全部经典著作,包括《厚黑原理》、《厚黑丛话》、《我对圣人之怀疑》、《心理与力学》、《迂老自述》、《我的思想系统》等十几部作品,内容涉及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哲学等诸多研究领域,首次将李宗吾的完整手稿整理出版。在附录部分还增加了林语堂、柏杨、南怀谨等名家所写的序言,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全而地解读厚黑学这一在海内外影响深远的学说。
厚黑学教主李宗吾说:“深于厚学的人,任你如何攻打,他一点不动,刘备就是这类人,连曹操都拿他没办法。深于黑学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买主越多,曹操就是这类人,’他是著名的黑心子,然而中原名流,倾心归服,真可谓‘心子漆黑,招牌透亮’,能够到第二步,固然同第一步有天渊之别,但还露了迹象,有形有色,所以曹操的本事,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
这就是厚黑学的第二层境界:脸皮厚,厚而硬;心肝黑,黑而亮。相比第一层而言,第二层境界是进阶课,已经有了很大的飞跃,掌握了一定的厚黑智慧,但是仍然犯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够厚黑。这类人或许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但最终大业虽成却不能坐久。
人生贵在坚持。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缺少了韧性,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失败。同样,在研究厚黑学的过程中,也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很多人在运用厚黑学的时候有一时的激情,但是却无法保持长久的激情。像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有收获的。而保持激情的重要方法,就是让自己始终充满欲望。就像烧瓷釉需要不断地添加柴火一样,要想将厚黑的瓷釉附着到你的全部形象上,就必须不断地用欲望来激发自己,让欲望的火焰长久地燃烧。只有这样,才能获取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智慧的厚黑精髓。
对于处于第二层境界的厚黑之士来说,无法获得成功的最根本因素往往不是外在的,反而是来自于内心的恐惧。许多人害怕将自己厚黑的一面展露给别人看,回避自己的弱点,从不敢真正面对自己内心的世界。真正的厚黑之士,会将自己的弱点改掉,或者将之隐藏起来,不给对手以可趁之机。这样做的前提是,他十分清楚自己到底害怕什么。巧妙地回避,并不代表不承认,相反,讳疾忌医正是大错特错的。李宗吾说,病了就不能对自己太仁慈,要敢于向自己开刀,敢于面对自己最害怕的问题。只有这样,让我们恐惧的弱点才能越来越少,最终接近成功。厚黑学本身是一门比较偏激的学问。很多人认为它教人不敢走正路,其实这都是他们害怕暴露自己弱点。他们害怕把自己厚黑的一面展示给人看,更加害怕遭到别人的嘲笑和讽刺,所以,虽然他们干着厚黑学所教的事情,却不敢真正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归根结底,这都是因为他们缺乏战胜恐惧的信心。厚黑学尽管偏激,其实正是让我们认识到自己恐惧的地方,发现自己的弱点,进而找到克服它们的方法。
进入厚黑学的进阶阶段,就要非常清晰地看待、并妥善地处理世间的事物。很多人总是觉得世事不如意,经常觉得很沮丧,然后就开始诅咒这个世界,结果一辈子都沉浸在自悲自怜中,毫无作为地终老一生。其实,我们不妨将“厚黑”二字延伸开来,乐观地看待世间的事物,相信我们自己的世界是完美的,这样就可以消除日常琐事给我们带来的消极情绪,积极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在用厚黑之术处理各种具体事物的时候,也要有一定的技巧。世事错综复杂,险象环生,危机四伏,我们必须注意到各种事物的“潜规则”,否则到头来“赔了夫人又折兵”,就得不偿失了。在行动的时候,有时会遇到很多复杂的情况,我们必须要学会当机立断。当机立断的条件,就是能以清醒的头脑去应付各种事情,然后理清头绪,再根据情况作出方案。否则就会贻误战机,因为犹豫不决正是行动的大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条直线。要看到直中之曲和曲中之直,并不失时机地把握事物迂回发展的规律,通过迂回应变,达到既定的目标。特别是在和强劲的对手交锋时,迂回的手段高明、精到与否,常常是决定能否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关键因素。此外,我们还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感情用事。尤其是在自己激动的时候,任何决定都不要做,先迫使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再想一些相应的对策。简单地说,厚黑学是要真正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历史上有很多处于这一阶段的厚黑之士,王安石就是其中一个。王安石是北宋有名的改革家。当时,北宋朝廷外有西夏和金的侵扰,内有沉重的财政负担,朝廷萎靡不振。面对如此境况,王安石多次向皇帝要求变法以图强。励精图治的神宗即位后第二年,就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副宰相),翌年升其为宰相,让其开始推行变法。
宋神宗和王安石都急于改变现状,都没有想到变法将要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因此在变法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上,犯了急功近利的毛病,同时触犯了部分官僚地主以及人民大众的一些利益,引起了人们普遍的抵触。一般来说,改革本身容易招致非难,在面对这些非难的时候,改革者应该在坚定不移地推行改革的同时,也注意吸收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但是王安石却并不这么做。他认为只要有一个好的动机,并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在面对诘难的时候,王安石说,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人们的议论可以不予考虑,祖宗所定下的规矩可以不遵从。这就是王安石有名的“三不主义”。他还说,“尽管今天的人可能不理解我,但是后世人一定会感谢我所做的事情”。在这样的信念支持下,他理直气壮,我行我素,无所畏惧。
凡是反对变法的人,王安石一律把他们归于敌人一类。朝中的许多大臣,有的原本是他的靠山,如韩维、吕公著;有的原本是他的推荐人,如文彦博、欧阳修;有的原本是他的领导,如富弼、韩琦;有的原本是他的朋友,如范镇、司马光等。这些人本来也都主张刷新政治,但这些人因为看到了变法的一些不便之处,才成为变法的反对派。而王安石却从不寄希望与他们沟通,与他们不加来往,而只是一味地推行改革。如反对变法的头号人物司马光,就曾经出于朋友情分,三次写信予以劝谏,希望他能听取不同的意见,但是王安石却看见一条驳一条。导致司马光最后与他分道扬镳,终身不再往来。
对变法产生的一些不良效果,王安石并不是不知道,但是他却毫不动摇。变法的第三年,即熙宁四年(1071年),开封知府韩维报告说,为了规避保甲法,开封竟然有人砍掉自己的手指,甚至切断手腕。这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变法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宋神宗把这件事情跟王安石商量,王安石不屑一顾地说:“这没什么了不起!士大夫们尚且不能理解新法,更何况老百姓呢?”神宗委婉地说:“人民的话如果真的有道理,也不可不听啊!”但王安石听了仍是不以为然。王安石如此极端看问题,难怪人们都称他为“拗相公”。
这诸多的原因,尤其是王安石独断专行、激进狂热的态度,使得新法取得的效果与他的初衷背道而驰。新法的本意是强国富民,结果却导致民怨沸腾,甚至发生了东明县一千多农民集体进京上访,在王安石住宅前闹事的事情。就连曾经被王安石提拔的看守城门的小官郑侠,也在熙宁七年(1074年)画了一张《流民图》进呈皇上,还附了一道奏疏,说自己在城门前,天天看到为变法所苦的平民百姓相互搀扶,卖妻鬻子,毁田拆屋,横死街头,实在是不忍心。因此,特请求皇上罢免这些毒害人民的法令,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最后,为了说明变法已经违背天意,郑侠发誓说如果废除新法之后10天之内不下雨,自己宁愿被斩首。据说神宗观图之后心如刀绞,一夜未眠。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甚至声泪俱下地说:“安石使天下大乱!”加上当时天下大旱,已经整整10个月了,真可以说是“天怒人怨”。在这样的结果下,原来支持王安石变法的神宗痛下决心,废除新法。实施了五六年的王安石变法以失败而告终。
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改革家都有和王安石一样的致命弱点。他们有足够的气魄去改革,但是却往,住不知变通,凡事都摆出一副无法通融的厚黑模样,完全不知自己在无意之中已经为变法的推行增加了许多无形的阻碍。商鞅和王安石都是著名的改革变法的人物,可以算是厚黑学的重要人物。王安石怀着极大的决心变法,悍然推动变法,甚至到了一意孤行的地步,凡是触犯变法的人,他全都毫不留情地“处理”掉,最后把上上下下的人都得罪光了。从这方面来说,他的脸皮够厚、心肠也够黑。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变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他自己却落得悲惨的结局。仔细想来,王安石失败,最为关键的原因是他对当时各种情形的复杂性把握不够,总是得罪那些可能给自己的变法带来极大阻碍的人,在变法遭到阻碍的时候又不知变通,因此,他不能算是厚黑界的高手,只是学到了厚黑学的第二层而已,这样,他的失败也就在所难免的。改革是如此,其他事情自然也都是如此。P14-15
“厚黑教主”李宗吾(1879~1943年),四川富顺人,生平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他为人正直,聪颖机智,治学严谨,几十年间目睹人间冷暖,看透宦海浮沉,愤而在民国初年写出《厚黑学》一书。从此之后,李宗吾便以“厚黑教主”自号,而开创“厚黑学派”的一家之言。后来,李宗吾在《厚黑学》的基础上,又陆陆续续写了《厚黑原理》、《厚黑丛话》、《中国学术之趋势》、《社会问题之商榷》等一系列著作,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更加详细、深刻地论述了厚黑学,使厚黑学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李宗吾的厚黑学主要是从“厚黑”的角度分析了历史上著名人物的成败得失。他对中国专制制度下虚伪的封建伦理和圣贤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把封建专制统治者给历史糊上的仁义道德一把撕了个干干净净。在他看来,“厚黑”二字就是千古不传的成功秘诀。人们千百年来从来没人说破的话,却被李宗吾说来出来,真可谓石破天惊,“一语惊醒梦中人”。正因为此,厚黑学在20世纪40年代曾在全国产生了轰动效应,并逐渐在思想史上呈现了深远的影响力。在华人学术领域,林语堂、梁实秋、柏杨、李敖等学问大家都意识到李宗吾的厚黑学在文化史尤其是思想史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僭越性,并对李宗吾的思想进行了多方位的推演和研究。而李宗吾本人,则因为创造了“厚黑学”,被世人誉为“影响中国文化的十大奇才怪杰”之一。
厚黑学就像一把为人处世的利刃,是一套极有实用价值的学说,上至庙堂、下至市井,可以说无往不适,无往不利。从古至今,因为行使厚黑而成功者不可胜数,在这些成功者中,道德情操高尚者有之,低下者也有之;利国利民者有之,祸国殃民者也有之。很多人更多地看到后者在使用厚黑学,因此以为厚黑学就是让人学会如何厚颜无耻、心狠手辣地干坏事。其实,厚黑之道,有时候只是现实中必要的方式或手段而已,对错并不在厚黑学自身。即使在那些只是为了一己之利而大行厚黑之道的人身上,我们也能学到许多有用的、正面的东西。
生活需要智慧,处世需要权谋,厚黑的为人处世之道,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活学活用厚黑学,主要是要吸收其精华,将厚黑的侧重点放在中国文化心理下的为人处世之道,详细分析各种为人处世的技巧和经验,这样,我们才能适应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也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有更大的作为。因此,使用厚黑学完全可以是一种正面、光明的姿态,而不是一味地损人利己、尔虞我诈。李宗吾自己也说:“用厚黑来谋求一己的私利,越厚黑,人格越卑污;用厚黑去谋求众人的公利,越厚黑,人格越高尚。”
做人之难,处世不易,是多少人在历经人生的风雨后才发出的切肤感慨。其实,与其在失败挫折后暗自嗟叹,不如及早掌握人生当中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除此之外,似乎已经别无选择。没有经验就要吃亏,没有智慧难以生存。只要大原则正确,要想战胜对方,就必须智勇双全,脸要彻底地厚,心要彻底地黑,这样方能成大事。达到厚黑境界的奥秘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因为厚黑是你的自然状态,你只是要挖掘已经拥有的东西而已。处世不能没有原则,做人必须讲究手段。谁要想充分实现自我的价值,谁就要掌握和运用更多的厚黑智慧。当然,也不能只是为了自己的得失而不择手段,放弃道德,只要对自己的名利有益,就诡计多端、狡诈阴险地在世间行恶,因为这样到头来也只能是两手空空、一无所有。
《厚黑学大全集》是自厚黑学诞生以来收集相关资料最为全面的版本,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活学活用厚黑学”在深度挖掘了李宗吾厚黑学精髓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历史上正面或反面的事例和精炼的要点,归纳并诠释了立足社会、为人处世的厚黑之道,生动地展示了轻松为人、巧妙处世的方法。一旦你掌握了这些智慧,并把它纯熟地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僦一定能够轻松应对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难题,让你在为人处事时得心应手,在事业的成功道路上更顺利地达到你的目标。下篇“全本《厚黑学》”以1935年成都《华西日报》社出版的《厚黑丛话》、《社会问题之研究》,1936年成都晨钟书局出版的《中国学术之趋势》为底本,同时查阅了大量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报刊,收录了李宗吾先生有关“厚黑学”的全部经典文章的基础上,精心编撰而成,首次将李宗吾的完整手稿整理出版,内容涉及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哲学等诸多研究领域。全书内容宏博,见解深邃,启迪心智,文笔流畅轻松,语言幽默隽永,既让人增长见识,深受教益,又让人从中获得一种非常特殊的阅读快感与审美享受。本书在附录部分还增加了林语堂、柏杨、南怀瑾等名家所写的序言,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厚黑学这一在海内外影响深远的学说。
李宗吾的黑厚学,听说现在还很畅销,台湾、香港、大陆,很多人都喜欢看。……李宗吾是四川人,自称厚黑教主。所谓厚黑,脸厚心黑也。我同李宗吾还有一段因缘,在我的印象里,李宗吾一点也不厚黑,可以说还很厚道。
——南怀瑾
世间学说,每每误人,唯有李宗吾铁论《厚黑人》不会误人。知已而又知彼,既知病情,又知药方。西洋镜一经拆穿,则牛渚燃犀,百怪毕现。……李先生之《厚黑人》有益于世道人心,岂浅鲜哉!读过中外古今书籍,而没有读过李宗吾《厚黑学》者,实人生憾事也!
——林语堂
李宗吾先生结论曰,他把这些人的故事,反复研究,才将千古不传的成功秘诀发现出来。一部二十四史,必须持此观点,才读得通,这种学问,原则上很简单,运用起来却很神秘,小用小效,大用大效。
——柏杨
李宗吾的讽世,寓沉痛于诙诡之中,烛破权奸私隐,识破人海浑沌,凿破大块造化……看他把大破大立之妙句,滚瓜烂熟于正经八百的古代经典之中,跳踉笑傲,鹊巢鸠占,光就文字而言,即属汉唐以来所未有,至于见识之高超奇远,更晨人秋以来所全无的了。
——李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