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该如何崛起又面临哪些挑战?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本书作者陶冬会带您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房地产的前景,而且您还将看到作者对中国经济的独到见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陶冬看中国(崛起与挑战)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陶冬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该如何崛起又面临哪些挑战?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本书作者陶冬会带您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房地产的前景,而且您还将看到作者对中国经济的独到见解。 内容推荐 陶冬在本书中谈到了中国对世界的巨大影响,也直言不讳地探讨了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和前途。 陶冬长期看好中国的资本市场,并预言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十年后将只有一个股市,但外汇储备是把双刃剑,十年内人民币兑美元达到1:5,不过短期内实在不宜升值。并购和能源问题都很紧迫,将改变中国;至于中国的房地产,陶冬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展望。 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对中国既是危又是机,中国的失速风险下降,不过繁荣景象也难返,增长点出现转移,收紧银根是未来的事。 这场危机之下,成长的中国亦有很多学习之处。香港十年金融业转型就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善于制造观点并明确观点的陶冬,将和大家分享他对中国经济未来的预测。 目录 前言 另类的序 第1章 站在世界经济舞台中心的中国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中国 中国数据开始登上国际舞台 中国移动超越沃达丰意味深长 崛起中国对世界的冲击 第2章 资本市场风生水起 资本市场的新腾挪 资本市场为经济插上了翅膀 破解流动性过剩之道 必须限制海外土地基金的活动 对冲基金与金融风险 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十年后只有一个股市 长期看好中国资本市场 第3章 资金出海的大时代 在中国资金出海的大时代 现在逼人民币升值是三流经济学家的蠢主意 外汇储备的尴尬 人民币兑美元十年内见1:5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热 现在是收购海外金融机构的好时机 中投,该出手时就出手 第4章 房地产何去何从 2010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 中国的房地产牛市未死 流动性过剩推动房地产继续上扬 楼市调整被推后 买海景房:到三亚还是西班牙 下一轮房地产热正在形成 第5章 全球危机下的中国 全球危机对中国既是危又是机 次贷危机与金融开放 中国不要重蹈格林斯潘的覆辙 中国也存在类似“次贷”的借贷行为 中国经济需要新的超级因素 中国:失速风险下降繁荣景象难返 中国宏观调控的做法 中国经济:增长点转移与流动性泛滥 中国何时收银根 出口反弹在即 第6章 学习的中国 三星对中国制造业的启示 大企业领袖:请拜德鲁克为师 iPhone为什么会成功 MBA学位值不值 我所看到的香港金融业十年转型 警惕城市中心空洞化 罗杰斯演讲的启示 中国的通货紧缩并非一无是处 后发与后发优势:反思华尔街模式 第7章 我看未来的中国经济 中国老龄化改变世界 高油价改变中国 与其高价抢购海外油田,不如全力开 发煤转油技术 中国制造业最多再有十年好景 重视服务业出口 中国消费市场:新的机会、新的挑战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命题 附录 一个分析员的自白 试读章节 第1章 站在世界经济舞台中心的中国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中国 笔者所在的瑞士信贷,每年之初都在世界各大城市举行“世界经济展望”的巡回演讲。分析员的出场次序过去是美国、日本、欧洲,不过从2003年起变为以美国、中国为主打,在日本演讲时日本经济分析员上场,但欧洲分析员不出场;在欧洲演讲时,欧洲分析员出场而日本分析员不参加。其他各大投资银行也纷纷做出类似的安排。可见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变化。而听众人数最多、提问最多的,不是美国,而是关于中国经济的走势。 中国经济即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唯一能够暂时阻缓一下这种趋势的,是日元的升值。实际上,中国经济对全世界的影响力远大过“世界老二”。在2005~2007年3年中,全球经济增长为4.8%(以IMF所公布的购买力平价计算),其中中国贡献了1.1个百分点,美国贡献了0.6个百分点,欧洲贡献了0.4个百分点,日本贡献了0.2个百分点。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几乎等于发达国家三大经济体贡献之总和。在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跌至2.9%,中国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为1个百分点,而美国、欧洲、日本加起来才有0.4个百分点。至于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计为-0.8%,其中中国的贡献度维持在1个百分点,美国、欧洲、日本则分别拖世界增长的后腿-0.5%、-0.6%、-0.3%。没有了中国增长以及来自中国的机械、商品订单,全球这两年的增长将不堪入目,中国因素是世界经济得以避免重蹈1929年式大萧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经济规模以美元GDP统计在世界上排名第三,总量约为美国经济的30%。但是,来自中国的需求却在近几年爆炸性地增长着,这一点在国际原材料市场和建筑机械市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世界贸易中1/3的铁矿石,1/5的铜、锌、镍、铂,是被中国人买走的。全球大米、棉花总需求的1/3来自中国。世界新增石油需求中有40%来自中国。世界上生产的水泥中60%被浇筑在中国土地上。全世界出口的重型机械中1/3被运往中国。中国在以每年建起两个波士顿城的速度进行着城镇化建设。在今后5年中国各城市落成的地铁线数量约为目前世界上所有地铁线总和的2倍。过去几年中国每年新增发电能力差不多相当于英国现有的全部发电能力,英国(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花了120年建成的发电能力,被中国人一年搞定。 中国需求上下浮动,对美国、欧洲经济的影响可能相对较小,不过对世界其他地方的影响却绝对是举足轻重的。日本的经济复苏,动力几乎完全来自出口,其中对中国出口是主力。中国在2001年前是巴西第十二大出口国,而现在已成为第一大出口国。中国对铁矿石和大豆的强劲需求,将巴西从21世纪初严重的汇率危机中拯救了出来。几年前,上海期货交易员早上看伦敦市场来定价;现在,伦敦期货交易员早上看上海市场后再开价。 中国的外汇储备由2000年的1560亿美元暴涨到目前的2.272万亿,中国资金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买家,中国的外汇储备已成为支撑美国债市的重要力量,维持着储蓄率接近零的美国经济的运作,可以说没有中国资金的支持,奥巴马的赤字财政政策和伯南克的量化宽松政策很难维持。随着欧洲传统基金撤离美国国债,中国资金对美国国债和金融稳定的支持,和美国订单对中国出口和就业的支持一样重要。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是金融海啸中的一支生力军,全世界的资金都在打听chinaMoney的去处。受资本管制的限制,中国个人资金的海外投资规模还不大,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的初步尝试也似乎并不成功,但是相信个体资金以各种形式出海乃大势所趋。中国热钱差不多快把香港的豪宅淹了,笔者看来热钱在那里复制着1997年式的泡沫,只是今天中国吹泡泡的肺活量大多了。 P3-5 序言 与其请名人,写一点不痛不痒的序,不如自己在这里说几句心里话。 行至今日,陶冬也算薄有名利。我自认为是时代的幸运儿,相比于当农民工的同龄人,他们差的未必是智商,机会其实更重要。我不过是出生在书香家庭,少时比别人多读了几本书,于是得以上大学。沾改革开放的光,早早地申请赴美留学,结果GRE、TOEFL还没有考,就拿到了全额奖学金。中国经济的崛起和资本市场的发力,将我的分析、研究推向了世界。中国渴望了解世界经济形势,又为我提供了一个将公司和自己的意见传播进中国的机会。时势和机遇,成就了我。 机会,对于年轻人的成才与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在进步,教育资源也开始丰富起来,但是我们仍有数百万孩童因经济原因无法上学。没有教育,机会的大门永远不会向他们打开。 作为国家,独生子女政策即将令中国的劳动力供应出现一次断崖式的下降。要维持经济长期繁荣,提高每一位劳动者的生产力已变成刻不容缓的任务。教育是基础,是国本。 我在这里承诺,本书的所有版税收入将捐出资助有需要的孩童读书。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