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集了欧洲各民族的美丽童话100个,其中包括安徒生、格林兄弟、佩罗等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的童话大师创作的经典名篇,还包括我国读者尚不知道的而在欧美享有盛誉的著名作家,如贝希施泰因、阿法纳西耶夫、雅各布斯的童话代表作品和在全世界流传久远的民间童话。故事幽默有趣,不乏教育意义,适合学龄前和小学生阅读,也适合家长给孩子们讲故事。原著大约40余万字,几乎每页都有精美的插图,极富艺术品味,是艺术大师的精心杰作。本书分为两卷,一卷为紫红色印刷;一卷为海蓝色印刷,漂亮精美,典雅高贵,不仅有阅读价值,还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本书曾伴随全世界亿万孩子走过美好的童年。
本书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内容包括:穿靴子的猫、千种皮、白鸭、魔法师的徒弟、侏儒怪、安乐国的童话、渔夫和他的妻子、鬼宴、老太婆捉弄死神、三兄弟、灰姑娘、母牛之子伊万、画眉嘴国王、蓝胡子、狼和七只小羊、半只小公鸡、王子与长生不死的瘦老头、傻瓜买智慧、白雪公主、兔子和刺猬赛跑、夜莺、魔瓶、骑驴怪事、钉着马掌的女妖、大拇指、愤怒的小精灵、牧羊女当上了皇后、美人鱼和青蛙王子等。
“告诉你的主人,”国王回答说,“我很喜欢他的礼物,谢谢他。”
另一次,猫躺在一片麦田里,仍然把它的口袋张得大大的。当两只鹧鸪钻进去时,它一抽绳子,把两只全捉住了。随后,它又像上次送兔子一样把它们送给了国王。国王又愉快地收下了鹧鸪,还给了它一些赏钱。就这样,一连三个月,猫时不时地以它主人的名义向国王进贡一些野味。
有一天,猫听说国王要带着自己的女儿——世界上最美丽的公主——坐车到河边去兜风,它就对主人说:“如果你照我的话去做,你就会交好运:你只要到河里我给你指定的地方去洗澡就行了,别的事由我来办。”
“卡拉侯爵”虽然不知道猫玩的是什么把戏,但他还是照猫的话去做了。
当他正在洗澡的时候,国王的马车从河边经过,那只猫便扯着嗓子喊起来:“救命啊!救命啊!卡拉老爷快要淹死啦!”
国王听到喊声,从车窗里探出头来;他认出了那只经常给他送野味的猫,就立刻命令他的侍从去搭救卡拉老爷。当人们把可怜的卡拉从河里拉上来时,猫走到马车跟前对国王说,他的主人洗澡时来了一群小偷,尽管他大喊:“抓小偷!抓小偷!”小偷还是把它的衣服偷走了(其实是这只调皮的猫把它们藏在了一块大石头下面)。国王立刻命令他的侍从取来一套最漂亮的衣服送给“卡拉侯爵”。国王向他表示了深切的慰问。侯爵穿上刚刚给他的漂亮衣服,显得更加漂亮了(因为他本来长得就很英俊)。国王的女儿一看见他就对他产生了好感,而当“卡拉侯爵”非常尊敬而又有几分温柔地看了她几眼以后,公主便疯狂地爱上了他。国王请他上车,同他一起游玩。猫看见它的计划快要成功了,心里非常高兴,就跑到车前先走了。不一会儿,它碰到一些农民在草地上割草,就对他们说:“喂,割草的,你们对国王说这片草地是卡拉侯爵的,不然你们都会被剁成肉酱!”国王经过草地时,果然向那些割草的农民问起这片草地是谁的。
“是卡拉侯爵老爷的!”割草的人齐声回答,因为他们被猫的话吓坏了。“你的草地真漂亮啊!”国王对“卡拉侯爵”说。
“是的,陛下,”侯爵回答说,“这片草地每年的收成都不错。”
那只聪明的猫继续在前面跑。它遇到了一些割麦子的人,就对他们说:“喂,割麦子的,你们对国王说这些麦田是卡拉侯爵的,不然你们都会被剁成肉酱!”不久国王经过这里,果然想知道他看见的这些麦田是谁的。
“是卡拉侯爵老爷的!”割麦子的人回答说;国王又赞赏了侯爵一番。
猫一直在马车前面跑,无论遇到什么人,它都说同样的话。国王对“卡拉侯爵”拥有这么多财富大为惊叹。
最后,猫来到一座美丽的城堡。这座城堡的主人是一个食人怪,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国王一路经过的地方都属于这座城堡。猫打听清楚了这个食人怪是谁,他有什么特点,然后要求同他见面,说是既然从城堡门前经过,如果不拜访主人,就显得失礼了。食人怪尽力以其所能做到的温和态度接待了猫,并请它坐下。
“有人告诉我,”猫说,“你有变成各种动物的本领,比如说变成一头狮子或者一头大象。”“没错,”食人怪粗鲁地说,“我现在就变成一头狮子给你看。”
猫看见一头狮子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吓得要命,赶快跳到屋檐上。由于穿着靴子,它跳起来既费力又危险,在房檐上走路也不方便。过了一会儿,它看见食人怪恢复了原形,便从屋顶上下来,并承认它刚才被吓坏了。“还有人告诉我,可我不相信,”猫说,“说你能变成最小的动物,比如说变成一只老鼠或者田鼠。坦率地说,我认为这绝不可能。”
“绝不可能?”食人怪说,“我变给你看看!”他马上变成一只老鼠,在地板上跑来跑去。猫一看见老鼠,立刻扑上去,把它吃掉了。
这时候,国王正好经过这里,他看见这座美丽的城堡,很想到里面去瞧瞧。猫听见了马车驶过吊桥时的辘辘声,赶忙迎上前去,对国王说:“欢迎陛下光临卡拉侯爵的城堡!”
“怎么,侯爵先生,这座城堡也是你的吗?”国王惊叫起来,“这个天井及其周围的建筑真是美极了!要是你们愿意,我们再到里面瞧瞧去!”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