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分九种--人体体质辨识与养生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王琦
出版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可以说是《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的使用手册。在书中,把标准中的理论知识通俗化、直接化、形象化,提倡以人为本,教您如何读懂自己的身体,并为您量身定做了适宜您本人的个性化养生方案,希望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具体的实践中掌握健康的主动权!愿大家能够树立正确的养生理念,以此固护身体生命的原动力,维持健康的根本,永葆健康,家庭和睦,事业发展,人生平衡、富足、和谐!

内容推荐

2009年4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对外发布。作为该标准的牵头编写入和生要起草人,王琦教授在会上重点介绍了巾医体质的九种类型。该标准的颁布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为实施个体化诊疗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为了更好地服务老百姓的健康生活,王琦教授特别精心著写了这本《人分九种——人体体质辨识与养生》。本书可以说是《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的使用手册。在书中,把标准中的理论知识通俗化、赢接化、形象化,提倡以人为本,教您如何读懂自己的身体,并为您量身定做了适宜您本人的个性化养生方案,希望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具体的实践中掌握健康的主动权!

目录

第一章 人体体质概论

 引言 体质具有个体差异性

 一、大千世界,人各不同

 二、体质是怎样形成的

1.先天因素是体质形成的基础

2.后天因素可以使体质发生变化

 三、体质的几个特点

1.体质以先天遗传为基础

2.体质是动态可变的

3.体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4.复杂因素造就了体质多样性的特征

5.体质的趋同性使分类成为可能

6.体质是可以调节的

 四、体质是形神相关、天人合一的生命过程

1.体质是按时相展开的生命过程

2.体质与形神相关

3.体质与天人合

 五、古代医家如何认识体质

1.《黄帝内经》是中医体质认识的源头

2.历代医家对体质理论的应用

 六、体质就在我们身边

1.分辨体质,治病求本

2.体质养生,预防保健

3.体质美容,有的放矢

第二章 亿万人群分九种

 引言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一、物以类聚,人可群分

 二、一种平和,八种偏颇

 三、分清体质,才好养生

1.平和质(A型)身心健,要维护

2.气虚质(B型)正气虚,要固本

3.阳虚质(C型)热量低,要温阳

4.阴虚质(D型)津液亏,要养阴

5.痰湿质(E型)多肥胖,要运化

6.湿热质(F型)内热重,要清利

7.血瘀质(G型)有瘀滞,要疏通

8.气郁质(H型)情志结,防抑郁

9.特票质(I型)常过敏,要调护

 四、根据不同的状态呵护体质

1.体质与年龄

2.体质与性别

3.体质与季节

4.体质与生活条件

5.体质与地域

 五、体质的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

2.二级预防

3.三级预防

 读者提问

第三章 体质辨识治未病

 引言 养生、体质、亚健康

 一、中医治未病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1.治未病是医学的最高境界

2.古代医家治未病的小故事

3.“治未病”是衡量医者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养生是治未病的基础

1.中医养生源远流长

2.养生的最高境界是“治未病”

3.从养生实践中获得健康

 三、体质辨识是治未病的方法和工具

1.治未病的核心在于因人制宜

2.体质辨识是治禾病的方法和工具

3.体质辨识的应用

 四、亚健康是治未病的重点

1.认识亚健康

2.如何判断亚健康

3.中医如何应对亚健康

4.常见亚健康状态调节方式

 读者提问

附录

 附录1 新闻报道

 附录2 体质标准

 附录3 经络穴位

试读章节

一、大千世界,人各不同

大千世界,人各百态。有人高大威猛.有人娇小玲珑;有人急脾气,有人慢性子;有人肤如凝脂,有人油光满面;有人啥时候都面色红润,有人怎么养都脸色发暗……似乎每个人都与别人不一样。

正是因为人人都不同,每个人对自然界感受的程度不一样,对事物应对的情况也不一样。我们常常见到,冬天那么冷,有人穿着T恤满街跑;夏天那么热,有人也不喜欢吹空调。有人饭量很大,但总是长不胖;有人吃得很少,却还是体重超标。吃了海鲜,有的人过敏,有的人不过敏;遇到流感,有的人得,有的人不得。同样吃了火锅,有人吃得畅快,有人脸上起包;对待同一事件,有人开朗乐观,有人忧郁烦恼。不同的人得了同样的病,吃了同样的药,有的人有效,有的人无效。这些生理、心理反应的不同都表明,人与人之间存在体质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这种差异性就是“体质”。

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其表现为结构、功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它具有个体差异性、群类趋同性、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等特点。这种体质特点或隐或现地体现于健康和疾病过程之中。

二、体质是怎样形成的

每个人都继承了父母不同的遗传特征,具有不同的生活居处、不同的喜怒哀乐、不同的生活方式,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可以说是千差万别。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能属于自己所独有的父母、家庭,有自己的独有的出生地,独有的嗜好、血型、气质等等,得自先天与后天的一切。不同的先天遗传背景和后天生活环境这两个基本因素构成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任何人的、为他自己所独有的、与众不同的特色——“体质”。人体体质的形成基于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两个基本因素。

1.先天因素是体顶形成的基础

先天因素是人体体质形成的重要基础。《黄帝内经》认为: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就是说人体是由父母的生殖之精结合形成胚胎,禀受母体气血的滋养而不断发育形成的。因此,父母生殖之精的盛衰和体质特征决定着后代的禀赋强弱,影响着孩子的体质,所以人从呱呱落地开始就存在着个体体质和人群体质特征的差异。有的人身体健壮,有的人禀赋薄弱,有的人个子高,有的人个子矮,有的人皮肤白,有的人皮肤暗,甚至寿命的长短也不一样,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元代医家朱丹溪也曾说过,“母寒则儿寒,母热则儿热”就是说母亲的体质状况直接影响了孩子的体质状况。父母身体的强弱、肥瘦、肤色,父母的性格、气质都会对子女有很大的影响,而父母的先天性生理缺陷和遗传性疾病,如鸡胸、龟背、癫痫、哮喘、艾滋病等,也很有可能传给后代。就胎儿而言,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否有血缘关系、结婚及生育的年龄、怀孕的时机等,均与胎儿未来的体质状况密切相关,所以优生优育很重要。近亲不能结婚;有一些疾病的患者不能结婚;结婚后要选择最佳生育年龄,既不应早婚早育,也不宜高龄生育;同时还应该选择最佳怀孕时机,如酒后不宜受孕等。

P3-4

序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保健意识的逐渐增强,一时间,关于养生的书籍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养生书籍适应了我们追求健康的需要。健康,就如同一辆缓缓前进的列车,需要我们缓慢而精心地维护与调养,而维持这辆列车前进的动力就是养生与保健。如何学会养生和保健呢?

世界卫生组织(WHO)1996年在名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的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只有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医学,“才是供得起,因而可持续的医学”,“才有可能是‘公平的’和‘公正的’医学”。

这份报告还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个体化”的思想不但逐步渗入到医学实践中,昭示着21世纪的医学将不再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且也融入了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点滴生活中,让我们在看似平凡的日常饮食、运动、起居中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护。

养生和保健的原则就是预防疾病,使我们的身心处于并维持在健康的状态。在具体实践中,养生和保健必须遵循“个体化”的思想。因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适合别人的方法,不一定就适合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养生方案。

中医体质学就可以为您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养生方案。

我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研究,并逐步确立了中医体质理论体系,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理论,如体质四项基本原理:体质过程论、心身构成论、环境制约论和禀赋遗传论,它们共同奠定了中医体质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背景。

后来,我带领体质研究课题组在“体质可分论”的基础上,以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为概念框架,按照量表开发的科学程序和方法,编制了评价中医体质类型的标准化测量工具——中医体质量表。

进而,在中医体质量表的基础上,于2006年6月正式启动,综合应用中医体质学、文献学、流行病学、心理测量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体质专家、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多次讨论论证制定了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并在我带领的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应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在全国范围进行了21 948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出良好的适用性、可行性。

2009年4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对外发布。作为该标准的牵头编写人和主要起草人,我在会上重点介绍了中医体质的九种类型。该标准的颁布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为实施个体化诊疗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本书可以说是《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的使用手册。在书中,把标准中的理论知识通俗化、直接化、形象化,提倡以人为本,教您如何读懂自己的身体,并为您量身定做了适宜您本人的个性化养生方案,希望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具体的实践中掌握健康的主动权!愿大家能够树立正确的养生理念,以此固护身体生命的原动力,维持健康的根本,永葆健康,家庭和睦,事业发展,人生平衡、富足、和谐!

在此要特别感谢我的博士生廖岩,她在协助我整理这本书时,做了大量细致而周密的工作,才使这本书得以把一些宝贵的理论、思想、方法以现代通俗的语言呈现给大家,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书评(媒体评论)

了解什么样的人得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

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

——《黄帝内经·灵枢·寿夭刚柔》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8: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