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岳作为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开设的沟通课程,如“公共谈判技巧”、“领导沟通术”等深受学生欢迎。这些课程构成了本丛书的基础。
本丛书涉及人际沟通最主要的四个方面:演讲、谈判、深度访谈以及焦点会议。用于个人、企业、组织间的沟通交流。
本书为该丛书之一,包含座谈会的组织、主持、语言技巧、非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于个人的社会交往、企业和组织的营销及管理都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凝聚人气的焦点会议/袁岳格调沟通丛书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作者 | 袁岳//张军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袁岳作为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开设的沟通课程,如“公共谈判技巧”、“领导沟通术”等深受学生欢迎。这些课程构成了本丛书的基础。 本丛书涉及人际沟通最主要的四个方面:演讲、谈判、深度访谈以及焦点会议。用于个人、企业、组织间的沟通交流。 本书为该丛书之一,包含座谈会的组织、主持、语言技巧、非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于个人的社会交往、企业和组织的营销及管理都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内容推荐 把一组人放在一起,将汇集远比个人间访谈更为广泛的信息、见识和意见。座谈会中,一个与会者的发言会引起其他与会者的连锁反应。在群体交流中,远比个体间交流更易碰撞出灵感与创意。 本书包含座谈会的组织、主持、语言技巧、非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于商业组织会议、企业内部会议、市场研究座谈会等各种会议的有效召开有指导作用。 目录 第一章 焦点团体座谈会 焦点团体座谈会的特征 焦点团体座谈会与传统座谈会的五个差异 焦点团体座谈会的应用范围 焦点团体座谈会中的九种具体角色 设计焦点团体座谈会的基本要点 第二章 焦点团体座谈会在不同群体中的使用 小型座谈会 家庭座谈会 伙伴座谈会 特殊群体的座谈会 第三章 如何组织焦点团体座谈会 与会者条件 与会者的选择 与会者的人数界定 座谈会的次数 会议时间的安排 会议场所与设备 与会者的津贴回报 会场会务服务 第四章 如何设计焦点团体座谈会提纲 提纲设计的基本原则 三种不同方式的提纲:主题式、问卷式、剧本式 提纲设计的流程 如何设计提问方式 问题的顺序如何排列 探询、跟进及意外问题的处理 问题限制的多种因素 提纲中的间接推动因素 第五章 如何主持焦点团体座谈会 一个合格座谈会主持的基本要求 座谈会不同阶段的主持具体要求 座谈会的语言策略 如何在座谈会中运用非语言策略 主持人的训练要点 第六章 如何在焦点团体座谈会中应用侧探技术 侧探:提供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触及真实信息的途径 侧探方法的类型:语言侧探法、活动侧探法 侧探结果分析:收集、解释、推断 第七章 如何整理会议资料 会议记录的基本要素 做好会议音像资料的整理 分组小结 编码补充 第八章 如何进行座谈会资料分析及撰写报告 座谈会资料分析的基本要求 座谈会资料的分析 座谈会资料分析涉及的其他工具 座谈会报告的写作 报告写作中15个注意事项 附8-1 ××超市女性化妆品选择模式座谈会主持人简明报告 附8-2 焦点团体座谈会正式报告样本 试读章节 1.主持人应促进形成与会者的对话关系 对话有助于创造一种相对随和的气氛使与会者展开他们的社会经验及个人想法。但同时,主持人所使用的语言应该是直接的、随和的、简单的、自然的和让大家感到熟悉的。有些问题的问法适合书面表达,但表现在口头上就有点别扭。有时过多的背景介绍和转接性介绍,会让与会者困惑或导致误解。 主持人应促进形成与会者的对话关系,并在这种对话中找到适当的切人点,介入与引导与会者的对话。最直接、简单、随和的问题正应当是从这些被邀请来参加会议的人中间,他们平时用来进行思想和对谈的语言。 对话方式不同于指令方式的基本点在于它更像是一个讨论情景的启钥,而不是一个简单发出的要求。试比较下列两组语言: 例句A组: ——你在商场闲逛时,、会注意到商家放的pop吗?(指令式) ——大家最近在商场闲逛时,看到了一些什么呢?(对话式) 例句B组: ——你和朋友说到白酒好不好时,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对话式) ——那么什么算是好的白涵呢?(指令式) 2.问题的清晰性 在主持人提纲中所使用的问题应该是清晰的。清晰意味着简朴,只有一个发问角度,通俗。询问时所用问题越长,引起混淆可能性越大;而使用多义词,或把几个问题放在一起询问时(例如:“那么这种手机的质量如何?”在这里,与会者对于质量是意味着“服务质量”还是机器本身质量有可能产生混淆),或者主持人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用另外一些说法加以解释,这都有可能导致与会者对于问题的理解与主持人发生歧义;通俗要求主持人所使用的词义能为与会者所理解,应避免使用文言文、文学类词汇、典型的书面语言、技术术语。 有时候,主持人用地方方言及俚俗语(如在南方主持会议时用北京本地人的一些专用俗语表达意思)、特殊的社交圈语言(如互联网业内人士语言、大学校园用语等)在使用的场合不当时,同样会产生与会者难以理解或所理解的含义不准确的情况。最重要的是,所使用的语言应是目标研究群体的常用语言。如果你使用的语汇不合常规,那么你就可能会被与会者看做是“外人”、“怪人”或者是“外星人”。 3.寻求帮助 要设计出高质量的座谈会提纲问题,就不能仅由研究人员单兵作战,研究人员应从其他人那儿获得意见、感觉和建议,其他有设计问题、主持经验的研究人员能贡献不少他们的技巧与判断。同时,从和与会者背景相同或相似的人那儿获取意见或进行尝试性沟通将有助于改进问法的质量。 4.拥有充分时间 要把座谈会提纲设计成为一个锐利且实用的工具,需要相当多的时间投入,但这点常常为研究人员或客户所忽略。把最初的思考和动议变成初步问卷,再不断地完善询问角度与所用词汇,一份提纲可能要进行十数次反复调整。 5.主要是找出适合每一个人的方法 有许多可行的提出问题的方法,它们可以让目标消费群体明白问题的意思是什么,也能带动他热烈地参加讨论。但这些方法不见得是研究人员熟悉的,也不见得是研究人员所欣赏或喜欢的。在这里,重要的不是研究人员的见识与知识,而是那些可以激发与会者的方法。同时,一种方法对这一位主持人可行,但不见得对另一位主持人可行,因为这要与每个人的知识、风格、个性相配合,你让一个本身就很幽默的人提出呆板的问题就很不合适,主要是找出适合每一个人的方法。 针对可放入提纲中的问题,有十个合适可行的经典问题: 1.如果您是负责人,您会对此作出哪些改变? 2.是什么因素将会使这产品获致好评?或者说,如果这个产品受到好评,这好评将因何而来? 3.如果您是主持人,您会乐意向这组与会者提出的下一个问题是什么? 4.关于这个产品,如果您需要向您最好的朋友或家人进行介绍的话,您会说些什么? 5.假定这个产品会说话,要它谈谈自己的话,它会说些什么? 6.如果可以对这个产品作一些改进的话,您会去改动它的哪一点?您对这一点加以改动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7.为什么这样做会使这个产品受到更多好评? 8.您能告诉我关于这个产品的五个可取之处吗?哪怕这个可取之处多小也没关系。 9.如果您被指定负责销出1000件这种产品,那么您会在广告宣传中强调的要点是什么? 10.在您选择产品时,要作出接受或拒绝这个产品的决定,您最需要知道的是什么?P52-54 序言 有一个大学生朋友问我:中国人素来讲究低调,而你是很主张高调的,甚至认为高调才有戏,那么这不是违背我们一向的传统么?这个问题似是而非。中国传统上是不讲究高调的,但那是在农业社会形成的规则。在农业化的社会里面,人们的社会网络相对固定,彼此认识,不需要高调,也不认可你那种可能打破社会格局的调门。但是到了现代的信息社会与工业化社会,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松散化、规模化、快速化了,从机会上来讲我们似乎接触了更多人,但从沟通效果来说人们之间的关系密切度却下降了。因此如果没有高调,其他人都不知道你是谁,不知道你做了啥,不知道你能做啥,不知道那是你做的,不知道这样做的道理,也不知道你与其他人做得有啥不一样,如此则很难使能做者突出,也不能与不能做者分别,使得社会的识别成本高而运行效率低。 当然我说的高调是强调有实力与做功下的高调,不是纯忽悠,也不是蒙骗。但我不是指你一定是在功成名就之后才能高调,人们应当把沟通能力当成一种普通的社会交往能力,你想做一件事情可以与别人商量,你想动员一些人一起去努力可以去开演讲会,你想整合资源那么就需要去谈判,你需要知道社会与市场的需求那么就需要去访问调查。因此高调是指积极地、主动地、自然地面对熟人与陌生人,正当直接地去沟通,而不是光在那儿自己想,自己念叨,也不是只说悄悄话。我发现欧美名校里面中国名校学生相对就多,为什么?难道他们真的歧视我们中国的非名校学生么?实际上不完全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非名校学生根本没有申请欧美名校的自信,而如果你敢大胆申请,其实也有相当的机会呢。按照我的这一建议,若干名非名校同学得到了欧美名校的录取通知与奖学金。我们今天身在一个快速发展、周围充满各类资源、机会和风险的时代,没有一点高调沟通的意识与能力,那么我们就会成为二八定律里面的弱势一方。在这样一个已经在本质上发生了变化但很多人还普遍低调的社会环境里面,高调本身就是竞争力,而我们很多的家长、老师与长辈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给小孩子灌输的还是以低调做人的惯例。 上海滩上有一种对人赞许的方式,称为有腔调。有腔调有酷、派、拽、牛的意思,也有范儿、劲儿的味道。基本的形象是光鲜、讲究,但是往往有点鼻孔对人、斜眼看人,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呛一口的感觉。我要说这个感觉并不是那么好,也不是我们在沟通中真正欢迎或者去效仿的模式。而我更提倡沟通要有格调,所谓格调就是:可以主动表现,但有知识而谦虚,不以自己有知识而蔑视其他人,不以自己知道一点而觉得只有自己最牛;积极与人沟通不只是为讨好,更不是为献媚,而是有自己的尊严,也尊重其他人的不同意见,所谓不卑不亢;与人沟通能带给人帮助与善意,同时也能倾听其他人的意见,追求妥协与双赢;对其他人的感受敏感,又不会因过敏而紧张,或者因为过于无视其他人的意见而专横。我们今天已经进入一个利益分化的时代,进入了一个很多人有自己话语权的时代,因此沟通已经成为了解人、接近人、获得人、与人相处的基本能力,没有沟通的能力就没有和谐的关系。 沟通不只是一种意愿,也是一种方法论与技术工具。徒有沟通的善意也不一定有好的沟通结果。今天我们要科学地学习与掌握更多的沟通知识、技术与技巧,从而在有限的沟通成本下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这也就是新编的这套沟通丛书的出版目的。当我们把自己朴素的沟通佐以适当的专业方法,我们就会收获到很多出人意料的结果——我知道有人觉得学习沟通技术是不是太功利了,那么我要说,你都不怕粗糙的沟通把你陷在泥泞里,你干嘛担心专业的沟通把你带到花园里呢?你既然都不怕在糟糕的沟通中受苦,又何必害怕因为学习了更好的沟通工具而让你幸福呢?沟通本来就是蜜蜂的翅膀,学习沟通工具只是把蜜蜂们应该有的翅膀还给了大家。 袁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