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的《西游记》是我国经典小说之一,是我国最成功的带有童话、神话色彩的文学巨著。从成书到如今,经历几个世纪,《西游记》仍然是拥有以亿计的读者的可数的小说之一。它既博得成年人的钟爱,也使广大青少年着迷。其故事和人物,在中国家喻户晓。在中国,有哪个刚刚能听懂叙事语言的孩子,不熟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呢?他们给予亿万人的童年以欢乐,给予他们以无限博大的想象空间。即便是没有读过书的人,也能从说唱艺术、从皮影、从戏曲、从口头转述、从影视作品结识他们。这些艺术形象的魅力,不因时代变迁而有丝毫减弱。他们同样为亚洲乃至世界人民所喜爱。《西游记》的艺术光辉,将如孙行者一样,时间、空间阻挡不住它在我们这个世界的驻留和驰骋。
吴承恩的《西游记》全书共100回,可分成三大部分,主要描写孙悟空的出世和大闹天宫、唐僧的出世和取经缘由以及后来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而归的故事。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这一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同严肃的批判巧妙结合起来,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具有重要地位。从19世纪起,《西游记》就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10多种文字流行于世。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日东胜神洲,日西牛贺洲,日南赡部洲,日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日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耸立碧波雪浪之中,怪石嶙峋,奇峰陡峭;麒麟彩凤等珍禽异兽徜徉于奇花瑶草之间,五彩云霞常结集于峰巅之上。真个好山。
这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上有九窍八孔。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灵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进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石猴,五官俱全,四肢皆备。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须臾回报道:“那有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为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熄矣。”玉帝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那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之实,饮涧泉之水。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在松荫之下玩耍。耍了一会,就去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湍急,都道:“这股水不知哪里流来。今日不妨循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了一声,相携跑去。那源流,乃是一瀑布飞泉。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哪一个有本事,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受损伤,我等即拜他为王。”忽见树丛中跑出那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跳进瀑布中,忽睁眼抬头观看,那里面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定神再看,原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但见桥边花树葱茏,烟霞若锦,却是有人家住处一般,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盘、石床、石凳,正中有一块石碣,镌刻“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呵呵笑道:“大造化!”众猴将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桥边有树有花,乃是一座石房。内有石头家什,中间还有镌刻‘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的石碣。石房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既有长青之松柏、不谢之花朵,又绝不会受风霜雨雪之苦,岂不妙哉!”
众猴听得,个个喜欢。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石猴就又跳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了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盘抢碗,争床占灶,搬过来,移过去,无有宁时。石猴坐在上面道:“列位,适才如何说的?如今我寻着了个洞天,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美猴王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不胜欢乐。
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众猴忙问道:“大王何故烦恼?”猴王道:“我在这欢乐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我等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严,可暗中尚有阎王管着,终逃脱不了一死。故此烦恼。”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而泣,俱以无常为虑。
这时,班部中跳出通背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世上只有三等人,不生不灭,与天地齐寿。”猴王道:“哪三等人?住在何地?”猿猴道:“佛、仙和神圣。他们住在神仙洞府。大王如若修行成佛、仙、神圣,即可长生不老。”猴王满心欢喜,道:“我明日就辞汝等,云游四海,访此三者,学一个长生不老。”众猴鼓掌称扬。
次日,猴王独自撑着一叶木筏,漂漂荡荡,径向大海波中,趁天风,来渡南赡洲地界。
猴王来到南赡洲,弃筏上岸,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余。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海外定有神仙。独自结筏,又漂过西海,直到西牛贺洲地界。忽见一座高山。他登山四望,真乃好山。群山林立,岚光笼锁,古木森森,花草飘香,谷深泉声咽,林茂鸟啼幽,胜过蓬莱仙境。猴王正观望间,忽听有歌声传来。猴王听到歌中有“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听《黄庭》”之句,满心欢喜道:“原来神仙藏在这里!”急忙进林中寻找,原来是一樵子砍柴。
猴王近前叫道:“老神仙,弟子有礼。”那樵子慌忙丢下斧头答礼道:“我拙汉衣食不全,哪里是什么神仙!”猴王道:“刚才我听到你的歌声,道什么‘静坐听《黄庭》’,不是神仙是什么!”樵子道:“实不相瞒,这是一位神仙教我的。”猴王忙问道:“那神仙现在何处?”樵子道:“不远,不远,此山叫灵台方寸山,山中有一斜月三星洞。洞中有一神仙,称名菩提祖师。前面七八里远近就是他的家了。我打柴,恕不能相送前往。”猴王只好辞了樵子,独自前往。
P1-3
简练而不失精彩的缩写本
《西游记》是我国经典小说之一,是我国最成功的带有童话、神话色彩的文学巨著。从成书到如今,经历几个世纪,《西游记》仍然是拥有以亿计的读者的可数的小说之一。它既博得成年人的钟爱,也使广大青少年着迷。其故事和人物,在中国家喻户晓。在中国,有哪个刚刚能听懂叙事语言的孩子,不熟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呢?他们给予亿万人的童年以欢乐,给予他们以无限博大的想象空间。即便是没有读过书的人,也能从说唱艺术、从皮影、从戏曲、从口头转述、从影视作品结识他们。这些艺术形象的魅力,不因时代变迁而有丝毫减弱。他们同样为亚洲乃至世界人民所喜爱。《西游记》的艺术光辉,将如孙行者一样,时间、空间阻挡不住它在我们这个世界的驻留和驰骋。
由于时代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需要了解的知识世界之广阔,要一般人,特别是少年读者,潜心读一部近百万字的巨著,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能保留原著的全貌、精华和品格,又减少文字的量,出版一本与原著同时存在的书,未尝不是一件善举。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无疑是一项艰巨困难的劳动。
我是带着一种恐惶的心情和想法,重读《西游记》原著和投入缩写工作的。
正因为这是经典名著,我在缩写时,是极审慎的。我极力保留了原著的叙述方式和语言风格,甚至于其中的淮安方言的神韵。为了保持原著故事的完整性和鲜明的人物性格,不做结构上的变动,不删减大的情节。特别是对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对富有想象力、极有情趣的情节和细节,都不做大的删减,甚至于保留原样。为了方便读者查证原著,回目不减、不删、不变。至于原著人民性、浪漫主义精神、批判精神,人物的反叛精神、大无畏的精神、克服艰难险阻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等,当然不能由于缩写而有丝毫削弱。
我只是做了如下工作:
一、《西游记》采用的是一种口头文学的叙述方式,话本的形式,所以其中在事件、情节交代上,确有很多重复之处,往往重复多次。比如,事件发生的客观描述,当事人转述和再转述,事件结束后,又一次述说。这对说讲的艺术形式——由于不可能在短暂的时间内讲述完这个故事,需要不断唤起听书人的记忆——是必要的。然而,作为阅读文字,就显得有些冗赘了。这一部分,除艺术上需要强调之外,进行了大量删减、简化。
二、《西游记》中穿插有不少韵文,大多是为了增强散文叙述效果而写的。虽然不乏佳句,然而,《西游记》中的韵文与《红楼梦》中的韵文相比较,在艺术性和刻画人物方面,逊色得多。删去不会太损害原作的光彩。现保留了一小部分,是故事情节所必需的。
三、原著中的一章附录:《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是写玄奘身世的,与取经主线关系不大,就全删去了。
四、有些千篇一律的描绘文字,也做了删减。
五、关于字。《西游记》中,有少量的生僻字,不载于《辞海》、《辞源》等辞书,有些甚至不载于《康熙辞典》,此类字尽量以其他字代之。另修改了少量明显是印刷或传抄之误的错别字,尽量使文字符合规范。有些习惯用字,虽不完全妥当,姑存之。
六、原著有些注解,在缩写中一律取消。因为,作为青少年阅读,要加注的话,将不胜其注。比如,中国对鬼神概念,对天界、地狱的概念,还有中国的佛教、道教教义,特别是各教的神祗和民间神灵,长期在民间习惯上形成的它们的来源、关系、尊卑等,这需要写一本专著,才能大致说明白。像二郎神、哪吒,都有另外的故事,也有小说和戏剧留存。这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更多的书籍,才能完全清楚。好在这些不影响领会本书主旨。至于方言,还有些虚字,根据我幼小时阅读《西游记》的经验,这是可以在阅读中揣摩明白的。
还有一点要说明,我在缩写中,是以我记忆中童年时阅读《西游记》的取舍好恶来进行取舍的。
《西游记》毕竟是经典名著,缩写它,本来是一个胆大妄为之举,特别对于我,深感其艰巨。虽然我极其慎重,难免有一些疏漏、错误、缺陷,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今后修改。希望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喜欢它。
叶楠
没有九九八十一难的磨练,就没有百分之百的成功!
——早安夏天(《漫客·小说绘》畅销作家,代表作《推理笔记》)
俺老孙去也!多么美好多么难忘的童年啊!我愿以—切换回童年,孩儿们,珍惜啊!
——米二(《知音漫客》畅销漫画家,代表作《九九八十一》、《猎物者》(漫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