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本书是唐弢代表性文章的最新选本,所收文章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作者研究鲁迅文学成就和思想价值的论文;第二部分记录了作者在编辑校订《鲁迅全集》中的思考和发现;第三部分节选了作者未能全部完成的《鲁迅传》三章;第四部分为作者有关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论文;第五部分为作者的“书话”名篇。阅读中国文库丛书,帮助更多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的专家学者对话,以此获得丰富学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唐弢文论选/中国文库 |
分类 | |
作者 | 唐弢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本书是唐弢代表性文章的最新选本,所收文章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作者研究鲁迅文学成就和思想价值的论文;第二部分记录了作者在编辑校订《鲁迅全集》中的思考和发现;第三部分节选了作者未能全部完成的《鲁迅传》三章;第四部分为作者有关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论文;第五部分为作者的“书话”名篇。阅读中国文库丛书,帮助更多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的专家学者对话,以此获得丰富学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内容推荐 唐弢(1913~1992),原名唐端毅。浙江镇海人。作家、文学评论家、现代文学史家。我国鲁迅研究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推背集》《落帆集》《鲁迅的美学思想》《晦庵书话》等。本书是作者代表性文章的最新选本,所收文章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作者研究鲁迅文学成就和思想价值的论文;第二部分记录了作者在编辑校订《鲁迅全集》中的思考和发现;第三部分节选了作者未能全部完成的《鲁迅传》三章;第四部分为作者有关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论文;第五部分为作者的“书话”名篇。本书使用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本。 目录 鲁迅不喜欢戏剧艺术吗?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纪念鲁迅逝世二十周年 “于无声处听惊雷”——读鲁迅一九三四年《无题》诗 《白光》和《长明灯》——为英文版《中国文学》作 论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 鲁迅杂文一解 伟人和圣人——鲁迅和孔子 ——为日文版《中国的旅行》作 一个应该大写的文学主体——鲁迅——汪晖著《反抗绝望——鲁迅的精神结构与(呐喊)(彷徨)研究》代序 关于《鲁迅全集》(1938年版)的校对 鲁迅先生的梓印工作 《鲁迅全集补遗》编后记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编校后记 花团剑簇 ——读新发现鲁迅佚文十一篇 论《我们今日所需要的是什么?》并非鲁迅佚文 读《鲁迅和斯诺谈话记录》析疑 《鲁迅传——一个伟大的悲剧的灵魂》(节选) 第一章 身世 第七章 少年豪情 第九章 《新生》 暗夜棘路上的里程碑——“孤岛”一年来的杂文和散文 八年来的抗战文艺运动 文风小品 题记 “博士卖驴” 长着疙瘩的文字 八股举例 “画眼睛” 打譬喻 民歌体的局限性 谈格律 诗的语言 影印本《申报·自由谈》序 《徐雉的诗和小说》序 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学术交流会上的发言 四十年代中期的上海文学——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 “中国现代文学研讨会”上的发言 西方影响与民族风格——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轮廓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问题 我爱《原野》 艺术风格与文学流派 沁人心脾的政治抒情诗——《夏衍剧作集》序 在民族化的道路上——《中华现代文选》序 由现代文学博士研究生试题想起的事 一个想法 关于周作人 关于艺术方法论 我观新诗——蓝棣之作《正统的与异端的》代序 林语堂论——《林语堂选集》代序 关于艺术形式 关于重写文学史 《域外小说集》 科学小说 闲话《呐喊》 半农杂文 撕碎了的《旧梦》 《童心》 两本散文 《世界文化》第二期 翻版书 《药用植物及其他》 线装诗集 藏书印 藏书票 谈封面画 《花之寺》 舍金上梓 《百喻经》 图文并茂 俞平伯散文 文人厄运 诗人写剧 释《幻灭》 《白屋遗诗》 周作人绍兴话序歌 《新月诗选》 自费印书 编后记 试读章节 鲁迅一生写过小说、诗、散文、杂文、文艺理论与文艺批评,虽然也写过两个可以说是独幕剧的《过客》(《野草》)和《起死》(《故事新编》),但他是作为对话体的散文和小说来发表的。在小说《社戏》里,他又谈到在北京旧式戏院里两次受窘的情形,并且宣称自己从那时起,就和中国戏剧告了别。在他逝世以后,白薇在一篇哀悼他的文章里,说到过去每次去看他,总是承他“父辈”似的关怀,“只有最后一次,我去请他写讽刺剧本,被他骂走了”①。根据上面这些材料,许多人便获得一个印象,似乎鲁迅是不喜欢戏剧的——无论是新兴的话剧或者传统的戏曲。当我国戏剧艺术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获得了卓越的成就,特别是京剧和地方戏曲在国外演出,受到普遍的欢迎,成为国际文化生活中重大的事件以后,青年们对这个问题感到很大的兴趣,渴望知道这位文化革命的伟人对戏剧艺术的观点和意见。 鲁迅是不喜欢戏剧艺术的吗?我以为不是。 一个作家应该有他自己的擅长,有他专心耕耘的园地。鲁迅自称对戏剧是“外行人”,“毫无研究”②,因此他没有写过剧本。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不关心戏剧,甚至不喜欢戏剧,恰恰相反,在提倡与发扬戏剧艺术方面,鲁迅曾经做过很多的工作,并且留下了重要的意见。在他主编的刊物里,发表了为数不少的剧本,单以前后十五期《奔流》而论,就登出了《盗船中》、《革命家之妻》、《空舞台》、《蚊市》、《子见南子》等五个独幕剧,白薇的三幕剧《打出幽灵塔》也是在这上面连载的;同一刊物还介绍了契诃夫的《熊》,替易卜生出过纪念增刊。其他如《语丝》、《萌芽》都刊载过剧本,从编辑工作上,可以看出鲁迅是很重视戏剧的。不仅如此,他自己还亲自翻译了武者小路实笃的《一个青年的梦》、爱罗先珂童话剧《桃色的云》,以及卢那察尔斯基《解放了的堂·吉诃德》的第一幕。倘不是瞿秋白答应从原文另译,他是一定会把后者全部译完的,因为他很关心苏联的戏剧。早在一九二八年,鲁迅就根据当时所能获得的材料,译出了尼可莱伊·叶甫列伊诺夫的《演剧杂感》①,并且在《编校后记》里提出自己的意见,认为作者的“论人生应该以意志修改自然,虽然很豪迈,但也仍当看如何的改法,例如中国女性的修改其足,便不能和胡蝶结相提并论了”②。他以现实主义的观点,指出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法则的客观存在性,并且说明美学必须根据前进的发展的原则来处理。鲁迅在这方面的看法,给予他的戏剧介绍工作以极其有力的支持。据我看来,所谓喜爱,首先就离不开这个正确的理解的基础。 全面地考察一下鲁迅对戏剧艺术——包括话剧和传统戏曲的意见,将有助于中国戏剧艺术的发扬,并且丰富我们对这一门艺术科学的理论。 P1-2 序言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加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这些著作,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中国人有“万卷藏书宜子弟”的优良传统,更有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中华大地读书热潮空前高涨。 “中国文库”选辑名著奉献广大读者,便是以新世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帮助更多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的专家学者对话,以此获得丰富学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以登高望远、海纳百川的广阔视野,披沙拣金、露抄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赜索隐的严谨态度,投入到这项规模宏大的出版工程中来。 后记 《唐弢文论选》中的文章选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十卷本《唐弢文集》。 第一部分为鲁迅研究论文;第二部分收《关于(鲁迅全集)(1938年版)的校对》等文及对鲁迅佚文的考证;第三部分节选《鲁迅传——一个伟大的悲剧的灵魂》中的三章。唐弢先生青年时代接触过鲁迅,毕生崇敬鲁迅。鲁迅逝世以后,他参加了《鲁迅全集》(1938年版)的校对工作,此后又搜集鲁迅遗文佚稿,编辑了《鲁迅全集补遗》和《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弢先生晚年本希望以主要精力撰写《鲁迅传》,为此,他做了长期的、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鲁迅传》仅完成十一章他就病倒了。虽然这部未完成的传记未必属“文论”,这里仍选录三章。 第四部分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论,其中有一些是“序”和讲话稿。 第五部分为“书话”选。唐弢先生说:“我写《书话》,继承了中国传统藏书家题跋一类的文体。”“我也曾努力尝试,希望将每一段书话写成一篇独立的散文。”(《书话·序》)虽然也未必属“文论”,但它们或许是最能体现唐瞍先生个人风格的文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