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晴朗的冬日。清晨的寒风从天空掠过,缓缓吹奏出一种蓝灰色的调子;云都是细丝细缕交错着,薄絮般在空中浮起一层。太阳正从校园的东北角徐徐向上升着,周围的云层便笼罩在金色的烟雾中,织网一般迅速铺散开。远远望去,学生公寓的楼群仿佛被阳光涂上一层釉色;楼下枯黄的草坪,也因润上了温暖的色调而生动了些许。
二楼的百叶窗被轻轻拉开,窗前站着个女孩。阳光落在她光洁紧绷的脸上,就留下些滑移闪烁的阴影。她推开窗,微探出头,风吹在薄薄的睡衣和湿漉漉的长发上,带来些寒气,令她陡然清醒了许多。对面的窗口悬着棵玩具圣诞树,下周就是圣诞节了。她的眼光落在公寓楼旁未开的桃树上,几根光秃的枝条,向空中无力伸展着,在这冬日的早晨,姿态疲乏而单调。
她忽然感到一丝厌恶,眼光从树枝上挪开。太阳终于爬上电脑大楼的楼顶,火球似的立着,她心底那种烦躁的感觉就也随之而起,这不过是北美单调反复生活的又一个开始罢了。她用力拉下窗子,紧接着刷的一声,百叶帘也随之落下。卧室里顿时暗下来。
接着听到敲门声。
“陆佳,陆佳,你起床了吗?”她的室友晓雯细声细气地喊着。
陆佳开门,晓雯在门口冲她笑:“电熨斗烧坏了,借你的用用好吧?”陆佳去找到电熨斗给她,没好气地说:“一大早的,昨天刚考完试,都不让我睡个安生觉。”
“对不起。噢,谢啦。”晓雯笑眯眯接过熨斗,看眼陆佳湿湿的头发,不忘揭露一句:“你都洗澡了还睡什么呀?”反身跑回自己的房间。
晓雯和陆佳都是D大电脑专业的研究生,下学期毕业。晓雯姐姐在附近的电讯公司工作,对妹妹疼爱又关照。姐夫振淮刚刚在自己工作的西北电讯替她找了个实习生位置,这样晓雯下学期就要去大公司工作,她心情不错。
陆佳看着晓雯进了自己房间,就去厨房做早餐。
这公寓是三居室,大家公用厨房跟客厅。客厅陈设简单。半新格子布沙发、柚木的西式餐桌椅、墙上挂着两幅油画,全是业主的财产。两幅域的基调都是海蓝色,一幅是帆船,白帆高高擎起,摔碎的白浪泡沫般堆积在海面上,驶出的海滨像是西班牙某个港口;另一幅是栋小木屋,靠水而居,悠悠闲闲,典型的北美乡村风格。
陆佳掰开一瓣蒜,啪啪拍碎,混着奶酪涂在面包片上,生蒜的味道有些呛鼻,放入烤箱后,奶酪渐渐融化,香气溢了出来。陆佳守着烤箱,目光正对着墙上的画。这两幅画,也不知哪是结束哪是开始。人生就做这两件事情吧,出航与归来。她的家乡也在海滨,美丽的青岛。留学几年,下学期将毕业,也许该回去一趟吧,假如能顺利找到工作的话。昨天她已经把OPT的表格交了,就是意味着下决心在这北美找工作。可是,自夏季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的震荡、恐慌,股市接踵而至的坏消息都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就业领域。夜里她上网读财经新闻,华尔街周刊预测将会出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这消息搞得她差不多一夜未合眼,天不亮起床了。
晓雯跑出自己房间,穿着熨得服服帖帖的毛衣和格子裙。见陆佳在烤面包,就去倒了两杯牛奶。另一间卧室的门依然紧闭,晓雯问:“侯莹是没起床还是昨天没回来?”
“没起。凌晨才回来,动静那个大!我睡觉本来就轻。”陆佳语气很气愤,晚上睡不好,白天火气就自然大。晓雯连忙拉她在餐桌前坐下,吃新鲜烤出的蒜茸面包,满屋子喷喷香。陆佳个儿高,晓雯小小个子不像从哈尔滨来的。
侯莹是这公寓里另外一位室友。 陆佳喝口牛奶:“晓雯,你说这次贷危机,为啥会引起科技股下滑呢?”
“我也不太清楚。听李阳说,这是泡沫连锁效应。九一一后,科技股泡沫破灭了,经济下滑,华尔街又吹出了信贷泡沫,带动了科技股和能源股上扬。现在信贷泡沫破灭了,所谓的高科技和能源工业也就自然会萎缩了。”
“你说,西北电讯明年还会招人吗?”陆佳不等晓雯说完又急切地问。p2-3
上帝的阳光——《泡沫》自序
2006年仲冬,我的儿子Hank出生。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很少动笔写作,甚至连互联网也鲜有时间光顾。我的生活简单化为一种颜色——橘子色:我工作的金融机构,以橘子色为它的主题色,据说是象征财富,抑或是荷兰皇家的颜色。每天回到家里,儿子闪亮的笑容和曜人的肤色竟也仿佛是同一色系,像明媚的阳光令我陶醉。时间在上班下班配方奶粉纸尿片中悄然流逝,不记得是哪一天,儿子能够咿咿呀呀地吟诵“人之初,性本善”了,我也不知从何种媒体中得知,经济危机来了。
这讯息反映在我的大脑皮层,变成了“经济危机又来了”。的确,我来北美不过十载,经济危机已是第二次。我很难想象,那些土生土长的,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生的美国人,他们的一生中经历过几次这样的衰退?每一次他们都会面临股市崩盘,通货膨胀,养老金缩水,企业倒闭,失业率增高这些切肤之痛。每一次他们都彷徨无计,只能从心底里祈祷,早一些走出低谷,早一些看到转机。是啊,除了祈祷,还能做些什么呢?就像现在和朋友邻居聊天聊到失业率、破产和股市的黯淡情景,大家只能说,过两年就好了。顶多再过两年,经济一定会复苏的。
而两年之后又能怎么样呢?就业率会提高吗,工资会增长吗?进入下一个经济循环之后,周而复始,我们还会再次面对这种经济和精神的阵痛。我会和所有的人一样,一次次担心自己的生活、工作、子女教育、养老保险……在这个最崇尚个人自由和个人价值的社会,一个人的价值究竟在哪里?被经济市场压迫而日渐萎缩的精神,又能给个人自由留下多大的空间呢?
于是有了《泡沫》这本小说。
小说的背景是次贷危机后引发的经济衰退。故事大多虚构。我自己要说的话,就由那些虚构的人们代我去表达;我心怀的疑问和矛盾,也由那些虚构的人们代我去寻求答案。而我在书写的同时,也和那些虚构的人们一起,经历着那些浮沉着泡沫的人生岁月,仰头看秋风起兮飞过的云彩。回味那些寒菊幽兰一样芬芳的青春和爱情。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人之道也就是经济危机的根源。可是人之道是无法避免的,人之为人,社会之为社会,就是因为这个人之道,是与天之道相反的。
书里的人物最后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但是生活还将继续。就像海子的诗歌:“永远是这样/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我把这本书献给我的儿子。希望在他长大之后,已经不再为经济危机所困扰。而现在,我在等待经济复苏的时候,会给儿子念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我会告诉他,美人鱼在变成海上的泡沫之后,还可以期待永恒的灵魂,因为她变成天空的女儿,因为上帝的阳光正照耀着她。
2008年的美国,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把整个北美经济卷入堪与1929年大萧条相比的衰退。危机的阴影由基于房地产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蔓延到了刚刚走出2000年网络泡沫的打击,尚在艰难恢复中的电讯行业。
达拉斯是规模仅次于硅谷的北美主要高科技开发区,有电讯走廊之称。在经济衰退的大潮之中,达拉斯的电讯业受到严重冲击。《泡沫》在此真实的背景下讲述了一个精彩感人的故事。书中有大的时代背景描写,包括大规模裁员、失业,公司做假帐欺骗员工与股民等等,但更多的笔墨是用于描绘这些所谓金领阶层的华人的真实生活,揭示了他们的生存状态以及内心的困惑、迷惘、绝望与挣扎。
小说的背景是次贷危机后引发的经济衰退。故事大多虚构。作者将自己要说的话由那些虚构的人们代其去表达;他心怀的疑问和矛盾,也由那些虚构的人们代他去寻求答案。而他在书写的同时,也和那些虚构的人们一起,经历着那些浮沉着泡沫的人生岁月,仰头看秋风起兮飞过的云彩。回味那些寒菊幽兰一样芬芳的青春和爱情。
书里的人物最后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但是生活还将继续。就像海子的诗歌:“永远是这样/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