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欧洲战争简史/学海扬帆
分类
作者 周成华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周成华主编的《欧洲战争简史》集纳大量的历史文化细节,精选了大量图片和文字,是文、史、哲知识汇编类图书,简要介绍了欧洲战争的有关历史。

本书力求做到常识性、通俗性和趣味性并举。以常识介绍为主,不作专门的学术研讨,只作常识性的叙述,努力提高趣味性,力求让广大青少年读者在休闲中求知,在求知中获得阅读的乐趣。

内容推荐

《学海扬帆》丛书是面向广大学子和青少年编辑的一套跨越历史、地理和文化的业余读物。包括人类各阶段、各地与的传统、历史、战争、文化、文学、和文明的状况和发展,介绍了一些影响世界和历史的名人、事件,是广大青少年和学习休闲阅读的佳品。

周成华主编的《欧洲战争简史》简要介绍了欧洲战争的有关历史。

读者只要打开《欧洲战争简史》,徜徉其中,带来的是美的享受,也是对心灵的洗礼和升华。

目录

古代战争篇

古希腊时代

特洛伊战争

麦西尼亚战争

赛西亚人与波斯王大流士之战

第一次欧亚大战

马拉松之战

斯巴达300勇士

萨拉米湾海战

伯罗奔尼撒战争

亚历山大东征

古罗马时代

征服意大利

征服地中海

攻克科林斯之战

罗马共和国内战

前三巨头同盟

后三头同盟

西罗马帝国前期

西罗马帝国后期战争

西罗马帝国灭亡战

拜占庭帝国对外战争

十字军东征

土耳其攻克“永恒之城”

中世纪战争

查理大帝逐鹿西欧

维京海盗的战争

捷克农民战争

德国对意大利的远征

俄罗斯时代

诺曼征服战

英法百年战争

蔷薇战争

德国农民战争

土耳其扩张

文艺复兴至18世纪前叶

法国与西班牙在意大利的战争

勒班陀海战

英吉利海峡海战

立窝尼亚战争

加尔文宗教战争

荷兰独立战争

三十年战争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战争

拉辛农民起义

英国内战

纳斯比会战

英荷战争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法英海军大革命战争

大象和鲸鱼之间的战争

土伦失陷

光荣的六月一日

第一次反法联盟的解体

圣文森特角海战

阿布基尔海战

英国海军兵变

坎珀当海战

俄罗斯的崛起

俄国与波兰的战争

彼得一世远征亚速

北方战争

两战纳尔瓦

俄土战争

俄国农民战争

俄国与瑞典的海战

俄法战争

俄国1812年卫国战争

近现代战争篇

欧洲近代战争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德意志解放战争

拿破仑对西班牙的战争

普鲁士对奥地利的战争

普鲁士对法国的战争前夕

七年战争之初

拿破仑远征埃及

科西嘉岛的雄狮

殖民地战争

科尔特斯远征墨西哥

皮萨罗征服印加帝国

英国占领埃及

美国独立战争

第二次美英战争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希腊独立战争

英国对缅甸的占领

爪哇人民起义

英国对阿富汗战争

祖鲁人反侵略的战争

涂油子弹引发的大起义

法国对越南的企图

古巴30年解放战争

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的战争

英国在南非的战争

印支人民抗法战争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东普鲁士战役

西线战争的暴发

海上的争夺

空中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闪击波兰

1940年战事

1941年战事

1942年战事

1943年战事

1944年战事

1945年战事

试读章节

征服地中海

罗马对地中海的征服是从第一次布匿战争后开始的。罗马通过三次马其顿战争(公元前215—前168年),征服了马其顿王国及其统辖下的希腊;又通过叙利亚战争(公元前192—前188年),兼并小亚细亚等地区。至此,罗马控制了东地中海地区,建立起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马其顿战争

“马其顿方阵”是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公元前383—前336年)发明的一种军阵及一整套相关的战术。腓力二世之子亚历山大曾依靠这种方阵战术及他所指挥的骑兵远征波斯等地,战无不胜,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最早使用方阵的是希腊的斯巴达人,其方阵为每8人一排,士兵使用短剑、盾和标枪。由于布局简单,攻防有序,这种方阵曾在希腊各城邦军队中广为流行。腓力二世年轻时曾留学底比斯,详细观察和研究过这种希腊方阵。

他成为马其顿国王之后,出于一位军事家的敏感,对传统的希腊方阵作了重大改革。他将方阵每排人数增加到16人,士兵主要兵器改用长达5~6米的长矛,并改用较为轻便、挎于臂上而不用手持的盾牌。同时,他还严格规定了每个士兵在方阵中的位置,使整个方阵在战斗中始终保持一种密集队形,前五排士兵的长矛尖均可仰出阵前。这样,方阵就成了一个密布的矛尖组成的整体。在攻击时,这种方阵能给敌军形成强大的压迫,使敌军无法抵挡密集的长矛刺杀而被迫后退。防御时,它又如同力大无比的豪猪或刺猬一般,使敌人无处下手。

这就使单凭士兵个人能力的混战变成了重纪律、重队形的整体战,这在当时显然是一种非常光进的战术。靠了这种方阵并配合骑兵的冲击,马其顿人成为当时最强大的一支军事力量。

公元前199年,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马其顿王腓力五世曾与罗马最危险的敌手汉尼拔合作,这引起了罗马人的强烈不满。罗马元老院决定派军队驻守亚得里亚海岸,以监视马其顿人的行动。

罗马军队驻扎在山脚下,马其顿军队则守卫在前方的山上。相持了一年之后,年轻果断的执政官弗拉米尼乌斯出住这支罗马军队的指挥官。而当地的牧羊人团遭受马其顿驻军的欺凌,出于怨恨和报复心理,引导罗马军队经过一条小路绕到马其顿军队驻地的背后,占据了有利地形。马其顿王腓力五世对此当然不能容忍,公元前197年7月,战争在希腊北部色萨利城附近一个名叫辛诺塞法里的地方爆发了。

马其顿人依然排出了他们最拿手的力阵,腓力五世左面的2000名骑兵佯攻和掩护侧翼,而将主力18000重步兵放在右翼。马其顿士兵们手持长矛和盾牌,充满信心地向罗马军队的中部冲去。多少次,他们在与不同敌手的战斗中,都是这样取得了胜利。

但时间已过去了一百二十多年,马其顿军队面对的已不是被他们的祖先击败过的散乱松懈的敌人,而是精通战争的、既灵活又有纪律_的罗马军团,当他们的方阵举着密集的长矛逼近时,罗马人并未硬拼,而是略一接触就稍稍后退。马其顿人以为敌人败了,并继续向前紧逼。可罗马人却退而不乱,他们的军阵富有弹性,使马其顿人无法攻破。同时,罗马军队开始向两侧机动,打击因中路推进而露出空挡的马其顿军侧面,特别是没有骑兵掩护的马其顿军右翼。这种战术大出腓力五世的意料,他急忙命令前方的军队停止推进,转向右侧迎敌。但装备笨重、排列紧密的马其顿步兵无法像罗马军团那样快速机动,在迂回中他们也无法保持密集有序的方阵队形,因此当罗马人从右侧全力发起冲击时,马其顿军队实际上已处于混乱状态。罗马军队抓住战机,冲人马其顿军的方阵之中。一旦双方短兵相接,罗马人的短剑就比马其顿人的长矛占了上风。马其顿士兵的长矛太长,挥舞不开,反而无法抵挡罗马人的砍杀。不少人丧失了信心,丢下武器,临阵脱逃。在罗马军队连续不断的攻击中,马其顿人溃不成军,有8000人在战场上丧生,5000人成了俘虏。

这次惨败之后,腓力五世被迫向罗马军队投降。罗马人提出的受降条件是,要马其顿放弃对希腊各城邦的统治权。这一决定使许多希腊城邦都兴奋不已。有些希腊人甚至将罗马人称为“解放者”,欢迎他们的到来。

但这种欢呼声很快就烟消云散了。虽然罗马政府宣布正式赋予希腊人自由,但实际上却严密地控制他们的日常生活。这当然使希腊人不满,一股反罗马的风气开始暗暗流行。公元前179年,腓力五世之子帕修斯继承了马其顿的王位。他企图重振马其顿昔日的雄风,便利用希腊人对罗马人不满情绪,悄悄地准备再与罗马决一雌雄。  帕修斯的备战工作做得十分小心,他不断地补充兵源,训练军队,筹集粮食和武器,并设法激起希腊各城邦对罗马统治的不满。到公元前168年,帕修斯已经建起一支拥有4万步兵、4千骑兵的强大军队。这时,他感到羽翼已丰,便派兵沿边境巡逻,这被看做是向罗马统治权的挑衅。

这时罗马的执政官是保罗斯。他接管军队指挥权后,就始终关注着马其顿人的动向,并令驻扎当地的罗马军团保持戒备。公元前168年8月,双方巡逻队的士兵在马其顿的皮达附近相遇时发生了冲突。冲突愈演愈烈,双方越来越多的士兵和将领都卷人了混战,最后终于演变成了一场真正的战争。

当保罗斯看到马其顿军队依旧以传统的方阵队形推进时。他脑子里顿然想起了30年前的罗马军队在“狗头山”之战中击败马其顿人的一幕。那场战役证明,弗拉米尼乌斯当年所采用的侧翼包抄、短兵肉搏是打败马其顿方阵的最好办法。他当即决定再一次采用弗拉米尼乌斯的战术。于是,他命令罗马第一军团和第二军团强渡罗卡斯河,包抄并打击马其顿军队的右侧。这一招立即奏效,马其顿军队的阵容顿时混乱起来。帕修斯见势不妙。急令马其顿士兵以密集的“长矛阵”冲击罗马军队,想以此打破被包围的困境。但马其顿军队几次冲击,均无法冲破富于弹性的罗马军阵线。而罗马军则利用他们在罗卡斯河上架起的浮桥,快速从左侧机动,迂回到了马其顿军的后方,楔人马其顿方阵之中,用短剑砍杀,而马其顿军的长矛再次暴露了挥舞不便的缺点。士兵们纷纷丢下长矛败逃。到黄昏时,罗马人把马其顿军压迫到罗卡斯河与埃坤河之间一片狭小的二角地带,马其顿军力图在罗马军未完成合围之前拼命突围,他们在突围中有两万人丧生,帕修斯带着少数残兵败将侥幸逃脱。马其顿从此灭亡,先是被划分为罗马统治下的四个自治的小国,后又被划为罗马的一个行省。

从军事史的角度看,在这两场战争中,对阵双方采取的战术几乎完全相同。而战争的结果,都是罗马军队获得了胜利。这就告诉人们,在一百多年前曾经所向无敌的以密集队形重步兵组成的马其顿方阵,在同样注重纪律且灵活而富有弹性更为注重机动能力的罗马军团面前,已显出笨重、僵化的一面,无法与对方抗衡。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阵法和战术,一成不变地照搬古代的战术来对付早已改变了的对手,就必然要走向失败的道路。

叙利亚战争

公元前192—前188年塞琉西王国与罗马间的战争。

因塞琉西国王安条克二世得名,又称叙利亚战争。以叙利亚为统治中心的塞琉西王国(亦称叙利亚王国,中国史书称条支)为西亚大国。安条克三世(号称“大王”,公元前223—前187年在位)在第二次马其顿战争结束后,率军攻人马其顿领地色雷斯,与东进的罗马势力对峙。罗马使节要求安条克三世退出色雷斯,遭拒绝。前192年,希腊中部的埃托利亚联盟崛起,出兵攻击与罗马结盟的城邦,并请安条克三世派兵支援。安条克三世遂率1万人进军希腊,罗马亦派兵进入希腊,战争爆发。次年温泉关一战,塞琉西军战败,退回亚洲。前190年,塞琉西海军又败于罗马舰队。西庇阿(大)及其弟L.C.西庇阿率罗马军侵入小亚细亚。同年年底(或前189年年初),两军在马格尼西亚(在今土耳其西部)交战,塞琉西军战败。前188年,塞琉西被迫接受苛刻的和约:放弃对色雷斯和小亚细亚的控制权,交付巨额赔款,海军仅保留10艘舰船。

从此,罗马确立其在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权。

P30-3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21: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