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苏州诱惑(苏州地方历史文化读物)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叶正亭
出版社 广陵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千年古城、古典园林、名胜古迹、水乡古镇以及小桥流水人家……数不尽的天堂美景,尽在素有“人间天堂”之美称的苏州,本书带你进入这一人间仙境,任你舒心畅游。

书中文章均是作者“亲历、亲见、亲闻”之作,因而读者能感受到春日问梨花消息之兴奋,夏天亲密接触太湖水的凉爽,秋风闻木樨香之惬意,寒冬孵茶馆、喝冬酿酒的温馨。四季都有与众不同的诱惑,这就是苏州的诱惑。

内容推荐

看苏州,既要看全貌,更需看文化细节。这些细节,体现在苏州的山水风光、园林景观、名宅故居,体现在双面刺绣、苏作苏工、生活习俗……

写苏州的书很多,《苏州诱惑》是其中一朵精美的小花。书中文章均是作者“亲历、亲见、亲闻”之作,因而读者能感受到春日问梨花消息之兴奋,夏天亲密接触太湖水的凉爽,秋风闻木樨香之惬意,寒冬孵茶馆、喝冬酿酒的温馨。四季都有与众不同的诱惑,这就是苏州的诱惑。

目录

苏州的亮点(引言)

第一编 春之声:问梨花消息

 探询早春第一花

 问梨花消

 最是洞庭碧螺春

 四月十四轧神仙

 七横八竖山塘桥

 好久没走平江路

 喜看贝大师的“小女儿”

 苏州有座珍宝馆

第二编 夏之风: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回眸周庄

 夜色同里

 烟雨角直

 小满枇杷半坡黄

 夏至杨梅漫山红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亲密接触太湖水

 糯米糕团四季吃

第三编 秋之魅:闻木樨香

 名园先要品拙政

 夜游网师园

 风情金鸡湖

 “姑苏第一名山”

 赏月宝带桥

 姑苏“水八仙”

 闻木樨香 品鲤肺汤

 阳澄湖边食蟹图

第四编 冬之韵:冬至大如年

 孵茶馆的变迁

 拜谒草鞋山

 相城探宝

 寒山寺三二事

 陆巷古村吃喜酒

 帮你点桌苏帮菜

 冬至大如年

 姑苏年事

 

到苏州100个必看之地

后记

试读章节

探询早春第一花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江南早春绽开的第一朵花便是梅花。

一说梅花,江南人脑海里立马跳出三个字:香雪海。香雪海位于苏州光福,传说是清康熙所题,其实不然,是江苏巡抚宋荦赏梅脱口而出的,之后,乾隆六次南巡,六次到光福香雪海赏梅确系事实。乾隆好吟诗,每次都留下诗作。林逋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堪称佳句!

关于赏梅之地的命名,我以为“香雪海”是最精准、最贴切、最生动、最浪漫的了,自幼就折服于这三个字!香者,梅之味;雪者,梅之色;海者,梅之量。苏州人民一直以“香雪海”为骄傲,上个世纪80年代,生产出了第一台冰箱,便以香雪海命名,作为商标,与“长城电扇”、“孔雀电视机”、“春花吸尘器”一起,并称为苏州“四大名旦”,也红红火火了十多个年头。

自从太湖通了大桥,光福的“香雪海”逐渐被冷落了,而西山赏梅越来越热,至少于我,早春西山赏梅是几乎成了每年必做的功课了。

西山的梅花那真叫漫山遍野,有说二千亩,有说三千亩,也有说是逾万亩。要我说,这主要是地点不同,角度不同所致。如果站在石公山顶的“驾浮阁”上往下看,看到的一座山上的梅花,可能也就是二、三千亩。但整个西山岛呢?八十二平方公里,农户房前屋后的梅树加起来,那一定是逾万亩了。

平心而论,光福的梅花与西山的梅花是无法比的,光福梅花那点量要称作“海”是有点言过其实,夸大过头了,不看西山的还好,一到西山,回过头来看光福,那光福的梅花充其量只能成“湖”、“池”了。但话又说回来,西山的梅花比较单调,以白梅为主,白梅的花色为淡粉色,花形亦为单瓣,花谢后会结果,便是梅子,“糖水青梅”、“苏制话梅”的坯料。西山的梅是经济梅。而光福的梅是以观赏为主,有各种名贵品种,所谓红梅、绿萼,还有乌梅,一花多色等等,花形亦多复瓣(重瓣),即我从小听母亲讲的“干叶头花”。

年年去西山赏梅,每年都会把有些事留在了记忆里。

五年前赏梅,是陪上海电台的咏椿君去的。那天下雨,赏花人都打着伞在梅林中穿梭,花花绿绿的伞,倒也给梅海增添了色彩和动感。在一株亭亭如盖的梅树下,我们见—农妇坐在矮凳上,面前摆放着四五个塑料盆,上面都用网兜罩着。盆里分别盛着鱼、虾、乌龟、甲鱼。那一对乌龟,每只有拳头大,两块脸颊通红,一双温顺的眼睛直瞪瞪地看人。我觉得这对乌龟要成为刀下鬼、盘中餐实在可惜,就与咏椿君商议买下,一人带走一只。五年间,每与咏椿见面或是通电话,总会提及这对我们救于西山梅林的小精灵,咏椿说,他养的那只不怎么长,而我那只居然大了一倍多,一个夏天吃掉半只蹄髈。我们商定,什么时候一起带到西山梅林下放生。

三年前的那次,买过两扎长在梅花树下的菜简,那是个很慈祥的老太,现掐了卖给我的。那菜简绿得有点粉白,有成人拇指样粗,矮矮的,胖胖的,一看就知道长在沃土里,营养很好,成串的花骨朵还深藏在菜简顶的叶腋间,不要说没开一朵花,连花蕾都是青涩的。回家立马洗洗烧了吃,感觉那菜叶还是活的,新鲜疏菜味道确实不一般,这么粗的菜简梗,竟吃不出一丝的筋和皮,因为长在梅树下,口感是甜的,回味是香的,就像是长在果树下的碧螺春茶,喝着菜汤,回味有一缕缕淡淡的果香味!可以说,那是我有生以来吃到的“最美味的新鲜菜简”,我相信,为了这一碗生煸菜简,天南海北的江南人真会生发出诸多“莼鲈之思”的故事来。

也是从那一年起,每年梅花开时,我都会想方设法买两扎长在梅树下、带着梅花香的现掐的菜简,以解一年思念之苦。这样的美味菜简,一年之中,也不过五六天时间有,过了时间,梅花落了,菜花开了,菜简就不再嫩。

两年前去西山赏梅,记住的不是趣事、乐事,而是深深的担忧。那天去到西山,只见马路两侧站满了卖梅花枝的农民,两三枝花,用细绳一扎,卖一二元钱。我好生奇怪,这么多农民,这样剪梅枝,西山的“香雪海”渐渐不就海枯香殒了吗?农民告诉我,这两年梅子价佃一路狂跌,一斤只卖四五角钱,有时连这个价格也保不住,梅树日常施肥、打药、护理,采梅时还要雇工,如此价格,白忙一年,说不定还要赔钱,经济作物不赢利,种它们作啥?农民说得头头是道,说还不如剪了花枝卖几个现钱,卖梅不如卖花好了。更有卖花的农民在议论,说要挖了梅树种茶树,这几年,碧螺春茶的价倒是年年飙升的。农民的议论听得我心惊肉跳,忧心忡忡,我真担心,西山香雪海,会不会渐渐缩小,变湖、变池,最后变潭、变沟而干涸了呢!农民是要讲经济效益的,种花也是为了吃饭,才不管你香雪海还是香雪池!

乙亥年,又到了问梅花消息的季节,我应《姑苏晚报》和太湖风景区的邀请,与一批作家一起,去西山为市民“赏梅寻幽”活动作先导。

年年赏梅花,岁岁有不同。今年是暖冬,西山的梅花开得比往年都要早,在来西山的车上还掐着指算日期,感觉来早了,会扑个空,可没料到,西山的梅花早已迫不及待,烂烂漫漫地开了,开了五六成。再一个不同,那就是游遍西山岛,没见一个卖花人。我在心里琢磨着原因,抑或是今年政府发了禁令,以全面保住西山香雪海不缩水?抑或是今年梅子的收购会提价,农民在盼着梅子丰收?如果真是这样,那倒是利好消息。农民是最讲实惠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了,他们就罢手,而一旦略有盈余,能过日子了,他们还是会偏重于传统产业,就像前几年的桂花,桂花是用来腌制的,做成糖桂花、咸桂花,进入食品领域。有几年,桂花收购价年年跌,光福一带的花农就抱怨,到了桂花时节,剪了花枝到城里卖,二三元钱一把,一个花季下来,把好端端的桂花树一棵棵剪得像“癞痢头”似的,真是心痛。这几年桂花又吃香了,身价百倍,不要说城里再也看不见卖花枝的农民,当地桂花树还没开花就给商贩包了,价格也涨了又涨,农民高兴了,桂花是越种越多,越种越香,说不定将来光福会打造出“黄金海”赏桂新品牌呢!种花的农民能有利,好端端的花树就可保护,便也就是保住了“香雪海”、“黄金海”啊!

江南不能没有花海!花海没了,江南就掉价。

P7-12

序言

苏州是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始于太湖三山岛旧石器、草鞋山稻米;文化始于良渚玉琮,春秋剑气。数千年的演变,苏州衍生出繁荣的经济、雅致的园林、精巧的手艺、荟萃的人文。苏州在变化中与时俱进,却总有不变的根。即便是小桥流水人家,百姓衣食住行,苏州也自有特色、自有诱惑。

苏州是座著名旅游城市,蜚声中外,每年来苏州游客有数千万人次,外地朋友到苏州,时间珍贵,应该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必看什么?

看苏州,既要看全貌,更需看文化细节。这些细节,体现在苏州的山水风光、园林景观、名宅故居,体现在双面刺绣、苏作苏工、生活习俗……

写苏州的书很多,《苏州诱惑》是其中一朵精美的小花。书中文章均是作者“亲历、亲见、亲闻”之作,因而读者能感受到春日问梨花消息之兴奋,夏天亲密接触太湖水的凉爽,秋风闻木樨香之惬意,寒冬孵茶馆、喝冬酿酒的温馨。四季都有与众不同的诱惑,这就是苏州的诱惑。

正亭同志是个有心人,作为散文作者,他观察细致,行笔细腻,感情丰富,篇篇美文读来怡人,恰如招待客人的一杯苏州碧螺春。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诱惑》对苏州“三古一湖”做了系统整理,加入了“状元府第”内容,提出了“到苏州100个必看”概念,是苏州对外推介的一种创意。

苏州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城乡文明程度、提高市民素质。600多万苏州人应更深入地知道苏州,才能进一步热爱苏州,建设苏州。500多万“新苏州人”应多了解苏州,才能更好地融入苏州,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愿更多的作家、书画家、摄影家描绘苏州、介绍苏州,愿更多的嘉宾良朋喜欢苏州。

后记

一本书的问世,总需要得到方方面面的帮忙和支持,作为作者,好比十月怀胎。近两年来,我的业余时间几乎全花在了本书的写作上,一地一地的看,一篇一篇的写,一次一次的改。我的第一读者是夫人朱丽萍,她对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提出过许多修改意见。面对即将付印的书稿,想说的话很多,归并成一句话:“谢谢!”要感谢的人很多:

感谢市委常委、宣传部徐部长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给予鼓励。

感谢远泰投资顾问公司程宏、陶淳、吴迈、周丹、任冉为本书的装帧设计、资料整理等方面所做的工作。

感谢出版社孙叶锋、刘栋和苏州方志办林锡旦、潘振亮为本书出版、校对、纠错等所做的工作。

感谢《名城早报》于祥为本书提供部分精美的照片。

感谢我在地方志办的同事们:陈其弟、诸晓春、林植霖、丁瑾、庄建中、傅强、潘振亮、姚中■、张伟应、俞菁、金凯帆、石磊、汪金昌、姜震江等。

感激之余是歉意,由于本人才学疏浅,书中一定存在不少差错,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2009年初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