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推进台州沿海开发战略的背景与意义
一、推进台州沿海产业带开发是台州适应国际竞争格局新变化的需要
二、推进台州沿海产业带开发对于中国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具有示范作用
三、推进台州沿海产业带开发是浙江省沿海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推进台州沿海产业带开发是台州自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第二部分 推进台州沿海开发战略的SWOT分析
一、台州沿海开发的优势分析
二、台州沿海开发的劣势分析
三、台州沿海开发的机会分析
四、台州沿海开发的威胁分析
第三部分 推进台州沿海开发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与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思路
三、战略目标
第四部分 推进台州沿海开发战略的模式与路径
一、台州沿海开发的总体模式
二、台州沿海开发的路径
案例1:台湾新竹科技工业园:政府主导高新技术产业集聚
第五部分 台州沿海开发的产业导向
一、全面提升主导产业
二、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六部分 推进台州沿海开发战略的空间部署
一、产业布局现状与问题分析
二、空间部署原则
三、空间部署的总体思路
四、构建大平台
五、基础设施建设与重大项目推进
案例2:唐山曹妃甸新城:组团规划推动资源整合
案例3:日本大阪:多中心协调发展
第七部分 构筑台州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一、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充分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二、确立台州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
三、以建设三类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工作重点
四、以“立足高起点”、“双向链接”和“技术标准引领”为基本工作思路
案例4:天津滨海新区: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发展
第八部分 推进台州沿海开发战略的保障措施
一、以创新管理协调机构为突破口
二、以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和“大项目统筹机制”为“抓手”
三、以建立“自主创新、产业集聚和对外招商”三大政策体系为引擎
四、以建立四大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
五、以做好“五个统筹”为基本保障
附录1 台州沿海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图
附录2 台州沿海开发战略空间部署图
附录3 台州沿海产业带在建和拟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及产业项目
后记
沿海开发战略是一项促进台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在国内“调结构、促升级”的大背景下,推进台州沿海产业带的开发既是台州适应国际竞争格局新变化的需要,也是浙江省沿海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台州自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对于中国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具有示范作用。
台州推进沿海开发战略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挑战和机遇并存。优势主要包括:优越的自然资源、优良的文化传统、扎实的产业基础、有力的科技创新平台、以民为本的服务型政府。劣势主要包括:产业层次低、组织结构散、创新能力弱的块状经济;扩张欲望强烈、目标市场单一、家族式管理盛行的民营企业以及相对匮乏的人力资源状况。机会主要来自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以及区域发展。
台州沿海开发战略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以全面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着力推进海陆联动发展,着力打造新兴产业发展高地,着力提升产业集聚区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的水平,着力增强产业集聚区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动力,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力争把台州建设成为中国循环经济的示范区、新型城市化的先行区和海洋综合开发体制改革的试验区,把台州打造成中国的知名“生态蓝谷”。
为实现以上目标,可实行“三步走”:短期(到2012年)为打基础阶段;中期(到2015年)为上台阶阶段;远期(到2020年)为展新貌阶段。其基本思路是:①规划先导、基础先行。科学编制《台州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优化空间布局,注重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立体交通网。②双轮驱动、龙头带动。既要重视存量调整,通过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促进既有产业的优化升级;也要高度重视增量作用,通过对外开放,实施重点引进战略,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发展临港产业,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③集群引领、协调推进。要充分强调与周边区域相衔接,统筹考虑城镇、产业上的合理布局、功能上的相互配套、资源上的共同分享,提高产业的空间集聚度,增强产业间协调配套能力,推动经济由块状经济向集群经济发展。④开放创新、科学发展。坚持走开放式创新道路,提高台州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将经济增长基础从消耗物质资源更多地转移到对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环境、港口与产业的和谐发展。
为促进实现台州沿海产业带由一元经济向多元经济转型、由生产型工业经济向创新型工业经济升级,从而最终提高台州沿海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未来台州沿海开发应当采取“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有序驱动”的开发模式,该模式的三个要点是:大区域开发、产业链开发和可持续开发。“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有序驱动”开发模式的核心内容是“以兴业推动兴城,以兴城拉动兴业,有主有次,有序推进”。开发前期,以工业化为龙头,集聚生产要素,完善产业基础,合理安排项目布点和建设用地,保持滚动发展弹性,保留长远发展余地,为未来进一步提升城市化水平打好基础、留足空间;开发后期,以城市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龙头,通过发展城市经济、总部经济和品牌经济,提高区域集聚高端要素的能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为实现生产型工业经济向创新型工业经济转型创造条件。 台州沿海产业带的“三阶段开发路径”的基本内容是:三年(到2013年前后)完成夯实基础,三年(到2016年前后)完成结构完善,四年(到2020年前后)完成跨越提升。该路径强调:①工业化和城市化是贯穿沿海开发的两条主线;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和城市建设是三个同步推进的过程;③在沿海产业带开发的不同阶段,工作重点要进行动态的调整。
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为导向,以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引擎,优化产业结构。在全面促进汽摩配、医药化工、塑料模具、缝制设备、家用电器、船舶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积极调动和整合各类科技和生产要素,积极培育发展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海洋经济、核电关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文化产业,最终在台州沿海产业带形成主导产业优势明显、新兴产业充满活力、第三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依据台州沿海开发战略的总体框架,台州沿海开发空间布局应该确立“一核做强、两带联动、四团共进”的所谓“124式”布局主脉络。“一核做强”指的是依托台州滨海工业区椒江区块、台州经济开发区滨海工业区块、台州滨海工业区路桥区块三大区块和台州石化工业基地,充分整合这三大区块和一个基地的发展优势,打破条块分割,提升三区之间的融合程度,优化资源配置,以解决台州市长期发展中存在的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不强的问题。“两带联动”指的是以拟建的沿海高速公路和台州沿海流域为发展轴线,引导产业、人口、城镇沿此集聚,逐步形成产业特色鲜明、产业核心竞争力强、产业相互配套的两条发展隆起带,向南延伸融入温台产业带,向北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全面提升台州沿海的综合竞争力,培育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东部沿海发展隆起带。“四团共进”指的是台州沿海已初步形成沿海北部组团、沿海临海组团、沿海温岭组团和沿海南部组团四大组团,这四大组团承担着“内提外联”的功能,沿海临海组团和沿海温岭组团是台州两大城市副中心临海和温岭所在地,承担着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功能;沿海北部组团和沿海南部组团是台州沿海产业带融入温台产业带和长三角的南北两个桥头堡。结合区域布局,建设基础设施支撑平台、项目带动支撑平台、区域创新支撑平台、区域协作支撑平台、空间集聚支撑平台和总部经济支撑平台。
构筑台州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要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建设三类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即按照“开放、整合、突破、共享”的思路,加快建设面向优势产业的国家级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条件和“孵化器”平台,面向中小企业的特色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此要立足高起点,形成产业共性技术洼地;双向链接,整合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加强技术标准引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根据台州沿海开发的实际,我们将沿海开发战略的综合配套措施概括为“一个突破口”、“两大机制”、“三大政策体系”、“四大服务平台”和“五个统筹”。即以建立区域协调机构作为推进沿海开发战略的突破口,以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和“大项目统筹机制”为“抓手”,以建立“自主创新、产业集聚和对外招商”三大政策体系为引擎,以建立四大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即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沿海产业带商务服务公共平台、沿海产业带统一招商选资平台、沿海产业带生活服务平台。以做好“五个统筹”为基本保障,即规划统筹、产业统筹、资源环境统筹、城乡统筹、财政统筹。
本书是在走访大量企业、机关单位,与台州的广大干部、群众、企业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查阅研读大量与台州有关的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档案、统计资料、文件和领导讲话,参考国内外发展海洋经济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全书内容共分八部分,具体包括:推进台州沿海开发战略的背景与意义、SWOT分析、指导思想、基本思路、战略目标、模式与路径、空间部署、保障措施,台州沿海开发的产业导向,构筑台州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