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阳主编的《组合结构设计原理》共分7章,内容包括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及其构件的设计方法、材料的基本性能、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板、钢与混凝土组合梁、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以及混合结构设计概论。在编写过程中,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先进性和适用性,主要讲述组合结构及其构件的计算理论、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以及混合结构的特点和基本设计原则,力求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重点突出,对基本概念论述清楚。书中有相当数量的例题,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为便于自学,每章都有小结、思考题和习题等内容。本书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研究生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薛建阳主编的《组合结构设计原理》为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是根据我国最新有关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规范、规程及混合结构的研究成果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绪论、结构设计方法及材料性能、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板、钢与混凝土组合梁、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以及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等。主要讲述组合结构及其构件的受力性能、设计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以及混合结构的相关基础知识。书中每章都有必要的例题、小结、思考题和习题,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原理,掌握其具体应用。
《组合结构设计原理》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研究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在设计、施工和进行科研工作时参考。
第1章 绪论
1.1 组合结构的定义及分类
1.2 组合结构与混合结构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1.3 组合作用及其基本原理
本章小结
第2章 结构设计方法及材料性能
2.1 结构设计原则
2.1.1 组合结构的功能要求
2.1.2 极限状态方程和功能函数
2.1.3 结构可靠度与可靠指标
2.1.4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2.2 材料性能
2.2.1 钢材
2.2.2 焊接材料
2.2.3 螺栓及锚栓
2.2.4 栓钉
2.2.5 钢筋
2.2.6 混凝土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3章 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
3.1 概述
3.1.1 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概念
3.1.2 压型钢板形式
3.1.3 组合板的性能特点
3.2 施工阶段组合板承载能力及变形计算
3.2.1 施工阶段组合板承载能力计算
3.2.2 施工阶段组合板变形计算
3.3 使用阶段组合板承载能力计算
3.3.1 组合板的典型破坏形态
3.3.2 使用阶段组合板承载能力计算
3.4 使用阶段组合板刚度、变形及裂缝宽度计算
3.4.1 使用阶段组合板的刚度计算
3.4.2 组合板裂缝宽度计算
3.4.3 组合板自振频率验算
3.5 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构造要求
3.5.1 组合板基本构造要求
3.5.2 组合板中钢筋配置要求
3.5.3 组合板抗剪连接件要求
3.6 组合板设计计算实例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钢-混凝土组合梁
4.1 概述
4.1.1 组合梁基本原理
4.1.2 组合梁类型及特点
4.2 组合梁的基本受力特征和破坏模式
4.2.1 简支组合梁
4.2.2 连续组合梁
4.2.3 组合梁的滑移特征
4.3 混凝土翼缘有效宽度
4.3.1 问题的提出
4.3.2 计算方法
4.4 简支组合梁弹性承载力计算
4.4.1 换算截面法
4.4.2 组合梁抗弯承载力计算
4.4.3 组合梁抗剪承载力验算
4.4.4 温差及混凝土收缩应力计算
4.5 简支组合梁塑性承载力计算
4.5.1 组合梁抗弯承载力计算
4.5.2 组合梁抗剪承载力计算
4.6 连续组合梁的内力计算
4.6.1 组合梁的截面类型
4.6.2 连续组合梁内力的弹性计算方法
4.6.3 连续组合梁内力的塑性计算方法
4.7 连续组合梁承载力计算
4.7.1 负弯矩区钢梁的稳定性验算
4.7.2 负弯矩作用下的弹性承载力验算
4.7.3 负弯矩作用下的塑性抗弯承载力计算
4.7.4 负弯矩作用下的弯、剪相关承载力验算
4.8 抗剪连接件设计
4.8.1 抗剪连接件的受力性能
4.8.2 抗剪连接件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4.8.3 栓钉的材性要求及试验方法
4.8.4 抗剪连接件的构造要求
4.8.5 抗剪连接件的承载能力计算
4.8.6 抗剪连接件布置方式
4.8.7 部分抗剪连接组合梁承载力计算
4.9 混凝土翼板的设计及构造要求
4.10 组合梁正常使用阶段验算
4.10.1 组合梁变形特点及分析
4.10.2 组合梁变形计算方法
4.10.3 混凝土板裂缝宽度计算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5章 型钢混凝土结构
5.1 概述
5.1.1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5.1.2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5.1.3 型钢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
5.1.4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一般规定和构造要求
5.2 型钢混凝土梁
5.2.1 试验研究
5.2.2 型钢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5.2.3 型钢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5.2.4 腹部开孑L型钢混凝土梁
5.2.5 型钢混凝土梁的挠度计算
5.2.6 型钢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验算
5.2.7型钢混凝土梁的构造要求
5.3 型钢混凝土柱
5.3.1 轴心受压柱
5.3.2 偏心受压柱
5.3.3 型钢混凝土柱的一般构造要求
5.4 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
5.5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
5.5.1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的基本形式及构造要求
5.5.2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5.5.3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5.6 柱脚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6章 钢管混凝土结构
6.1 概述
6.1.1 钢管混凝土的基本原理
6.1.2 钢管混凝土的基本特点
6.1.3 钢管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6.2 钢管混凝土构件设计
6.2.1 钢管混凝土相关设计规范简介
6.2.2 钢管混凝土结构材料和设计指标
6.2.3 钢管混凝土构件承载力验算
6.2.4 钢管混凝土格构式柱的设计
6.2.5 新型钢管混凝土柱
6.3 钢管混凝土抗火设计和防火构造措施
6.3.1 钢管混凝土抗火设计
6.3.2 钢管混凝土防火构造措施
6.4 构造和节点连接
6.4.1 一般构造要求
6.4.2 梁柱连接节点
6.4.3 其他节点构造
6.5 钢管混凝土的施工
6.5.1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特点
6.5.2 钢管制作
6.5.3 混凝土的浇筑与质量检查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7章 混合结构设计
7.1 概述
7.2 不同结构构件组合而成的混合结构
7.2.1 采用SRC柱的混合结构
7.2.2 采用RC柱的混合结构
7.2.3 采用CFT、柱的混合结构
7.3 平面由不同结构体系组成的混合结构
7.3.1 采用RC核心筒的平面混合结构
7.3.2 采用钢核心筒的平面混合结构
7.4 立面由不同结构体系组成的混合结构
7.5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研究的展望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