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资本家的圣经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美)格莱琛·摩根森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理解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家的圣经》不是一本投资指南,而是一本有关这种经济制度的基础知识的入门书,旨在帮助读者了解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资本主义将走向何处,以及它如何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美国资本主义历经衰退、萧条、恐慌、危机,至今巍然屹立,傲视全球;美国资本主义也曾在增长、繁荣时代高奏凯歌、意气风发。无论目前处于资本主义周期的哪个阶段,《资本家的圣经》一书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内容推荐

为什么资本主义会成为几个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系统的倾情之选,对于许多人来说,它恐怕仍旧蒙着神秘的面纱。

什么是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资本主义将走向何处?

它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全球化的真正含义何在——它会如何影响你的银行账户?

由《纽约时报》资深商业与财经编辑、专栏作家格莱琛·摩根森编著的《资本家的圣经》,正在被无数“资本家”奉为案头必备的经典。它是你了解资本主义及其运作机理的最佳指南——从令其生辉的伟人,到支撑其发展的机构和机制;从频见报章新闻,你却始终不解其义的财经流行词,到资本主义经典著作摘选,如果你要追求对这个塑造了今日美国的经济制度的全面了解,进而懂得世界经济兴衰变化的奥义——或者你只想在与朋友的对话中能够就资本主义话题侃侃而谈,请跟随作者冷静客观、凝炼准确之史笔去一窥资本主义的那些人、那些书、那些事。

目录

序 艰难时代

导言 资本主义的再生

第一章 资本主义101

 古典经济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自由放任主义

 供给和需求

 经济周期

 全球化

 经济学和博弈论

 经济指标

 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业

 投资银行业

 股票和股票市场

 债券

 风险资本

 套利

 债务

 信贷

 审计

 破产

 现金流

 物物交换

 黑市

第二章 资本主义年表

 古老的历史

 汉谟拉比法典

 钱币

 重商主义

 郁金香球茎狂热

 殖民地的骚动

 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

 轧棉机

 纺织业

 工人

 美国式制造系统

 劳工的反击

 为现代充电

 新思想

 限制政府权力

 从证券崩盘到信用卡的诞生

 互联网革命

第三章 你应该知道的资本主义人物

 大卫·休谟(1711~1776)

 亚当·斯密(1723~1790)

 埃德蒙·伯克(1729~1797)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55~1804)

 卡尔·马克思(1818~1883)

 霍雷肖·阿尔及尔(1832~1899)

 安德鲁·卡耐基(1835~1919)

 杰伊·古尔德(1836~1892)

 J.P.摩根(1837~1913)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1839~1937)

 乔治·威斯汀豪斯(1846~1914)

 托马斯·爱迪生(1847~1931)

 索尔斯坦·凡勃伦(1857~1929)

 亨利·福特(1863~1947)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1899~1992)

 约翰·加尔布雷思(1908~2006)

 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2006)

 沃伦·巴菲特(1930~ )

 比尔·盖茨(1955~ )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成功范例

 可口可乐

 丰田

 波音公司

 英国石油公司

 皇家荷兰壳牌公司

 埃克森美孚公司

 雀巢

 强生公司

 IBM

 通用电气公司

 微软公司

 星巴克

 沃尔玛

 易趣

 联邦快递

 谷歌

 中产阶级0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灾难

 长萧条

 持续的经济危机

 1907年的恐慌

 大萧条

 崩盘后的生活

 新政

 世界性影响

 储贷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四小虎

 金融传染

 2007~2009经济危机

第六章 全球各地的资本主义

 世界银行

 世界贸易组织

 石油输出国组织

 伊斯兰式金融

 梵蒂冈银行

 亚太地区

 非洲与中东

 欧洲

 美洲

第七章 资本主义必读书举要

 1776《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1826《政治经济学要义》

 1857《见证华尔街》

 1899《有闲阶级论》

 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942《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1943《源泉》

 1944《通往奴役之路》

 1958《丰裕社会》

 1982《产业的组织》

 1990《门口的野蛮人》

 2003《变革制造者:从卡耐基到盖茨,伟大的企业家如何把理念变成产业》

 2005《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附录1 资本主义重要名词解释

附录2 资本主义研究资源指南

试读章节

古典经济理论

古典经济理论的基础是英国古典自由主义者如托马斯·霍布斯和约翰·洛克等人的哲学思想。他们的理论使得这样一个观念深人人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人人都与政府签订了一份契约,使得他们只能从政府这里获得他们无法自给的服务。在现代背景下,“自由”(liberal)这个词一般适用于那些认同社会自由的人,可在霍布斯和洛克那个时代,“自由”意味着赞同个人追求最大的经济自由。霍布斯认为,那个契约不可能被打破,而洛克认为:政府要对个人负责,因为个人创造了政府,个人生来就享有不可剥夺的权利,如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等,任何政府都不可以践踏它们。洛克认为,理性的个人能够自我管理,因此,古典自由主义推崇自由放任、政府不干预的自由主义观点。

这种自由主义观点在经济方面表现为:政府应放任市场,让市场自身进行管理。洛克一脉的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政府的三大基本作用在于:保护国内秩序、保障国家安全和建设公共工程,比如修建马路、运河、医院等。人类本性中的自利,使得他们要尽量在有限的资源中攫取最大的份额,没有限制的竞争应是抵制人性的贪婪,维护公共利益的最好方式。古典经济学注重个人自由,强调人人都有能力确定自己的最佳利益,因此只有那些惠及最大多数人的商品和服务才会在市场上获得最大的成功。

美国的开国元勋都是古典自由主义者。在《独立宣言》中提到的不可剥,夺的人身权利是指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而不是财产)的权利。此后的美国宪法,倡导建立了一个自由放任的联邦政府,大部分州政府也同样实行政府不干涉政策。在当时,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拥有土地,人力和自然资源似乎也源源不断、无穷无尽,这就为古典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在工业化的背景下,古典经济理论的缺陷才逐渐暴露出来。

若贪婪不加以抑制,普通民众的经济自由实际上会受到限制,因为垄断和勾结串通,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竞争也可能导致工人的工资低于其维持生计的水平,尤其当工人们别无选择,只能成为雇主的债务人时(如佃农),这种现象更有可能出现。

经历了“经济大萧条”后,美国政府开始对诸如股票市场、银行业、反托拉斯、州际贸易、劳工和商业贸易等经济领域进行管理。但是,古典经济学仍是美国政府思想的支柱,并没有被完全抛弃,政府的总体经济管理目标也与古典经济学如出一辙。但是古典经济学中原先存在的安全漏洞在大萧条后得到了弥补,有些问题得以解决。与此同时,随着19世纪末边际效用、边际生产力等观念的引入,边际革命逐步开展,古典经济学开始向新古典经济学发展。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

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变化让古典经济学有些难以招架。正如医生在治疗病人时发现了新的症状而不得不另开药方一样,经济学家面对工业革命后的新现象,也开始寻找新的“说法”。在古典经济学向新古典经济学转变的过程中,边际革命最具影响力,它得名于边际效用理论,由四个国家的四位经济学家分别提出。

边际效用是一个主观性的价值理论,它注重商品对消费者的价值,而不关注生产者对这件商品投入的成本。当我们讨论某样东西具有情感价值时,我们谈的其实就是边际效用。人们花高出生产成本好几倍的价钱购买品牌设计师设计的运动鞋时,其中也涉及边际效用。英国的功利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杰里米·边沁把效用定义为一个特定的事物可以导致的所有愉快和痛苦的总和,也指事物的所有利弊的总和。用经济术语来说,效用是一个特定商品的数量的函数。边际生产力提供了一种衡量价值或劳动力的方式,它是综合了生产和分配两维的理论,而古典经济学家此前坚持认为,生产与分配这两个领域是彼此分离的。边际革命标志着经济思想的转变,经济学的理论或哲学身份开始减弱,逐渐被看作可认知、可量化甚至可预测的技术。新古典经济学家开始从供求方面探讨商品或服务的成本和价值:需求上升,或供应下降,价值也就上升,尽管商品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

除了像边际革命这样的实质性的理论转变外,20世纪下半叶,经济学表述的数学化成为经济学最大的发展,经济学家们把数学作为他们表达经济学观点的首选模式。现代经济学文本倾向于使用大量的数学图表和等式来阐述观点,这同古典经济学的哲学起源大相径庭。

新古典经济学的实践和教学贯穿于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它成了静态的资源分配理论,因为资本和人口被视为给定的参数。这并不是因为新古典经济学家对增长和发展兴味索然,而是因为在边际革命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数学方法在经济学研究方面效果突出,因此人们逐步限定了经济学探讨的主题。未来的经济学发展将会受方法的驱使,还是会被主题推动?这是一个关于经济学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

P4-6

序言

艰难时代

[美]格莱琛·摩根森

数年前的某天,我的一位宅在家里经历着失业煎熬的朋友,突然听到电话铃声,他猜测大概是他自己发出的求职信有了回复。接起电话,才知道是银行打来的,电话那头的一位信贷销售员告诉他:“好消息!我们银行为您提供了15万美元的房产净值信用额度。”

“哦,谢谢!”我的朋友回答道,“可是我眼下正失业,怎么会有资格获得你们的贷款呢?”

“失业不是问题,”对方回答道,“这类信用贷款不需要核查收入。只要您愿意,就可以享用这15万美元的房产净值信用额度。”

我朋友一时间仍摸不着头脑,“可是你先别急着说下去,要知道我的房子是用抵押贷款购买的,而且数目挺大,我现在还为每月还款发愁呢。”

“这也不是什么问题,”这位信贷销售员又解释道,“现在房价在不断上涨,这可以确保您的净值信用额度。要不要我今天给您把表格寄过来?”

我的朋友总感觉事情有些不对头。政府对银行管制的放松,使得某些本该稳健经营的机构热衷于高风险的操作。银行比任何机构都应该更“厌恶风险”,可他们现在又是在干什么呢?尽管这个信用额度十分诱人,但最终我的那位朋友没有接受。他也没有找到新工作,而是开办了自己的家庭企业。

今天,熟悉世界各类金融市场——诸如房地产、信贷、投资、股票、IRA、401(K)——的运作方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如果适逢太平盛世,即使对市场、商业、投资的原理一无所知,即使只是随波逐流,个人财产遭受灭顶之灾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但若身处经济动荡时期,金融知识就必不可少了。2007年中,全球信贷市场发生严重的“痉挛”,导致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经济瘫痪,许多人的401(K)计划或投资组合大幅缩水,更多人对一起起金融地震目瞪口呆,不知其所以然。要想避免这样的投资损失,要想“死也死个明白”,就必须了解金融的要义。

市场或经济的灾难当然是很难熬的,但它们总有结束的时候。如果我们认清了市场或经济格局中各种相互角逐的“力”,明白历史上相似阶段的发展方向,那么我们战胜灾难、成功逃生的概率就会大很多。

事实上,利用经济动荡“浑水摸鱼”“趁火打劫”,是全世界各地顶级资本家的标志性特征。资本主义的大赢家们,正是因为善于应“变”,才最终站到了胜利的巅峰。他们明白,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善变”,就是变幻莫测,任何现状都不可能持续太久。很少有公司在其产业中的领导地位始终稳如泰山。一些新兴企业家常常会因为革命性的创新而打破行业格局,从而给有眼光的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利润,把那些原以为自己的地位固若金汤的企业推入亏损的漩涡。今日受宠的蓝筹股,完全可能转瞬成为明日黄花。

天赋异禀的投资家也会有这种起伏。长久立足金融市场,几十年间年复一年地长袖善舞、战胜市场的基金经理少之又少。可正是在这样一个变化无穷的全球金融市场里,无数梦想和目标得以实现。确实,变化使人恐惧,变化却又是市场和企业不可或缺的,每天有成千上万的参与者做着不同的市场或经济选择。  美式资本主义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平民性,它让每个普通民众都有机会变得富有,投资者和他们的员工都有致富的可能。这一点在今天说起来也许难以令人信服,因为失业率高企,不计其数的店面关闭,股票投资损失巨大。美国对于这些经济问题采取的解决方案有时也让人难以揣摩。谈起美国将近1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足以使人头昏目眩,1万亿美元不是一个小数字,将近法国一半的国内生产总值。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理解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家的圣经》不是一本投资指南,而是一本有关这种经济制度的基础知识的入门书,旨在帮助读者了解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资本主义将走向何处,以及它如何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本书的导言“资本主义的再生”,出自著名的《新闻周刊》和《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罗伯特·萨缪尔森之手。在文中,他讨论了资本主义最近的鼎盛时期,并指出尽管资本主义目前处于其周期的下行阶段,不过“有调控的资本主义”是近期的全球性现象,是我们这个全球化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制。

第一章“资本主义101”介绍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知识:一些来自伟大思想家的经济理论和对资本主义核心概念的解释,包括供给和需求,商业周期,全球化,经济指标,银行业,股票,债券,风险资本,甚至黑市等。

第二章“资本主义年表”追溯了这种经济体制的发展历史,从一开始的重商主义,投资狂热(比如历史上著名的郁金香狂热事件),到19世纪的经济恐慌,再到21世纪头十年即我们目前的经济状况,给我们讲述的是“历史”背后的故事。

第三章“你应该知道的资本主义人物”探讨许多著名资本家和经济思想家的成长故事,挖掘了部分资本家成功背后的因素。遗憾的是,主角多为浅色头发的白人资本家,这一点和许多西方文明史书有点相像。随着时间与平等理念的推进,我们预料这种状况会发生重大改变。从18世纪苏格兰哲学家、经济学家大卫·休谟到当今的比尔·盖茨,这些经济思想家、资本家对经济学有超越常人的真知灼见,他们藉资本主义收获成功,超越了自己的梦想。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

在我们编辑本书时,对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成功范例”作过一些重大的修改。这一章中原先包括友邦保险集团和花旗集团。这两家企业集团不久前还堪称资本主义历史上的伟大企业,但今天已经辉煌不再。2008年,甚至连波音公司、星巴克、谷歌、丰田汽车公司这些辉煌的巨无霸都遭受了巨大损失,但它们仍是资本主义成功的典范,也许其最不平凡之处正在于:面对史无前例的全球经济挑战,它们幸存了下来。

第五章为“资本主义的灾难”。我们起意策划本书时,人们普遍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是资本主义的最大灾难,但时至今日,这种想法也许已经改变。历史上许多其他的经济衰退时期同样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如19世纪90年代出现的“长萧条”(Long Depression),20世纪80年代的“储贷危机”(Savings and Loan Crisis),还有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第六章的主题是“全球各地的资本主义”。在这一章中,我们鸟瞰了资本主义在世界各地的运行方式。资本主义的蔓延生长确实使人印象深刻,它在一些大国如俄罗斯等,取代了原先的社会主义经济或指令性经济。当今世界,真正的完全非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已经屈指可数,只剩下了朝鲜、古巴等国。

构成第七章“资本主义必读书举要”主体的,是我们从资本主义的开创性著作中节选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段落。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到当代名著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不一而足。希望这些短短的节选能引导读者去啃读原著,因为这些经典的作品阐明了资本主义的成长过程和资本主义的运作方式。

在本书的最后,我们提供了附录以备参考——“资本主义重要名饲解释”,给一些常用的资本主义术语下了定义(媒体经常运用这些术语,却很少给予清楚的解释)。再就是“资本主义研究资源指南”,供读者参阅。

以上就是对本书的一个简要介绍。作为《纽约时报》的一名记者和专栏作家,我经常收到来自读者的提问,大多有关投资、有关资本主义,他们常要求我给予他们这样那样的建议。《资本家的圣经》一书是个尝试,服务对象就是这些读者,当然也包括我那位对某家银行的净值信用额度提议感到莫名其妙的朋友。我的那位朋友现在境况如何?哈哈,他的家庭企业刚刚突破了100万美元的销售总额,而且没有依靠任何借贷,企业的利润边际据称有23%。有朝一日,我会再来谈他的这段经历。我这位朋友的例子从一个小的侧面说明了为什么美国还是那个美国,最贫穷的奋斗者也有望成为百万富翁。也正是为此,许多兢兢业业、满怀雄心壮志者仍会选择美国,希望在这片土地上发财致富。

美国资本主义历经衰退、萧条、恐慌、危机,至今巍然屹立,傲视全球;美国资本主义也曾在增长、繁荣时代高奏凯歌、意气风发。无论目前处于资本主义周期的哪个阶段,《资本家的圣经》一书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书评(媒体评论)

市场或经济的灾难当然是很难熬的,但它们总有结束的时候。.如果我们认清了市场或经济格局中各种相互角逐的“力”,明白了历史上相似阶段的发展方向,那么我们战胜经济灾难、成功逃生的概率就会大很多。《资本家的圣经》正是要为你奉上这样的历史财富。

——萨依德·哈森 《资本主义百科全书》编者

利用经济动荡“浑水摸鱼”“趁火打劫”,是全世界各地顶级资本家的标志性特征。资本主义的大赢家们,正是因为善于应“变”,才最终站到了胜利的巅峰。《资本家的圣经》帮你理清资本主义变革的轨迹,并在字里行间透出“以不变应万变”的深刻规律来。

——《出版者周刊》评论

对资本主义的一片颂扬之声淹没了这样一个简单的现实:资本主义是个模糊的概念,它的含义不明确。在我看来,资本主义社会至少有三个特点。首先,它通过非集中市场和自由价格解决大多数经济问题;第二,它创立了一个激励体系,允许个人和企业保留大量的劳动或经营报酬。最后,资本主义建立了永久的“试错”系统。它没有集中控制生产,而且个人和企业能通过满足市场需求来获利,所以人人都能自由地实验。

——罗伯特·萨缪尔森 《新闻周刊》和《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7:07:48