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武汉铁路百年/老武汉丛书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交通经济
作者 汪瑞宁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老武汉”是一套谈武汉历史的书,举凡乡邦名流、名楼老街、百年老店、码头货栈、茶坊酒肆、商旅会馆、山川胜迹、地方戏曲、俚语方言、掌故旧闻、社会风情等都有所记。这套凝聚众多学者心血,图文并茂的专题性丛书与笔者两年前主编出版的以城区为叙述单元的“武汉史话丛书”一横一纵,恰好构成一个武汉历史与文化的完整系列。

《武汉铁路百年》为老武汉系列丛书之一,分为京汉铁路与汉口之谜、粤汉铁路与武昌之谜、、武汉长江大桥与铁路枢纽之谜、历史风云与人文轶事四篇讲述武汉铁路的百年发展史。本书由汪瑞宁著。

内容推荐

《武汉铁路百年》为老武汉系列丛书之一。

武汉,是近代中国乃至世界极富影响力的城市。至晚清,武汉由一个进行内部商业循环的区域中心市场被迅速国际化。经过张之洞所谓“湖北新政”的培育和打造,晚清的武汉,不仅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商埠,而且成为中国早期工业化运动的发祥地之一,在“东方芝加哥”称呼之外又有“中国的曼彻斯特”的美誉。

《武汉铁路百年》分为京汉铁路与汉口之谜、粤汉铁路与武昌之谜、、武汉长江大桥与铁路枢纽之谜、历史风云与人文轶事四篇讲述武汉铁路的百年发展史。本书由汪瑞宁著。

目录

总序

缘起

第一编:京汉铁路与汉口之谜

 世界第一台火车头与第一条铁路

 中国的第一条铁路

 决定中国铁路历史的大论争

 专门动议修建卢汉铁路

 张之洞其人

 张之洞所奏缘何有效

 卢汉铁路开不了工

 承办卢汉铁路的具体人选

 一波三折的借款过程

 卢汉铁路比债的主要内容

 卢汉铁路南北起点如何确定

 “卢汉铁路”从何而来

 卢汉铁路工程概况

 赎回京汉铁路

 京汉铁路造福于汉口

第二编:粤汉铁路与武昌之谜

 由废约到“赎路”

 起始地引发的风波

 粤汉铁路借款草约签订

 粤汉、川汉两路借款正式合同成立

 汉粤川铁路问题与武昌首义

 詹天佑与铁路结缘的由来

 武昌首义前詹天佑在粤汉、川汉铁路

 詹天佑主持粤汉、川汉铁路工程

 詹天佑身居汉口,心怀全国,放眼世界

 詹天佑在汉口的最后时光

第三编:武汉长江大桥与铁路枢纽之谜

 联接江南江北铁路的最初途径

 千百年来在长江上建桥的梦想与尝试

 新中国动议建桥第一人梅呖春

 建桥决策的基本过程

 前线指挥部众将录

 试验和配套工程

 创新中的工程进展

 盛况空前的通车典礼

 武汉长江大桥的直接功劳

 武汉铁路枢纽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编:历史风云与人文轶事

 京汉铁路拉动鸡公山开发

 铁路工人的首义之举

 武汉最早的工会组织——粤汉铁路职工联合会

 粤汉铁路武长段罢工及

 第一个铁路统一工会的成立

 武汉“二七”大罢工名人旧居寻踪

 京汉铁路总工会第—任委员长杨德甫

 武汉铁路,吴佩孚的政治末路

 武汉铁路史上的抗战剪影

 毛泽东与武汉铁路

 连接武汉与香港的751次列车

试读章节

祖籍江苏武进的盛宣怀,字杏荪,秀才出身。此后科考十分不顺,一直没有挤身举人行列。但没有取得举人身份并不妨碍他的仕途前程。盛宣怀的父亲盛康与李鸿章为拜把兄弟,科考不第的盛宣怀很自然地就投到李府当了幕僚。李鸿章兴办的许多洋务,都是由盛宣怀承担。科举考试不行的盛宣怀办洋务兴趣极大,效果也显然。连吴淞铁路的谈判,实际上是把285000两白银扔进了黄浦江,他们也认为是一个胜利成果。就是这样,秀才出身的盛宣怀也当上了天津海关道员,同时还兼任轮船招商局会办、电报局总办等多种职务。要知道,清朝的兼职也是有薪水的,更为重要的是,他代表李鸿章管着这些新兴的行业。对于眼前举国上下关注的卢汉铁路,盛宣怀岂能不动心?这时的盛宣怀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隐情,就是他与李鸿章的关系。谁都知道他是李鸿章的得力干将,甚至有人说他是李鸿章的干儿子。然而,甲午一战,李鸿章备受国人指责,在中枢的地位也发生动摇。连他任职的海军部也撤销了。精明的盛宣怀对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急于为自己的前程打算,有意寻找新的靠山。张之洞正是一个最好的目标。此前在广东与上海,自己先后两次主动接触,算是示好,但效果并不理想,这从汉阳铁厂的事上就反映出来了。汉阳铁厂还在建设过程中,盛宣怀就向张之洞当面提出要求,希望主管铁厂。张之洞没有答应。盛宣怀又托庆亲王奕勖和李鸿章出面说话,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张之洞把办汉阳铁厂的任务交给自己的亲信蔡锡勇,并且在武昌宝武局公所挂上铁政局的牌子,让蔡以候补道员身份担任总办。盛宣怀十分生气,有意说当年勘测大冶铁矿时还亏空了15万两银子的公款,要求汉阳铁厂弥补。盛提出从每吨铁矿中提取银款3钱,张之洞同意出铁后每吨提2钱。这个折扣本来就不小,可是,后来张之洞又以铁厂经费困难,连这每吨铁提2钱的承诺也没兑现,反而向盛宣怀又借了几十万两银子。历来精明的盛宣怀,这次没有算计过“灵猴转世”的张之洞,只有到处大骂张不讲信用。然而,盛宣怀的“亏”也没有白吃。1895年,有御使参奏盛宣怀在海关任上贪污。张之洞奉旨查办。查办结果,盛宣怀的问题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由此,盛对张颇为感激。其实,张为盛开脱,另有自己的盘算。这个盘算通过恽祖翼表达了出来。恽祖翼与盛宣怀同为常州老乡。在勘测大冶铁矿时,时任汉黄德道台的恽祖翼与盛合作甚好。眼下的张之洞,正为汉阳铁厂的严重亏损而伤脑筋,有意将这个包袱甩出去。但是,他也不愿自己出面回头去找盛宣怀。当初盛搬了很大的面子想得到汉阳铁厂,本总督没有给他,如今自己找上门去岂不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么?当从恽祖翼口中得知盛宣怀想插手卢汉铁路的消息时,张之洞禁不住心中暗喜。于是,赶紧让恽祖翼给盛去电,邀盛来武昌面商。盛宣怀接到恽的电报后,迅速来到武昌拜见张之洞。

见面之后,张之洞并不谈盛宣怀急于想弄到手的卢汉铁路,而是只谈汉阳铁厂的事。此时的汉阳铁厂非彼时的汉阳铁厂,严重亏损,盛宣怀当然已有耳闻,这时,盛已明白张之洞的意图,只有接下了汉阳铁厂这个烂摊子,才能谈卢汉铁路工程之事。于是,盛宣怀咬着牙表态,愿意接收汉阳铁厂,同时提出,由汉阳铁厂承担修建铁路的路轨。张之洞早已盘算好了,只要你接下汉阳铁厂,其他的事才能再谈。1896年5月23日,盛宣怀从张之洞手中接下汉阳铁厂,并改汉阳铁厂为总厂,自任督办,常住上海,另设代理人,常住铁厂。交出汉阳铁厂后,张之洞又给军机大臣李鸿藻去电,明确表示:“铁政(指汉阳铁厂)非盛办不可,而路轨又必合举。”执意将卢汉铁路交给盛宣怀办理,从而,使李鸿藻让许应锵办卢汉铁路的希望化为乌有。这一回,张之洞对盛宣怀很讲信用。交出汉阳铁厂3个多月之后的9月2日,张之洞与王文韶合奏,举荐盛宣怀组织公司,修建卢汉铁路。或许张之洞只想到了完成修建卢汉铁路这个使命,谁有胜算就启用谁,选择什么模式并不要紧。表面看,弃用许应锵而选用盛宣怀,只是一个具体的人选问题,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次人选等于抛弃了依靠华侨集股资金修建中国铁路的模式,选择了借洋款修铁路的模式,为旧中国的铁路埋下了祸根。

张之洞和王文韶联名举荐盛宣怀之后一个月零七天,主持总理衙门的恭亲王奕诉召见盛宣怀。恭亲王允准了盛的说帖。而后,总理衙门又原封不动地批准了盛宣怀的这份说帖。10月19日,光绪皇帝亲自召见了盛宣怀,勉励有加。第二天,又颁布谕旨,命盛宣怀以四品京堂候补督办铁路总公司。1897年1月6日,大清铁路总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这个铁路总公司已不同于由“开平铁路公司”翻牌而来的中国铁路公司。无论是名义还是规模,都在它之上的大清铁路总公司,在盛宣怀的一手操持下,日后完全变成了清政府向帝国主义借款修铁路、出卖路权的总机关。P27-30

序言

“武汉在哪里?”这个问题显然不是一个纯粹地理概念,而是对武汉发展历史方位的考问。回答这个问题,离不开对武汉历史的研究。

谈及武汉历史,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老”。武汉是一座有着3500年文明传承的历史文化名城,人文积淀极为深厚。从商代盘龙城的城市建制,到三国时期夏口、却月城的军事堡垒;从明末汉口成为“天下四聚”之一,到清末汉口被人羡称为“东方芝加哥”;从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区,到国民革命的“中国赤都”,再到抗日战争的临时首都;从屈原在东湖之畔行吟,到李白、崔颢在黄鹤楼上放歌……武汉的历史文化可谓源远流长,色彩斑斓。武汉悠久的历史、曾经的富裕和繁华、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等,是很多大城市所不能比拟的。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无疑是武汉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的宝贵源泉。

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历史发展轨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积淀,不同城市的区别就在于其具有不同的文化底蕴和特征。武汉就是武汉,我们所追求的就是它的独一无二性。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武汉既是海内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一个富有特色、颇具影响力的国际性城市。在今天的发展思路上,我们依据三镇相对独立的自然、人文恪局,突出三镇的文化功能特色,分别打造武昌科教城、汉口商贸城、汉阳旅游城及现代制造业基地,努力把武汉建没成为具有滨水特色的现代生态城市。这个思路的形成及实施,很大程度上源于武汉三镇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因此,系统清理和有序整合武汉城市文化资源,客观记载和真实反映武汉经济社会的历史变迁,对于当下建设实力武汉、个性武汉、魅力武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盛世修史。近几年,伴随武汉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武汉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继“武汉史话丛书”(共13册)、《武汉通史》(共10册)出版后,江汉大学城市研究所与武汉出版社又组织编撰了“老武汉”丛书。该丛书分别从饮食、故闻、宗教、人物、居地、建筑、经济生活等方面,发掘历史上尤其是近代以来武汉的衣食住行、流风时俗、里巷见闻、民情世态、人杰胜景等。无论是选题和选材,还是体例、内容和行文风格,都具有新特色,既有丰富的历史含蕴,又直面现实,文风朴实,雅俗共赏,可以说是武汉历史文化研究的又一力作。

历史记述并非只是让人发思古之幽情,而是要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武汉再一次面临百年难逢的历史机遇。武汉人民正致力于建设创新武汉、和谐武汉,着力提高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亲和力,塑造城市个性魅力和提升城市综合实力。“五雄荆楚霸南天,饮马黄河震大千。扛鼎雄风今犹在,一声长啸越千年。”当年楚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为世人所瞩目,为史家所惊叹,为楚人所自豪。今天又是楚人的后代——武汉人纵马驰骋、大显身手的时候了。甚望武汉史学界继续加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大力挖掘武汉所独有的神韵、性格和品位,为彰显城市个性魅力、实现武汉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是为序。

2007年8月27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3:5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