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这个话题,读者一定觉得很奇怪,健康与空间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但是,我想告诉读者,正是这个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两个概念,揭开了我苦苦思索二十余年的疾病的真相之谜。也就是说,空间存在于宇宙的任何一隅,空间与星球的存亡同在,空间也与人体生命的兴衰同样密不可分。人体空间保持良好,人就活泼健康;空间一旦扭曲变化,疾病就出现了。以此为基础,人类疾病的诊疗史可能被改写,诸多无法攻克的疑难杂症,有望一个个被突破。如果它确能为人类的健康事业翻开崭新的一页,那将是我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无尚的荣幸。
生命空间理论一经提出,就受到国内外科学界、医学界的高度评价,得到了我国一批权威专家的高度重视,吸引了北京大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相继关注与研究。不少专家与学者认为,这个理论是对中外千百年医学基础理论和实践的重大颠覆,我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验证、补充和完善它。如果它能被广泛地应用于当今的疾病诊疗中,我将感到十分欣慰。
为了大家更好地理解空间与健康的关系,更好地应用它去为自己的健康服务,我简单地将生命空间的与健康的关系介绍一下。
一、什么是空间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从一只杯子谈起:将一只杯子放在面前,用各种不同的物体去填充它:先把一些大小不同的卵石放置其中,我们仍然能用肉眼观察到有空间存在于每块卵石之间;试着用更细的砂粒填满卵石之间的这些剩余空间,当杯子中的空间再一次被砂粒充满之后,我们就很难用肉眼分辨出细砂粒之间的空间存在,但细砂粒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空间;然后,继续用水来填充这些细砂粒之间的空间,当整个杯子被水充满之后,似乎其中空间已经完全消失了。而事实却是,水分子之间,依然存在着空间。我们还可以把更精微的物质融人其中,而水仍然不会溢出,只不过这些极其微小的空间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甚至比想象中的还要细微……
因此,空间,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一种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客观存在。
正如大家所熟悉的,地球围绕着太阳运转需要相应的空间,离开了这个空间,公转也就不可能实现;太阳系每一个星体之间的距离都远远大于星体本身的体积,这说明其间存在巨大空间;而太阳系和地球,只不过是浩瀚宇宙空间中的一粒微尘。
地球上人类的一切生命活动,没有其中的空间,也同样不可能实现。
再来看看空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体现:盛水的杯子,居住的房子,储物的容器,行驶的车辆……等等,几乎没有什么能离得开空间而存在,几乎任何物体的功能都是通过空间体现出来。
二、空间在人体中的体现
如果把人体的外形结构看成是一栋房子的话,那么在以往以实体为中心的研究模式中,我们所能够认识到的仅仅是它的墙壁和栋梁等有形的实体部分,但对于由这些实体之间架构成的空间及由空间所体现出来的功能,我们常常视而不见。例如心脏的空间,现代医学所关注的是心肌细胞、心脏瓣膜、电生理传导等,但却忽视了其中空间存在的意义。又如肺的空间、胃肠道的空间、肾脏肾小管的空间等等。
如果再到更细微的结构——例如作为新陈代谢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的细胞,细胞内部的空间、细胞膜的空间、细胞内细胞器的空间、细胞核中的空间以及各生物大分子中的空间、原子的空间等,如果没有了这些空间的存在,生命中的任何新陈代谢几乎不可能完成。
空间的存在与用途如此广泛,离开了空间,生命将无法存在,生命体中的任何功能,都将无法完成。
再换一个视角来看人体空间的广泛性:从人体的组成上看,无论在人体中的哪一种组织,哪一个器官,哪一个细胞,哪一个生物大分子,最终都可以把它们看成是由原子组成的;而任何的原子都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旋转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如果我们把一个原子放大成篮球那么大,原子核的体积还不足一个小米粒的大小。这也就意味着,一个让我们自己都感到震惊和难以置信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如果我们从原子层面来看我们人体的组成结构,它几乎成了一个空空的壳子。而作为实体的原子核仍然可以再分为质子与中子,质子与中子仍然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可再分割,就意味着仍然有空间的存在。
实际上,“即便我们全神贯注地去寻找并研究实体,去寻找并研究实体之中的实体,那么最终还是会发现,被我们认为是实体的东西,仍然是由空间所组成或被空间所层层包裹!”(引自笔者专著《生命空间论》自序)
如果忽略了空间的存在,我们的身体还会剩下什么?如果忽略了空间的规律,对于生命,我们还能知道些什么?
三、空间的作用
如果没有空间或者空间异常的话,任何一个生命都不可能形成,为什么这么说呢?空间,不仅参与了生命的组成结构,体现在新陈代谢的生理过程中,而且在生命的形成过程中,几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分析整个生命形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时刻都离不开空间的参与和作用。
1.空间是组成人体的前提
人体有很多的内在结构是由空间组成的。如人体的肺脏中肺泡、气管、支气管中所包含的空间,膀胱中存在的空间,心脏及血管中存在的空间等,这些空间都是组成器官的重要部分,也是体现器官功能的前提。
就胃而言,胃的各种实体组织形成了胃的外形,如果没有其中的空间部分,胃是不可能形成的。胃组织中,细胞与细胞之间,甚至细胞器与细胞器之间,也到处充满了空间。因此,空间既是形成胃这个器官的前提,也是组成胃所必需的一部分。
2.空间是人体功能体现的场所
空间是体现器官功能的场所,如血管是运输血液等营养物质的通道,血管壁是由各种细胞组成的,但是血管输送血液等物质的功能,却是由其空间通道体现出来的;
呼吸功能的体现,在于呼吸道具备一-定的空间,而且这些空间必须是畅通无阻的;呼吸系统中的肺泡,直接通过收缩与扩张的变化来进行空间调节,帮助完成了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换的功能;
人体中的营养供应,来源于血液循环提供的物质,血管中的空间必须是畅通的,否则不能为组织提供营养;
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在新陈代谢时,必须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这种物质交换的通道,是由细胞膜上具有通透性的空间提供的;
即便是每一个细胞中的细胞核,其内外营养的交换,也是通过核膜来完成的……
可见,空间不仅仅是人体器官组织的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功能的场所。
3.空间失常,意味着疾病的产生
肺泡中的空间为肺脏的呼吸功能提供了空间保障,只有肺泡具有一定的空间,气管与支气管中的空腔管道通畅无阻,呼吸功能才能按照正常的生理要求得以实现。如果肺泡是实性器官、肺泡失去弹性或者因为疾病等因素失去原有的正常空间,那么肺脏的呼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或彻底消失。
以大家所熟知的“SARS”为例,感染“SARS”的病人,肺部的空间会被渗出液堵塞,其储存和交换氧气的功能也就会相应减弱,甚至会消失,从而出现肺功能衰竭。因此治疗SARS的关键,就在于恢复肺泡的正常空间,保持肺内通畅。近年刚刚发生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同样是影响到人体肾脏的正常空间而致病。最新的分析表明,三聚氰胺极易在婴儿的肾部形成结石,堵塞肾的内部通道,影响肾功能。某些实验表明,给一群小老鼠服用三聚氰胺之后没过多久,这些小老鼠膀胱内部便形成了大量结石,堵塞膀胱内原本的正常空间,影响膀胱正常功能,甚至有可能形成膀胱癌。
再来看心脏的血管,如果其中正常的空间被堵塞了,就意味着会发生心梗!这个道理大家一定很容易明白!心脏内部也是有空间的,如果没有这个空间的话,怎么完成泵血的功能?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便秘是由于秘结的大便将肠道的空间堵塞;肿瘤就是在原本是空间的位置形成了一个实体性组织;任何炎症都是正常空间被液体渗出占有的结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体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可以被归结为:空间不通!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重新审视“空间”——这一被我们长期忽视的客观存在。
四、空间与疾病的治疗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大意是,如果人体全身上下保持一个畅通无阻的健康状态,就会通体舒泰,安然无病。相反,如果存在“堵塞”的现象,也就相应地会出现身体的不适。好比是一根下水管道,如果有一天水管中间被异物给堵住了,那这根水管就失去了原来的作用,轻者有难闻的气味会充斥我们的屋子,重者可能还会溢出一些脏东西,时间一长自然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为什么很多疾病,研究了多年,却连最基本的病因都没有弄清楚?
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有多少疾病是我们真正从病因人手进行治疗的?又有多少疾病是我们能够真正彻底根治的?
实际上,我们治疗的大多数疾病所做的治疗都只是在针对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即便我们认为是针对病因的治疗,所指的病因,也并非是疾病真正的原因。
P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