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每天学点孔子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王少农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王少农编著的《每天学点孔子》全据《论语》、《孔子家语》、《孟子》、《史记》、《左传》、《公羊传》及钱穆先生《孔子传》,分四十六篇专讲孔子之道与孔子之学,希望有益于当世。仁义是结果,中庸是手段。古今讲孔子的书云里雾里,把孔子讲到天上,本书把孔子还原为一个平常人,且看他如何运用中庸之道。

内容推荐

由王少农编著的《每天学点孔子》内容介绍:世人言孔子,必称“仁义”,其实“仁义”只是孔子思想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世人不知孔子的“仁义”是从“仁政”里过来的。我说是“过来的”,而不是“来的”,指孔子弃仁政而取仁义。孔子的道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仁政,还是仁义,都是一个仁字。仁即固有之道。《每天学点孔子》把孔子还原为一个平常人,且看他如何运用中庸之道。

目录

孔子的族谱

孔子的“户口簿”

孔子的“身份证”

孔子生平

孔子做事最推崇中庸之道

第一讲 自觉做事已经成功

第二讲 不贪多自然多起来

第三讲 事情因准备而成

第四讲 用心做事不如用情做事

第五讲 “低贱”的工作成就高贵的人

第六讲 凡事多问必有道

第七讲 勿忘人的好

第八讲 有进有退必可再进

第九讲 有效换就有成功

第十讲 记住不要掺和别人的事

第十一讲 凡有好事不要推辞

第十二讲 原则问题就是生存问题

第十三讲 做人要自由,做事要跟领导走

第十四讲 苦中作乐再苦也不苦

第十五讲 绝不做能力不及的事

第十六讲 切忌不可从一个乱局陷入另一个乱局

第十七讲 得罪人就是得罪事情

第十八讲 学习他人成本最低

第十九讲 高手都擅长间接做事

第二十讲 有的事不做比做了好

第二十一讲 王者深知服务之道

第二十二讲 在做事者眼中环境是不存在的

第二十三讲 不怕大材小用,就怕小材大用

第二十四讲 越不忙做大,越会做大

第二十五讲 谈好条件才能做君子

第二十六讲 做人舍得下,做事放得下

第二十七讲 致富不是追求,而是必须

第二十八讲 珍藏不如贱卖

第二十九讲 不是坚持到最后,而是完美到最后

第三十讲 要有意识地培养崇拜者

第三十一讲 时时不忘害怕,时时不忘缩手

第三十二讲 有时斗狠是难免的

第三十三讲 回头路也是路

第三十四讲 不做预言家,也不做看客

第三十五讲 为人效劳就要大大方方

第三十六讲 不必每件事都问心无愧

第三十七讲 办事不要永远妥协

第三十八讲 不要让有的事情脏了你的手

第三十九讲 会做事不如会看事

第四十讲 会批评不如会赞美

第四十一讲 强者之间无冲突

第四十二讲 做大事的人也要做得小事情

第四十三讲 承认我不在时反而会更好

第四十四讲 不因没到手的而伤感,却因到手的而伤感

第四十五讲 满脸悲壮不如一身轻松

第四十六讲 容忍别人,更要容忍自己

后记

试读章节

 据《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与同伴游戏,就常常把一些祭器摆来摆去,表情严肃,动作像模像样,演练祭礼。

此事表明,孔子是个自觉的做事者。

他不是模仿,他是觉醒。

我们人一生下来就可以做事——吃奶当然也是做事,啼哭当然也是做事,这都是很重要的事,你怎敢说这不是做事?

什么是“做事”?只要人做的都是事。但人做的事情有真伪之分。

婴儿啼哭,婴儿吃奶,这是真事。婴儿生下来,不久来了些杂七杂八的人逗婴儿说:“宝贝,笑一个!”这是伪事。

婴儿根本不会因他而笑一个,婴儿根本不理那些杂七杂八的人,他只要找奶吃,找不到奶就大哭,找到奶就使劲吃。

真事让人生。伪事让人死。人要做真事。

发自内心的才叫真事。

真事才叫事。

所谓发自内心,并非是发自自己的心,而是发自父母的心,也就是发自天地的心,发自大道的心。

婴儿生下来有自己的心吗?有。但婴儿发的心不是自己的心,而是发他父母的心。婴儿的父母做婴儿时要吃奶,现在他当然也要吃奶。婴儿发的这个父母的心现在叫“遗传”,孟子叫“陛”。孔子说“性本善”,就是指人的初发心都是善的。

这好理解——因为大道本来是善的,因此我们依据大道而作的初发心即是善。

这一点连主张“绝圣弃知”的老子也赞成,老子说:“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即是此意。

孔子的学问虽从老子来,但他又比老子多了一层学问。孔子的做人态度是主张“人生为快乐,快乐为人生”,是个快乐主义者。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又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又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认为快乐的人比智者更好,更接近大道本身。

老子“弃知”,孔子认为“乐之者胜知之者”,都是对“知”(智)的否定。知是人的知,不是大道本身。人常说“我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什么?人投身道。才是真正的人。说具体些,婴儿拒绝那些围观的人,亲近母亲,投身母亲的奶水,才是真正地做了一回婴儿,做了一回人。

所谓“自觉的做事者”,就是指发乎内心,发自本性。

如果我们做一件事不能像婴儿吃奶一样符合天性,必不能成功。

如果我们永远做婴儿,永远亲近道,则做人快乐,做事成功。且还能做出超于人之上的更好的事。P2-4

序言

本书专述孔子固有之道,行之即为仁义,思之则为中庸。仁义是结果,中庸是手段。古今讲孔子的书云里雾里,把孔子讲到天上,本书把孔子还原为一个平常人,且看他如何运用中庸之道。

中庸是做人走正道,做事留空间。它是讲原则的,不是折中主义,更不是骑墙。世人误读中庸一词很久了。

世人言孔子,必称“仁义”。其实“仁义”只是孔子思想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世人不知孔子的“仁义”是从“仁政”里过来的。我说是“过来的”,而不是“来的”,指孔子弃仁政而取仁义。孔子先前热衷从政,幻想有所谓仁政。在鲁执政失败后,周游列国也失败了,孔子的仁政全面宣告破产。孔子返鲁,弃仁政而取仁义。什么意思呢?仁义的重点是义,是有所不为。而仁政的重点是政,是有所为。孔子讲的仁政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讲的仁义是“无为”。孔子也讲“无为”吗?孔子当然讲无为。孔子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讲大舜无为而治。所谓无为而治,指不再治世了,专治吾身。不是从内圣到外王,而是从外王回到内圣。当然,孔子的道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仁政,还是仁义,都是一个仁字。仁即固有之道。

2003年,我从熊晋仁处获赠钱穆先生《孔子传》,仔细翻了一遍,十分高兴。钱穆先生《孔子传》对孔子生平有清晰的梳理,有益于我的研究。

本书全据《论语》、《孔子家语》、《孟子》、《史记》、《左传》、《公羊传》及钱穆先生《孔子传》,分四十六篇专讲孔子之道与孔子之学,希望有益于当世。

王少农

2010年8月于中国北京

后记

儒家说中庸,道家说太极,佛家说圆融,中国人深知“柔”的妙处。阳光不柔,不能入万物。万物不柔,不能接受阳光。这个“柔”字好,正是生命的奥秘所在。

本书的写作,从头到尾沐浴着阳光。

出版社的编辑非常严格地为我的思想与文字把关,使本书得以尽可能完美地奉献给读者,在此致谢。

一位朋友对推出本书做出了大贡献,是我的一位有文化责任感的朋友,在此致谢。

希望各界朋友与我交流思想,谈谈你心中的孔子,你心中的中庸。

王少农

2010年9月4日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