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正在开放,泥土散发着淡淡的馨香,我和我的牛走在田埂上牛儿时常啃一点儿青草,我抬起头看看远方……”
孙善鸿的诗带给人的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和甘醇的山野芬芳。不造作,不矫情,不故作艰深,不自命不凡。在坚守田野的时候,也无法遏制对外面世界的渴望,看似漫不经心的描写,却直接把住了这个时代的脉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们的村庄/双百大地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孙善鸿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油菜花正在开放,泥土散发着淡淡的馨香,我和我的牛走在田埂上牛儿时常啃一点儿青草,我抬起头看看远方……” 孙善鸿的诗带给人的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和甘醇的山野芬芳。不造作,不矫情,不故作艰深,不自命不凡。在坚守田野的时候,也无法遏制对外面世界的渴望,看似漫不经心的描写,却直接把住了这个时代的脉搏。 内容推荐 “只有踏在乡间的小路上,你才能感受到泥土的亲切。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激动的呢?淡蓝的炊烟从茅草屋顶飘散,月光下高梁清脆拔节。幼小的女儿一天天地长大,对我喊出了第一声:爸爸!” 这是一位生活在皖东乡村的农民诗人对乡土、对乡情的真情倾诉,从锄豆、石磨、布鞋,到缝纫店的少女,再到乡村舞会……诗人从笔管里流淌的情思,就像屋前田头的渠水一样清莹亮丽,浇亮了人们尘封的心灵。到田野里走一走吧,舒展舒展筋骨,让粗犷的心曲直达春天的深处。 目录 第一辑 我的写作与劳动有关 树是土地不屈的头颅 我的写作与劳动有关 粮食 歌唱水稻 锄豆 冯庄 土地,终生的情人 五月 土地 黑布鞋 乡间生活 我们的村庄 稻草人 因为土地 村庄 庄稼人 回归村庄 我为土地而歌 棉花 田野风景 农业新机械 想念土地 黄草帽 扛犁下地 那漫天的风 魂兮归去 第二辑 我喜欢在田野中眯盹一会儿 春天的午后 我喜欢在田野中眯盹一会儿 大雨将至 鸟儿飞过 坐在风中 目击者 朋友来访 归程 农历七月初七夜 一棵树 大雁南飞 秋天的河流 野花 迎迓春天 乡情 土灶 北返的大雁 春天之诗 大地 孤独的树 九月诗章 仰望 凡尘 在路上 汲水的人(一) 汲水的人(二) 无言的秋天 叙述 年关 大雪盖住了一切 中秋月 小村 第三辑 是诗歌让我抵挡一切 颂诗一九九六 当一切都归于平淡 姿势 坚强 是诗歌让我抵挡一切 只要星星还在天空闪烁 意外的收获 七只水鸟 当一切重要的都不再重要 青春 相信 拥有 歌唱 痛苦 独白 老家 第四辑 星星崖的呓语 黑皮肤的女子 桃花开放 三秋 对坐(一) 对坐(二) 不再浪漫 雨季的信鸽 无题 黄昏的站台 致妻子 夜语 秋声 无题 岁月 断章 春天的怀想 千年之月 试读章节 第一辑 我的写作与劳动有关 树是土地不屈的头颅 用一种遗世的姿态 支撑起那片天空 树是土地不屈的头颅 它们或高或矮或刚或柔 它们把根深深地扎进泥土 即使雷电将它拦腰劈断 从断处也会重新崛起坚强的新绿 我们在土地上播种和收获的时候 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树 以及所有与树相关的农谚 它们从不隐藏自己的情感 枝干或疏或密 叶子或绿或黄或红 它们常用一片叶子 向土地报告季节的消息 ——春天或者秋天 它们总是最先承受 风雨的袭击 像坚强的士兵 当我们的目光互相交缠 树会用几声鸟语向我问候 树总是在一天天地长高 土地因此看到了更远的地方 我的写作与劳动有关 这不是冲动 而是一种源自灵魂的热爱 农业与写作 是我生命无法割舍的两极 如一枚硬币的两面 一面镌有金黄的麦穗 一面雕着高贵的诗神 我的生命因此而充满了价值 我的写作与劳动有关 与土地之上劳作的乡人有关 与田野里的庄稼有关 它们葳蕤青翠 我思绪的河流 不时闪现诗歌的碎片 白天地头 夜晚灯下 我形而下地耕种 形而上地写作 我为种出的一季好庄稼而激动 也为我笔下的忧思而深沉 我凝滞的思维 只有经过泥土的打磨 才会像犁铧一样 重又闪现银子的光泽 劳动,艰辛的创造 谷子与诗歌 饱含汗水与泪水的收获 总是如此的意味深长 粮食 这是两个普通的中国汉字 看到或听到它 我们会产生许多丰富的想象 解释这两个字 常使我们浪费许许多多的形容词 只有农民 我的父母兄弟姐妹 他们才能最简洁地解释它 春天或秋天 种子落进了泥土 一天天地长成了庄稼 那些在汗水中闪闪发光的 就是粮食 粮食石头一般 总是沉甸甸地压在农民的心头 以至他们的脊梁 因粮食而深深地弯曲 我的父母兄弟姐妹 他们不认识也不会写 粮食这两个字 但他们却终生 都在种植和创造着粮食 粮食这两个字 使我热泪盈眶 P3-8 序言 镌刻在丰饶大地上的改革履迹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铁凝 由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中国作协等六部门组织的“情系农家,共创文明”系列公益文化活动之一——百部农民作品陆续出版了。这些作品,浸润着农村改革发展的雨雪风霜,散发着神州大地的泥土芬芳,书写了新中国建设成就的无比辉煌,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令人为之自豪,令人为之骄傲!当前已经推出的作品由小说、散文、诗歌、故事、戏剧、书画等组成,堪称体裁多样。这些不同体裁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忠实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伟大变革,是新中国农村沧桑巨变的生动写真,是当代农民鲜活形象的人物图谱。通过这些农民作家的作品,我们不仅看到了60年来我国农村发展的清晰走向,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还看到了在物质方面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已经开始了新的精神文化追求。在新中国的创作史上,还很少有过这样全方位展示农村文化建设成果的集群式作品;在新中国的出版史上,也很少有过这样成规模出版的农民作者的系列佳作。因此,仪从这个角度来审视,这些作品集中出版的意义就不容小觑。 这些农民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是当代农民反映新中国农村辉煌历程、扫描农村全面跃进历史、倾诉自己人生体验的作品,视角独特,意义不凡。60年来的新中国成就,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30多年的改革风云,书写了一个民族凤凰涅槃的整体记忆;13亿人口大国横空出世的进步嬗变,其对人类贡献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尤其是它镌刻在丰饶沃土、广袤农村的改革履迹,更让我们叹为观止。今天,这些农民作品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巨变的现实——从北国的山村到南国的水乡,从西部的黄土高坡到东部的新兴市镇,新中国的建立使苦难落后的农村换了人间,新一代的农民正英姿勃发地前行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些作品还让我们理解了中国现代历史的艰难进程,改革开放的深度内涵。面对这些,农民作家们怎能不将激情诉诸笔墨,用多种文学体裁来言说自己的喜悦,勾画自己的憧憬,抒发自己的感喟,表达自己的诉求!可以高兴地说,这些作品正是他们——历史见证者参与者的农民作家自己的切身感受。 不仅如此,这些农民作家艺术家表现自己独特审美追求,弘扬民族优秀传统的佳作,风格是质朴的,文本是厚重的。作者特殊的精神站位和农村丰富的文学资源,彰显出农民创作一种独特的审美效应。作品自然流露出的乡土色彩,朴素乡音、独特方言的恰当运用,也是这些作品的一个亮点。 “情系农家,共创文明”活动意义十分重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蓝图非常动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翼是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农民。了解农村、熟悉农民的这些作者,他们所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农民读者喜闻乐见。因此,只有农民作者队伍壮大了,农村群众的文化活动才可能持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获得绵绵不绝的文化原动力。而帮助他们提高创作水平,则是专业作家责无旁贷的光荣任务。本次活动中,许多作家和农民作者结成帮扶对子,热心辅导农民作者的创作。这既提升了农民作者的文学水准,又使作家自身获取了鲜活的生活素材,创作的艺术灵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真正实现牵手双赢。为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添一份力量,中国作家协会还将把这项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同时,中国社会出版社大力发现、培育、扶持农民作者,出版百部农民作品,为新农村建设送去宝贵的精神食粮,更是一件意义非凡之举措。因此,我很高兴地应邀为之作序,更看重这些农民的作品本身即是镌刻在农村丰饶大地上的改革履迹。 书评(媒体评论) 孙善鸿无疑有一双诗的眸子,他从田野中发现着诗歌,又在诗歌中升华着田野。他的诗带给人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和甘醇的山野芬芳。不造作,不矫情,不故作艰深,不自命不凡。在坚守田野的时候,也无法遏制对外面世界的渴望,看似漫不经心的描写,却直接把住了这个时代的脉搏。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张志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