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解催眠术与心理调节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作者 梁素娟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你有失眠吗?你有高血压吗?你常常焦虑不安吗?你想减肥吗?你想戒烟吗?

自古以来,尽管催眠术备受争议,但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催眠术在治疗身心疾病、开发个体潜能方面有着其他疗法难以比拟的神奇功效?本书以直观、形象的图解形式,配以通俗易懂的讲解,全面介绍了数十种简单实用的催眠疗法,并针对现代社会的不同人群、不同需要,提出了科学的催眠治疗方案。

请你试着把本书放在手边,在闲暇或苦闷的时候,打开它,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掘自身的心灵潜力,永葆身心的健康!

内容推荐

本书将向你展示种种奇妙的催眠现象,如神奇的幻觉、无中生有、支配行动、年龄倒退、疼痛消失……。这种种引入入胜的现象定会让你大开眼界,从而产生对催眠术的好奇心。为了让你更好地了解催眠,近距离接触催眠,我们将层层揭开催眠的神秘面纱:什么是催眠术、催眠术的发展史、催眠术的特征和种类以及对催眠术的研究,等等。另外,我们还介绍了催眠术在实践中的具体方法以及在治疗身心疾病方面的应用,如治疗失眠症、偏头痛、焦虑症、抑郁症以及减肥等。全书字里行间渗透着关于催眠术的实践和思考,再加上通俗易懂的文字、形象直观的图解,让你在轻松愉悦中享受知识和快乐。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神奇的催眠现象

 无中生有:生理竟然也起变化了

 催眠重生:打破“旧我”,创造“新我”

 支配行动:被催眠师“操纵”了

 产生幻觉:出入仙境,与人同乐

 场景重现:他想起来了

 年龄倒退:“回到”孩童时代

 疼痛消失:无须麻醉的外科手术

 记忆丧失:她忘记了

 人格变换:他变成了一个优秀的学生

第二章 人为什么能被催眠:有关催眠的传统理论阐释

 “动物磁流”在起作用

 催眠现象是暗示的后果

 角色理论

 “潜意识”的力量

 联想作用说

 心理作用说

 预期作用说

第三章 催眠术的误解和滥用

 催眠术是江湖骗术

 催眠术能包治百病且没有副作用

 催眠师有特异功能

 接受催眠有害

 催眠就是让人睡觉

 动物也能被催眠

 被催眠后能看到前世

 进入催眠状态后可能醒不过来

 接受催眠会被别人完全控制

第四章 揭开催眠术的神秘面纱

 催眠术究竟是什么

 催眠术的特征和种类

 什么是自我催眠术

 催眠术到底有什么用

 催眠术的发展史

 催眠深浅的判定

 对催眠现象的生理学研究

 对催眠现象的心理学研究

第五章 催眠术的实施条件

 谁可能成为催眠师——成为催眠师的条件

 我就不相信我能被催眠——被催眠者的身心要求和易感性测试

 在哪儿都能被催眠——催眠室的布置要求

 我命令你睡着——催眠语的使用要求

 受术前的准备工作

 实施催眠术的五条原则

第六章 催眠术实施的过程和状态 

 催眠术实施的六个步骤

 催眠的三种状态

第七章 实施催眠信的方法

 躯体放松法

 观念遣动法

 凝视催眠法

 抚摸催眠法

 数数催眠法

 惊愕催眠法

 联想催眠法

 呼吸催眠法

 集体催眠法

 药物催眠法

 反抗催眠法

 生理催眠法

 觉醒法

第八章 生理疾病催眠疗法的临床应用

 偏头痛

 失眠症

 晕车(船)

 消化不良及厌食症

 脱发

 遗尿症

 口吃

 神经衰弱

 痔疮

 原发性高血压

 无痛分娩

 阳痿

第九章 情绪、情感障碍的催眠疗法

 抑郁症

 社交恐惧症

 焦虑症

 癔症

 性冷感症

 恋物癖

 异性装扮癖

 惧高症

 手淫

第十章 自我改善的催眠疗法

 减肥

 戒烟

 戒酒

 戒赌

 消除自卑感 

 克服考试怯场

 美容养颜

 提高想象力

 增强记忆力

后记

试读章节

心理作用说

心理作用说由法国人里波首先提出,曾在催眠学界风靡一时,是影响较大的催眠理论之一。心理作用说认为,被催眠者之所以能够在催眠状态中感应到催眠者的种种暗示,主要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心理感受性。

心理作用说将人的心理感受性分为两种:外显感受性与内潜感受性。外显感受性是一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心理感受性,这种感受性发挥作用的速度较快,但较微弱,易受个人意志的控制。例如,若对一个女孩子说:“你的脸怎么红了?”那女孩子听到此话,本来如雪的皮肤就会泛出红晕。这就是外显感受性在暗示的驱动下发生作用。在清醒状态下,外显感受性对暗示的感应比较少,因为在清醒状态下的人听到暗示后,会先把暗示的内容进行一番思索,经过一系列的推理判断之后,才决定是不是接受暗示,这一番思索就是个人意志的作用。

内潜感受性是一种不受个人意志所干扰的、深层的心理感受性,这种感受性发挥作用的速度相对较慢,却相当强烈,其感应的范围与作用的效能也较大而且奇妙。在催眠过程中,催眠师通过催眠术来减弱个人意志的作用,从而驱动被催眠者的内潜感受性。这时的被催眠者心无杂念,没有自主活动的机能,完全由内潜感受性发挥作用,此时给予暗示指令,肯定会得到被催眠者的感应,被催眠者会毫不犹豫地按照催眠师的暗示去执行,结果便出现了种种神奇的催眠现象。

心理作用说的主要观点是:任何人的身体内部都有一种被称为“自然倾向”的机能,但这种机能缺乏自主的力量,很容易被他人的观念、意志、教训、暗示等外部刺激所支配,而且只有在这种外部力量的驱动下,“自然倾向”机能才能发挥作用。这种“自然倾向”的机能就是人的心理感受性。在催眠过程中,催眠师的暗示就是导引这种感受性使其发挥作用的原动力。

预期作用说

预期作用是指预先定下一个观念、希望和意识,使其后来一一实现。如预期受术者必定能陷入催眠状态,受催眠治疗疾病,疾病必定会痊愈,果然收到预期作用的结果。“预期作用说”是由德国学者麦尔首先倡导的,他认为催眠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某种预期作用。

社会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这样一个小实验。他先在小学生中进行了语言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测验,测出这批孩子之间的能力差别。随后,在所有学生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学生,然后对老师说,这部分学生是可塑之材,几个月后他们的成绩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到了期末,他们再一次对全体小学生进行了测验,发现那些被随机抽取出来贴上了“可塑之材”标签的孩子,果真成绩有了大幅的提高。

这一发现后来以一个欧洲的传说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一个美丽的王子,有一天爱上了一尊美丽姑娘的雕像,从此以后他常常深情地注视着这尊雕像,忘记了时间和其他事情。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终于有一天,雕像复活了,姑娘走下了基座,投入了王子的怀抱。

为什么会出现皮格马利翁效应呢?心理学家发现,预期可以通过自我暗示或他人暗示形成自我激励或他人激励,对激发与调动潜在的能力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小学生们被研究者贴上标签后,老师们就会对他们形成比较高的期望,例如,当众表扬、夸奖。在他们犯错误或者成绩不理想的时候,由于认定他们很有潜力,所以不理想的成绩都被看成是暂时的,而不会归因于这些孩子天生愚钝,这样又会对他们的失误比较宽容,从而始终对他们抱有信心。教师在不知不觉中会对他们做出鼓励、帮助的举动。

如果一个社会中多数成员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必然会心态积极,并将自己的心智力量指向工作,就可以不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最终实现自己预期的目标。  预期作用说认为,催眠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催眠师与被催眠者的预期作用。如果催眠师有信心并抱着必能成功的心态去给他人催眠,结果会很容易成功;如果被催眠者心中有能被催眠的信念,结果他也很容易进入催眠状态。如果催眠师或被催眠者没有信心成功,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就不大。

预期作用说的理论极为浅显易懂,因此,许多催眠学者都十分赞同,尤其是该学说若被催眠师与被催眠者所共同接受时,将大大有利于催眠的圆满完成,可见该学说对催眠的实际应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然,该学说对催眠机制的解释并不是很令人满意的,甚至还有些牵强附会。

P35-38

序言

催眠术是一门古老而又神秘的心理治疗和心理调节技术,在国外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这项技术没有获得它应有的地位,甚至有人把它当做巫术看待。有的人把它吹得神乎其神,有的人则对它持否定态度,还有的人半信半疑。催眠术被蒙上了层层神秘的面纱。

“人桥”事件——通过催眠将人弄得像块钢板,横架在两把椅子之间,中间悬空,腹部可以站人。这种奇特的现象,一定会令很多人瞠目结舌、面面相觑、惊叹不已!其实这只是一种极端的催眠现象,是催眠师在展示催眠术的神奇效果!

事实上,催眠不是气功,不是宗教,更不是魔术,而是一种全身心放松的方法,是心理医护人员治疗心理疾病的重要手段,并被广泛应用于对人潜能的开发活动中。例如,催眠术能够在提高自信、激发动力、增强注意力及记忆力、提高创造力、增强体能、诱导对内心事件的记忆、减轻压力、消除恐惧、克服焦虑、改善人际关系、去除不良习性、戒烟乃至戒毒、减轻疼痛,等等许多领域发挥神奇的功效。不仅如此,催眠术还可以用于管理工作中,借助心理暗示的作用,提高管理效率;还能在市场营销中增强顾客的购买欲,从而提高商品销售量。可以说,催眠术已经成为人们向自己的潜意识索要能量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因此,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和合理的方式去加以接受与利用催眠,让这门古老而神秘的学科使更多的人受益。

本书将向你展示种种奇妙的催眠现象,如神奇的幻觉、无中生有、支配行动、年龄倒退、疼痛消失……。这种种引入入胜的现象定会让你大开眼界,从而产生对催眠术的好奇心。为了让你更好地了解催眠,近距离接触催眠,我们将层层揭开催眠的神秘面纱:什么是催眠术、催眠术的发展史、催眠术的特征和种类以及对催眠术的研究,等等。另外,我们还介绍了催眠术在实践中的具体方法以及在治疗身心疾病方面的应用,如治疗失眠症、偏头痛、焦虑症、抑郁症以及减肥等。全书字里行间渗透着关于催眠术的实践和思考,再加上通俗易懂的文字、形象直观的图解,让你在轻松愉悦中享受知识和快乐。

希望这本书能引起你对催眠术乃至心理学的兴趣,并渐渐地学会在这些知识中有所感悟,帮助你摆脱忧愁,享受快乐的人生。阅读此书,会给你一个启示:心理学并非仅限于学术研究领域,也可以起心理休闲和身心保健之作用。

后记

在行将完稿之际,笔者想向读者再“罗唆”几句。

就专业的心理学学科而言,催眠术和心理调节是两个有跨度、有区别的范畴。催眠术多指一种专业的心理治疗手段和技术,需要专业人员和治疗对象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共同完成,它属于专业心理学的领域;心理调节是一种日常化、大众化的心理自助行为,任何人只要愿意尝试又具有起码的心理学常识,都能无需任何先决条件地自行完成。

在中国读者的心目中,催眠术还是很有些神秘感的,当然,这首先是因为我们知之不多,甚或知之有误。这样,一方面形成了我们头脑中模棱两可甚至错误有害的观念,一方面也阻碍了我们对催眠术的科学认知、合理把握,并将其运用于日常的自我心理调节中。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以心理调节为切入点,向读者介绍催眠术的相关背景、主要知识和运用原理,力求使读者在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时能多一些科学的观念、正确的方法和有用的技巧。

本书涉及为数不少的心理学和心理治疗方面的资料和案例,王艳、黄亚男、曹博、陈小婵、黄文平、李伟、史慧莉、余学军、陈润、李文静、李佳、罗语、蔡亚兰、杜慧、朱夏楠、朱辉、欧俊、王光波、彭丽丽、陈赐贵、孟宁、吴迪、肖冬梅、常娟、杨秉慧等,为此作了大量工作,请允许我向他们表示感谢!

愿我们的工作能得到读者的认可,更希望读者指出我们工作的不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2: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